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春運的變化是社會進步的微縮景觀

春運已經正式拉開大幕。 據相關機構預計, 在接下來的40天內, 返鄉和旅遊人數規模將首次突破30億人次。 春運, 這場被稱為一年一度全球最大的人口遷徙運動,

仍在繼續刷新紀錄。

事實上, 這種“尋常”, 恰是長期進步累積的結果。 這些年, 對於如何化解春運期間的擁擠、出行難題, 各方所開出的解藥不少:車票實名制、鐵路體制改革、戶籍改革、城鄉一體化、縮小區域經濟差距等, 這些解藥有些已經“服用”, 有些仍在“製作”過程之中, 它們對今天春運的改變起到了不可小視的形塑作用。

同時, 漸漸富裕起來的人, 也逐漸改變了“春節回家”的固有模式。 有統計顯示, 今年春節選擇回家與家人團圓的人, 只占到55%, 也就是說, 差不多一半的人其實已經並非如我們想像的那麼重視過年, 或者不一定是以回到“老家”的方式過年, 資料顯示, 有13%的人選擇在春節期間外出旅遊。

走親訪友還是外出旅遊?前者, 說明在國人的心中, 闔家團圓依然佔據著重要分量;後者, 則說明腰包鼓起來的國人有了更多的休閒追求, 對家庭價值的呵護, 有了更豐富的表達。 上述細節共同標記著轉型期的中國, 在大家族與小家庭、傳統習慣與都市生活之間展現出了種種差異。 春運, 無疑是社會進步的微縮景觀, 從中可以觀察到社會跳動的脈搏。

春運總會慢慢地變化, 或許有一天, 它不再特殊。 暢想未來的遠景, 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人們的出行更加舒適便捷, 更能感受到尊嚴被善待, 權利被呵護, 讓春運的一天, 變成平常的一天, 那麼也必然是美好的一天。

作者:朱昌俊(華西都市報評論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