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臉色蒼白、有氣無力就代表是血虛嗎?中醫是如何調理血虛的?

面色紅潤是健康的標誌之一, 如果一個人面色蒼白、手腳冰涼, 那麼周圍的人肯定會提醒一句:「親, 該補血啦!」

面色蒼白要「補血」, 手腳冰涼要「補血」, 頭暈健忘要「補血」, 月經量少也要「補血」。

那麼血虛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中醫的“血”和西醫的“血”一樣嗎?

血, 中醫認為是血管裡面含有豐富營養物質的紅色液體。

現在, 我們都知道, 人體裡面的血管有動脈和靜脈之分(這裡不談肺動脈和肺靜脈), 雖然這兩種血管裡面都存有紅色液體, 但相對來說, 動脈血鮮紅, 靜脈血暗紅甚至紫黑, 而且, 動脈血才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

故而, 嚴格來說, 動脈血才是中醫上談的“血”。 也正是由於靜脈血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血”, 所以女性正常的“月經”才不會使人出現“血虛”之證。

二、如何判斷血虛?

由於血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 故而血虛之後, 人體就會出現營養物質的不足。 臨床上,

我們就是根據這點來判斷血虛的。 大致來說, 有這麼幾點:

1、面、瞼、唇的營養物質不足, 可以出現顏色淡白。 通常我們把下眼瞼稍外翻, 看看其顏色, 淡白不紅者, 就是“貧血”。

2、血藏神, 血虛之後, 神不能正常的閉藏, 這時就會出現失眠多夢的情況。

3、筋脈中的營養物質減少, 就會出現麻木的感覺。

4、指甲缺少營養物質, 就會出現顏色淡白的情況。

5、營養物質缺乏之後, 表現在舌上, 就會舌質淡白。

6、動脈的血不足, 血管不能充盈, 這時我們再摸脈的時候就會感覺到, 脈細或者重按無力。

三、如何調理

“貧血”屬於中醫“虛勞”範疇, 多見於“心悸、眩暈、血症”等, 其病機可為氣虛、血虛或氣血兩虛, 是一種涉及多臟腑的全身反應性疾病。

中醫認為, 先天稟賦不足、後天化源不足或過度消耗都會引起血虛, 而氣、血可以相互影響、惡性循環, 從而造成氣血兩虛。

生血丸

方中鹿茸、黃柏、山藥、炒白術、桑枝、白扁豆、稻芽、紫河車, 具有補腎健脾、填精補髓之功效。

鹿茸溫腎壯陽、強筋健骨、生精益血, 是峻補元陽之要藥, 用於治療精血兩虧,

活血又補血, 生精益血, 具有促進造血之功能。

紫河車益氣、養血、補精, 有強壯作用。

白術、山藥為健脾開胃之品, 於大補之中防滋膩, 有益氣生血之作用。

阿膠

性平、味甘, 歸肺、肝、腎三經, 為滋陰潤燥、補血止血之良藥。

藥理實驗證明, 具有提高紅細胞和血紅蛋白, 促進造血功能的作用, 有擴張微血管, 擴充血容量, 降低全血粘度和降低血管壁通透性的作用;具有增加血清鈣的作用。

四、常見治療解答

哪些食物能夠補血?

下面這些食物可以幫助血紅蛋白合成。

紅肉、動物血:包括豬肉、牛肉、羊肉在內的紅色的肉, 還有這些動物的血的鐵含量是比較高的, 而且這些鐵的吸收利用率高。

動物肝臟:比如豬肝的鐵含量高達 22.6 mg / 100 g, 鐵的吸收利用率也高。

新鮮的水果、蔬菜:包括柳丁、菠菜等。 新鮮水果蔬菜中富含維生素 C, 維生素 C 可以幫助鐵的轉化和利用, 有利於紅細胞的生成。

最後, 小康祝大家身體健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