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解讀2018年中央一號檔》要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扶貧動態》:★刊發扶貧政策資訊 ★報導扶貧工作動態★反映扶貧工作問題

點擊右上方的紅色按鈕, 關注【第一書記動態】, 獲取更多重要政策資訊

作者:陳立耀

號稱“中國農業經濟的晴雨錶”中央1號檔正式發佈。

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第20個、新世紀以來第15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 也是對於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戰略的頂層設計與全面部署。

檔全文16000多字涵蓋鄉村振興、農業投資、產業融合、農業現代化...

產業讓農民富

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檔確定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

到2020年, 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 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 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 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到2050年,

鄉村全面振興, 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一號檔提出, 鄉村振興, 生活富裕是根本。 如今, 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 正成為家庭經營收入和工資性收入的新增長點;中央堅持過緊日子, 但對農民的補貼不降反增;今年, 全國農村承包地確權將基本完成, 2021年,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將基本完成, 這些重大改革都會讓農民拿到更多財產性收入。

根據中央一號檔提出的目標, 到2020年, 農民增收管道進一步拓寬, 城鄉居民生活水準差距持續縮小, 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貧困縣全部摘帽;到2035年農民就業品質顯著提高, 相對貧困進一步緩解, 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到2050年, 農民富的目標全面實現。

劃紅線與開綠燈

1、劃紅線:為城裡人去農村買房劃紅線

一號檔提出, 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 檔同時指出, 嚴格禁止下鄉利用農村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和私人會館。 中央農辦主任韓俊說, 這不是讓城裡人到農村買房置地, 而是要使農民的閒置住房成為發展鄉村旅遊、養老等產業的載體。

2、開綠燈:為進城農民保留房和地開綠燈

一號檔明確提出, 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 檔也提出, 引導進城落戶農民依法自願有償轉讓上述權益。 其中, “依法”、“自願”、“有償”是關鍵, 對違背檔精神的無理要求, 農民可以說“不”。

鄉村產業:旺!旺!旺!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必須堅持品質興農、綠色興農,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加快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

2018中央一號檔再次聚焦“三農”,主題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中央一號檔提出,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新時代的農業產業突破傳統農林牧漁第一產業的發展格局,加快向注重農產品精深加工的第二產業,和推動農產品流通等第三產業延伸,最終構建起一二三產相融合的現代農業體系。

如今,互聯網+,休閒觀光旅遊,這些新產業新業態,正在讓鄉村迸發出新活力。農業部最新統計,互聯網+相關產業增加值占到農業增加值的14%;鄉村旅遊產業占到8.9%;新產業新業態對農業農村社會總產值的貢獻率超過了20%。

新時代的鄉村提升農業發展品質,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根據中央一號檔提出的目標:到2020年,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農業供給體系品質明顯提高,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準進一步提升;到2035年,農業結構得到根本性改善;到2050年,農業強的目標全面實現。

產業融合持續引爆

檔指出: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大力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通過保底分紅、股份合作、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讓農民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鼓勵企業兼併重組,淘汰落後產能,支持主產區農產品就地加工轉化增值。

重點解決農產品銷售中的突出問題,加強農產品產後分級、包裝、行銷,建設現代化農產品冷鏈倉儲物流體系,打造農產品銷售公共服務平臺,支援供銷、郵政及各類企業把服務網點延伸到鄉村,健全農產品產銷穩定銜接機制,大力建設具有廣泛性的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設施,鼓勵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創新發展基於互聯網的新型農業產業模式,深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加快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閒觀光園區、森林人家、康養基地、鄉村民宿、特色小鎮。對利用閒置農房發展民宿、養老等項目,研究出臺消防、特種行業經營等領域便利市場准入、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管理辦法。發展鄉村共用經濟、創意農業、特色文化產業。

產業發展:離不開小農戶

檔指出: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統籌兼顧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扶持小農戶,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培育各類專業化市場化服務組織,推進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説明小農戶節本增效。發展多樣化的聯合與合作,提升小農戶組織化程度。

並且注重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作用,打造區域公用品牌,開展農超對接、農社對接,幫助小農戶對接市場。扶持小農戶發展生態農業、設施農業、體驗農業、定制農業,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間。改善小農戶生產設施條件,提升小農戶抗風險能力。研究制定扶持小農生產的政策意見。

產業助推器:鼓勵資本下鄉、智力下鄉

檔指出:鼓勵社會各界投身鄉村建設。建立有效激勵機制,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支持企業家、黨政幹部、專家學者、醫生教師、規劃師、建築師、律師、技能人才等,通過下鄉擔任志願者、投資興業、包村包項目、行醫辦學、捐資捐物、法律服務等方式服務鄉村振興事業。

研究制定管理辦法,允許符合要求的公職人員回鄉任職。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現代農業,培養造就新農民。加快制定鼓勵引導工商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落實和完善融資貸款、配套設施建設補助、稅費減免、用地等扶持政策,明確政策邊界,保護好農民利益。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殘聯等群團組織的優勢和力量,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等積極作用,支持農村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鄉風文明建設、農村弱勢群體關愛等。實施鄉村振興“巾幗行動”。加強對下鄉組織和人員的管理服務,使之成為鄉村振興的建設性力量。

農業精,產業興!農業旺,農業強!2018年,將是農業產業大爆發的一年!

你準備好了嗎?

點擊右上方的紅色按鈕,關注【第一書記動態】,獲取更多重要政策資訊

歡迎留言,反映扶貧工作問題,助力精准扶貧!

鄉村產業:旺!旺!旺!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必須堅持品質興農、綠色興農,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加快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

2018中央一號檔再次聚焦“三農”,主題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中央一號檔提出,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新時代的農業產業突破傳統農林牧漁第一產業的發展格局,加快向注重農產品精深加工的第二產業,和推動農產品流通等第三產業延伸,最終構建起一二三產相融合的現代農業體系。

如今,互聯網+,休閒觀光旅遊,這些新產業新業態,正在讓鄉村迸發出新活力。農業部最新統計,互聯網+相關產業增加值占到農業增加值的14%;鄉村旅遊產業占到8.9%;新產業新業態對農業農村社會總產值的貢獻率超過了20%。

新時代的鄉村提升農業發展品質,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根據中央一號檔提出的目標:到2020年,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農業供給體系品質明顯提高,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準進一步提升;到2035年,農業結構得到根本性改善;到2050年,農業強的目標全面實現。

產業融合持續引爆

檔指出: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大力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通過保底分紅、股份合作、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讓農民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鼓勵企業兼併重組,淘汰落後產能,支持主產區農產品就地加工轉化增值。

重點解決農產品銷售中的突出問題,加強農產品產後分級、包裝、行銷,建設現代化農產品冷鏈倉儲物流體系,打造農產品銷售公共服務平臺,支援供銷、郵政及各類企業把服務網點延伸到鄉村,健全農產品產銷穩定銜接機制,大力建設具有廣泛性的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設施,鼓勵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創新發展基於互聯網的新型農業產業模式,深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加快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閒觀光園區、森林人家、康養基地、鄉村民宿、特色小鎮。對利用閒置農房發展民宿、養老等項目,研究出臺消防、特種行業經營等領域便利市場准入、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管理辦法。發展鄉村共用經濟、創意農業、特色文化產業。

產業發展:離不開小農戶

檔指出: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統籌兼顧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扶持小農戶,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培育各類專業化市場化服務組織,推進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説明小農戶節本增效。發展多樣化的聯合與合作,提升小農戶組織化程度。

並且注重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作用,打造區域公用品牌,開展農超對接、農社對接,幫助小農戶對接市場。扶持小農戶發展生態農業、設施農業、體驗農業、定制農業,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間。改善小農戶生產設施條件,提升小農戶抗風險能力。研究制定扶持小農生產的政策意見。

產業助推器:鼓勵資本下鄉、智力下鄉

檔指出:鼓勵社會各界投身鄉村建設。建立有效激勵機制,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支持企業家、黨政幹部、專家學者、醫生教師、規劃師、建築師、律師、技能人才等,通過下鄉擔任志願者、投資興業、包村包項目、行醫辦學、捐資捐物、法律服務等方式服務鄉村振興事業。

研究制定管理辦法,允許符合要求的公職人員回鄉任職。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現代農業,培養造就新農民。加快制定鼓勵引導工商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落實和完善融資貸款、配套設施建設補助、稅費減免、用地等扶持政策,明確政策邊界,保護好農民利益。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殘聯等群團組織的優勢和力量,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等積極作用,支持農村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鄉風文明建設、農村弱勢群體關愛等。實施鄉村振興“巾幗行動”。加強對下鄉組織和人員的管理服務,使之成為鄉村振興的建設性力量。

農業精,產業興!農業旺,農業強!2018年,將是農業產業大爆發的一年!

你準備好了嗎?

點擊右上方的紅色按鈕,關注【第一書記動態】,獲取更多重要政策資訊

歡迎留言,反映扶貧工作問題,助力精准扶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