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接二連三發射12顆遙感衛星,進行衛星組網模式,目的相當明顯

在1月25號, 中國在西昌發射了3顆遙感衛星上太空, 根據外媒報導, 可以發現中國這次發射之前, 已經在9月份、11月份和12月份中進行了一次發射, 也就是另外九顆衛星已經進入到了高空軌道內。

根據相關人士分析, 這段時間發射的衛星, 似乎是為了測試中國最新型的電子艦艇裝置, 這樣能夠更好的追蹤美國和他國家在海軍上的部署。 在這次發射之後, 就預示12顆衛星上天, 並且可能組成“遙感30號”, 從而使整個體系更為完整。

從國外媒體的報導來看, 通常帶“遙感衛星”冠名來發射的, 都是有軍方人物, 這次1月底再次發射了3顆衛星, 和之前三次發射的衛星一樣, 同樣是一箭三星, 由此可以推斷這些衛星的功能、體積等多個方面存在相同的現象。

現在按照官方給的說法, 表示這幾次所發射衛星主要是為了更好的進行多衛星組網模式, 確保能夠説明後期電磁環境探測以及相關領域技術得到突破和試驗做準備。

不得不說, 這樣的說法讓人感覺到一種模糊不清, 無疑是採用了掩護的手法, 什麼電磁環境試驗?其實就是軍事探測操作, 目的可謂是相當明顯的。

這四次的發射中, 除了前兩次間隔接近2個月之外,

其餘的間隔時間剛剛好30天, 不多也不少, 應該當中是計算好的時間差。 四次發射地點都是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這也充分表示12顆衛星是圍繞著“遙感30號”來進行有關部署的。

根據猜測, 這些衛星是3顆為一個小組, 一共4個小組, 最終組成了一個較為完善的體系, 並且在每個小組的每顆衛星上, 可能會存在分工問題, 當中有的採取跟蹤操作、有的採取監視操作, 有的是紅外探索目標等, 使海上任何目標都不可能隱藏大海內。

美媒體報導, 第四次發射的衛星軌道來看, 軌道夾角是三十五度, 並且高度處於六百公里, 想必是已經進入了軍用衛星佇列了。 根據美媒體的分析, 遙感30號系列是由5次發射所組成的, 然而在已經有了遙感30號的基礎上, 發射接下來的四次12顆衛星, 意味著整個網路已經組建完畢。

至於後期帶來的效果到底如何, 也是備受大家關注的。 對於此次接二連三的發射衛星, 不知道大家的看法是怎樣的呢?是否也期待這些衛星給中國軍力帶來關鍵性的幫助?不妨談談自己的看法, 歡迎在下方留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