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馬未都|自殺

接二連三地看到各類有名有姓有頭有臉的人物自殺新聞, 原因不同, 年齡不同, 採用方式不同, 但結局都一樣, 以自我選擇的方式自絕於這個世界, 踏上歸途。

按學者的分類, 自殺有多種類型。 利他型~為追求某種高大目標, 義無反顧地犧牲自己, 古代最有名的就是屈原大夫, 捨身取義;自我型~當個人意願或價值達不到滿足時, 不再考慮社會的感受, 選擇自殺, 對抗社會壓力, 放棄生命, 像老舍、翦伯贊、傅雷先生都是這樣;反抗型~也稱洩憤型, 或者說失調型, 這類自殺有明顯目的, 對人或對事以死反抗, 離婚自殺者多屬此類;逃避型~當事態超越自己的控制能力, 或壞事敗露, 一死了之, 落得個茫茫大地真乾淨, 最近的創業未果燒炭的, 腐敗敗露在寓所自縊的均屬於這個類型;當然, 細分起來, 還有宿命型, 傳染型, 失範型, 怪異型七七八八多種多樣類型, 當然最多還是疾病型,

比如抑鬱症。

(圖片來自網路, 尊重原作者版權)

自殺是個大白話, 古人用詞文雅一些:自盡、自裁、自戕、自尋短見等等。 司馬遷著名的《報任少卿書》中除了說過“人固有一死, 或重於泰山, 或輕於鴻毛”, 還說過“此人皆身至王侯將相, 聲聞鄰國,

及罪至罔加, 不能引決自裁, 在塵埃之中”這樣沉重的話。

(圖片來自網路, 尊重原作者版權)

人在一生中遇到極不順心的事情時, 或輕或重地都有過自殺念頭, 這一念頭實際上是由文明引起的, 也算情商的另一面, 所以我們不能去嘲笑“自殺”。 問題是有過自殺念頭人絕大多數都不會實施,

情緒會慢慢疏解, 最終擺脫那惡魔般的念頭。 這樣對自己, 對家人, 對社會都好, 正因為如此, 全世界發達國家都有干預自殺的組織。

仔細想想, 幾乎每個成年人在遇到棘手問題或碰上難以跨過的災害時, 都說過或想過同一句話, 那就是“我真想去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