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朝陽5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試點“社區醫養通”雲平臺

法制晚報2018-02-0518:51:11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居家的高齡、失能老人如何不再為看病犯愁?2月5日, 北京市人大代表、朝陽區恭和老年公寓院長高峻松在北京樂成國際學校解讀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惠民之舉。

記者從會上獲悉, 目前朝陽區已經在5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試點“社區醫養通”雲平臺, 借助微信、APP等互聯網工具, 探索“家醫簽約、綜合評估、服務提供、服務評價”一體化的線上居家醫養服務模式, 通過線上線下滿足老人和老人家庭的需求。

醫養結合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截止2016年底, 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口達到59.5萬人, 失能老年人16.49萬人。 高齡老人和失能老人由於身體疾病、精神心理問題導致行動能力有限、無法獨立完成簡單的飲食起居, 而迫切需要得到專業化的醫養結合服務……”, 在北京樂成國際學校禮堂舉辦的解讀政府工作宣講會上, 市人大代表高峻松告訴大家北京已經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

特別是高齡化、失能化老人占比越來越高。

年老多病是人身體機能變化的自然規律。 許多老年人對養老機構有較高的醫護和康健需求, 但這方面的市場供給嚴重短缺。 絕大多數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互相獨立、自成系統, 養老院不方便就醫, 醫院裡又不能養老, 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經常往返家庭、醫院和養老機構之間, 既耽誤了治療, 又增加了家屬負擔。

針對老年群體的這一民生關切,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作出了明確的回應:“堅持養老服務事業與產業協同推進、居家養老與機構養老統籌發展, 推進醫養結合”。 這是市政府首次將“醫養結合”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據瞭解, 作為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

朝陽區在推進“醫養結合”方面作了創新性嘗試。 雙井恭和苑老年社區作為全市首家“醫養結合”試點單位, 將“醫”與“養”嫁接, 毗鄰養老機構開設了主要為老年人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設有康復醫學、中醫、內外科、理療科等臨床科室以及檢驗、放射等輔助科室, 配有針對老年人的康復訓練中心, 並設有30張住院床位, 並且納入了醫保定點, 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形成雙向轉診的綠色通道和醫養結合服務模式, 同步提升了養老機構的醫療服務能力和醫療機構的養老服務能力。

5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試點“社區醫養通”雲平臺

按照市政府提出的“9064”養老服務目標, 北京市90%老年人將選擇居家養老。

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是破解居家老人養老難、看病難的有效途徑。

高峻松代表在宣講時特別提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目的只有一個, 那就是讓群眾看病更方便。 在解決老百姓上門看病難方面, 我們持續推動模式創新, 依託醫養資源, 構建線下、線上相結合的居家醫養網。 ”

記者瞭解到, 樂成養老線下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平臺, 為周邊社區老年人提供居家醫養服務, 符合規定的費用由醫保支付, 並通過與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網路、街道合作的方式, 將部分服務擴展至更廣區域。 截止2017年底, 業務已覆蓋朝陽區7個街道, 為1萬人次不便機構就醫的老年人開展上門醫養服務。

同時, 樂成養老還開發出線上“社區醫養通”雲平臺, 借助微信、APP等互聯網工具, 探索“家醫簽約、綜合評估、服務提供、服務評價”一體化的線上居家醫養服務模式, 通過線上線下滿足老人和老人家庭的需求。 目前, 已在朝陽區5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先期試點。

“利用現有社區衛生服務網路, 通過附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闢居家(醫療、康復)護理服務等途徑, 打破了民政與衛生系統之間的部門界限, 實現了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相結合、機構養老與居家養老相結合、養老與公共醫療服務相結合, 既可滿足老年人院後護理、日常照護的剛性需求, 又可減輕三甲醫院診療壓力, 提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價值。 ”高峻松代表如是說,“截止2015年末,全市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487家,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26家,社區衛生服務站1653家。如果將這一模式覆蓋到上述所有機構,將構建起一個覆蓋城鄉、功能完善、服務專業的全市性居家醫療服務網路,占老年人口90%的居家老年人將獲得便捷、專業的居家服務。”

”高峻松代表如是說,“截止2015年末,全市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487家,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26家,社區衛生服務站1653家。如果將這一模式覆蓋到上述所有機構,將構建起一個覆蓋城鄉、功能完善、服務專業的全市性居家醫療服務網路,占老年人口90%的居家老年人將獲得便捷、專業的居家服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