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網路媒體走基層】旅遊產業圓了彝族村民創業夢

四川網路廣播電視臺2018年2月4日, 農曆臘月十九, 記者跟隨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組織的“走進火紅大涼山”採訪活動的腳步, 來到涼山州安哈鎮長板橋村, 聽彝族村民們講述他們的創業和致富故事。 這個十年前人均收入還只有700多元的貧困村, 隨著國家“旅遊扶貧”等幫扶措施的出臺實施, 著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長板橋村距西昌市中心30公里, 背靠風景秀麗的國家級旅遊景區螺髻後山, 距螺髻山仙人洞名勝景區1公里, 是安哈鎮積極打造的彝族民俗風情旅遊第一站。

近年來, 安哈鎮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大力發展養種植(殖)業,

積極推動小旅遊發展”的發展思路, 並在不斷的實踐中進一步提出“農牧強鎮、旅遊興鎮、扶貧突破、基礎先行”, 依託大專案, 促進大發展的發展思路, 為安哈鎮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長板橋村新貌

隨著安哈鎮“彝族民俗風情旅遊”這張名片越來越來響亮, 漸漸地, 長板橋村這個曾經默默無聞的小村落也火了起來。

彝族阿姨織起“查爾瓦”800元一條不愁銷

2月4日, 農曆臘月十九, 53歲的彝族村民李桂英的農家四合院裡擠滿了前來“圍觀”彝族手工製品“查爾瓦”的遊客。 “這是都是我們自己手工做的‘查爾瓦’,你摸摸, 柔和得很, 暖和得很”, 李桂英一臉驕傲地給大家介紹著自己的手工作品。

在彝族, 不論男女都喜歡披一件羊毛織的披氈,

稱為“查爾瓦”, 有黑、白兩色, 以黑色為佳。 它形似斗篷, 長至膝蓋之下, 下端飾有長穗流蘇, 白天披在身上擋風禦寒, 夜晚則當被褥。

這種一度快被人遺忘的彝族特色純手工羊毛披肩現在是李桂英家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據李桂英介紹, 她手工製作的每條“查爾瓦”能賣到800塊錢, 在村裡的遊客多了之後, 李桂英每年最多要往返山裡十多次, 去向山裡的村民採購用於製作披肩的羊毛。

在2013年之前, 由於當地就業機會很少, 李桂英靠著和丈夫去新疆“摘棉花”為生。 錢掙到了, 孩子的教育卻成了最大的問題。

2013年, 聽說長板橋政府要提供建材, 把整個村全部翻新、規劃重建, 以前泥土牆房全部打造成輕鋼結構房,

並大力向外推薦彝家新寨, 發展旅遊業, 號召更多村民回鄉發展。 得知這一消息後的李桂英夫婦立馬帶著孩子回到了家鄉。 2014年李桂英夫婦如期住進了政府幫忙修建的輕鋼結構新房。 住進新房後, 自己留在家做手工製品, 丈夫則在當地學校當保安。

李桂英的農家四合小院

“還是回家好。 ”李桂英繼續說道:“現在每年收入4萬多塊錢, 比在新疆打工一年賺的錢多了, 孩子在家讀書還不要錢, 自己也能在家好好照顧孩子, 今年地裡還種上了草莓。 ”李桂英用手指著對面坡下的土地。 說起現在的生活狀況, 李桂英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80後辦起“彝家樂”年入40萬

“道路通了, 旅遊火了, 產業旺了”。 對於全村這些年的蛻變, 同村開彝家樂的30歲彝族村民葉祥更是深有感觸。

葉祥的“螺嶺彝家樂”裡彝族特色美食很受遊客歡迎。

“之前我也一直在南昌打工, 後來通過家裡人電話得知, 政府大力打造安哈鎮作為彝族特色旅遊區, 自己也想幫助家鄉建設, 於是放棄那邊的工作, 回來辦彝家樂。 ”葉祥還告訴記者, 自己從2010年就開始辦彝家樂了, 之前在對面的山坡上, 非常簡陋, 後來寨子新建, 才搬了過來, 環境改善, 每天的收入也大大增加。

事實證明, 葉祥的選擇是正確的。 近年來, 在政府和媒體的大力宣傳下, 來安哈鎮長阪橋村的遊客越來越多, 僅在2017年, 葉祥通過彝家樂一年賺了40多萬元。 春節期間, 一天純收入最高達到8000元左右。 要知道, 十年前, 長板橋村村民們的年人均純收入只有723元,

遠遠低於當時國家的貧困標準。

現在葉祥的兩個小孩都在村裡的幼稚園讀書, 村裡的生活也越來越好。 新的一年裡, 葉祥希望可以通過更加便捷的交通吸引更多的遊客來到長板橋村, 讓長阪橋村的發展更加地美好。

李桂英和葉祥只是彝族村民在家門口完成致富夢的一個小小縮影。 如今, 安哈獨具魅力的生態旅遊資源和原生態彝族文化資源, 不斷吸引著各地遊客。 2015-2017年, 全鎮接待遊客從年60萬人次增至91.3萬人次, 旅遊收入從1500萬元增至2493萬元。 廣大群眾通過積極投身旅遊業, 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了發展帶來的“紅利”, 鼓足了廣大群眾致富奔康的幹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