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孫宏斌哭完王健林哭,王健林哭完王石哭……大佬們最近怎麼了

最近, 地產大佬們不知道怎麼了, 王健林、王石和孫宏斌都在不同場合紛紛落淚。

1、王健林年會飆淚

1月20日, 萬達集團在哈爾濱舉行30周年年會, 一首歌讓王健林激動不已, 當場落淚。 王健林解釋道, 我是一個極少流淚的人, 可是剛才《歌唱祖國》的時候熱淚盈眶, “每當我聽到這首歌, 便會心潮澎湃。 ”

也許是在部隊待過的原因, 《歌唱祖國》讓他感動落淚, 確實不假, 但萬達這30年的不易, 也很真實。

從創業初期貸款的艱辛, 到做商業地產時候的坎坷, 再到現在轉型的焦慮, 似乎每一天都過得不容易。

在做商業地產初期,

三年時間裡王健林被告222次, 這身上的壓力或許只有他自己知道。 當魯豫採訪王健林的時候, “一個億的小目標”刷遍全網, 我們都在感歎人與人之間的“夢想差距”, 其實他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

王健林的行程單

這是王健林2016年11月30日的行程單, 一整天被安排得滿滿的,

除了早上4點鐘就要起床外, 更可怕的是整個白天幾乎都在飛機上度過, 換做是誰都不輕鬆。 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 對於他來說很正常, 大佬都這麼拼命, 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2、王石演講慟哭

1月23日晚, 水立方, 67歲的企業家王石面對3000名聽眾, 做了一場長達三小時的演講, 演講的主題叫《回歸未來:到文明的源頭擁抱未來》, 過程之中王石一度淚流滿面。

▲2018年1月23日, 北京 王石在水立方發表演講《回歸未來》, 這一天也是王石67歲生日。

很多人以為, 他人生最黑暗的時刻是寶萬之爭, 事實並非如此。

王石如是形容:“我成了歷史罪人, 原來在中國有影響力、有名望的企業家, 曾經登上珠峰的人, 突然被打翻在地, 再被踏上一隻腳。

我追求的偉大的企業, 是要在道德倫理上有至高點的, 但現在你都攀登了珠峰了, 你的道德至高點還沒墳頭高。 ”

沒錯, 這就是汶川地震後, 他關於捐款言論的輿論風波(內容兩點:第一, 200萬我認為是合適的;第二, 要求提示員工捐款不要超過十塊錢)。 事後, 王石也對自己進行反思, 最終意識到, 不要把個人的情感、個人的訴求和企業訴求等同起來。

企業家作為企業的公眾人物, 時刻代表著企業形象, 一言一行都被億萬雙眼睛盯著, 永遠無法做真實的自己。

這種精神壓力普通員工無法體會, 或許我們是該體諒老闆為何板著臉, 因為有時候真的笑不起來。

3、孫宏斌會上哭泣

9月1日, 在香港召開的2017年中期業績會上, 投資者與融創中國董事局互懟,

焦點在於投資樂視問題。

作為一位功成名就的企業家, 完全沒有必要去接樂視這個燙手山芋, 但他去做了, 即使虧損也願賭服輸!

54歲的孫宏斌哭了

“在投資樂視之前, 我這輩子已經沒什麼遺憾了。 但在投資樂視之後, 如果不把這個公司搞好, 我這輩子就真的有遺憾了。 ”孫宏斌在對樂視表決心後, 摘掉眼鏡, 擦掉眼眶內的淚水。

孫宏斌的此次落淚, 無論是真情流露還是演技派, 我都很敬佩。 到了他這個階段的企業家, 還有如此大的決心和冒險精神去拼搏一把, 真的不易!

潘石屹

同為地產大佬的潘石屹, 對於三位大佬的落淚, 認為不要把商人堪稱神, “他們也有高興得時候, 也有受到委屈的時候, 也有失敗的時候,

也有勝利的時候。 ”

老闆也是人, 他們肩上扛得壓力不比普通員工少, 我們作為員工, 有時候真的需要體諒下老闆。

一夜白頭、半夜哭醒、自殺背後, 是無數創業者的生死掙扎

一切希望都帶著注釋

一切信仰都帶著呻吟

一切爆發都有片刻的寧靜

一切死亡都有冗長的回聲

茅侃侃走了。

用煤炭自殺的方式, 未留遺書。

曾經意氣風發的翩翩少年還是沒能越過山丘。

1983年出生于北京的茅侃侃, 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創業英雄:初中畢業, 電腦天才, 3億投資, 京城IT四少。

年少成名的他一直被聲名驅趕著, 越走越艱難, 越走越孤獨, 最後的電競專案破產致其窮途末路。

“沒有想到, 誰也沒想到。 ”一位生前與茅侃侃接近的業內人士連連感歎, 在茅侃侃朋友、家人、員工的眼中,侃侃是“一個樂觀、堅強、有擔當的人,他跟誰也沒說,誰也不知道”。

魯迅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你以為的毫無徵兆,其實他早已掙扎得精疲力盡。

1

我從崖邊跌落

我從崖邊跌落

落入星空遼闊

銀河不清不濁

不知何以擺脫

創業不是請客吃飯,創業的苦痛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得。

茅侃侃不是第一個在崖邊跌落的人,近年來非正常死亡的創業者名錄令我們觸目驚心:

2011年,上市僅3天的萬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慶昌墜樓自殺,據瞭解他生前患有嚴重抑鬱症;

2015年11月,上市公司金萊特董事長田疇因突發心肌梗塞去世,年僅43歲;

2016年3月,蘇州金龍總經理吳文文自殺身亡,年僅46歲,長期患有抑鬱症;

2016年10月,“春雨醫生”的創始人張銳因心梗猝死,年僅44歲;

2017年2月,途牛旅遊網預定中心副總經理李波,因心梗猝死,同樣44歲;

2018年1月,重慶遊戲界元老冒朝華因突發腦溢血去世,年僅38歲;

……

曾有人針對242位創業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其中49%的創業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其中占比最高的是抑鬱症,其次是注意缺陷障礙以及焦慮症。

有創業者說:一旦選擇創業,就選擇了All In模式,一年365天24小時永不停息地像螺旋般運轉,常年在這樣的狀態下工作與生活,說不抑鬱狂躁,真難。

“春雨醫生”的創始人張銳生前曾說“我確實很焦慮。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晚上睡前會擔心資金鏈斷了怎麼辦,早上又打起精神鼓勵自己說,自己的產品解決了那麼多人的痛苦,這麼有價值,一定會拿到錢,只是‘緣分未到’。”

“春雨醫生”創始人 張銳

不僅在中國,全天下的創業者都時刻面臨著現實與理想之間的生死困境。

2年幹出600家店、大有趕超星巴克之勢、揚言要在中國開5000家店的咖啡陪你(CaffeBene)創始人姜勳,2017年7月24日在其位於韓國首爾瑞草區的家裡洗手間中自殺,未留遺書。據瞭解,姜勳生前向朋友發短信稱“十分疲憊”。

從2004年被確定癌症未能根治時,約伯斯就下定了決心,以烈火般的熱情、鐳射似的專注、以及瘋子一樣的不知妥協投身他熱愛的工作中,開始了一次“一個人的戰爭”:以一人之力,對抗疾病、對抗全世界科技業同行、投資人以及善變的消費者。以至於約伯斯在死前一天還在工作,最後,轟然倒下。

還有“鋼鐵俠”馬斯克。在最困難的時間,特斯拉面臨資金短缺、員工離職、美國次貸危機、全世界與之為敵的四重打擊,以至於馬斯克一度精神崩潰。“只有兩三個人留了下來。我沒想過我會精神崩潰,但真的崩潰了。”多年以後,馬斯克把這段經歷形容為“一邊嚼著玻璃,一邊凝視死亡的深淵”。他的女友萊莉則稱馬斯克當時“看起來就像個行走的僵屍”,好像隨時會突發心臟病死去。

去年阿裡釘釘在地鐵上投放了一組主題為# 創業艱苦,堅持很酷 #的廣告,很現實,也很殘酷,在朋友圈一度刷屏,令無數人創業者感到紮心。

怕配不上曾經的夢想

也怕辜負了所受的苦難

其實,創業的痛苦來源絕不是“公司經營不善”這麼簡單。

對於創業者來說,很多時候他們自己的成長速度和公司的成長速度會遠遠超過他們的承受能力,他們甚至會處於一直不停被外界逼著成長、逼著蛻變的狀態,這種感覺實在痛苦極了。

甚至有些人還要經歷被好朋友欺騙、被自己愛的人背棄、被自己信任的人反咬一口這些人性的陰暗面。

而這些經歷,所帶來的孤獨、焦慮、暴躁、失落、恐懼、患得患失和誠惶誠恐是常人理解不了的。

“最心痛的從來不是求而不得,而是半途而廢。

是本來無欲無求的自己被突然啟發後,走上了另一條似乎滿是好風景的路。你本以為這條路長得足夠走一生,但轉眼前面已是斷崖,所以你決定閉著眼跳下去。”

2

Life's A Struggle

Life's a struggle 日子還要過

品嘗喜怒哀樂之後 又是數不盡的troubles

Everyday 有多少問題要去面對

有多少夜 痛苦煩惱著你無法入睡…

雷軍曾說過這樣一段話:“說實話我覺得創業真不是人幹的事,都是阿貓阿狗幹的,一個正常人絕對不會選擇創業。因為一旦選擇創業,就選擇了一個無比痛苦的人生,壓力、困惑、別人的不理解甚至是看不起,真正能走向成功的只是極少數,絕大部分創業者都成了鋪路石。”

雷總的話字字錐心,那些越成功的企業家背後往往越承載著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

尤其對很多第一代創業者來說,他們的生活幾乎都是工作。在很多人看來,那種生活幾乎是不可思議。中國的企業家,只有企業沒有家。

宗慶後:從少年到白頭,依然堅守一線

眼袋、皺紋、老年斑種種跡象表明,宗慶後老了。年輕時雷厲風行,老了之後看起來和藹可親。出生于1945年的宗慶後,創業30年來,每天工作16個小時,一年中200多天都奔波在市場一線。

工作幾乎是宗慶後的全部,他上班不是朝九晚五,而是朝七晚十一,從年初一上到年三十,幾十年如一日,而且他沒有什麼享受,簡直就是為了工作而生。

部下們說,他雖然在杭州生活,但是已經好幾年沒到西湖邊去坐坐,看風景對他來說是一種奢侈。從少年到白頭,宗慶後已經年過七旬,2017年娃哈哈成立30周年,而這位72歲食業老人依舊奔波在市場一線。

對此,宗慶後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苦慣了。我小時候都是有一頓沒一頓的。後來做生意也吃過不少苦,錢都是自己一點一滴辛苦掙出來的,但真的不太會享受。”

褚時健:人生不要有太多計較,要向前走

去年剛被傳出“去世”謠言的褚時健褚老,也在近日度過了自己的90大壽。他是曾經是有名的“中國煙草大王”,把紅塔集團做到了亞洲第一,世界前列的大型煙草企業。

後來,從人生的高峰跌倒了穀底,因受賄被判無期徒刑,獲得保釋後,75歲高齡重新創業,和妻子承包了一片2400畝的荒山,種起了柳丁,以“褚橙”紅遍大江南北,再一次讓自己成為了傳奇。

就在前不久,摸爬滾打一輩子的褚時健,在距離自己90歲生日還有6天的時候,終於宣佈退休,將褚橙產業傳給了兒子褚一斌。“年輕人現在不過二三十歲,人生歷程還很長,要20年見成功”。

劉強東:京東面臨倒閉危機,一夜白頭

體現劉強東的“老闆”氣質,或許就是額前的小撮白髮。2008年,第一輪融資用光後的京東面臨著倒閉的危險,正值金融危機,沒有人願意掏錢給一個不知何時能盈利的企業。

那段時間,劉強東一天見五個投資人,說同樣的話,得到的回答也是一樣:拒絕。“對兄弟們那種愧疚、和痛苦一擁而上”。

創業者有多艱難,京東在那時候就是白菜價,可白菜價都沒人敢投。

任正非:半年時間都是噩夢,常常哭醒

“我無力控制,有半年時間都是噩夢,半夜常常哭醒”、“研發失敗我就跳樓”,這是任正非在華為創業維艱期決絕說出的話。

那時他先後歷經愛將背叛、母親逝世、國內市場被港灣“搶食”、國外市場遭遇思科訴訟、核心骨幹流失……他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依舊深感無力。這位從小在農村吃苦長大,在部隊錘煉多年,外人眼裡堅強如鐵的商業硬漢曾經如此艱難。

此後,在一封給華為抑鬱症員工的公開信中,任正非坦誠,自己“也曾是一個嚴重的憂鬱症、焦慮症的患者”,他的身體還得了多種疾病,因得了癌症動了兩次手術……

除此之外,企業家大多數都是工作狂,沒有睡到自然醒、沒有週末、沒有節假日,工作時間長、作息不規律,即使有病也一再拖。

李開複罹患淋巴癌前,經常和年輕人比賽熬夜,半夜回郵件;

網上曾流傳過王健林的一天作息表,他早上4點起床,健身45分鐘,工作量約是16小時;

馬雲一年飛行了800多個小時,平均每天2小時在飛機上度過,走訪了33個國家和地區;

柳傳志講到他得病時,往往病好了第二天就又立刻工作,後來變成一個常態,經常地半個月左右就要犯一次……

這種作息及高強度的工作在企業家中並不是少數,而如今90歲的李嘉誠、88歲的巴菲特還堅持在企業的一線工作。

企業發展得越好,意味著他們的責任越重,而他們也就變得不敢病、死不起,牽一髮而動全身。

3

我曾經也想過一了百了

我曾經也想過一了百了

被掏空的心已經無力承受

蜷縮在灰暗角落沉在回憶裡枯朽

夢醒之後還有什麼可以挽留

比積勞成疾更痛苦的是患上心理疾病。

說起互聯網行業的抑鬱症患者,就不得不提到搜狐CEO張朝陽。張朝陽用“悲催”來形容他的2012年,他焦慮、抑鬱,精神上常常處於一種外人無法理解的恐懼之中。“我什麼都有,但我就是很痛苦!”

面對抑鬱,張朝陽痛苦的四處探索,去美國找心理醫生,希望得到救治,但沒有多大效果。最終他選擇閉關一年,幾乎與世隔絕。

好在張朝陽挺過來了,重出江湖,完成了自我救贖。前幾天,54歲的張朝陽被人拍到在零下10度的北京街頭半裸晨跑,盡顯硬漢本色。

當然,也有一些人沒有挺過來。選擇以自殺的方式告別這個世界。

是非成敗轉頭空,莫以成敗論英雄。

我們不能粗蠻地用“脆弱”與“不負責任”來加以指責,刀沒紮在你心口,你永遠不知道有多痛。

自殺是一種複雜的個人行為,有時候甚至是社會行為,並受到社會、文化、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因素影響,絕不僅僅是所謂的“脆弱”,也不能簡單地認為是心理障礙這樣一些“疾病”導致的。對於每個個體的自殺,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對於某一群人的自殺率則要從公共衛生和社會學層面進行討論。

創業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戰鬥。

每一個創業者在故事的開始都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一路奮戰後,有些人勝利,我們報以微笑、喝彩與掌聲;有些人倒下了,我們同樣給予肯定、尊重與熱淚。

如果你的身邊有處在崩潰邊緣的朋友,請留意他們吧。

身邊人回饋的溫暖對於這些處於絕望中的人,是多麼地重要和必要。因為那可能就是唯一支撐他們活下去的力量。

泰戈爾在《飛鳥集》中寫到:

我相信,在群星之中,總有一顆星星,引領我的靈魂,穿過未知的黑暗。

在茅侃侃朋友、家人、員工的眼中,侃侃是“一個樂觀、堅強、有擔當的人,他跟誰也沒說,誰也不知道”。

魯迅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你以為的毫無徵兆,其實他早已掙扎得精疲力盡。

1

我從崖邊跌落

我從崖邊跌落

落入星空遼闊

銀河不清不濁

不知何以擺脫

創業不是請客吃飯,創業的苦痛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得。

茅侃侃不是第一個在崖邊跌落的人,近年來非正常死亡的創業者名錄令我們觸目驚心:

2011年,上市僅3天的萬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慶昌墜樓自殺,據瞭解他生前患有嚴重抑鬱症;

2015年11月,上市公司金萊特董事長田疇因突發心肌梗塞去世,年僅43歲;

2016年3月,蘇州金龍總經理吳文文自殺身亡,年僅46歲,長期患有抑鬱症;

2016年10月,“春雨醫生”的創始人張銳因心梗猝死,年僅44歲;

2017年2月,途牛旅遊網預定中心副總經理李波,因心梗猝死,同樣44歲;

2018年1月,重慶遊戲界元老冒朝華因突發腦溢血去世,年僅38歲;

……

曾有人針對242位創業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其中49%的創業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其中占比最高的是抑鬱症,其次是注意缺陷障礙以及焦慮症。

有創業者說:一旦選擇創業,就選擇了All In模式,一年365天24小時永不停息地像螺旋般運轉,常年在這樣的狀態下工作與生活,說不抑鬱狂躁,真難。

“春雨醫生”的創始人張銳生前曾說“我確實很焦慮。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晚上睡前會擔心資金鏈斷了怎麼辦,早上又打起精神鼓勵自己說,自己的產品解決了那麼多人的痛苦,這麼有價值,一定會拿到錢,只是‘緣分未到’。”

“春雨醫生”創始人 張銳

不僅在中國,全天下的創業者都時刻面臨著現實與理想之間的生死困境。

2年幹出600家店、大有趕超星巴克之勢、揚言要在中國開5000家店的咖啡陪你(CaffeBene)創始人姜勳,2017年7月24日在其位於韓國首爾瑞草區的家裡洗手間中自殺,未留遺書。據瞭解,姜勳生前向朋友發短信稱“十分疲憊”。

從2004年被確定癌症未能根治時,約伯斯就下定了決心,以烈火般的熱情、鐳射似的專注、以及瘋子一樣的不知妥協投身他熱愛的工作中,開始了一次“一個人的戰爭”:以一人之力,對抗疾病、對抗全世界科技業同行、投資人以及善變的消費者。以至於約伯斯在死前一天還在工作,最後,轟然倒下。

還有“鋼鐵俠”馬斯克。在最困難的時間,特斯拉面臨資金短缺、員工離職、美國次貸危機、全世界與之為敵的四重打擊,以至於馬斯克一度精神崩潰。“只有兩三個人留了下來。我沒想過我會精神崩潰,但真的崩潰了。”多年以後,馬斯克把這段經歷形容為“一邊嚼著玻璃,一邊凝視死亡的深淵”。他的女友萊莉則稱馬斯克當時“看起來就像個行走的僵屍”,好像隨時會突發心臟病死去。

去年阿裡釘釘在地鐵上投放了一組主題為# 創業艱苦,堅持很酷 #的廣告,很現實,也很殘酷,在朋友圈一度刷屏,令無數人創業者感到紮心。

怕配不上曾經的夢想

也怕辜負了所受的苦難

其實,創業的痛苦來源絕不是“公司經營不善”這麼簡單。

對於創業者來說,很多時候他們自己的成長速度和公司的成長速度會遠遠超過他們的承受能力,他們甚至會處於一直不停被外界逼著成長、逼著蛻變的狀態,這種感覺實在痛苦極了。

甚至有些人還要經歷被好朋友欺騙、被自己愛的人背棄、被自己信任的人反咬一口這些人性的陰暗面。

而這些經歷,所帶來的孤獨、焦慮、暴躁、失落、恐懼、患得患失和誠惶誠恐是常人理解不了的。

“最心痛的從來不是求而不得,而是半途而廢。

是本來無欲無求的自己被突然啟發後,走上了另一條似乎滿是好風景的路。你本以為這條路長得足夠走一生,但轉眼前面已是斷崖,所以你決定閉著眼跳下去。”

2

Life's A Struggle

Life's a struggle 日子還要過

品嘗喜怒哀樂之後 又是數不盡的troubles

Everyday 有多少問題要去面對

有多少夜 痛苦煩惱著你無法入睡…

雷軍曾說過這樣一段話:“說實話我覺得創業真不是人幹的事,都是阿貓阿狗幹的,一個正常人絕對不會選擇創業。因為一旦選擇創業,就選擇了一個無比痛苦的人生,壓力、困惑、別人的不理解甚至是看不起,真正能走向成功的只是極少數,絕大部分創業者都成了鋪路石。”

雷總的話字字錐心,那些越成功的企業家背後往往越承載著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

尤其對很多第一代創業者來說,他們的生活幾乎都是工作。在很多人看來,那種生活幾乎是不可思議。中國的企業家,只有企業沒有家。

宗慶後:從少年到白頭,依然堅守一線

眼袋、皺紋、老年斑種種跡象表明,宗慶後老了。年輕時雷厲風行,老了之後看起來和藹可親。出生于1945年的宗慶後,創業30年來,每天工作16個小時,一年中200多天都奔波在市場一線。

工作幾乎是宗慶後的全部,他上班不是朝九晚五,而是朝七晚十一,從年初一上到年三十,幾十年如一日,而且他沒有什麼享受,簡直就是為了工作而生。

部下們說,他雖然在杭州生活,但是已經好幾年沒到西湖邊去坐坐,看風景對他來說是一種奢侈。從少年到白頭,宗慶後已經年過七旬,2017年娃哈哈成立30周年,而這位72歲食業老人依舊奔波在市場一線。

對此,宗慶後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苦慣了。我小時候都是有一頓沒一頓的。後來做生意也吃過不少苦,錢都是自己一點一滴辛苦掙出來的,但真的不太會享受。”

褚時健:人生不要有太多計較,要向前走

去年剛被傳出“去世”謠言的褚時健褚老,也在近日度過了自己的90大壽。他是曾經是有名的“中國煙草大王”,把紅塔集團做到了亞洲第一,世界前列的大型煙草企業。

後來,從人生的高峰跌倒了穀底,因受賄被判無期徒刑,獲得保釋後,75歲高齡重新創業,和妻子承包了一片2400畝的荒山,種起了柳丁,以“褚橙”紅遍大江南北,再一次讓自己成為了傳奇。

就在前不久,摸爬滾打一輩子的褚時健,在距離自己90歲生日還有6天的時候,終於宣佈退休,將褚橙產業傳給了兒子褚一斌。“年輕人現在不過二三十歲,人生歷程還很長,要20年見成功”。

劉強東:京東面臨倒閉危機,一夜白頭

體現劉強東的“老闆”氣質,或許就是額前的小撮白髮。2008年,第一輪融資用光後的京東面臨著倒閉的危險,正值金融危機,沒有人願意掏錢給一個不知何時能盈利的企業。

那段時間,劉強東一天見五個投資人,說同樣的話,得到的回答也是一樣:拒絕。“對兄弟們那種愧疚、和痛苦一擁而上”。

創業者有多艱難,京東在那時候就是白菜價,可白菜價都沒人敢投。

任正非:半年時間都是噩夢,常常哭醒

“我無力控制,有半年時間都是噩夢,半夜常常哭醒”、“研發失敗我就跳樓”,這是任正非在華為創業維艱期決絕說出的話。

那時他先後歷經愛將背叛、母親逝世、國內市場被港灣“搶食”、國外市場遭遇思科訴訟、核心骨幹流失……他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依舊深感無力。這位從小在農村吃苦長大,在部隊錘煉多年,外人眼裡堅強如鐵的商業硬漢曾經如此艱難。

此後,在一封給華為抑鬱症員工的公開信中,任正非坦誠,自己“也曾是一個嚴重的憂鬱症、焦慮症的患者”,他的身體還得了多種疾病,因得了癌症動了兩次手術……

除此之外,企業家大多數都是工作狂,沒有睡到自然醒、沒有週末、沒有節假日,工作時間長、作息不規律,即使有病也一再拖。

李開複罹患淋巴癌前,經常和年輕人比賽熬夜,半夜回郵件;

網上曾流傳過王健林的一天作息表,他早上4點起床,健身45分鐘,工作量約是16小時;

馬雲一年飛行了800多個小時,平均每天2小時在飛機上度過,走訪了33個國家和地區;

柳傳志講到他得病時,往往病好了第二天就又立刻工作,後來變成一個常態,經常地半個月左右就要犯一次……

這種作息及高強度的工作在企業家中並不是少數,而如今90歲的李嘉誠、88歲的巴菲特還堅持在企業的一線工作。

企業發展得越好,意味著他們的責任越重,而他們也就變得不敢病、死不起,牽一髮而動全身。

3

我曾經也想過一了百了

我曾經也想過一了百了

被掏空的心已經無力承受

蜷縮在灰暗角落沉在回憶裡枯朽

夢醒之後還有什麼可以挽留

比積勞成疾更痛苦的是患上心理疾病。

說起互聯網行業的抑鬱症患者,就不得不提到搜狐CEO張朝陽。張朝陽用“悲催”來形容他的2012年,他焦慮、抑鬱,精神上常常處於一種外人無法理解的恐懼之中。“我什麼都有,但我就是很痛苦!”

面對抑鬱,張朝陽痛苦的四處探索,去美國找心理醫生,希望得到救治,但沒有多大效果。最終他選擇閉關一年,幾乎與世隔絕。

好在張朝陽挺過來了,重出江湖,完成了自我救贖。前幾天,54歲的張朝陽被人拍到在零下10度的北京街頭半裸晨跑,盡顯硬漢本色。

當然,也有一些人沒有挺過來。選擇以自殺的方式告別這個世界。

是非成敗轉頭空,莫以成敗論英雄。

我們不能粗蠻地用“脆弱”與“不負責任”來加以指責,刀沒紮在你心口,你永遠不知道有多痛。

自殺是一種複雜的個人行為,有時候甚至是社會行為,並受到社會、文化、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因素影響,絕不僅僅是所謂的“脆弱”,也不能簡單地認為是心理障礙這樣一些“疾病”導致的。對於每個個體的自殺,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對於某一群人的自殺率則要從公共衛生和社會學層面進行討論。

創業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戰鬥。

每一個創業者在故事的開始都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一路奮戰後,有些人勝利,我們報以微笑、喝彩與掌聲;有些人倒下了,我們同樣給予肯定、尊重與熱淚。

如果你的身邊有處在崩潰邊緣的朋友,請留意他們吧。

身邊人回饋的溫暖對於這些處於絕望中的人,是多麼地重要和必要。因為那可能就是唯一支撐他們活下去的力量。

泰戈爾在《飛鳥集》中寫到:

我相信,在群星之中,總有一顆星星,引領我的靈魂,穿過未知的黑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