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早年記憶:第一次穿羽絨服,沒想到裡面卻是噴膠棉的

記憶中, 我第一次穿羽絨服是在1987年。 那時候, 中國剛時行羽絨服, 羽絨服在許多人心目當中還屬奢侈品。 當時, 一件羽絨服在40元左右, 而每個人的月工資也不過60、70多元。

80年代年輕人時髦服裝, 羽絨服

我是83年參加工作的, 在某個礦山。 當時學徒工工資工資38元, 到了87年, 我的工資漲到52元8毛7。 我家離單位近二十裡路, 每天上班都要乘坐一段電鐵列車。 電鐵列車是我的城特有一種交通工具, 和當今的綠皮火車很相似。 電鐵列車四處漏風, 夏天還好, 車一開動, 頓覺涼爽。 到了冬天, 冷風從四處刮進來, 那種刺骨的冷絕非你想像,

凍耳朵、凍臉是常事, 所以那個時代有一種非常流行的藥膏, 凍瘡膏(現在這種藥膏幾乎絕跡了)。 每年一到冬天, 我們的標準裝備就是棉襖+軍大衣、棉圍脖、棉手套、棉襪子+軍勾鞋。 即便這樣, 40多分鐘的車程, 到了單位也是凍的透心涼。

80年代人們的主要穿著

1987年冬天, 大街上開始出現五顏六色的羽絨服。 這對習慣了紅、黃、藍色調的人們來說, 無異於一道奇特而又不乏美妙的風景。 我的一個鄰居哥們嚴xx是一個時髦青年, 自然放不過展示時髦的機會。 在我們當中率先穿上了羽絨服, 並且不斷在我們家平房土愣子上晃來晃去。 禁不住誘惑, 我決定買上一件屬於自己的羽絨服。 那時買一件羽絨服往往要花去將近一個月的工資。

到市內某商店商品牆上掛著的羽絨服琳琅滿目, 看花了我的眼, 那個時代評價羽絨服品質就是含羽毛的多少, 在這個標準下, 羽絨服自然越蓬鬆越好。 最後我看中了一件古銅色、蓬鬆如麵包的羽絨服, 問了問價格, 38元, 售貨員特意向我介紹,

說這款羽絨是太空棉的, 也叫噴膠棉, 是新材料不鑽絨, 宇航員都穿, 比羽絨服要好。 聽了她的介紹, 我便把這款羽絨服買了下來, 新款羽絨服也著實讓我時髦了一陣子。

現在回想起來, 那個時代羽絨服根本談不上絨, 而是雞、鴨、鵝的羽毛。 我的小夥伴們買的羽絨服穿上一段時間就會出現鑽毛、趕包, 洗完曬乾後不得不用木棍敲, 否者, 穿在身上就會感覺到一道道的冷風, 而鑽出來的羽毛飛的滿屋都是, 甚至有時出現在吃飯的碗裡。 而我穿的羽絨服裡面的噴膠棉, 在今天幾乎成為了廉價禦寒用品, 用來製作蔬菜大棚保暖材料了。 彈指一揮間, 世界變化如此之大, 出乎想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