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8中央一號檔出爐!重點在這!

2018年中央一號檔發佈,涵蓋一萬六千多字的報告, 釋放出眾多重磅信號, 黨中央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其中, 檔提到了關於畜牧行業的畜禽糞汙污染, 家庭農場, 農村合作社及農村金融等事項, 小編根據檔總結出了9大要點, 讓我們一覽檔要點吧!

要點一、農村環境農村環境和生態問題比較突出,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落實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 嚴守生態保護紅線, 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堅持品質興農、綠色興農, 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進鄉村綠色發展, 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新格局鄉村振興, 生態宜居是關鍵;開展國土綠化行動, 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 農牧污染防治措施: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開展農業綠色發展行動, 實現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 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畜禽糞汙處理、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廢棄農膜回收、病蟲害綠色防控;推進重金屬污染耕地防控和修復, 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 開展河湖水系連通和農村河塘清淤整治, 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加大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力度。 要點二、農村金融農村基礎設施和民生領域欠帳較多, 國家支農體系相對薄弱, 農村金融改革任務繁重, 城鄉之間要素合理流動機制亟待健全;開拓投融資管道, 強化鄉村振興投入保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必須解決錢從哪裡來的問題。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
創新投融資機制, 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 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切實發揮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作用, 通過財政擔保費率補助和以獎代補等, 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力度;加快設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 強化擔保融資增信功能, 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支持鄉村振興。 支持地方政府發行一般債券用於支持鄉村振興、脫貧攻堅領域的公益性專案;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發行上市、新三板掛牌和融資、並購重組, 深入推進農產品期貨期權市場建設, 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 探索“訂單農業+保險+期貨(權)”試點。 改進農村金融差異化監管體系,
強化地方政府金融風險防範處置責任。 要點三、新型農民農民適應生產力發展和市場競爭的能力不足, 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亟需加強;統籌兼顧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扶持小農戶, 培育各類專業化市場化服務組織, 推進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 説明小農戶節本增效;發展多樣化的聯合與合作, 提升小農戶組織化程度。 注重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作用, 打造區域公用品牌, 開展農超對接、農社對接, 幫助小農戶對接市場;改善小農戶生產設施條件, 提升小農戶抗風險能力。 研究制定扶持小農生產的政策意見;支援新型職業農民通過彈性學制參加中高等農業職業教育, 創新培訓機制, 支援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龍頭企業等主體承擔培訓。
引導符合條件的新型職業農民參加城鎮職工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制度。 鼓勵各地開展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試點。 要點四、農村人才引進 優化農業從業者結構, 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農業經營者隊伍;培育挖掘鄉土文化本土人才, 開展文化結對幫扶, 引導社會各界人士投身鄉村文化建設;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 暢通智力、技術、管理下鄉通道, 造就更多鄉土人才, 聚天下人才而用之;建立縣域專業人才統籌使用制度, 提高農村專業人才服務保障能力;持地方高等學校、職業院校綜合利用教育培訓資源, 靈活設置專業(方向),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為鄉村振興培養專業化人才。 扶持培養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紀人、鄉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遺傳承人等;深入實施農業科研傑出人才計畫和傑出青年農業科學家項目;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現代農業,培養造就新農民。要點五、農牧業科技設備創新加快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強面向全行業的科技創新基地建設。深化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改革;加快發展現代農作物、畜禽、水產、林木種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高標準建設國家南繁育種基地;加強科研機構、設備製造企業聯合攻關。加快研發經濟作物、養殖業、丘陵山區農林機械,發展高端農機裝備製造;大力發展數位農業,實施智慧農業林業水利工程,推進物聯網試驗示範和遙感技術應用。要點六、農村產業融合大力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通過保底分紅、股份合作、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讓農民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打造農產品銷售公共服務平臺,支援供銷、郵政及各類企業把服務網點延伸到鄉村,健全農產品產銷穩定銜接機制,大力建設具有廣泛性的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設施,鼓勵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創新發展基於互聯網的新型農業產業模式,深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加快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統籌兼顧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扶持小農戶,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培育各類專業化市場化服務組織,推進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説明小農戶節本增效。扶持小農戶發展生態農業、設施農業、體驗農業、定制農業,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間;加強扶持引導服務,實施鄉村就業創業促進行動,大力發展文化、科技、旅遊、生態等鄉村特色產業,振興傳統工藝。培育一批家庭工廠、手工作坊、鄉村車間,鼓勵在鄉村地區興辦環境友好型企業,實現鄉村經濟多元化,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培育發展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要點七、休閒農業與特色旅遊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閒觀光園區、森林人家、康養基地、鄉村民宿、特色小鎮;對利用閒置農房發展民宿、養老等項目,研究出臺消防、特種行業經營等領域便利市場准入、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管理辦法;發展鄉村共用經濟、創意農業、特色文化產業;加快發展森林草原旅遊、河湖濕地觀光、冰雪海上運動、野生動物馴養觀賞等產業,積極開發觀光農業、遊憩休閒、健康養生、生態教育等服務。創建一批特色生態旅遊示範村鎮和精品線路,打造綠色生態環保的鄉村生態旅遊產業鏈;傳承發展提升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賦予時代內涵、豐富表現形式。切實保護好優秀農耕文化遺產,推動優秀農耕文化遺產合理適度利用。支援農村地區優秀戲曲曲藝、少數民族文化、民間文化等傳承發展。要點八、農村土地落實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政策,銜接落實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的政策,讓農民吃上長效“定心丸”。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實現承包土地資訊聯通共用。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在依法保護集體土地所有權和農戶承包權前提下,平等保護土地經營權。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可以依法向金融機構融資擔保、入股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 扎實推進房地一體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完善農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農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和農民房屋財產權,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不得違規違法買賣宅基地,嚴格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嚴格禁止下鄉利用農村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和私人會館。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前提下,允許縣級政府通過村土地利用規劃,調整優化村莊用地佈局,有效利用農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設用地;預留部分規劃建設用地指標用於單獨選址的農業設施和休閒旅遊設施等建設。對利用收儲農村閒置建設用地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給予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獎勵。進一步完善設施農用地政策。 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引導進城落戶農民依法自願有償轉讓上述權益。研究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充實農村集體產權權能。要點九、農業保險探索開展稻穀、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加快建立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發行上市、新三板掛牌和融資、並購重組,深入推進農產品期貨期權市場建設,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探索“訂單農業+保險+期貨(權)”試點。

扶持培養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紀人、鄉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遺傳承人等;深入實施農業科研傑出人才計畫和傑出青年農業科學家項目;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現代農業,培養造就新農民。要點五、農牧業科技設備創新加快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強面向全行業的科技創新基地建設。深化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改革;加快發展現代農作物、畜禽、水產、林木種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高標準建設國家南繁育種基地;加強科研機構、設備製造企業聯合攻關。加快研發經濟作物、養殖業、丘陵山區農林機械,發展高端農機裝備製造;大力發展數位農業,實施智慧農業林業水利工程,推進物聯網試驗示範和遙感技術應用。要點六、農村產業融合大力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通過保底分紅、股份合作、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讓農民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打造農產品銷售公共服務平臺,支援供銷、郵政及各類企業把服務網點延伸到鄉村,健全農產品產銷穩定銜接機制,大力建設具有廣泛性的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設施,鼓勵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創新發展基於互聯網的新型農業產業模式,深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加快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統籌兼顧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扶持小農戶,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培育各類專業化市場化服務組織,推進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説明小農戶節本增效。扶持小農戶發展生態農業、設施農業、體驗農業、定制農業,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間;加強扶持引導服務,實施鄉村就業創業促進行動,大力發展文化、科技、旅遊、生態等鄉村特色產業,振興傳統工藝。培育一批家庭工廠、手工作坊、鄉村車間,鼓勵在鄉村地區興辦環境友好型企業,實現鄉村經濟多元化,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培育發展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要點七、休閒農業與特色旅遊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閒觀光園區、森林人家、康養基地、鄉村民宿、特色小鎮;對利用閒置農房發展民宿、養老等項目,研究出臺消防、特種行業經營等領域便利市場准入、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管理辦法;發展鄉村共用經濟、創意農業、特色文化產業;加快發展森林草原旅遊、河湖濕地觀光、冰雪海上運動、野生動物馴養觀賞等產業,積極開發觀光農業、遊憩休閒、健康養生、生態教育等服務。創建一批特色生態旅遊示範村鎮和精品線路,打造綠色生態環保的鄉村生態旅遊產業鏈;傳承發展提升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賦予時代內涵、豐富表現形式。切實保護好優秀農耕文化遺產,推動優秀農耕文化遺產合理適度利用。支援農村地區優秀戲曲曲藝、少數民族文化、民間文化等傳承發展。要點八、農村土地落實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政策,銜接落實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的政策,讓農民吃上長效“定心丸”。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實現承包土地資訊聯通共用。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在依法保護集體土地所有權和農戶承包權前提下,平等保護土地經營權。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可以依法向金融機構融資擔保、入股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 扎實推進房地一體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完善農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農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和農民房屋財產權,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不得違規違法買賣宅基地,嚴格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嚴格禁止下鄉利用農村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和私人會館。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前提下,允許縣級政府通過村土地利用規劃,調整優化村莊用地佈局,有效利用農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設用地;預留部分規劃建設用地指標用於單獨選址的農業設施和休閒旅遊設施等建設。對利用收儲農村閒置建設用地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給予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獎勵。進一步完善設施農用地政策。 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引導進城落戶農民依法自願有償轉讓上述權益。研究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充實農村集體產權權能。要點九、農業保險探索開展稻穀、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加快建立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發行上市、新三板掛牌和融資、並購重組,深入推進農產品期貨期權市場建設,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探索“訂單農業+保險+期貨(權)”試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