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錯過米蘭設計周現場沒關係 這八組新奇設計告訴你今年都說了什麼

自從去年米蘭傢俱展在上海落地了分會場, 來自義大利的好設計也越來越多地滲入到人們的生活。 比起其他側重實用、展銷的各種傢俱展, 米蘭設計周顯得更為先端, 無論是設計師還是藝術愛好者, 可以從這裡獲得更新奇的創意。 即使沒有到場米蘭設計周, 也可以通過下面的這8組設計一覽今年的各種主題創意。

1、Nendo:用設計讓輪廓消失

Nendo 在2017年米蘭設計周的展覽位於Jil Sander 的展廳中,

總體仍然帶有主設計師佐藤大乾淨、輕盈的設計風格, 不過今年討論的是如何用設計讓物體的邊界變得模糊, 乃至消失。

下麵這一組令人深刻的設計, 是Nendo 帶來的“花瓶水族箱”。 設計師在水族箱中裝滿了 30 個尺寸不同的花瓶, 它們均由超薄透明的矽膠染色而成。 當水中的魚遊動時, 這些花瓶也隨著水波流動, 如同水母一般仿佛與水“溶為一體”。

下圖同樣是 Nendo 為義大利傢俱品牌 Alias 設計的傢俱, 凝固住了當桌子一角傾瀉下來時的形態, 它既賦予了靜態設計本不存在的流動性。

Nendo 也將短暫的櫻花之美, 永久地存留于家居設計之上。 這支由 Sèvres 的陶瓷藝術家製作的花瓶, 體現了這家公司超過275年的工藝歷史, 在狹小的空間中細膩的櫻花、花瓣都被細膩地展現出來, 瓶身上的花瓣也仿佛剛剛飄落般栩栩如生。

2、如恩設計研究室:關注著與日俱增的全球城市密度

今年的展覽中,如恩和多家傢俱品牌進行了合作,但共同的主題是為城市居民所面臨的日益狹窄的生存空間提供解決方案,從下面的這三款中就可見一斑。

與義大利衛浴品牌 AGAPE 合作的 Immersion 浴缸,靈感源自日本和中國使用的傳統木質浴盆,但比標準的浴缸更深,同時佔用更少的地面面積。和泡溫泉的體驗類似,使用者在浴缸中更多採用坐立而非斜躺的姿勢,但浴缸的深度能夠讓身體完全被水覆蓋。為城市居民在小空間中,也營造奢華的沐浴體驗。

為 Arflex 設計的“搖籃”沙發有著舒適的形狀,像搖籃一般包裹著城市居民,沙發本身所配有的託盤也具備了茶几的功用,同樣追求體驗感與空間節約。

另一組受人關注的設計是如恩為 Artemide 設計的“燕子”系列燈具,這款燈具凝練了上海市井生活中的平常情景:用金屬和木的組合類比了鳥兒在枝杈上休憩或在竹籠中啁啾的動人畫面。該系列包括吊燈、落地燈和檯燈,由黑色的支架和拉絲黃銅製成的“燕子”組合而成。可調節的軌道系統和靈活的組合功能為這一系列的燈具賦予了無限可能。這組作品同時也表達出在城市生活中,設計師對自然的敬意。

3、Dolce&Gabbana X SMEG:再續西西里風格

時尚品牌 D&G 今年仍舊牽手義大利家電品牌 SMEG,繼去年聯合推出手繪冰箱之後,今年又將產品線延伸到了小型家電上。

今年的小家電系列名為“sicily is my love”,仍然有著強烈的義大利西西里島風情審美。

由於西西里島氣候溫暖,風景秀麗,生產柑橘、檸檬等多汁鮮美的水果,因此在藝術風格上也具有色彩鮮豔,造型大膽的特色。

今年的“sicily is my love”小家庭用品系列包括麵包機、果汁機、檸檬榨汁器等,以高飽和度的亮黃色和正紅色為主色調。

4、COS:繼續討論服裝與裝置藝術

作為服裝品牌的 COS,每一年的米蘭設計周都會帶來精彩的裝置設計。繼2017年與藤本壯介合作的的光之森林之後,今年又推出了與來自倫敦的設計工作室 Studio Swine 合作設計的裝置“New Spring”。

這一裝置由英國設計師Alexander Groves與日本建築師村上梓(Azusa Murakami)一同完成,同時引入了日本櫻花的元素。裝置會以一個焦點雕塑為中心噴出圓形的“霧靄球”,有趣的是這些白色的球碰到皮膚會爆開蒸發,碰到紡織物的時候則會維持原狀。

5、Hermes :馬具一樣的傢俱設計

Hermes Home Collection 在米蘭設計周期間推出了2017-2018的新品系列,這一系列中,大量使用皮革、馬具元素、藤等進行創意條拼接。即使是看上去變化較少的瓷器餐具設計,也是在流動的水面上漂浮展出,營造出固態與流動的強烈對比。

在這一組設計中,不僅有由Studio Hermes與設計師合作的、靈感來自馬具的掛架,也實驗性地在玻璃杯、金屬掛鉤、木質託盤等多種材質的家居上加入皮革素材,讓日常的家居品也具有紳士般的高級感。

此外,Hermes今年還把標誌性的壁紙圖案裝點在米蘭的各個街頭,怒刷存在感。

6、Airbnb:像住宿一樣體驗歐洲藝術

今年設計周期間,Airbnb 在位於米蘭大教堂附近的一座建於 15 世紀的私人住宅內舉辦了名為 Passeggiata: An Airbnb Experience of Milan 的展覽,達芬奇在繪製《最後的晚餐》時就曾居住於這座歷史悠久的教堂中。這場展覽和 Airbnb 旗下的民宿一樣,側重把人們帶入目的地的房間中,在遊覽中體驗一個地區的文化、歷史。

展覽中將展出米蘭著名設計工作室 Dimore Studio 及義大利設計師 Forma Fantasma 的私人藏品、建築師 Matteo Thun 的水彩畫、以及傢俱設計師Faye Toogood 在全世界旅行時收集的石頭系列,以及法國設計師 Sam Baron 的餐具收藏。這些展覽作品可以説明人們瞭解義大利傳統工藝、藝術,也讓觀賞者僅在這一次觀賞中體驗到歐洲不同國家藝術家的精妙藝術視角。

7、Tom Dixon:排場還是那麼大

今年,米蘭設計周炙手可熱的設計師 Tom Dixon 的展覽仍然具有非常大的排場,再次“承包”下米蘭市中心的大劇院,並加入展覽、現場演奏、甚至是爆米花機,把它裝扮成屬於自己的嘉年華。

雖然 Tom Dixon 今年仍然熱鬧地和多家品牌合作,不過在他自己的展廳裡,風格卻有些高冷。今年的兩款有如鑽石切割般的多面燈具,在偌大的場地中仍然十分搶眼。

這套名為 Cut 的全新系列鑽石型吊燈,當燈光開啟時,猶如鏡面般的拋光面被投映出出無數燈泡影像,像一個萬花筒般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

展廳中除 Tom Dixon 的一些經典設計之外,這位設計鬼才還升級了自己的一系列經典作品,比如在1980年代為知名義大利傢俱品牌 Capellini 創作的S椅,這一次也使用新材質和工程學將它重制。

8、Salviati:玻璃的上萬種組合形式

說起義大利頂級玻璃品牌 Salviati 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它今年合作的設計師 Luca Nichetto 或許讓中國設計愛好者並不陌生。從擔任國內家居設計品牌“Zaozuo”的藝術總監之後,Luca 在中國頻繁露面,帶來一系列色彩豐富的傢俱設計和“Zaozuo”實體店面。

今年 Luca在米蘭設計周的展覽是一場善用了繽紛的色彩的燈光秀,這些由各色玻璃製作的燈具為原本黑暗的展廳帶來了明亮與色彩。

展覽中共展出了53件燈具,每一座檯燈都像是一件藝術品,由多個顏色、形狀各異的部分組成,每部分都使用了展示了玻璃製作的不同技藝。

Salviati另一件驚豔的作品由藝術家 Ben Gorham 帶來,他將無數片狀玻璃組裝成旋轉木馬的形狀,然後組合出一架樹狀的懸掛照明裝置。這些代表著不同顏色、工藝的燈具在一起算發出的壯觀的溫暖光芒。

2、如恩設計研究室:關注著與日俱增的全球城市密度

今年的展覽中,如恩和多家傢俱品牌進行了合作,但共同的主題是為城市居民所面臨的日益狹窄的生存空間提供解決方案,從下面的這三款中就可見一斑。

與義大利衛浴品牌 AGAPE 合作的 Immersion 浴缸,靈感源自日本和中國使用的傳統木質浴盆,但比標準的浴缸更深,同時佔用更少的地面面積。和泡溫泉的體驗類似,使用者在浴缸中更多採用坐立而非斜躺的姿勢,但浴缸的深度能夠讓身體完全被水覆蓋。為城市居民在小空間中,也營造奢華的沐浴體驗。

為 Arflex 設計的“搖籃”沙發有著舒適的形狀,像搖籃一般包裹著城市居民,沙發本身所配有的託盤也具備了茶几的功用,同樣追求體驗感與空間節約。

另一組受人關注的設計是如恩為 Artemide 設計的“燕子”系列燈具,這款燈具凝練了上海市井生活中的平常情景:用金屬和木的組合類比了鳥兒在枝杈上休憩或在竹籠中啁啾的動人畫面。該系列包括吊燈、落地燈和檯燈,由黑色的支架和拉絲黃銅製成的“燕子”組合而成。可調節的軌道系統和靈活的組合功能為這一系列的燈具賦予了無限可能。這組作品同時也表達出在城市生活中,設計師對自然的敬意。

3、Dolce&Gabbana X SMEG:再續西西里風格

時尚品牌 D&G 今年仍舊牽手義大利家電品牌 SMEG,繼去年聯合推出手繪冰箱之後,今年又將產品線延伸到了小型家電上。

今年的小家電系列名為“sicily is my love”,仍然有著強烈的義大利西西里島風情審美。

由於西西里島氣候溫暖,風景秀麗,生產柑橘、檸檬等多汁鮮美的水果,因此在藝術風格上也具有色彩鮮豔,造型大膽的特色。

今年的“sicily is my love”小家庭用品系列包括麵包機、果汁機、檸檬榨汁器等,以高飽和度的亮黃色和正紅色為主色調。

4、COS:繼續討論服裝與裝置藝術

作為服裝品牌的 COS,每一年的米蘭設計周都會帶來精彩的裝置設計。繼2017年與藤本壯介合作的的光之森林之後,今年又推出了與來自倫敦的設計工作室 Studio Swine 合作設計的裝置“New Spring”。

這一裝置由英國設計師Alexander Groves與日本建築師村上梓(Azusa Murakami)一同完成,同時引入了日本櫻花的元素。裝置會以一個焦點雕塑為中心噴出圓形的“霧靄球”,有趣的是這些白色的球碰到皮膚會爆開蒸發,碰到紡織物的時候則會維持原狀。

5、Hermes :馬具一樣的傢俱設計

Hermes Home Collection 在米蘭設計周期間推出了2017-2018的新品系列,這一系列中,大量使用皮革、馬具元素、藤等進行創意條拼接。即使是看上去變化較少的瓷器餐具設計,也是在流動的水面上漂浮展出,營造出固態與流動的強烈對比。

在這一組設計中,不僅有由Studio Hermes與設計師合作的、靈感來自馬具的掛架,也實驗性地在玻璃杯、金屬掛鉤、木質託盤等多種材質的家居上加入皮革素材,讓日常的家居品也具有紳士般的高級感。

此外,Hermes今年還把標誌性的壁紙圖案裝點在米蘭的各個街頭,怒刷存在感。

6、Airbnb:像住宿一樣體驗歐洲藝術

今年設計周期間,Airbnb 在位於米蘭大教堂附近的一座建於 15 世紀的私人住宅內舉辦了名為 Passeggiata: An Airbnb Experience of Milan 的展覽,達芬奇在繪製《最後的晚餐》時就曾居住於這座歷史悠久的教堂中。這場展覽和 Airbnb 旗下的民宿一樣,側重把人們帶入目的地的房間中,在遊覽中體驗一個地區的文化、歷史。

展覽中將展出米蘭著名設計工作室 Dimore Studio 及義大利設計師 Forma Fantasma 的私人藏品、建築師 Matteo Thun 的水彩畫、以及傢俱設計師Faye Toogood 在全世界旅行時收集的石頭系列,以及法國設計師 Sam Baron 的餐具收藏。這些展覽作品可以説明人們瞭解義大利傳統工藝、藝術,也讓觀賞者僅在這一次觀賞中體驗到歐洲不同國家藝術家的精妙藝術視角。

7、Tom Dixon:排場還是那麼大

今年,米蘭設計周炙手可熱的設計師 Tom Dixon 的展覽仍然具有非常大的排場,再次“承包”下米蘭市中心的大劇院,並加入展覽、現場演奏、甚至是爆米花機,把它裝扮成屬於自己的嘉年華。

雖然 Tom Dixon 今年仍然熱鬧地和多家品牌合作,不過在他自己的展廳裡,風格卻有些高冷。今年的兩款有如鑽石切割般的多面燈具,在偌大的場地中仍然十分搶眼。

這套名為 Cut 的全新系列鑽石型吊燈,當燈光開啟時,猶如鏡面般的拋光面被投映出出無數燈泡影像,像一個萬花筒般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

展廳中除 Tom Dixon 的一些經典設計之外,這位設計鬼才還升級了自己的一系列經典作品,比如在1980年代為知名義大利傢俱品牌 Capellini 創作的S椅,這一次也使用新材質和工程學將它重制。

8、Salviati:玻璃的上萬種組合形式

說起義大利頂級玻璃品牌 Salviati 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它今年合作的設計師 Luca Nichetto 或許讓中國設計愛好者並不陌生。從擔任國內家居設計品牌“Zaozuo”的藝術總監之後,Luca 在中國頻繁露面,帶來一系列色彩豐富的傢俱設計和“Zaozuo”實體店面。

今年 Luca在米蘭設計周的展覽是一場善用了繽紛的色彩的燈光秀,這些由各色玻璃製作的燈具為原本黑暗的展廳帶來了明亮與色彩。

展覽中共展出了53件燈具,每一座檯燈都像是一件藝術品,由多個顏色、形狀各異的部分組成,每部分都使用了展示了玻璃製作的不同技藝。

Salviati另一件驚豔的作品由藝術家 Ben Gorham 帶來,他將無數片狀玻璃組裝成旋轉木馬的形狀,然後組合出一架樹狀的懸掛照明裝置。這些代表著不同顏色、工藝的燈具在一起算發出的壯觀的溫暖光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