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第一步提升“顏值”!浙江三位村官這樣治理鄉村環境……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總體要求之一, 但鄉村環境治理可不是一蹴而就的。 既需要科學謀劃, 更需要提高與群眾溝通的本領, 使美好的願景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好事如何辦好?浙江省金華市3位村官的做法給我們以啟迪。

雷可瀚(中)向養殖大戶老朱(右)解釋拆除豬場協議

01

成功拆除七家污染豬場

2017年12月, 馬澗鎮開展生豬養殖污染專項整治行動, 關停“低、小、散”養殖場, 推動畜牧業轉型升級。

我所在的馬澗鎮匯溪村, 經前期排查, 共有7個規模不一的養豬場, 最大的養豬540頭, 最小的90頭, 總計1770頭。 我每次巡查豬場排汙時, 總能聽到附近居民的抱怨聲:“養豬場太多了, 不僅臭, 天氣一熱還生蒼蠅蚊子, 環境很差, 沒法住人了。 ”

鎮裡拆除養豬場佈置會一結束, 我立即到養豬戶家裡做工作。 老吳一看到我, 馬上拉著我訴起苦來:“小雷啊, 我家的養豬場能不能不拆?我6月份才從別人手裡收了一批母豬,

豬崽還沒生幾頭呢就要拆了, 這一拆就虧大了。 ”看著他愁眉苦臉的樣子, 我安慰道:“老吳, 你的心情我能理解。 低小散養豬場是必須拆除的, 市里也專門出臺政策給予一定補償。 ”接著, 我耐心地給他講解了補貼政策, 把母豬和商品豬補貼標準一一列出清單, 算出了補償金額。 經過反復做工作, 老吳漸漸鬆口, 最後小聲說了一句:“只要養豬場規模最大的老朱先簽字, 我就簽字。 ”

看來, 要順利完成這次專項行動, 讓老朱同意拆除是關鍵。 走出老吳家, 我就趕到老朱家。 老朱見到我就怒氣衝衝, 瞪著我問:“拆豬場?你們這不是砸我的飯碗嘛, 今後的日子怎麼過?”聽他抱怨良久, 我發現他對整治行動理解有偏差,

連忙上前解釋:“我們並不是不讓你們養豬, 而是鼓勵你們科學養豬。 ”老朱指著右手邊的沼氣池, 聲音提高了八度:“你看這是什麼?我早就建好沼氣池了, 沒有污染水質!”我也毫不相讓, 反問道:“你養殖500多頭豬, 這麼小的沼氣池能夠解決豬糞排放?周邊的鄰居一年到頭窗戶緊閉, 還不是因為空氣污染嚴重!”

聽到我把左鄰右舍的真實意見搬出來, 老朱也自覺沒了底氣, 態度漸漸和緩, 梗著脖子說道:“那……那養豬場拆了, 我靠什麼掙錢養家糊口啊?”看到老朱的口風有所轉變, 我趁熱打鐵:“豬場是肯定要拆的, 你有什麼困難直接說出來, 我們一起幫你想想辦法。 ”

他認真地問我:“其實這段時間我跟同行交流過, 自己也仔細地盤算過。

我已經快50歲了, 養豬養了一輩子, 也不願意幹其它活, 就想建一個美麗牧場, 行不行?”我跟村幹部聽了都很高興, 村書記和村主任當場說:“你終於想開了, 美麗牧場環保、效益好, 比你現在這個豬場有奔頭多了。 ”我也給他加油鼓勁:“你的想法很好, 我去鎮裡諮詢一下政策, 該辦哪些手續我來幫你!”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 老朱終於第一個簽訂了養豬場拆除協議。

接下來我一鼓作氣, 通知其他6戶到村裡開會, 當場解答他們的疑問, 對他們提出的其他方面的問題也認真記下來向上級反映。 最終, 其他6家養豬戶也都在拆除協議上簽下了字。 (蘭溪市馬澗鎮匯溪村聯村幹部 雷可瀚)

馬建豐(右)在驗收美麗庭院

02

庭院美化啃下“硬骨頭”

我所在的白岩村位於央塘龍門山腳、好溪江畔, 自然環境優越。 雖然2008年我們村就啟動了新農村改造, 但村子公路沿線“髒亂差”的問題仍然很突出, 和周邊的自然風景極不協調。 我剛到村裡時, 與書記說起家家戶戶門前亂堆的柴火和雜物, 他們也只能搖搖頭, “整治好幾遍了,但總是整完又恢復原狀,現在剩下的個個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做工作,難啊。”

2017年上半年,磐安縣開展“美麗庭院”創建工作。我心想,這下終於可以借東風大幹一場了,咬咬牙把‘硬骨頭’啃下來,人居環境一定會更美。

那段時間,我們搜羅了很多鄉村庭院建設的金點子,可農戶卻不買帳。“農村嘛,髒一點、亂一點是正常的,做了庭院綠化,那以後還怎麼在院子裡曬糧食啊?”村口的曹大姐問。其實不止曹大姐一人,許多農戶都有同樣的想法。最終,我們想出了用鵝卵石、石板、石磨等代替水泥地的方案,既滿足了農戶曬東西的需要,看起來又美觀。

為了讓農戶更直觀地感受到我們的創意,我與冷水鎮中心學校的美術老師聯繫,請她幫助設計庭院。一有空,我就拿著老師畫的圖紙,到農戶家做工作。漸漸地,一些農戶心動了,但誰都不肯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我與村書記一合計,書記決定帶這個頭,將他家的庭院做成一個“樣板間”出來。當時正值盛夏,天氣炎熱。可我樂此不疲地泡在村裡,既當設計師又當施工者,請不來小工就自己上,沒人幹的活自己幹。

經過半個月的努力,“樣板間”面世了——欄杆是用舊房子的青磚和山間的竹條做成的,階梯是用廢棄的石磨做成的,其餘空地附上綠化,既接地氣又好看。

沒有比較就分不出好壞。村口的曹大姐悄悄來問我,能不能幫她家也弄一個這樣的庭院,其他農戶看見了,同樣坐不住了。就這樣,白岩村公路沿線的美麗庭院從無到有,連點成線,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書記和我打趣道:“庭院美化後,導致原來還算整潔的地方也顯得亂了;再把原來的地方美化提升一遍,感覺其他地方又不太好看了。這不幹還好,一旦幹起來還真停不下來了!”(磐安縣冷水鎮白岩村書記助理 馬建豐)

拆除違規搭建的陽光棚現場

03

拆違“釘子戶”思想通了

去年11月初,我到後宅街道曹村報到時,走街串巷留下的印象是淳樸、熱鬧、擁擠。

淳樸的是村民,熱鬧的是集市,擁擠的是排列緊湊的房子以及人來車往中顯得不夠寬敞的道路。“這條街,將來要打造成一條好吃、好逛的美食街,到時候遊客絡繹不絕,老百姓的生活就富起來啦!”聯村幹部指著進村道路激情澎湃地介紹道。頓時,我腦中鋪開美好的遐想:平整的道路,整齊劃一的房子,熱鬧的人群……

“只不過,有幾棟房子的陽臺上違章搭建了陽光棚,影響美觀,要依法拆除。小樓,到時候你和我們一起去做農戶的思想工作吧。”聯村幹部面露難色,而我既期待又忐忑。

第二天上午,天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我和聯村幹部一起上門做工作,一開始進展比較順利,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暢談著曹村未來的發展規劃。正當我暗自慶倖拆違工作沒有想像中那麼難的時候,一個大媽猛地拖住了我的手,把我往她家屋角帶。她看上去很憔悴,壓著聲音對我說:“小妹,我們家常年漏雨,你看,雨水都漏到了一層。搭棚就是為了防漏水,現在如果拆了,這房子還怎麼住人?總不能為了美觀而丟了生活吧!”看著常年滲水而發黑的牆角,我一時語塞。

這時候,一位大爺氣呼呼地來了,他站在離我們幾米遠的地方,聲音響徹了整條街:“我家搭棚花了好多錢,憑啥說拆就拆,我堅決不同意!”說完就把拆違通知單撕了扔在我面前,我下意識地往後一躲,大腦一片空白,聯村幹部立馬上前勸說:“老曹啊,你可千萬別激動,心臟剛做了支架手術,傷了身體可是大事!”“對啊,對啊,政府也是為了大家的利益著想,有事兒可以好好商量……” 現場有村民幫助勸解起來,大爺原先漲紅的臉慢慢緩和了,轉頭往家裡走,我們幾個人連忙跟上,帶著笑容,嘴裡依然說著些勸解的話。

這之後,我們前前後後又上門了好多次。家裡漏水的大媽也許看我年紀小,總願意和我說起她的孫子,“下雨天,小孫子的床就不能睡了,因為他的床靠牆,太潮了,他會不舒服,心疼啊!”抱怨歸抱怨,但她都會有禮貌地擺出凳子讓我們坐下。針對她家的實際情況,我們真誠地給出建議:棚拆了之後,蓋上品質更好的瓦片,既美觀又實用,雖然花費稍高,但效果肯定比搭棚強。在與家人商量過後,大媽採納了我們的建議。

那位情緒激動的大爺,也在我們一次又一次的上門後道出了心結:先前房屋外立面改造時對村裡的做法有些情緒,所以遷怒於此。“老曹啊,上次外立面改造方案,是村民代表大會一致通過的,公正公平,不存在偏袒與包庇,再說了,一碼歸一碼,違章搭建總是不應該的。”村幹部認真解釋著。“我這不也是一時氣急麼……”大爺低下頭小聲嘟囔,後來大爺自知理虧,同意拆違。看來,我們多次上門的力氣沒有白費。

在拆除違規建棚的那天,工程進入後半段下起了小雨,我跑到街邊的屋簷下躲雨,聽見圍觀村民議論:“這才對嘛,棚搭著確實不好看。”頓時,我陰霾了好幾天的心放晴了:今後美食街建起來了,村民的生活就更好啦。(義烏市後宅街道曹村書記助理 樓帆婷)

策劃:周妍 吳雲芳

供稿:方寒英 陳濤 姜惠榮

編輯:劉瓊

中共中央組織部委託創辦

歡迎投稿

網站投稿:tougao@dxscg.com.cn

報紙投稿:dxscgb31@163.com

“整治好幾遍了,但總是整完又恢復原狀,現在剩下的個個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做工作,難啊。”

2017年上半年,磐安縣開展“美麗庭院”創建工作。我心想,這下終於可以借東風大幹一場了,咬咬牙把‘硬骨頭’啃下來,人居環境一定會更美。

那段時間,我們搜羅了很多鄉村庭院建設的金點子,可農戶卻不買帳。“農村嘛,髒一點、亂一點是正常的,做了庭院綠化,那以後還怎麼在院子裡曬糧食啊?”村口的曹大姐問。其實不止曹大姐一人,許多農戶都有同樣的想法。最終,我們想出了用鵝卵石、石板、石磨等代替水泥地的方案,既滿足了農戶曬東西的需要,看起來又美觀。

為了讓農戶更直觀地感受到我們的創意,我與冷水鎮中心學校的美術老師聯繫,請她幫助設計庭院。一有空,我就拿著老師畫的圖紙,到農戶家做工作。漸漸地,一些農戶心動了,但誰都不肯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我與村書記一合計,書記決定帶這個頭,將他家的庭院做成一個“樣板間”出來。當時正值盛夏,天氣炎熱。可我樂此不疲地泡在村裡,既當設計師又當施工者,請不來小工就自己上,沒人幹的活自己幹。

經過半個月的努力,“樣板間”面世了——欄杆是用舊房子的青磚和山間的竹條做成的,階梯是用廢棄的石磨做成的,其餘空地附上綠化,既接地氣又好看。

沒有比較就分不出好壞。村口的曹大姐悄悄來問我,能不能幫她家也弄一個這樣的庭院,其他農戶看見了,同樣坐不住了。就這樣,白岩村公路沿線的美麗庭院從無到有,連點成線,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書記和我打趣道:“庭院美化後,導致原來還算整潔的地方也顯得亂了;再把原來的地方美化提升一遍,感覺其他地方又不太好看了。這不幹還好,一旦幹起來還真停不下來了!”(磐安縣冷水鎮白岩村書記助理 馬建豐)

拆除違規搭建的陽光棚現場

03

拆違“釘子戶”思想通了

去年11月初,我到後宅街道曹村報到時,走街串巷留下的印象是淳樸、熱鬧、擁擠。

淳樸的是村民,熱鬧的是集市,擁擠的是排列緊湊的房子以及人來車往中顯得不夠寬敞的道路。“這條街,將來要打造成一條好吃、好逛的美食街,到時候遊客絡繹不絕,老百姓的生活就富起來啦!”聯村幹部指著進村道路激情澎湃地介紹道。頓時,我腦中鋪開美好的遐想:平整的道路,整齊劃一的房子,熱鬧的人群……

“只不過,有幾棟房子的陽臺上違章搭建了陽光棚,影響美觀,要依法拆除。小樓,到時候你和我們一起去做農戶的思想工作吧。”聯村幹部面露難色,而我既期待又忐忑。

第二天上午,天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我和聯村幹部一起上門做工作,一開始進展比較順利,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暢談著曹村未來的發展規劃。正當我暗自慶倖拆違工作沒有想像中那麼難的時候,一個大媽猛地拖住了我的手,把我往她家屋角帶。她看上去很憔悴,壓著聲音對我說:“小妹,我們家常年漏雨,你看,雨水都漏到了一層。搭棚就是為了防漏水,現在如果拆了,這房子還怎麼住人?總不能為了美觀而丟了生活吧!”看著常年滲水而發黑的牆角,我一時語塞。

這時候,一位大爺氣呼呼地來了,他站在離我們幾米遠的地方,聲音響徹了整條街:“我家搭棚花了好多錢,憑啥說拆就拆,我堅決不同意!”說完就把拆違通知單撕了扔在我面前,我下意識地往後一躲,大腦一片空白,聯村幹部立馬上前勸說:“老曹啊,你可千萬別激動,心臟剛做了支架手術,傷了身體可是大事!”“對啊,對啊,政府也是為了大家的利益著想,有事兒可以好好商量……” 現場有村民幫助勸解起來,大爺原先漲紅的臉慢慢緩和了,轉頭往家裡走,我們幾個人連忙跟上,帶著笑容,嘴裡依然說著些勸解的話。

這之後,我們前前後後又上門了好多次。家裡漏水的大媽也許看我年紀小,總願意和我說起她的孫子,“下雨天,小孫子的床就不能睡了,因為他的床靠牆,太潮了,他會不舒服,心疼啊!”抱怨歸抱怨,但她都會有禮貌地擺出凳子讓我們坐下。針對她家的實際情況,我們真誠地給出建議:棚拆了之後,蓋上品質更好的瓦片,既美觀又實用,雖然花費稍高,但效果肯定比搭棚強。在與家人商量過後,大媽採納了我們的建議。

那位情緒激動的大爺,也在我們一次又一次的上門後道出了心結:先前房屋外立面改造時對村裡的做法有些情緒,所以遷怒於此。“老曹啊,上次外立面改造方案,是村民代表大會一致通過的,公正公平,不存在偏袒與包庇,再說了,一碼歸一碼,違章搭建總是不應該的。”村幹部認真解釋著。“我這不也是一時氣急麼……”大爺低下頭小聲嘟囔,後來大爺自知理虧,同意拆違。看來,我們多次上門的力氣沒有白費。

在拆除違規建棚的那天,工程進入後半段下起了小雨,我跑到街邊的屋簷下躲雨,聽見圍觀村民議論:“這才對嘛,棚搭著確實不好看。”頓時,我陰霾了好幾天的心放晴了:今後美食街建起來了,村民的生活就更好啦。(義烏市後宅街道曹村書記助理 樓帆婷)

策劃:周妍 吳雲芳

供稿:方寒英 陳濤 姜惠榮

編輯:劉瓊

中共中央組織部委託創辦

歡迎投稿

網站投稿:tougao@dxscg.com.cn

報紙投稿:dxscgb31@163.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