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知道嗎?企業級軟體服務“新舊勢力”變陣了

自2016年秋天到現在, “紛享逍客”回歸到“紛享銷客”, 銷售體系大瘦身, 一年零四個月已經過去了。

一字之差, 一個是平臺野心, 一個是生死肉搏下的戰略聚焦。

說起“移動辦公”在中國市場的興起到普及, 這個領域從鮮有人問津到各路勢力爭相挺進, 這一路走來, 紛享無疑是參與和見證的最佳人選。

自2011年底創立至2016年秋天的再度轉型, 紛享此前已經完成了六輪融資直至E+輪。

2016年秋天之後的一年, 是紛享銷客向死而生的一年, 是韜光養晦、潛心回歸“根據地”的一年:從此前的平臺式、全面鋪開, 包括與釘釘在市場側超過半年時間的針鋒相對,

到之後的迂回戰術、聚焦到移動銷售管理專家的優勢定位。

也是在這一年裡, 紛享和金蝶——媒體習慣視作企業級軟體服務領域的“新舊勢力”, 從“對手”變“隊友”。

IDG資本曾在不同時期先後成為這兩家企業的投資人, 大概15年前投資了金蝶, 5年前投資了紛享。 IDG資本合夥人牛奎光說, 到今天紛享和金蝶的牽手, 雙方看到的機會是“資料”, 更確切的說是“企業用戶的需求”, “企業用戶不管你們誰給我提供服務, 他希望這種服務是統一的, 資料是連接的, 彼此之間的配合最好是無縫的”。

IDG資本合夥人牛奎光

牛奎光未點破的一層牽手緣由是, 企業級服務領域的外部大環境變了, 無論是阿裡的釘釘, 還是騰訊的企業微信, 在過去一年不斷加碼這個市場, 2018年尤甚。

兩年前, 2015年歲末, 紛享銷客創始人、CEO羅旭曾這樣預判市場, “成為移動端企業級入口的視窗期就只有2016年一年”。 由此不難理解, 為什麼自2015年秋天到2016年上半年, 紛享鉚足了勁兒、著了魔般地打廣告、鋪地面推廣, 打了雞血地跑馬圈地:為了搶跑在大傢伙們——阿裡釘釘,

騰訊企業級產品矩陣(微信企業號、企業微信、企業QQ、騰訊企點)——發力之前, 至少是不輸於他們。

紛享銷客創始人、CEO 羅旭

再回首“移動端企業級服務的入口之爭”, 對於紛享銷客這樣體量的創業公司來說, 時機猶在否?羅旭坦言,

移動辦公的入口, 有兩種公司可以做成:

一種是金蝶這種公司, 前端有“雲之家”這樣的企業IM、社交平臺, 後端有非常完善的軟體系統;一種就是像微信這種模式, 有強通訊的入口。 像紛享銷客, 在前端的入口和後端的軟體系統, 資源優勢都不甚明顯, 強項是在銷售管理領域(CRM客戶關係管理系統)。

換句話說, “紛享+金蝶”的CP, 彼此賭的是一個未來的可能性:如果把紛享在移動CRM上挖“深井”的能力, 嫁接在金蝶有優勢的中大型企業客戶資源上, 會有新的裂變嗎?

歷史不能重來, 但總有驚人的相似。

從2015年秋天到2016年上半年, 發生在紛享和釘釘之間的那場搶企業用戶的補貼大戰, 在此前五年的中國企業級市場上都是難得一見的。

而這一次, 發動廣告地推攻勢的, 是金蝶的雲之家。

“蜂蝶戀”, 金蝶成單一大股東

產品、客戶、管道上合力

1月23日, 以小蜜蜂為Logo的移動CRM公司紛享銷客, 對外宣佈獲得管理軟體公司金蝶國際5000萬美元投資。

在過去一年資本相對趨於冷靜和理性的中國企業服務領域, 這無疑是個大消息。

這場在北京最冷冬天裡宣佈的“戀愛”, 事實上, 早在2017年10月中旬快結束的時候, 就已經有緣牽手了。 羅旭說, 這是“天作之合, 和金蝶非常非常有緣”, 自一開始就是因為“企業用戶的需求“, 尤其面對中大型企客戶時, 新的企業軟體應用如何與企業之前部署的IT資訊系統更好地融合對接, 資料互聯互通。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 金蝶集團CFO林波介紹, 金蝶現在是紛享的單一大股東, 持股比例相對較多,但紛享的運營控制仍然是創始團隊,“我們支援創始團隊帶領這個公司繼續發展,我們是單一大股東,我們不合併、不並購,我們也不控股”。

“這是紛享銷客首次引入戰略投資人。”羅旭說,金蝶國際不僅帶給紛享資金,更重要的是,能夠帶給他們在品牌、管理、產品、技術、客戶和管道上的資源支持,將有利於他們奠定在CRM市場的絕對優勢。

“紛享銷客將強化我們雲戰略在CRM的局。”林波介紹。同時他表示,金蝶還將繼續投資優秀的SaaS公司,並加強各方戰略合作。

金蝶,這場“蜂蝶戀”的重要男主角,也是在移動端企業級服務市場“入口”之爭裡不容忽視的力量——傳統軟體企業的轉身。

這個ERP軟體市場的老兵,立誓“要不斷拋棄自己設定的過去”,尋求突破,展現更多的可能。金蝶的雲化轉型決心可謂圈內人皆知,金蝶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徐少春說過,“軟體是金蝶的過去,雲才是金蝶的未來”。

林波介紹,作為20多年來全球軟體市場中成長最快的獨立廠商之一,金蝶國際也是國內最早切入雲端的管理軟體公司,近年雲轉型發力強勁、成效顯著,金蝶雲(面向大中型企業)、精鬥雲(面向小微企業的一站式雲服務平臺)、管易雲(專注電商行業)、雲之家(面向移動辦公市場)等雲產品都在各自的領域獨佔鰲頭。據金蝶2017年報顯示,金蝶雲的營收已經占到了公司總收入的27%。

據IDC於2017年底發佈的《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半年度跟蹤報告》顯示,2017年上半年金蝶在中國SaaS市場佔有率第一。此外,金蝶還奪得SaaS ERP領域和SaaS財務雲細分領域第一。

金蝶集團CFO林波

連接型的CRM

找到企業核心業務“雲化”的場景

轉身擁抱雲服務的金蝶,面對強敵環伺的移動辦公市場,無疑需要在企業服務場景找到重要的“抓手”,找到與企業客戶在大資料時代、智慧物聯網時代繼續“在一起”的時刻,紛享就是這個“抓手”,就是繼續粘住企業客戶的“使用場景”。

雲CRM,將成為金蝶尋找雲服務場景的重要突破口。林波說,CRM是企業SaaS服務的三大應用(CRM、ERP、辦公套件)之一,金蝶相信通過紛享銷客能夠“占好CRM的賽道”。對於已經戰略性聚焦的紛享來說,收回拳頭,是為了更好的出拳。

2016年的冬天,羅旭和紛享銷客CTO林松一行人,一家客戶一家客戶地去做調研,這個冬天他們收穫了全新的產品理念心得:從管控型的CRM,到以業務過程為中心;從以買單的企業主/老闆為中心,到以用戶(企業員工)為中心;業務不應該是封閉的,企業自己的CRM不僅要把內部的夥伴協作起來,還要把外部協作起來。這就是羅旭現在對外分享的“連接型的CRM”精髓。

“業務型的CRM會成為企業真正‘引擎型的業務系統’,這個系統會捲入其他的業務系統,它需要做的是和B端的企業,不管是上游還是下游企業連接起來,另外要把C端連接起來,因為最終是掌握用戶就獲得了話語權。”羅旭將紛享現階段鎖定的戰略目標:連接型CRM。

紛享產品理念反覆運算的一個背景是,2016年秋天再次轉型的紛享,從之前專攻服務小微企業(規模龐大、IT化基礎薄弱、需求相對單一,服務成本相對高、收益相對低),轉到以中型甚至大型企業客戶為主,更聚焦行業。這類客戶的需求複雜性和波動性都與小微客戶迥異,對資料互通互聯的需求更強。

在羅旭他們看來,“企業互聯”最重要的是落地到企業互聯的場景。比如快銷行業,紛享CRM產品會落地到訂單型的產品,比如製造行業會落地到一些服務場景,像農牧行業會落地到它的管理場景。羅旭認為,這是紛享CRM的獨特價值。

在與紛享和金蝶高層的採訪中,雙方都傳遞出來一個信號:未來紛享會成為金蝶雲之家,和其他雲線產品中,面對企業使用者解決方案時最核心的一塊價值支撐。“企業使用者不僅需要財物軟體,還需要銷售型的軟體,這時候我們作為業內最專業的SaaS廠商,CRM廠商,能夠幫助金蝶發揮更大的價值。”羅旭說。

此前紛享銷客創始人羅旭在接受採訪時透露的資料顯示,2016年紛享銷客收入達到1.8億,客戶續費率在70%以上。紛享此次官方說法,2017年銷售收入實現超預期增長。

資料、資料、資料

牽手再戰入口

“你會後悔當時的激進嗎?”總有媒體想複盤那年的那場戰役,或直接或隱諱地提問羅旭。

歷史沒有如果。

羅旭說,對他個人來講,2017年是“鳳凰涅盤”,紛享銷客也是。當時他去參加一個馬拉松,心臟出了問題,驟停2分半鐘,他回憶自己醒來的第一件事是問手機在哪,第二件事要打電話給公司董事會。他感覺萬幸,上帝沒有收他,可能冥冥註定還有很多事沒做完,沒做的更好。

他喜歡研究戰略,戰略講究三大要素,環境、對手、用戶。“你做了任何的動作,當你的環境變了,對手變了,用戶的需求變了,同樣的戰略戰術可能結果都不一樣。”

羅旭想說,很多事情沒有對和錯,有可能是環境變了,或者對手變了,或者是用戶變了,而你是否看准了這些變化。

不太為外界所知的是,紛享先後做過兩輪大的廣告地推。第一波是從2015年7月份開始到2015年底,“效果特別好”。當時羅旭接受筆者採訪時曾分享過一組資料:2015年上半年,紛享銷客的產品每天新增使用者大概在一兩百、兩三百之間,而到2015年12月份時每天新增用戶都過千(含免費、付費)。尤其是2015年11月份,紛享銷客的後臺服務被“撐爆”了,頻寬、伺服器嚴重不夠用。

同樣的策略,紛享在2016年上半年也做了,但這次做得“特別痛苦”,“花了很多的錢”,卻未能重現之前的戰績。一個重要的原因,口袋更深的人來了。

時移勢易。

這一次紛享牽手金蝶,某種程度上是它想站在金蝶的肩膀上再戰一回。

羅旭說,公司的發展要構建三方面的能力——產品能力、銷售能力、服務能力,銷售和服務能力可以“通過借夥伴的力量構建得更完善”。

現在的紛享團隊600人規模,銷售不到200人。金蝶雖然在雲化轉型,但是至今採取的銷售方式仍然是分銷模式。可以想見,銷售體系大裁員後的紛享,其深挖CRM的產品能力,希冀通過金蝶遍佈全國的銷售管道、成熟的中大型企業客戶網路,在企業服務市場再醞釀一場新的化學反應。

這是外界可以預期的合作反應。而資本市場更看好的是,資料,資料之間的流通。

這也是牛奎光認為二者結合的重要原因。“數據通。今天我講資料這件事講了好幾遍,因為我覺得今天講資料就跟2012、2013年的時候講移動是一個道理。”

什麼是“資料的流通性”?牛奎光列舉了一個場景,企業軟體應用對外部時,公司員工能不能拿到某個公司的名字,不用去百度裡找,就可以在軟體裡直接找到它的資訊,換句話說,如何把很多外部的資料灌到現在的企業軟體應用裡面來,怎麼把外部和內部的資料打通,這是非常重要的事。

有資料(資料的飽滿度),有結構化的資料(資料的場景度),資料與資料之間是打通的,進而通過演算法進行學習、挖掘資料的價值。羅旭相信,這是整個企業SaaS軟體的必然趨勢,而現在才剛剛是“打基礎的構建期”。

作者 | 賀文

微信編輯 | 王炎

審稿編輯 | 正月

持股比例相對較多,但紛享的運營控制仍然是創始團隊,“我們支援創始團隊帶領這個公司繼續發展,我們是單一大股東,我們不合併、不並購,我們也不控股”。

“這是紛享銷客首次引入戰略投資人。”羅旭說,金蝶國際不僅帶給紛享資金,更重要的是,能夠帶給他們在品牌、管理、產品、技術、客戶和管道上的資源支持,將有利於他們奠定在CRM市場的絕對優勢。

“紛享銷客將強化我們雲戰略在CRM的局。”林波介紹。同時他表示,金蝶還將繼續投資優秀的SaaS公司,並加強各方戰略合作。

金蝶,這場“蜂蝶戀”的重要男主角,也是在移動端企業級服務市場“入口”之爭裡不容忽視的力量——傳統軟體企業的轉身。

這個ERP軟體市場的老兵,立誓“要不斷拋棄自己設定的過去”,尋求突破,展現更多的可能。金蝶的雲化轉型決心可謂圈內人皆知,金蝶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徐少春說過,“軟體是金蝶的過去,雲才是金蝶的未來”。

林波介紹,作為20多年來全球軟體市場中成長最快的獨立廠商之一,金蝶國際也是國內最早切入雲端的管理軟體公司,近年雲轉型發力強勁、成效顯著,金蝶雲(面向大中型企業)、精鬥雲(面向小微企業的一站式雲服務平臺)、管易雲(專注電商行業)、雲之家(面向移動辦公市場)等雲產品都在各自的領域獨佔鰲頭。據金蝶2017年報顯示,金蝶雲的營收已經占到了公司總收入的27%。

據IDC於2017年底發佈的《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半年度跟蹤報告》顯示,2017年上半年金蝶在中國SaaS市場佔有率第一。此外,金蝶還奪得SaaS ERP領域和SaaS財務雲細分領域第一。

金蝶集團CFO林波

連接型的CRM

找到企業核心業務“雲化”的場景

轉身擁抱雲服務的金蝶,面對強敵環伺的移動辦公市場,無疑需要在企業服務場景找到重要的“抓手”,找到與企業客戶在大資料時代、智慧物聯網時代繼續“在一起”的時刻,紛享就是這個“抓手”,就是繼續粘住企業客戶的“使用場景”。

雲CRM,將成為金蝶尋找雲服務場景的重要突破口。林波說,CRM是企業SaaS服務的三大應用(CRM、ERP、辦公套件)之一,金蝶相信通過紛享銷客能夠“占好CRM的賽道”。對於已經戰略性聚焦的紛享來說,收回拳頭,是為了更好的出拳。

2016年的冬天,羅旭和紛享銷客CTO林松一行人,一家客戶一家客戶地去做調研,這個冬天他們收穫了全新的產品理念心得:從管控型的CRM,到以業務過程為中心;從以買單的企業主/老闆為中心,到以用戶(企業員工)為中心;業務不應該是封閉的,企業自己的CRM不僅要把內部的夥伴協作起來,還要把外部協作起來。這就是羅旭現在對外分享的“連接型的CRM”精髓。

“業務型的CRM會成為企業真正‘引擎型的業務系統’,這個系統會捲入其他的業務系統,它需要做的是和B端的企業,不管是上游還是下游企業連接起來,另外要把C端連接起來,因為最終是掌握用戶就獲得了話語權。”羅旭將紛享現階段鎖定的戰略目標:連接型CRM。

紛享產品理念反覆運算的一個背景是,2016年秋天再次轉型的紛享,從之前專攻服務小微企業(規模龐大、IT化基礎薄弱、需求相對單一,服務成本相對高、收益相對低),轉到以中型甚至大型企業客戶為主,更聚焦行業。這類客戶的需求複雜性和波動性都與小微客戶迥異,對資料互通互聯的需求更強。

在羅旭他們看來,“企業互聯”最重要的是落地到企業互聯的場景。比如快銷行業,紛享CRM產品會落地到訂單型的產品,比如製造行業會落地到一些服務場景,像農牧行業會落地到它的管理場景。羅旭認為,這是紛享CRM的獨特價值。

在與紛享和金蝶高層的採訪中,雙方都傳遞出來一個信號:未來紛享會成為金蝶雲之家,和其他雲線產品中,面對企業使用者解決方案時最核心的一塊價值支撐。“企業使用者不僅需要財物軟體,還需要銷售型的軟體,這時候我們作為業內最專業的SaaS廠商,CRM廠商,能夠幫助金蝶發揮更大的價值。”羅旭說。

此前紛享銷客創始人羅旭在接受採訪時透露的資料顯示,2016年紛享銷客收入達到1.8億,客戶續費率在70%以上。紛享此次官方說法,2017年銷售收入實現超預期增長。

資料、資料、資料

牽手再戰入口

“你會後悔當時的激進嗎?”總有媒體想複盤那年的那場戰役,或直接或隱諱地提問羅旭。

歷史沒有如果。

羅旭說,對他個人來講,2017年是“鳳凰涅盤”,紛享銷客也是。當時他去參加一個馬拉松,心臟出了問題,驟停2分半鐘,他回憶自己醒來的第一件事是問手機在哪,第二件事要打電話給公司董事會。他感覺萬幸,上帝沒有收他,可能冥冥註定還有很多事沒做完,沒做的更好。

他喜歡研究戰略,戰略講究三大要素,環境、對手、用戶。“你做了任何的動作,當你的環境變了,對手變了,用戶的需求變了,同樣的戰略戰術可能結果都不一樣。”

羅旭想說,很多事情沒有對和錯,有可能是環境變了,或者對手變了,或者是用戶變了,而你是否看准了這些變化。

不太為外界所知的是,紛享先後做過兩輪大的廣告地推。第一波是從2015年7月份開始到2015年底,“效果特別好”。當時羅旭接受筆者採訪時曾分享過一組資料:2015年上半年,紛享銷客的產品每天新增使用者大概在一兩百、兩三百之間,而到2015年12月份時每天新增用戶都過千(含免費、付費)。尤其是2015年11月份,紛享銷客的後臺服務被“撐爆”了,頻寬、伺服器嚴重不夠用。

同樣的策略,紛享在2016年上半年也做了,但這次做得“特別痛苦”,“花了很多的錢”,卻未能重現之前的戰績。一個重要的原因,口袋更深的人來了。

時移勢易。

這一次紛享牽手金蝶,某種程度上是它想站在金蝶的肩膀上再戰一回。

羅旭說,公司的發展要構建三方面的能力——產品能力、銷售能力、服務能力,銷售和服務能力可以“通過借夥伴的力量構建得更完善”。

現在的紛享團隊600人規模,銷售不到200人。金蝶雖然在雲化轉型,但是至今採取的銷售方式仍然是分銷模式。可以想見,銷售體系大裁員後的紛享,其深挖CRM的產品能力,希冀通過金蝶遍佈全國的銷售管道、成熟的中大型企業客戶網路,在企業服務市場再醞釀一場新的化學反應。

這是外界可以預期的合作反應。而資本市場更看好的是,資料,資料之間的流通。

這也是牛奎光認為二者結合的重要原因。“數據通。今天我講資料這件事講了好幾遍,因為我覺得今天講資料就跟2012、2013年的時候講移動是一個道理。”

什麼是“資料的流通性”?牛奎光列舉了一個場景,企業軟體應用對外部時,公司員工能不能拿到某個公司的名字,不用去百度裡找,就可以在軟體裡直接找到它的資訊,換句話說,如何把很多外部的資料灌到現在的企業軟體應用裡面來,怎麼把外部和內部的資料打通,這是非常重要的事。

有資料(資料的飽滿度),有結構化的資料(資料的場景度),資料與資料之間是打通的,進而通過演算法進行學習、挖掘資料的價值。羅旭相信,這是整個企業SaaS軟體的必然趨勢,而現在才剛剛是“打基礎的構建期”。

作者 | 賀文

微信編輯 | 王炎

審稿編輯 | 正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