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高俅,一記“鴛鴦拐”踢出了未來

“羅納爾多退役了, 巴西足球8年沒緩過來;齊達內退役了, 法國足球12年沒緩過來;巴喬退役了, 義大利足球16年沒緩過來;高俅退役了, 中國足球1000多年沒緩過來……”當然這只是一句玩笑話。

高俅, 原本是蘇軾的“小史”, 他為人乖巧, 擅長抄抄寫寫, 不僅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 有一定的詩詞歌賦的功底;且會使槍弄棒, 有一定的武功基礎, 而高超的蹴鞠技術只不過是他多項旁騖的雜學之一。 有一部分人認為高俅的形象被小說所扭曲。 高俅是個比較全面的人, “吹談歌舞, 刺槍使棒, 相撲雜耍;亦會寫詩作賦。 ”

元祐八年(1093 年), 蘇軾將高俅推薦給了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詵。 這個王詵是一個“書畫高手”, 與在一旁坐冷板凳的端王關係密切, 兩人經常在一起切磋書畫。 一天, 王詵和趙佶一起等待上朝, 趙佶忘了帶篦子刀, 就問王詵借篦子刀修理鬢角。 王詵的篦子刀很漂亮, 趙佶很喜歡。 剛好王詵有兩把一樣的, 第二天就讓高俅到端王府去送篦子刀。

高俅到時, 喜好踢足球的端王正在踢球。 端王雖然愛踢球, 但只是業餘水準。 而高俅是踢球的高手, 自然不屑一顧。 球落到高俅面前, 高俅踢出一腳漂亮的“鴛鴦拐”。 這一踢, 讓端王大為欣賞。

趙佶大喜, 將高俅收為親信。 於是派人給王詵傳話:“謝謝你送的篦刀, 連同派來的人, 我一起收下了。 ”就這樣, 高俅成了端王趙佶的親信。

不能說高俅因蹴鞠“一炮而紅”, 但他的發跡確實與端王府裡的一場蹴鞠賽有關, 後人甚至戲稱他為“中國足壇第一人”。

據說, 蹴鞠是由黃帝發明, 黃帝部落與蚩尤部落在河南涿縣附近打仗, 後來黃帝取得了勝利, 擒殺蚩尤。 為了洩恨, 黃帝將蚩尤的胃塞滿毛髮, 做成球讓士兵們踢。 經過千年發展, 唐宋時期的蹴鞠已達到巔峰。

《宋史·禮志》記載, 宋朝宮廷有大的喜慶宴會都有蹴鞠表演, 皇帝不僅親自命人制定蹴鞠規則, 而且包括皇親國戚、文武大臣等都參與蹴鞠活動, 甚至連女性、外國使臣都來參加。 除了宮廷, 宋朝民間也盛行蹴鞠。 根據《東京夢華錄》記載, 蹴鞠作為一種娛樂方式, 民間有職業蹴鞠隊、職業蹴鞠者和職業蹴鞠社。 當時, 蹴鞠社被稱為“打氈社”、“齊雲社”。 北宋時, 開封還出現了專門表演蹴鞠的藝人。 同時, 蹴鞠也是宋朝軍隊的一種運動項目。

到了明清, 蹴鞠已經走向娛樂化, 逐漸走向了滅絕。

對於中國足球, 球迷們實在是失望之極, 看遍足球史上, 可以用來調侃中國足球, 找來找去就只有高俅還比較合適。 希望國足不要在“臭”下去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