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南岸政事|創新社會治理 共建共治共用“幸福南岸”

區委書記鄭向東在區十八屆人大二次會議閉幕式上表示, “三生三宜、共同家園”是“幸福南岸、共同締造”的進一步深化, 讓幸福南岸更可見、更可感、更可及。 核心是“共同”, 具體可以從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五個共同”來理解, 即共同夢想、共同環境、共同治理、共同利益、共同生長。

第三個“共同”是“共同治理”, 就是行為共同體。 近年來, 南岸以“三事分流”為主線, 社區治理由“政府獨唱”變為“群眾合唱”, 由基層政府或基層組織的“單邊行動”變為“多邊互動”, 形成了共建共治共用的良好氛圍。

社區事大家議(資料圖)

 “大事政府辦”“小事協商辦”“私事自己辦”, 讓轄區居民走到“台前”, 享受更多話語權與參與建設的樂趣;基層學校創新“家—校—社”互動平臺, 吸引家長深度參與教育事務, 促進社區治理;探索建立大健康服務中心試點, 讓人民群眾切實享受到大健康帶來的實惠……

近年來,

南岸以“三事分流”為主線, 以“三社聯動”為載體, 不斷強化改革創新, 打造了一大批在全市叫得響、全國有影響的創新社會治理品牌, 形成了具有南岸特色的創新社區治理機制, 社會治理的顯著成效有力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 也為“幸福南岸”建設添磚加瓦。

三事分流 把更多話語權交給群眾

關於“三事分流”, 一個在全市乃至全國都很典型的案例頗具說服力。

海棠溪街道學府路社區土廟子片區曾是典型的“髒亂差”區域, 儘管群眾搬遷意願強、政府征拆決心大, 但由於種種遺留問題, 多年來數次動遷均無功而返。

在探索實施社區“三事分流”自治機制的基礎上, 街道採用“政府引導+群眾自治式搬遷”的方式, 把“話語權”交給老百姓——居民簽訂的協議中有一關鍵條款,

即簽約率需達到95%以上, 協議方才生效。 在群眾自治的基礎上, 搬遷補償政策也公開透明、“一竿子到底”——每棟樓房均由3名居民代表全程參與, 評估機構由居民選擇, 搬遷補償方案全面公開, 讓搬遷全程在陽光下運行。

短短兩個月, 328戶居民搬遷簽約率超過95%, 實現“零上訪”。

堅持問題導向, 將城鄉居民問題訴求通過基層議事協商, 按照“大事”“小事”“私事”進行分類分責處理, 合理界定政府部門、社區組織和居民群眾個人的職責邊界和互補共生關係, 回應訴求、化解矛盾、維護和諧——這是南岸區關於“三事分流”的具體定義, 其核心正是“廣泛參與”“權責對等”和“協同共治”。

通過合理劃分“三事”, 明確了權責邊界。

政府以社區資訊化推進“大事”辦理, 以創建法治社區引導“私事”辦理, 把村(社區)“兩委”工作重點和服務方向引導到居民需要解決的“小事”上來。 正如居民自己總結的順口溜:“大事政府辦”“小事協商辦”“私事自己辦”。

“微益坊” 解決“最後一公里”的社區平臺

去年年底, 在“2017黨建引領新時代創新社會治理全國典型案例頒獎典禮暨經驗交流會”上, 南岸區《探索建立“微益坊”》從全國3000多個案例中脫穎而出, 獲得“創新社會治理最佳案例”, 成為重慶市唯一獲此殊榮的區縣。

“三事分流”需要社區、社會組織、專業社工聯動, 但如何將各項內容落到實處, 解決問題的“最後一公里”, 則需要一個永久性的社區平臺。 為此, 南岸打造了“社區微益坊”,

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有平臺、有主體、有經費”的格局, 形成了共建共治共用的良好氛圍, 這也正是南岸能夠摘取最佳案例的“秘訣”。

花園路街道南湖社區微益坊是南岸打造的第一個“社區微益坊”, 是轄區社會組織的孵化基地、活動基地、展示基地。 目前, 已有心連心黨員幫扶基金、南湖人家報、巧手工坊等40餘個社會組織進駐“微益坊”, 服務範圍涵蓋公益、慈善、家政、文體、教育、關愛老人兒童等多個領域, 居民的基本需求幾乎都能找到對應的服務組織。

 近兩年來, 通過“微益坊”建設, 南岸社區社會組織發展迅速, 從之前的不足300家增長到現在的超過1000家, 向社區居民提供各類公共、公益服務, 為解決社區公共事務矛盾和涉及居民的問題發揮了積極作用。

為了保障“微益坊”引擎的正常運行,南岸以政府資助為引導、社會捐贈為主體、居民出資為補充,開全市先河設立了社區“基金會”——重慶民泰社區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基金會連結社會資源和社區公益需求,支援開展了300多個社區自治專案和公益活動,創建了‘社區公益節’‘四點半課堂’等品牌活動。”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基金會的支持,為南岸培育社區社會組織、資助社區開展自治活動和公益專案、推行“三事分流”提供了可持續的資金保障。

專案創新 整合資源打造“共同家園”

經過幾年的實踐探索,“三事分流”經驗被民政部評為2014年全國社會治理十大創新成果,2015年南岸區被確定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2016年榮獲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優秀城市稱號,被民政部評為“全國第二批社會工作服務綜合示範區”等。

對南岸來說,“三事分流”厘清了政府社區居民多元主體關係,社區治理由“政府獨唱”變為“群眾合唱”,由基層政府或基層組織的“單邊行動”變為“多邊互動”,推進“無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轉變。同時,激發了社區自治組織和社區社會組織活力,自治能力和水準不斷提升。此外,增強了村(居)民群眾的自立精神和責任意識,營造了和諧安定的社區環境。

2017年,南岸創新專案,新增大健康服務中心試點工作、企業參與社會治理、“小手牽大手”學校參與社會治理、大南山片區依法治理、生活垃圾分類治理等創新社會治理新內容,積極探索創新社會治理新思路。

“比如,全區現有中小學生13萬人,關乎20萬個家庭、近60萬市民,區教委便著眼教育系統人多面廣這一優勢,以‘教育1個學生,帶動1個家庭,影響1個社區,文明整個社會’為目標,搭建家庭、學校、街鎮、社區互動交流平臺,助力創新社會治理。”該負責人表示,通過整合教育、文化、衛生、養老、體育、科普、食品藥品安全等公共服務資源,南岸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大健康服務中心試點,也做得有聲有色。

2018年,南岸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推廣三事分流,建設共同家園”為主題,以“平安、健康、快樂”為目標,以新時代黨建工作為引領,緊緊抓住以“共同夢想、公共空間、社會共治、利益共用、健康共生”為主要內容的社區治理重點,堅持項目治理、機制創新,提高社會治理的社會化、法治化、智慧化、專業化水準,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切實提升群眾參與率和滿意率。

end

為了保障“微益坊”引擎的正常運行,南岸以政府資助為引導、社會捐贈為主體、居民出資為補充,開全市先河設立了社區“基金會”——重慶民泰社區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基金會連結社會資源和社區公益需求,支援開展了300多個社區自治專案和公益活動,創建了‘社區公益節’‘四點半課堂’等品牌活動。”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基金會的支持,為南岸培育社區社會組織、資助社區開展自治活動和公益專案、推行“三事分流”提供了可持續的資金保障。

專案創新 整合資源打造“共同家園”

經過幾年的實踐探索,“三事分流”經驗被民政部評為2014年全國社會治理十大創新成果,2015年南岸區被確定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2016年榮獲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優秀城市稱號,被民政部評為“全國第二批社會工作服務綜合示範區”等。

對南岸來說,“三事分流”厘清了政府社區居民多元主體關係,社區治理由“政府獨唱”變為“群眾合唱”,由基層政府或基層組織的“單邊行動”變為“多邊互動”,推進“無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轉變。同時,激發了社區自治組織和社區社會組織活力,自治能力和水準不斷提升。此外,增強了村(居)民群眾的自立精神和責任意識,營造了和諧安定的社區環境。

2017年,南岸創新專案,新增大健康服務中心試點工作、企業參與社會治理、“小手牽大手”學校參與社會治理、大南山片區依法治理、生活垃圾分類治理等創新社會治理新內容,積極探索創新社會治理新思路。

“比如,全區現有中小學生13萬人,關乎20萬個家庭、近60萬市民,區教委便著眼教育系統人多面廣這一優勢,以‘教育1個學生,帶動1個家庭,影響1個社區,文明整個社會’為目標,搭建家庭、學校、街鎮、社區互動交流平臺,助力創新社會治理。”該負責人表示,通過整合教育、文化、衛生、養老、體育、科普、食品藥品安全等公共服務資源,南岸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大健康服務中心試點,也做得有聲有色。

2018年,南岸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推廣三事分流,建設共同家園”為主題,以“平安、健康、快樂”為目標,以新時代黨建工作為引領,緊緊抓住以“共同夢想、公共空間、社會共治、利益共用、健康共生”為主要內容的社區治理重點,堅持項目治理、機制創新,提高社會治理的社會化、法治化、智慧化、專業化水準,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切實提升群眾參與率和滿意率。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