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劉多: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展望(圖文實錄)|2018工業互聯網峰會

2018年2月1-2日, 由工業和資訊化部指導,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聯合主辦的2018工業互聯網峰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盛大開幕。

大會以“創新引領 融通發展”為主題,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 “推動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有關要求, 推動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

會上, 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理事長、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做了《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展望》的講話。

以下是圖文實錄 , 敬請閱讀 。

去年11月27號國務院發佈了《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 為我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也是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綱領性檔。

檔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指導思想, 提出以全面支撐製造強國、網路強國為目標, 圍繞推動互聯網+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大目標, 構建三大功能體系。

第二部分是發展目標, 總體上採取了“三步走”的階段劃分, 即, 到2025年希望能夠形成基本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基礎設施和產業體系, 到2035年希望在重點領域達到國際領先, 到本世紀中葉, 希望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前列。

最重要的部分是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闡釋了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主要任務, 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全方位促進我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 具體來說, 一是打造三大體系, 包括夯實網路基礎、打造平臺體系、強化安全保障;二是培育兩類應用;三是構建三大支撐,

包括加強產業支撐、完善生態體系、推動開放合作。

第四部分是保障支撐, 包括法制、財稅、金融、人才等。

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在工業和資訊化部的指導下, 於2016年2月1日成立。 兩年來, 得到了政府、科研與產業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取得了快速的發展。 聯盟會員數量已由成立之初的143家發展到今天的507家, 這也說明工業互聯網確實到了一個大發展的時代。

聯盟理事長單位是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 副理事長單位12家, 理事單位47家。 指導委員會主任是工業和資訊化部苗圩部長。 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下設理事會和專家委員會。 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的工作推進已形成了9+9的架構, 9個工作組分別負責技術標準、試驗驗證、產業發展、安全、國際合作等工作職責, 9個特設組重點圍繞工業大資料、工業互聯網平臺、標識、網路連接等技術焦點, 開展深入研究與討論。 同時, 我們在推進工業互聯網的過程中越來越認識到, 工業互聯網的發展要與垂直行業深度結合, 因此我們專門設立了一個垂直行業特設組,目前重點聚焦輕工家電、電子資訊、工程資訊、高端裝備、鋼鐵製造五個領域,未來還將不斷擴展延伸。

在聯盟會員中,工業企業占到35%,資訊通信企業占38%,幾乎是平分秋色,我們也希望重點推動這兩類企業的融合與協同創新。同時,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是一個開放的聯盟,還有7%的會員是境外企業,希望通過開放合作,使我國工業互聯網從一開始就與全球處在一個起跑線上。

聯盟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建設測試床,以此推動工業互聯網技術的持續創新。目前,圍繞工業互聯網平臺領域的測試床已經有6個,互聯網驅動的智慧工廠/服務方面有8個,人工智慧、大資料、區塊鏈等創新性技術方面有7個,工業PON、NB-IoT等網路技術方面有13個。正是通過測試床的打造,聯盟使不同類型、不同技術背景的企業能夠走到一起,並通過他們之間的相互合作,最後能夠創新出相關的技術,併發展出相關應用案例和解決方案,從而為整個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對於任何一個大的產業來講,要想能夠快速、低成本、規模化發展,標準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標準,大家可能都是碎片化發展,自己做自己的,彼此無法實現互聯互通,也無法實現業務上的協同。尤其是對於工業互聯網來說,要想實現智慧化,首先要做到網路化,大家要能連起來。

標準對工業互聯網至關重要,聯盟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構建我國的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目前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的標準體系包括總體性、基礎共性和應用的相關標準,其中基礎共性標準又包括了網路互聯、標識解析、平臺、資料、安全等。

經過兩年來507名會員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經發佈了四個標準,包括平臺的通用要求,設備智慧化、工業EPON還有可信服務評估評測等。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現在已評審完的將要發佈的還有五個標準,涉及到相關介面的標準,管理介面、服務介面、安全接入等。

未來,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將不斷完善標準體系,並積極開展相關標準的研究制定,為工業互聯網不斷壯大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016年2月1日聯盟剛剛成立時,還沒有比較完備的工業互聯網產業體系,但是今天,工業互聯網的產業體系應該說是比較健全了。工業互聯網產業是工業技術與資訊技術融合創新所形成的新興產業體系,從目前看,包括新型工業網路、標識解析、邊緣計算、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大資料與軟體、安全等多個領域。隨著技術創新與融合的不斷深化,工業互聯網的產業體系還將不斷演進,未來還可能會出現新的產業環節。

在產業體系構建的同時,工業互聯網應用的路徑也初步形成,當前也湧現了一批優秀案例。總體來看,工業互聯網的應用有三大路徑:

路徑一,主要圍繞企業內部的優化和改進,實現基於資料驅動的智慧生產能力,提升企業競爭力。

路徑二主要實現面向企業外部的價值鏈延伸,包括智慧產品、服務和協同,打通企業內外部的資料鏈與價值鏈,實現基於智慧產品的服務、基於供應鏈的製造協同和基於使用者對接的規模化定制。

路徑三則是在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和水準後,通過構建平臺將自身數位化轉型的能力和經驗向更多企業輸出,實現面向開放生態的平臺化運營,提升資料驅動的生態運營能力。

圍繞這三大路徑,我國政府和聯盟都在推動工業互聯網的應用試點示範。目前,工信部在過去2年中已經遴選了29個工業互聯網試點示範項目,聯盟也遴選了33個優秀案例,無論是試點示範專案還是聯盟的優秀案例,都為業界樹立了標杆,為更多製造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實現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重點說一下“323”行動,第一個“3”是打造三大體系,網路、平臺、安全。“2”是推進2類應用,一個是大型企業集成創新,再一個是中小應用普及。希望通過大企業的應用創新,通過測試床,最後能夠把這些應用案例面向中小企業,他們不斷去推廣。最後一個“3”是構建三大支撐,包括產業、生態和國際化。

工業互聯網下一步工作重點,在網路方面要實施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工程。工廠內網路要推廣工廠內IP化、扁平化、柔性化的改造,包括IPv6技術、5G技術等;工廠外網路要改造建設寬頻網路基礎設施,全面構建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工廠外網路。

同時,對包括時間敏感網路、確定性網路、軟體定義網路、5G、低功耗廣域網路等新技術工廠要加強研發,並應用到工業互聯網的網路基礎設施當中去。

網路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是工業互聯網的標識解析體系,目前,我國一方面要建設國家骨幹頂級節點,同時也要建設相關的二級節點。現在標識體系比較多,所以我們也要進行相關的互聯互通,使不同的標識之間能夠互認,從而能夠保證供應鏈、價值鏈等等都能有效運行。

要依從五個方面的原則:

一 要有頂層設計,形成對國家標識解析體系的整體架構,明確發展目標、路線圖和時間表;

二 要有系統建設,支援各級標識解析節點和公共遞迴解析節點建設;

三 在這個過程當中會有新的技術或者一些物聯網相關的技術需要進行研究;

四 加強國際合作,一開始就要跟國際相關的各個組織進行密切溝通,增強我們的話語權,使我們國家在標識解析體系的話語權不斷增強。

五 構建相關產業生態。

除了網路,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是平臺,在下一步工作重點,工信部也會實施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推廣工程。

這個工程中,首先要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培育,二是要開展工業互聯網平臺試驗驗證,三是推動百萬製造企業上雲,這個能夠解決很多中小企業甚至是大型企業相關的成本和效率。四是培育百萬工業APP,我們現在是移動互聯網時代,APP生態托起了整個互聯網快速和強勁的發展。到了工業互聯網時代仍然是這樣,現在可能APP還不多,將來會像移動互聯網一樣,工業互聯網的APP也會層出不窮,來支撐工業互聯網的發展。

在安全方面,將要實施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工業互聯網的安全不僅僅是設備安全、工控安全,還包括網路、應用、資料等。我們原有的企業、工廠車間其實是沒有安全的概念的,因為它的設備、產品可能不聯網,不像現在的互聯網企業或者消費型企業已經連到網上,有很強的安全意識,要不受病毒、不受攻擊。工業企業這些意識非常薄弱,這個過程中一方面要增強意識,一方面整個工業互聯網的安全技術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

工業互聯網不像消費互聯網,消費互聯網如果受到攻擊、病毒等,可能是個人財產的損失或者個人資訊的洩露,但是工業互聯網發生了安全的隱患,被攻擊,那我們國家的經濟運行將會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企業自己一定要有非常強烈的意識,構建自己安全防護的能力。

工業互聯網應用創新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大型企業的創新應用,一個是中小企業的應用推廣。目標是希望能夠提升大型企業的創新和應用的水準,同時也希望能夠加快中小企業應用普及,只有中小企業不斷普及、不斷提升,才能使得效率、成本獲得比較大的提升。

最後是三大支撐,首先是構建協同創新的生態。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已經在上海建設了工業互聯網的創新中心,目前廣東也正在建設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同時部裡現在也在做產業示範基地的相關建設,這些都能幫助生態體系的構建。

另外要形成健全的產業鏈條,包括關鍵技術的突破、標準體系的研製和產品解決方案,希望通過共性的標準制定和重大技術突破,使得整個產業能夠得到很大的提升,來支撐我們工業互聯網的發展。

最後是促進國際化推廣。理事會上很多理事、副理事長提出來國際化,要跟國際對接,通過“一帶一路”,通過不同的國際合作,希望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能夠像高鐵一樣走出國門。這既是在座的產業界各位朋友共同的目標,也是產業聯盟的目標。

當前,中國迎來了互聯網發展的最好時代,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會在工信部的指導下,圍繞著互聯網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貫徹落實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指導意見,來推動製造強國和網路強國的建設,同時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也希望能夠搭建這樣一個平臺,發揮好平臺的作用,發揮技術優勢,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的工業互聯網的新生態,從而與產業界朋友一同開創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新局面。

(根據現場速記整理)

因此我們專門設立了一個垂直行業特設組,目前重點聚焦輕工家電、電子資訊、工程資訊、高端裝備、鋼鐵製造五個領域,未來還將不斷擴展延伸。

在聯盟會員中,工業企業占到35%,資訊通信企業占38%,幾乎是平分秋色,我們也希望重點推動這兩類企業的融合與協同創新。同時,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是一個開放的聯盟,還有7%的會員是境外企業,希望通過開放合作,使我國工業互聯網從一開始就與全球處在一個起跑線上。

聯盟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建設測試床,以此推動工業互聯網技術的持續創新。目前,圍繞工業互聯網平臺領域的測試床已經有6個,互聯網驅動的智慧工廠/服務方面有8個,人工智慧、大資料、區塊鏈等創新性技術方面有7個,工業PON、NB-IoT等網路技術方面有13個。正是通過測試床的打造,聯盟使不同類型、不同技術背景的企業能夠走到一起,並通過他們之間的相互合作,最後能夠創新出相關的技術,併發展出相關應用案例和解決方案,從而為整個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對於任何一個大的產業來講,要想能夠快速、低成本、規模化發展,標準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標準,大家可能都是碎片化發展,自己做自己的,彼此無法實現互聯互通,也無法實現業務上的協同。尤其是對於工業互聯網來說,要想實現智慧化,首先要做到網路化,大家要能連起來。

標準對工業互聯網至關重要,聯盟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構建我國的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目前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的標準體系包括總體性、基礎共性和應用的相關標準,其中基礎共性標準又包括了網路互聯、標識解析、平臺、資料、安全等。

經過兩年來507名會員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經發佈了四個標準,包括平臺的通用要求,設備智慧化、工業EPON還有可信服務評估評測等。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現在已評審完的將要發佈的還有五個標準,涉及到相關介面的標準,管理介面、服務介面、安全接入等。

未來,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將不斷完善標準體系,並積極開展相關標準的研究制定,為工業互聯網不斷壯大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016年2月1日聯盟剛剛成立時,還沒有比較完備的工業互聯網產業體系,但是今天,工業互聯網的產業體系應該說是比較健全了。工業互聯網產業是工業技術與資訊技術融合創新所形成的新興產業體系,從目前看,包括新型工業網路、標識解析、邊緣計算、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大資料與軟體、安全等多個領域。隨著技術創新與融合的不斷深化,工業互聯網的產業體系還將不斷演進,未來還可能會出現新的產業環節。

在產業體系構建的同時,工業互聯網應用的路徑也初步形成,當前也湧現了一批優秀案例。總體來看,工業互聯網的應用有三大路徑:

路徑一,主要圍繞企業內部的優化和改進,實現基於資料驅動的智慧生產能力,提升企業競爭力。

路徑二主要實現面向企業外部的價值鏈延伸,包括智慧產品、服務和協同,打通企業內外部的資料鏈與價值鏈,實現基於智慧產品的服務、基於供應鏈的製造協同和基於使用者對接的規模化定制。

路徑三則是在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和水準後,通過構建平臺將自身數位化轉型的能力和經驗向更多企業輸出,實現面向開放生態的平臺化運營,提升資料驅動的生態運營能力。

圍繞這三大路徑,我國政府和聯盟都在推動工業互聯網的應用試點示範。目前,工信部在過去2年中已經遴選了29個工業互聯網試點示範項目,聯盟也遴選了33個優秀案例,無論是試點示範專案還是聯盟的優秀案例,都為業界樹立了標杆,為更多製造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實現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重點說一下“323”行動,第一個“3”是打造三大體系,網路、平臺、安全。“2”是推進2類應用,一個是大型企業集成創新,再一個是中小應用普及。希望通過大企業的應用創新,通過測試床,最後能夠把這些應用案例面向中小企業,他們不斷去推廣。最後一個“3”是構建三大支撐,包括產業、生態和國際化。

工業互聯網下一步工作重點,在網路方面要實施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工程。工廠內網路要推廣工廠內IP化、扁平化、柔性化的改造,包括IPv6技術、5G技術等;工廠外網路要改造建設寬頻網路基礎設施,全面構建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工廠外網路。

同時,對包括時間敏感網路、確定性網路、軟體定義網路、5G、低功耗廣域網路等新技術工廠要加強研發,並應用到工業互聯網的網路基礎設施當中去。

網路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是工業互聯網的標識解析體系,目前,我國一方面要建設國家骨幹頂級節點,同時也要建設相關的二級節點。現在標識體系比較多,所以我們也要進行相關的互聯互通,使不同的標識之間能夠互認,從而能夠保證供應鏈、價值鏈等等都能有效運行。

要依從五個方面的原則:

一 要有頂層設計,形成對國家標識解析體系的整體架構,明確發展目標、路線圖和時間表;

二 要有系統建設,支援各級標識解析節點和公共遞迴解析節點建設;

三 在這個過程當中會有新的技術或者一些物聯網相關的技術需要進行研究;

四 加強國際合作,一開始就要跟國際相關的各個組織進行密切溝通,增強我們的話語權,使我們國家在標識解析體系的話語權不斷增強。

五 構建相關產業生態。

除了網路,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是平臺,在下一步工作重點,工信部也會實施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推廣工程。

這個工程中,首先要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培育,二是要開展工業互聯網平臺試驗驗證,三是推動百萬製造企業上雲,這個能夠解決很多中小企業甚至是大型企業相關的成本和效率。四是培育百萬工業APP,我們現在是移動互聯網時代,APP生態托起了整個互聯網快速和強勁的發展。到了工業互聯網時代仍然是這樣,現在可能APP還不多,將來會像移動互聯網一樣,工業互聯網的APP也會層出不窮,來支撐工業互聯網的發展。

在安全方面,將要實施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工業互聯網的安全不僅僅是設備安全、工控安全,還包括網路、應用、資料等。我們原有的企業、工廠車間其實是沒有安全的概念的,因為它的設備、產品可能不聯網,不像現在的互聯網企業或者消費型企業已經連到網上,有很強的安全意識,要不受病毒、不受攻擊。工業企業這些意識非常薄弱,這個過程中一方面要增強意識,一方面整個工業互聯網的安全技術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

工業互聯網不像消費互聯網,消費互聯網如果受到攻擊、病毒等,可能是個人財產的損失或者個人資訊的洩露,但是工業互聯網發生了安全的隱患,被攻擊,那我們國家的經濟運行將會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企業自己一定要有非常強烈的意識,構建自己安全防護的能力。

工業互聯網應用創新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大型企業的創新應用,一個是中小企業的應用推廣。目標是希望能夠提升大型企業的創新和應用的水準,同時也希望能夠加快中小企業應用普及,只有中小企業不斷普及、不斷提升,才能使得效率、成本獲得比較大的提升。

最後是三大支撐,首先是構建協同創新的生態。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已經在上海建設了工業互聯網的創新中心,目前廣東也正在建設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同時部裡現在也在做產業示範基地的相關建設,這些都能幫助生態體系的構建。

另外要形成健全的產業鏈條,包括關鍵技術的突破、標準體系的研製和產品解決方案,希望通過共性的標準制定和重大技術突破,使得整個產業能夠得到很大的提升,來支撐我們工業互聯網的發展。

最後是促進國際化推廣。理事會上很多理事、副理事長提出來國際化,要跟國際對接,通過“一帶一路”,通過不同的國際合作,希望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能夠像高鐵一樣走出國門。這既是在座的產業界各位朋友共同的目標,也是產業聯盟的目標。

當前,中國迎來了互聯網發展的最好時代,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會在工信部的指導下,圍繞著互聯網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貫徹落實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指導意見,來推動製造強國和網路強國的建設,同時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也希望能夠搭建這樣一個平臺,發揮好平臺的作用,發揮技術優勢,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的工業互聯網的新生態,從而與產業界朋友一同開創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新局面。

(根據現場速記整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