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科學監管和技術支援讓無人機“安全放飛”

【中國安防展覽網 焦點新聞】據中國民航局網站消息, 近日, 由民航局指導、多方技術單位共同參與的《低空聯網無人機安全飛行測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公佈。 《報告》通過實施聯網無人機監管專案技術測試, 深度研究測試蜂窩網路在無人機監管的有效性, 進一步驗證了國際電信聯盟(ITU)提出的“利用現有蜂窩網路對低空輕小無人機進行監管”的技術可行性。 該成果不僅代表著中國在低空空域的前沿探索, 對引導全球無人機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推動低空數位化新產業更有著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 伴隨相關技術的成熟以及市場的拓展, 我國無人機行業呈現迅猛發展態勢, 消費級與工業級無人機市場均增長迅速。 目前, 各類無人機已經在航拍、植保、監測、救援、巡檢等多個領域實現了廣泛應用。

據相關機構預計, 到2020年, 我國無人機銷量將超過25萬架。

無人機的發展形勢一片向好, 已然成為最受關注的新興行業之一。 然而, 無人機保有量的快速上漲, 也促使“黑飛”、“擾航”等事故頻發, 對航空安全、公共安全以及個人隱私保護造成了嚴重威脅。

面對發展迅猛的無人機可能帶來的安全隱患, 反無人機行業逐漸興起, 利用反無人機技術對“黑飛”無人機進行反制, 成為當下較為有效的快速處置手段。 針對無人機特點, 安防企業也在積極研發先進反無人機設備, 經過多次試驗, 包括探測技術、控制技術、跟蹤技術運用于反無人機系統中, 形成一個強大的防禦系統, 一旦無人機進入禁飛區, 系統便會探測到無人機, 對其進行跟蹤將其擊落。 反無人機系統能夠做到對無人機“探測、跟蹤、識別、擊落”一體化,

讓機場等公眾活動場所免受無人機干擾, 保障各方安全, 創造安全穩定的無人機飛行環境, 讓無人機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據韓媒報導, 為了確保本屆冬奧會的安全, 韓國方面採取了一系列防範措施, 包括配備照相機的無人機、具有人臉識別能力的無人機, 和可以用網來捕捉可疑無人機的無人機, 用以防範無人機“黑飛”。

如果說反無人機系統是讓無人機飛得舒心, 那麼技術支援就是讓無人機“安全放飛”的有力舉措。 2017年11月23日, 全國首個“無人機偵測防禦系統”在廣州白雲機場正式投入試運行, 實現防控區域內無人機驅離和迫降, 可實現8公里範圍內360度全防區的偵測和預警, 並支援24小時無間隔監控和記錄。

12月1日, 民航局發佈的《無人機圍欄》和《無人機雲系統介面資料規範》兩個行業標準正式生效。 作為監管無人機的有效工具, “電子圍欄”可以在相應地理範圍中通過資料方式在系統中劃出特定區域, 配合飛行控制系統保障運行安全。 同時, 民航局組織收集、整理了全國運輸機場障礙物限制面保護範圍資料, 目前共公佈173個機場的資料, 為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預裝機場淨空保護“電子圍欄”提供了權威準確資料, 有效保障了機場飛行安全。 《無人機雲系統介面資料規範》統一了資料介面的標準格式, 未來, 無人機的通信模組可通過標準介面實現與管理及服務平臺的資訊交互。

結語:無人機行業是安防未來發展的一個“熱點”。

在民航局和國家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 無人機的監管將越來越科學有效, 無人機的飛行講會更加安全有序, 無人機行業發展前景將會更加廣闊!

(本文據中國新聞網、中國智慧製造網、宇辰網、科技訊 、《中國民航報》資訊整理, 中國安防展覽網編輯發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