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潮汕人常說的這些潮汕話原來是外語?

其實我們潮汕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講外語

每個人從兒時就都自然而然地學會了幾個外語詞。

大家也許會覺得這有點不可思議

但是這可不是吹牛逼

畢竟潮汕方言中有著許多外來詞

這些外來詞代表著潮汕文化與外來文化的結晶。

下面我們就來舉舉例子。

[潮汕人說英語]

潮汕人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英語借詞大多都是間接借用

因為過去有很多潮汕人移民到東南亞和香港

所以他們會從把東南亞和香港學到的英語帶回潮汕。

上次世界盃期間, 有一個潮汕話笑話

有老外來到汕頭的酒吧看足球賽

看完後感歎潮汕人看球素質極高!

他說:“大家叫服務員, 都叫‘dear’

(音譯弟啊, 英語原意為親愛的)

顯得特別親切!

不論多臭的球, 他們都不罵

只大聲說‘poor ball ’

(音譯撲母, 英語原意為臭球)

球出界了

他們拍著大腿說:‘outside!'

(音譯漚屎, 英語原意為出界)!”

其實在這個笑話中最後的“漚屎”真的是英語“outside”的音譯

它在潮汕最早的使用就在球類活動中

當球出界時, 人們便會說“漚屎”

後來引申為差勁的意思。

△潮汕話的“漚屎”來自英文“outside”

因此大家別把“漚屎”當成一個多麼骯髒的詞,

其實就是一個英語單詞。

同樣的詞語其實還有很多

“囉哩”就是“lorry”

英語原指貨車;

“述球”的動作叫“述”

英語單詞是“shoot”或“shot”

也就是射門的意思

“肉”是英語單詞“net”

就是網(名詞), 觸網(動詞)

“實巴拿”或者“士巴拿”(sig8ba1na5)

扳手, 英語為spanner

像此類的詞還有不少, 在此不一一介紹。

[潮汕人說馬來語]

潮汕話借用外國語種的語種其實並不是潮汕話

而是馬來語

因為潮人“過番”最多的地方是流行馬來語的東南亞。

潮汕三市的老城區都有面積不小的騎樓

而騎樓下可遮風擋雨的人行道則被潮汕人叫做“五腳砌”

至於為什麼這麼叫呢?

△潮汕話的“五腳砌”源自馬來語

原來是因為騎樓下人行道的寬度固定為五英尺

而英尺在馬來語中的發音則是為“kaki”

所以潮汕人便稱之為同音的“五腳砌”。

再以一句潮汕歇後語為例:青盲擎手電筒——在人需甲

意思就為“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需甲在潮汕話中的意思就是喜歡。

那麼“需甲”的來源是怎麼來的呢?

原來是因為早馬來語中,喜歡一詞的發音為“suka”

所以在東南亞的潮汕人便把這種讀法帶到了潮汕。

[潮汕人說泰語]

泰國作為潮汕人的移民大國

泰國番客曾經把很多泰語借詞帶到本土的潮汕話中

我們可以同樣舉個例子剖析一下。

比如潮汕的魚飯中

有一種魚被稱為“巴鱗(巴浪)”的魚,發音為【ba1 lang1】

其實“ba1”是泰語魚的音譯,“lang1”是潮汕話“鱗”

所以這個詞其實就是泰語和潮汕話的結合物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泰語被拿到潮汕話中的應用。

舊時代不少流行的泰語借詞

雖然不少已經淘汰了

但是我們生活中多少還是有些存在的痕跡。

潮汕人把行李箱也成為“咭嗶”,發音為【gag4 big4】

這個音其實就是泰語中行李箱的發音。

潮汕話的“咭嗶”來自泰語

而潮汕人在生活中經常接觸的沙茶,發音為【sa1 dê5】

就是從泰國傳入,因此這個發音本來就是從泰語借來的。

這就是潮汕人日常用語中借用得最多的三種外國語種

英語、印尼語和英語

而所謂的借用往往是相互的,正如現在的泰語和印尼語種,也存在著大量的潮汕話

語言的發展就是這樣交融的一個過程,文化的發展也同樣如此。

原來我們的潮汕話有這麼多“接節門”

你還知道哪些潮汕話的小故事

不妨留言告訴小編吧~

至於為什麼這麼叫呢?

△潮汕話的“五腳砌”源自馬來語

原來是因為騎樓下人行道的寬度固定為五英尺

而英尺在馬來語中的發音則是為“kaki”

所以潮汕人便稱之為同音的“五腳砌”。

再以一句潮汕歇後語為例:青盲擎手電筒——在人需甲

意思就為“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需甲在潮汕話中的意思就是喜歡。

那麼“需甲”的來源是怎麼來的呢?

原來是因為早馬來語中,喜歡一詞的發音為“suka”

所以在東南亞的潮汕人便把這種讀法帶到了潮汕。

[潮汕人說泰語]

泰國作為潮汕人的移民大國

泰國番客曾經把很多泰語借詞帶到本土的潮汕話中

我們可以同樣舉個例子剖析一下。

比如潮汕的魚飯中

有一種魚被稱為“巴鱗(巴浪)”的魚,發音為【ba1 lang1】

其實“ba1”是泰語魚的音譯,“lang1”是潮汕話“鱗”

所以這個詞其實就是泰語和潮汕話的結合物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泰語被拿到潮汕話中的應用。

舊時代不少流行的泰語借詞

雖然不少已經淘汰了

但是我們生活中多少還是有些存在的痕跡。

潮汕人把行李箱也成為“咭嗶”,發音為【gag4 big4】

這個音其實就是泰語中行李箱的發音。

潮汕話的“咭嗶”來自泰語

而潮汕人在生活中經常接觸的沙茶,發音為【sa1 dê5】

就是從泰國傳入,因此這個發音本來就是從泰語借來的。

這就是潮汕人日常用語中借用得最多的三種外國語種

英語、印尼語和英語

而所謂的借用往往是相互的,正如現在的泰語和印尼語種,也存在著大量的潮汕話

語言的發展就是這樣交融的一個過程,文化的發展也同樣如此。

原來我們的潮汕話有這麼多“接節門”

你還知道哪些潮汕話的小故事

不妨留言告訴小編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