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跑步上下班每天20公里 “跑癡”:跑步要量力而行

原標題:跑步上下班 每天20公里 跑出一朵“玫瑰花”

“跑癡”陳學軍

每天, 從三環外的家出發, 經桂溪立交沿著河邊往二環方向跑, 繞東湖公園一圈, 再跑至高攀路的工作單位, 10公里左右的距離, 是50歲的陳學軍每天跑步上班的單邊路程, 一來一往, 就是20公里。 巧合的是, 陳學軍常跑的這條路, 因其形狀像一朵含苞待放的玫瑰花, 後來成為跑友圈有名的“玫瑰跑道”(右圖)。

成都人陳學軍, 網名“瘋貳”,

他對自己的理解是瘋狂地愛跑步, 有點二。 各地大大小小的馬拉松、越野賽, 都有他的身影。

只因身體亞健康 他跑步上下班

1968年出生的陳學軍, 高中學歷, 學過機械, 打過工, 1996年成了一名環衛工人。 後來轉崗管理、機械維修, 現在是一名光彩工程巡視員。

最早開始跑步, 是在2002年左右, 陳學軍的身體出現了亞健康狀態。 “老是頭暈, 也經常感冒, 去醫院檢查也沒有發現病因。 ”陳學軍說, 醫生建議他多運動。 於是, 他甩開腿, 開始跑步上下班。

“工作單位在磨子橋, 家住在火車南站, 大概3公里。 ”陳學軍說, 剛開始跑步, 一兩公里就受不了, 堅持一兩年後, 就覺得短距離“不過癮”。

陳學軍第一次嘗試長距離, 是從火車南站到火車北站的直線距離,

“大概12公里吧。 ”陳學軍說, 自己跑步有個特點, 不帶錢, 最多帶一瓶水。 “那時候, 也就是瞎跑。 ”

2012年初, 陳學軍首次“觸馬”, 是成都一個本地跑團, 在內江組織的民間馬拉松比賽。 這次跑馬經歷激發了他跑步的激情, 每月跑一次二環、三環, 距離越來越長。 2015年, 陳學軍圍繞成都不間斷超長跑225公里, 歷時25小時45分鐘, 創下四川地區不間斷超長跑最好成績:速度最快、距離最遠。 不僅如此, 陳學軍開始頻繁出現在大大小小的馬拉松賽、越野賽等挑戰賽上。

陳學軍上下班常跑的路線像一朵花是偶然發現的。 根據跑步軟體的軌跡記錄, 陳學軍發現, 自己繞東湖一圈, 正好像一朵含苞待放的玫瑰花, 多繞的路段, 就成了枝幹和葉子。

“玫瑰跑道”被越來越多的跑友知道後,

甚至成了跑友秀恩愛、情人節必跑的路線。 “其實我更喜歡把它當成一朵蓮花。 ”陳學軍笑著說。

單純的馬拉松比賽, 已經滿足不了陳學軍對跑步的熱情。 100公里、200公里, 超長距離、最高4000多米的高海拔地區的越野賽, 他開啟了更多的挑戰模式。 2015年11月7日, 陳學軍剛跑完四姑娘山的高海拔越野賽, 下午3點, 就找來一輛車, 8日淩晨開到西昌, 第二天淩晨5點, 又跑了一場馬拉松全程。 去年2月, 陳學軍參加臺北花博園超級馬拉松賽, 獲得24小時組的第一名, 路程超過240公里, 這是他目前為止在馬拉松賽事上的最好成績。

“跑癡”陳學軍說 跑步要量力而行

熱愛跑步的陳學軍結識了不少跑友圈的同好, 也帶動了不少人加入跑馬行列。

他的妻子常常和他一起跑步, 她也參加過幾次馬拉松賽事。

陳學軍和同學、同學的朋友, 組建了一個“醬油跑步團”, 常常在一起訓練。 “那次很偶然, 之前認識的一個跑團不能來參加馬拉松了, 被他們領了裝備去‘替跑’。 ”陳學軍說, 其實那次自己很擔心, 成績是其次, 因為他們都沒有跑過全程的經歷。 但正是這次“邊走邊跑”、成功在關門前完成的“打醬油”經歷, 讓朋友們覺得, 原來跑馬拉松全程也並非遙不可及。 後來, 他們就常常一起訓練、一起參加比賽。

“其實我們並不宣導盲目地跑馬。 ”陳學軍說, 雖然自己在參賽時“有些瘋狂”, 但對於僅有健身需求的跑友, 一天5公里完全足夠了。 長線、超長線的跑步, 則需要系統和專業的訓練, 正確的跑姿、熱身方式等都非常重要, 否則會造成損傷。“正確的跑法,是你跑完後,身體很快會恢復。如果持續疼痛,就要考慮是不是哪裡錯了。”陳學軍說。

因為跑步,有朋友說他也就40歲多一點,這讓年近半百的他有些自豪。對於跑友圈稱他為“大神”,他說,在各大賽事上見到的選手中才不乏“大神”,而自己最多算“跑癡”。

成都商報記者 于遵素 實習生 王雨丹 攝影記者 王紅強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否則會造成損傷。“正確的跑法,是你跑完後,身體很快會恢復。如果持續疼痛,就要考慮是不是哪裡錯了。”陳學軍說。

因為跑步,有朋友說他也就40歲多一點,這讓年近半百的他有些自豪。對於跑友圈稱他為“大神”,他說,在各大賽事上見到的選手中才不乏“大神”,而自己最多算“跑癡”。

成都商報記者 于遵素 實習生 王雨丹 攝影記者 王紅強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