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健康養生:過點“苦日子”可以防腸癌!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 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 不定期驚喜送給你

近幾十年來, 我國大腸癌發病率明顯升高, 在惡性腫瘤中, 已成為居民的第三大“殺手”, 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上升更為明顯。 加以預防和控制十分重要。

1.大腸癌包括哪幾種, 我國發病情況如何?

大腸癌主要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 也可稱為結直腸癌。 腸癌屬於下消化道腫瘤, 一定程度上講, 與吃得過好有關, 因此也被認為是種“富貴癌”。

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 我國腸癌發病率略低, 但增長速度卻比他們快。 三四十年前, 大腸癌在我國“癌症殺傷力排行榜”中, 居第6位, 如今已躍居第3位。 廣州疾控中心資料顯示, 10年間大腸癌發病率上升了50%;30年間, 上海大腸癌患病人數也增加了5倍多。

2.大腸癌與生活飲食習慣有關嗎?

答案是非常肯定的。 吃得越多, 腸道的排泄壓力越大, 尤其是動物蛋白、脂肪攝入過量,

就容易產生很多毒素。

3.排便與大腸癌有關嗎, 大腸癌的主要症狀有哪些?

大便能幫我們發現大腸癌, 一定程度上可看出腸道的健康程度。 如果便血, 大便變細或形狀不規則, 排便習慣改變, 出現腹瀉、便不淨等情況, 就應及時就醫。 然而, 由於都有便血症狀, 很多大腸癌在早期易被誤診為痔瘡。 所以便血時, 建議及時去醫院做大便潛血等檢查, 以排除大腸癌的風險。 這是因為腫瘤長在結腸靠近肛門的位置, 發生破潰出血, 大便就會有血。 如果腫瘤長在升結腸, 肉眼雖然看不到血, 但大便潛血檢查能發現。 如果大便潛血結果呈陽性, 說明結腸有問題, 需做腸鏡等檢查。

除大便異常外, 經常腹脹的人也需警惕, 尤其是老年人。

如果腹脹特別難受, 且在一段時間內突然加重, 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此外, 腸梗阻患者也需排除結腸癌, 臨床上有不少腸梗阻患者, 在手術後才發現是結腸癌。

既然大便如此重要, 便秘會不會增加大腸癌風險?大腸癌的發生受很多因素影響, 現在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便秘與大腸癌直接相關。 但想提醒大家, 一定要有良好的排便習慣, 每天最好在固定時間排便, 寧可提前一點去廁所, 有了便意千萬別忍著, 別讓廢物在體內停留過長時間。

4.哪些人是大腸癌高危人群, 如何儘早發現蛛絲馬跡?

有大腸癌家族病史、多發性結腸息肉、慢性腸炎、腸道有絨毛管狀腺瘤等人群, 都是大腸癌高危人群, 易發生癌變。 除注意觀察症狀外, 臨床上, 我們主要借助以下檢查, 幫助早期發現大腸癌:

一是肛門指檢、大便潛血檢查。 距離肛門7釐米以內的腫瘤, 90%可通過肛門指檢發現, 資料顯示, 國人直腸癌70%以上為低位直腸癌, 直腸指檢時可觸及。 80%的結直腸癌患者都有便血情況, 且半數無法通過肉眼看到,

卻可通過大便潛血檢驗查出。 但令人遺憾的是, 很多人放棄了這兩項檢查。

二是腫瘤標誌物CEA和CA19-9。 如果發現其數值較高, 應做進一步檢查。 已有不少單位和個人將腫瘤標記物納入體檢範圍, 如果體檢報告顯示正常, 也不能掉以輕心。 因為腸癌腫瘤標記物檢查的陽性率為50%~60%, 也就是說存在不少假陰性, 但確實能為我們早期發現腸癌提供依據。

三是腸鏡檢查。 高危人群應遵醫囑, 每年按時做腸鏡。 一般人群建議45歲開始, 每隔3~5年做1次。 大便潛血呈陽性的人, 應及時做腸鏡檢查。

5.腸癌有癌前病變嗎?

多發性結腸息肉就有癌變傾向, 屬於腸癌的癌前病變, 它是細胞發生不典型增生的結果, 其嚴重程度可分為輕、中、重3個級別。 大家一定要儘早處理癌前病變,把長出來的東西切掉。對原位癌,國內外有一種內鏡下切除黏膜內癌變的“時髦”治療法,我個人認為,癌症就像螃蟹,如果只是切掉它的殼,復發幾率較高。我建議,還是採取傳統方法,將已發生病變的那段腸子切除。

6.腸癌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手術仍是首選,儘量做到早診早治。但遺憾的是,我國百分之六七十的腸癌患者,確診時已進入中晚期。臨床上腫瘤多採用綜合治療,除手術外,放化療也非常重要。對符合適應症的患者進行術前化療,還能讓腫瘤變小,控制病變範圍。此外,表皮生長因數受體阻斷劑、血管內皮生長因數抑制劑等靶向治療,也療效顯著。

即便是根治性手術,仍有40%的大腸癌會發生復發或轉移,且術後兩年是復發高峰期,發生率約65%~80%,但5年後的復發率則降為6%~8%。因此,讓自己遠離腸癌才是最重要的。

7.生活中該如何預防大腸癌?

第一,“吃貨”適可而止。我們現在走向了一個極端:吃得過多,營養過剩。這時候,我們一定不要過分遷就口味。我們改變不了爹媽給的基因,能做到的就是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慣。

第二,告別“三高一低”,回歸傳統。“三高一低”指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素食品,要少吃。中國傳統飲食結構以穀物為主,肉類、蛋類、蔬菜、水果為輔,這是非常健康、合理的飲食。中國菜有很多蒸煮方式,能留住更多營養;少量肉加蔬菜的快炒類菜,由於蔬菜較多,粗纖維豐富,既能滿足口味,又能避免肉類產生的有毒物停留過久,減少對腸道的慢性傷害。

第三,守住“鮮、野、淡、雜”4字訣。“鮮”指多吃新鮮食品;“野”指吃天然蔬果;“淡”就是少鹽少油少肉;“雜”則是吃盡可能多的食物,不偏食。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大家一定要儘早處理癌前病變,把長出來的東西切掉。對原位癌,國內外有一種內鏡下切除黏膜內癌變的“時髦”治療法,我個人認為,癌症就像螃蟹,如果只是切掉它的殼,復發幾率較高。我建議,還是採取傳統方法,將已發生病變的那段腸子切除。

6.腸癌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手術仍是首選,儘量做到早診早治。但遺憾的是,我國百分之六七十的腸癌患者,確診時已進入中晚期。臨床上腫瘤多採用綜合治療,除手術外,放化療也非常重要。對符合適應症的患者進行術前化療,還能讓腫瘤變小,控制病變範圍。此外,表皮生長因數受體阻斷劑、血管內皮生長因數抑制劑等靶向治療,也療效顯著。

即便是根治性手術,仍有40%的大腸癌會發生復發或轉移,且術後兩年是復發高峰期,發生率約65%~80%,但5年後的復發率則降為6%~8%。因此,讓自己遠離腸癌才是最重要的。

7.生活中該如何預防大腸癌?

第一,“吃貨”適可而止。我們現在走向了一個極端:吃得過多,營養過剩。這時候,我們一定不要過分遷就口味。我們改變不了爹媽給的基因,能做到的就是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慣。

第二,告別“三高一低”,回歸傳統。“三高一低”指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素食品,要少吃。中國傳統飲食結構以穀物為主,肉類、蛋類、蔬菜、水果為輔,這是非常健康、合理的飲食。中國菜有很多蒸煮方式,能留住更多營養;少量肉加蔬菜的快炒類菜,由於蔬菜較多,粗纖維豐富,既能滿足口味,又能避免肉類產生的有毒物停留過久,減少對腸道的慢性傷害。

第三,守住“鮮、野、淡、雜”4字訣。“鮮”指多吃新鮮食品;“野”指吃天然蔬果;“淡”就是少鹽少油少肉;“雜”則是吃盡可能多的食物,不偏食。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