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莫把送溫暖當成例行公事

春節臨近, 不少地方又相繼開展了“送溫暖”活動。 有的選擇為困難群眾、貧困老黨員送去了糧油等慰問物資, 有的為退休老幹部送去了慰問金, 有的為留守兒童送去了衣服、書籍, 還有的為偏遠區域的困難群眾送去了文藝表演和祝福……無論哪一種形式, 它都是我們黨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具體體現, 是各級黨組織和各地政府關心基層群眾和弱勢群體的一種活動, 是開展精准扶貧的重要舉措。

然而, 不知從何時起, “送溫暖”似乎成了一些領導幹部春節前的一項“例行公事”。 如有的地方是一個領導出動,

一群人陪同, 鄉鎮及村委幹部還要迎送接待, 而在送溫暖的現場, 領導握個手、說句話、照張相、攝段影, 一行人就打道回府……如此的“送溫暖”, 不僅給基層幹部增加了負擔, 也給受助的貧困戶、困難戶平添煩惱。 這種為“送溫暖”而“送溫暖”的行為, 恐怕很難使困難戶感到“溫暖”, 因而也就失去了“送溫暖”的本來意義, 成了一種不折不扣的裝點門面的手段, 是地地道道的形式主義, 不可能真正做到關心群眾冷暖、瞭解群眾所急, 自然也就會在群眾中也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所以, 要防止送溫暖活動成為例行公事, 就需要各級領導和有關的職能部門根據需要“溫暖”物件的具體情況, 急之所需, 思之所憂, 解之所難, 不能夠“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地放下米、面、油、錢等也轉身離去。

而應該強化為民服務意識, 用心思考, 確定好“送”的物件, 講求實際地選擇“送”的方式, 並靜下心來, 零距離地和接受“溫暖”的群眾進行互動交流, 傾聽他們的心聲, 瞭解他們的冷暖, 感受他們的悲喜, 給他們更多精神上的關懷, 讓他們實實在在地感受“送”的暖意。 讓幹部群眾的聯繫在“送”中進一步密切, 這樣的“送溫暖”才算是名副其實。

另外, 我們還應該看到, 有不少的困難家庭, 僅靠節日送一次“溫暖”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所以, 真正關心家庭困難的群眾, 一方面要在節日期間將“溫暖”送到家, 更重要的則是把文章做在平時, 做在“送溫暖”活動之外。 這就要求我們各級領導幹部要經常深入群眾,

瞭解困難群眾的“困難”之因, 區別不同的情況, 著力在指方向、帶路子、送技術上下功夫, 為困難群眾量身訂制脫貧解困的計畫和措施, 並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 採取多種辦法, 在治本上下功夫, 切實做到對症下藥、有的放矢, 引導他們早日走出困境。

文/袁文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