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區塊鏈,意識形態下的博弈之美

作者:Shoney / 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803篇原創首發文章

近日, 美國東北部, 2018年第一場雪。 回上海的飛機滯留, 我只能窩在酒店讀書寫作。

邊上的麻省理工學院(MIT)有場關於區塊鏈的活動, 可惜室外氣溫接近零下20度, 只能作罷。 區塊鏈最近火得不能再火, MIT都已經將相應的學位證書系統遷移到區塊鏈平臺。 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 但凡沾上區塊鏈概念的公司股價節節攀升。 美國一家和區塊鏈毫不相關的“長島冰茶”公司, 因改名“長區塊鏈”股價就大漲500%。

區塊鏈就像阿拉伯神話中的“瓶中精靈”, 一旦釋放, 好像沒有什麼力量可以阻擋。 秦朔朋友圈有篇我非常喜歡的關於區塊鏈的文章, 作者在文中道出“區塊鏈之所以受到追捧, 最關鍵的原因就是今天數字科技讓古老神秘的密碼學煥發生機”。 原來Christina Aguilera多年前的“Genie in the Bottle” (《瓶中精靈》)裡的歌詞, 就是今天的現實寫照:

Genie In a BottleChristina Aguilera - Come On Over Baby/Genie In A Bottle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I feel like I've been locked up tight / For a century of lonely nights / Waiting for someone to release me

我覺得我被深鎖 / 一個世紀孤獨的黑夜 / 等待某人來釋放

這個人叫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 可能誰都沒見過。 2008年10月, 這個自稱中本聰的人通過不知名的郵件群, 向世人首次推出區塊鏈的概念:一個分散式資料存儲、點對點傳輸, 每10分鐘同步一次的公共資料庫。 它具備去仲介化、互信、集體維護、擁有可靠資料庫、開源、匿名等特徵。

作為曾經的支付專家, 我自然對區塊鏈最著名的應用加密貨幣尤為關注。 眾所周知, 我們現有的金融體系本質上依賴的是大仲介, 比如銀行、信用卡公司、支付公司等, 他們的主要職責是建立信任機制。 這些仲介機構執行一系列的業務和交易邏輯, 包括認證、身份識別、清算、結算和記帳。

總體來說, 他們的表現可圈可點, 但是存在的問題也日趨激化。

根據“數位經濟之父”Don Tapscott的觀點, 現有科技、金融體系存在以下“六宗罪”:

首先, 他們以中心化為核心。 這就意味著, 一旦核心體系被駭客攻擊, 將損失慘重。 JP Morgan、Visa、Mastercard等全球金融機構對此都曾有過血的教訓。

全球有數十億的非銀行用戶(unbanked), 由於滿足不了銀行最低存款要求, 無法得到基本的金融服務。

效率低下。 跨境匯款有時長達數天甚至數周才能到賬。

高額的手續費, 某些情況下跨境匯款手續費高達10%左右。

客戶隱私權受到威脅。 大資料能將我們在網路上產生的資訊進行採集處理, 轉換成有價值的資訊。 我們的個人資訊, 成為既得利益者獲取更大利益的工具。

社會不平等的日益加劇。

互聯網時代創造了無數財富, 但是卻帶來前所未有的財富分配不均。 這也是當今極端保護主義和排外主義的問題根源。 無論是“佔領華爾街”還是英國脫歐, 都是最好的佐證。

因此, 區塊鏈讓更多人開始關注該技術所蘊含的社會影響力。 一方面, 自由主義者認為, 加密貨幣可能打破“太大而不能倒閉”(Too big to fail)的銀行和支付公司的壟斷局面, 是新自由主義的象徵;另一方面, 它也遭遇許多社會主義者包括經濟學家的質疑。 他們認為這是華爾街一貫賭場風格的延續, 是投機者掠奪財富的無節制的釋放。

比特幣是區塊鏈的應用之一, 也是最受矚目的應用。 相信透過大量科普類文章, 讀者們對區塊鏈和比特幣之間的關係已經非常清楚了。

以比特幣為例, 它是全球第一個成功去仲介的加密貨幣, 是一種資產, 獨立於任何監管下的金融體系。 比特幣價格波動劇烈, 單價由一年前的1028美元一度飆至19000美元, 並於最近滑落至8000美元。 對於投機者, 是最終“上月球”還是“下地獄”我們不得而知, 但是, 錢的未來, 在於你我都可能擁有自己的貨幣。

除了比特幣,區塊鏈還可能有哪些應用?

匯款

全球匯款市場擁有每年6000億美元的規模,主要來源是由外在打工的移民創造的。我們假想的主人公叫Crisha,是常年在國外打工的菲傭,每月往家寄300美金,通常使用的匯款管道為西聯匯款。為此她要支付至少15美元的手續費,大約四至七天后到達。最近,她的老鄉告知有個名為Abra的比特幣匯款應用,通過手機她的家人在短短幾分鐘就能確認款項,手續費只有原來的一半都不到。

共用經濟

第二個可能被顛覆的行業是共用經濟。共用經濟模式的初衷是通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創造更高價值,從而實現共用、共贏。但是現實和初衷是背道而馳的,無論是滴滴還是其他共用模式,他們的成功幾乎是基於不分享的基礎之上。拿估值560億美元的滴滴為例,如果有一個基於區塊鏈的分散式應用叫DaDa出行,它的設計原則是為所有擁有車輛的司機所擁有。如果乘車人需要用車,他/她只要通過App做出相應選擇,找到司機,在完成交易後直接支付――所有這些功能都可以在區塊鏈的應用中得以實現。

大資料

我們知道,在資料時代資料是新石油(Data is the new oil)。和農耕時代的土地、工業時代的廠房甚至貨幣金錢相比,資料已經成為一種更重要的資產類別。作為資料的創造者,我們對自己在生活中遺留的點點滴滴,不僅毫無話語權,甚至一無所知。而那些“巨無霸”們則通過計算方式,不但從這些資料中牟取暴利,甚至比我們自己還瞭解自己。表面上我們享受著前所未有的便利,但也承受著自身隱私遭遇暴露的風險。區塊鏈技術的新應用可以讓我們重新獲得自我身份管理的權利。

其他

除此之外,區塊鏈技術在智慧財產權方面將為智慧財產權人提供極大保障,其中涉及包括音樂、藝術、發明等內容類別的原創。

區塊鏈的一些應用,是對我們現有認知的徹底顛覆,也是新舊矛盾的演繹。同時,它也凸顯了19世紀自然主義者達爾文所描述的——人與生俱來的內在矛盾。

查理斯·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一書中指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人類進化的核心。而在他的第二部少為人知的著作《人類演化》中,他更是明確了人類與生俱來的,更高境界——利他主義和博愛精神。

擁有 “現代性”的當下,是人類啟蒙時代以來的新的世界體系誕生的時代,它所產生的民主、自由、平等、正義等價值,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源泉。然而,在現代文明中,以利潤為驅動的現代化正在勢不可擋地壓倒合作精神。在贏者通吃的時代,我們中的多數人,只能成為叢林中的人質。想要生存,必須諳熟叢林法則,並不斷和周邊最無情、嗜血的龐然大物並存。我們時時面臨選擇:或者善待他人不惜犧牲自身利益,或者為了生存,壓抑與生俱來的利他主義天性。

這種對立的矛盾恰恰是區塊鏈暫時無法擺脫的核心困境:作為比特幣應用的底層技術, 公眾對它的認知和接受必須基於用戶友好的應用場景。而用戶友好的應用場景,恰恰又是集中式、中心化擅長的領域。另一方面,比特幣“採礦”的過程也進一步證實了“適者生存”的原理。那些擁有超強電腦晶片和計算能力的人們會在遊戲中勝出,從而導致未來“採礦”的集中和壟斷。

不知道中本聰是否受了神的點撥,為人類找到了治癒自私基因的靈丹妙藥。它的妙處,在於通過一個特定的一致性邏輯,迫使參與者誠實。通過保持供需平衡,將責任分配給參與採礦者,並作自我調節。

亞當·斯密曾在《國富論》中指出,“資本主義的基礎是自由放任主義,市場平衡完全由供需雙方控制。在允許個人追逐私立,政府不予干涉的前提下,財富將急劇增長。因此,如果自身利益得到滿足,在看不見的手的調配下,人們會下意識地為公眾利益服務。看不見的手強過來自政府的干預之手。”

區塊鏈背後隱藏的是不是那只看不見的手,時間會證明。但有一點我們確信,技術本身不會創造財富,人,才是財富真正的締造者。

“瓶中的精靈”既然已經掙脫出籠,在人類歷史上這個充滿未知的時刻,我們只能學會駕馭,從重新審視自我的內心開始。

I'm a genie in a bottle / You gotta rub me the right way / If you wanna be with me / I can make your wish come true

我是瓶中的精靈 / 你得學會如何與我相處 / 如果想和我在一起 / 我能令你美夢成真

作者簡介:家族辦公室從業者。

區塊鏈文章:

區塊鏈和比特幣,不過是密碼學歷史上的一次小高潮?

區塊鏈:時代的恩賜與試煉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除了比特幣,區塊鏈還可能有哪些應用?

匯款

全球匯款市場擁有每年6000億美元的規模,主要來源是由外在打工的移民創造的。我們假想的主人公叫Crisha,是常年在國外打工的菲傭,每月往家寄300美金,通常使用的匯款管道為西聯匯款。為此她要支付至少15美元的手續費,大約四至七天后到達。最近,她的老鄉告知有個名為Abra的比特幣匯款應用,通過手機她的家人在短短幾分鐘就能確認款項,手續費只有原來的一半都不到。

共用經濟

第二個可能被顛覆的行業是共用經濟。共用經濟模式的初衷是通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創造更高價值,從而實現共用、共贏。但是現實和初衷是背道而馳的,無論是滴滴還是其他共用模式,他們的成功幾乎是基於不分享的基礎之上。拿估值560億美元的滴滴為例,如果有一個基於區塊鏈的分散式應用叫DaDa出行,它的設計原則是為所有擁有車輛的司機所擁有。如果乘車人需要用車,他/她只要通過App做出相應選擇,找到司機,在完成交易後直接支付――所有這些功能都可以在區塊鏈的應用中得以實現。

大資料

我們知道,在資料時代資料是新石油(Data is the new oil)。和農耕時代的土地、工業時代的廠房甚至貨幣金錢相比,資料已經成為一種更重要的資產類別。作為資料的創造者,我們對自己在生活中遺留的點點滴滴,不僅毫無話語權,甚至一無所知。而那些“巨無霸”們則通過計算方式,不但從這些資料中牟取暴利,甚至比我們自己還瞭解自己。表面上我們享受著前所未有的便利,但也承受著自身隱私遭遇暴露的風險。區塊鏈技術的新應用可以讓我們重新獲得自我身份管理的權利。

其他

除此之外,區塊鏈技術在智慧財產權方面將為智慧財產權人提供極大保障,其中涉及包括音樂、藝術、發明等內容類別的原創。

區塊鏈的一些應用,是對我們現有認知的徹底顛覆,也是新舊矛盾的演繹。同時,它也凸顯了19世紀自然主義者達爾文所描述的——人與生俱來的內在矛盾。

查理斯·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一書中指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人類進化的核心。而在他的第二部少為人知的著作《人類演化》中,他更是明確了人類與生俱來的,更高境界——利他主義和博愛精神。

擁有 “現代性”的當下,是人類啟蒙時代以來的新的世界體系誕生的時代,它所產生的民主、自由、平等、正義等價值,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源泉。然而,在現代文明中,以利潤為驅動的現代化正在勢不可擋地壓倒合作精神。在贏者通吃的時代,我們中的多數人,只能成為叢林中的人質。想要生存,必須諳熟叢林法則,並不斷和周邊最無情、嗜血的龐然大物並存。我們時時面臨選擇:或者善待他人不惜犧牲自身利益,或者為了生存,壓抑與生俱來的利他主義天性。

這種對立的矛盾恰恰是區塊鏈暫時無法擺脫的核心困境:作為比特幣應用的底層技術, 公眾對它的認知和接受必須基於用戶友好的應用場景。而用戶友好的應用場景,恰恰又是集中式、中心化擅長的領域。另一方面,比特幣“採礦”的過程也進一步證實了“適者生存”的原理。那些擁有超強電腦晶片和計算能力的人們會在遊戲中勝出,從而導致未來“採礦”的集中和壟斷。

不知道中本聰是否受了神的點撥,為人類找到了治癒自私基因的靈丹妙藥。它的妙處,在於通過一個特定的一致性邏輯,迫使參與者誠實。通過保持供需平衡,將責任分配給參與採礦者,並作自我調節。

亞當·斯密曾在《國富論》中指出,“資本主義的基礎是自由放任主義,市場平衡完全由供需雙方控制。在允許個人追逐私立,政府不予干涉的前提下,財富將急劇增長。因此,如果自身利益得到滿足,在看不見的手的調配下,人們會下意識地為公眾利益服務。看不見的手強過來自政府的干預之手。”

區塊鏈背後隱藏的是不是那只看不見的手,時間會證明。但有一點我們確信,技術本身不會創造財富,人,才是財富真正的締造者。

“瓶中的精靈”既然已經掙脫出籠,在人類歷史上這個充滿未知的時刻,我們只能學會駕馭,從重新審視自我的內心開始。

I'm a genie in a bottle / You gotta rub me the right way / If you wanna be with me / I can make your wish come true

我是瓶中的精靈 / 你得學會如何與我相處 / 如果想和我在一起 / 我能令你美夢成真

作者簡介:家族辦公室從業者。

區塊鏈文章:

區塊鏈和比特幣,不過是密碼學歷史上的一次小高潮?

區塊鏈:時代的恩賜與試煉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