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腦血栓的預防護理有哪些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 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 不定期驚喜送給你

腦血栓是一種慢性病, 一旦患有該疾病就需要長期服用藥物, 並且大家一發現身體出現腦血栓的症狀就需要及時進行治療。 不過一些人對它的症狀不瞭解, 那麼腦血栓的症狀有哪些呢?

腦血栓的症狀有哪些?

(一)一般症狀:本病多見於50~60歲以上有動脈硬化的老年人, 有的有糖尿病史。 常于安靜時或睡眠中發病, 1~3天內症狀逐漸達到高峰。 有些患者病前已有一次或多次短暫缺血發作。 除重症外, 1~3天內症狀逐漸達到高峰, 意識多清楚,

顱內壓增高不明顯。

(二)腦的局限性神經症狀:變異較大, 與血管閉塞的程度、閉塞血管大小、部位和側支迴圈的好壞有關。

1.頸內動脈系統。

(1)大腦中動脈:最為常見。 主幹閉塞時有三偏征, 主側半球病變時尚有失語。

(2)大腦前動脈:由於前交通動脈提供側支迴圈,

近端阻塞時可無症狀;周圍支受累時, 常侵犯額葉內側面, 癱瘓以下肢為重, 可伴有下肢的皮質性感覺障礙及排尿障礙;深穿支阻塞, 影響內囊前支, 常出現對介中樞性面舌癱及上肢輕癱。 雙側大腦前動脈閉塞時可出現精神症狀伴有雙側癱瘓。

(3)頸內動脈系統:以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偏盲三偏征和精神症狀為多見, 主側半病變尚有不同程度的失語、失用和失認, 還出現病灶側的原發性視神經萎縮, 出現特徵性的病側眼失明伴對側偏癱稱黑蒙交叉性麻痹, Horner征, 動眼神經麻痹, 和視網膜動脈壓下降。

2.椎一基底動脈系統。

(1)大腦後動脈:表現為枕頂葉綜合征, 以偏盲和一過性視力障礙如黑朦等多見, 此外還可有體象障礙、失認、失用等。


(2)旁正中央動脈:甚罕見。

(3)小腦前下動脈:眩暈、眼球震顫, 兩眼球向病灶對側凝視, 病灶側耳鳴、耳聾, Horner征及小腦性共濟失調, 病灶側面部和對側肢體感覺減退或消失。

(4)小腦後下動脈綜合征:引起延髓背外側部梗塞, 出現眩暈、眼球震顫, 病灶側舌咽、迷走神經麻痹, 小腦性共濟失調及Hroner征, 病灶側面部對側軀體、肢體感覺減退或消失。

(5)基底動脈:高熱、昏迷、針尖樣瞳孔、四肢軟癱及延髓麻痹。 急性完全性閉塞時可迅速危及病人生命, 個別病人表現為閉鎖綜合征。

腦血栓的預防護理有哪些?

1、飲水充足

每日正常飲水量應達2000~2500毫升, 對老年人來說, 更要多飲水, 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其血液具有濃, 粘, 聚, 凝的特點, 多飲水有利於降低血粘度, 減少腦血栓具有濃, 粘, 聚, 凝的特點, 多飲水有利於降低粘度, 減少腦血檢形成的危險性。

2、飲食調整

按照多品種, 適量與平衡的飲食原則, 安排好一日三餐的食物, 多吃對預防中風有益的食物, 據報導, 牛奶, 魚肉, 黃豆, 豆豉, 花生, 大蒜, 洋蔥, 草莓等對預防血栓是有益的。


3、勞逸結合

用腦要適度, 不要持續時間太長, 60歲以下者用腦一小時, 應休息10分鐘左右, 60歲以上者用腦半小時, 應休息5~10分鐘, 以免過於疲勞而誘發腦中風。

4、生活規律

老年人生活要有規律, 因為老年人生理調節和適應機能減退, 生活無規律, 易使代謝紊亂, 促進血栓形成。

5、戒降煙酒

要戒降煙酒, 限制食鹽攝入量, 每天最好不超5克, 同時飲食不要肥膩。

6、忌飯後就睡

飯後血液聚集於胃腸, 以助消化器官之血供, 而腦部血供相對減少, 同時吃過飯就睡, 血壓下降, 可使腦部血供進一步減少, 血流緩慢, 易形成血栓, 因此, 最好飯後半小時再睡。

7、注意天氣變化

老年人天氣適應能力減弱, 過冷過熱皆可使血粘度增加, 誘發腦中風, 因此,氣溫變化驟冷驟熱時一定要採取相應防範措施,

8、體位變化要緩慢

腦血栓形成往往發生於夜間,尤其是上廁所時刻,因為夜間本身血流緩慢,加上起床時體位變化,易造成心腦供血不足,所以夜間臨廁時一定清醒後,緩慢起床,其實,平時做家務也要注意體位變化不要太快,以免引起腦部缺血。

9、情志調養

情緒要穩定,經常保持樂觀,豁達,愉快的心情,切忌狂喜,暴怒,憂思,悲痛,因為長期精神緊張,情緒波動,易使神經體液調節機能紊亂,引起心腦血液迴圈紊亂而誘發中風。

10、控制體重

通過運動消耗體內過多脂肪,以降低血脂減少腦中風危險性。

11、慎用藥物

久服催眠藥,鎮靜藥,抗精神藥,止血藥,利尿藥,清熱藥(如複方氨基比林),防哮喘藥(如氨茶鹼),可使腦中風機會增多。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因此,氣溫變化驟冷驟熱時一定要採取相應防範措施,

8、體位變化要緩慢

腦血栓形成往往發生於夜間,尤其是上廁所時刻,因為夜間本身血流緩慢,加上起床時體位變化,易造成心腦供血不足,所以夜間臨廁時一定清醒後,緩慢起床,其實,平時做家務也要注意體位變化不要太快,以免引起腦部缺血。

9、情志調養

情緒要穩定,經常保持樂觀,豁達,愉快的心情,切忌狂喜,暴怒,憂思,悲痛,因為長期精神緊張,情緒波動,易使神經體液調節機能紊亂,引起心腦血液迴圈紊亂而誘發中風。

10、控制體重

通過運動消耗體內過多脂肪,以降低血脂減少腦中風危險性。

11、慎用藥物

久服催眠藥,鎮靜藥,抗精神藥,止血藥,利尿藥,清熱藥(如複方氨基比林),防哮喘藥(如氨茶鹼),可使腦中風機會增多。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