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千里奔波回故鄉,我們總該留下點什麼

隨著春節臨近, 返鄉過年的人們攜帶大包小包, 加快了趕路的腳步。 那些平日裡只有留守群體冷清度日的村莊, 此時變得格外熱鬧,

從天南海北歸來的人們不僅為家鄉增添了人氣, 更帶來了城市文明的活躍空氣。

只是, 短暫的春節假期終將結束, 隨著“候鳥們”的離去, 農村的一切又將歸於沉寂。 是否, 人們千里奔波回故鄉, 只是為了完成一次親情與鄉愁的短暫“充電”, 之後便只能與故鄉相忘於城鄉鴻溝的兩端?

其實, 返鄉的人們與故鄉之間可以有更深的聯繫, 更多的互動。 站在鄉村文明建設的角度來看, 春節返鄉的大軍蘊藏著一股文明的正能量, 需要加以發掘與引導。 一般來說, 人們從邊遠山村來到城市, 多多少少會接受現代文明的規則意識、契約意識、法治意識的洗禮, 城市裡興起的公益熱、文化熱等也在拓寬人們的視野。

那些在城市文明洗禮中完成自我蛻變的人們, 已經有資格充當當前農村緊缺的“鄉賢”角色, 而他們帶來的城市文化氣息, 正是當前新農村建設所需要的文明元素。 如果二者能夠對接, 春節假期也會成為故鄉的一次文明“充電”, 它將為農村的文明建設留下長久的影響,

而非短暫的記憶。

作為現代文明資源的傳播者, 返鄉者為故鄉文明建設加分的途徑很多。 比如, 敢於對一些陳規陋習、不良風氣說不。 又比如, 返鄉者可以以身作則, 將城市生活中遵守規則、發揚公德的文明習慣帶回故鄉, 並與親友多交流一些公共話題,

用現代文明意識影響身邊的人。 再比如, 有能力的返鄉者可以參與故鄉的文化、教育、道德建設等公益事業, 將一次“私旅行”變為公益行動。

可以說, 在返鄉者與故鄉之間, 一種新的文明互動機制正在悄然產生, 它超越了春節返鄉短暫的時空, 將一股正能量長久注入鄉村文明建設。 它所導向的, 必然是中國鄉村“留得住鄉愁”的美好明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