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提籃橋不是只有監獄,還有這些好吃好逛的!

前幾天, 市政府公佈了一條重磅消息:同意撤銷虹口區提籃橋街道、調整四川北路街道管轄範圍, 建立北外灘街道。 這意味著, 曾經的“提籃橋街道”這個名稱將消失。 不可否認, 上海人提起提籃橋, 可能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遠東第一監獄”——提籃橋監獄。 但其實提籃橋除了監獄, 還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接地氣的人氣美食。 今天, 不妨就跟著周到君的腳步一探究竟吧。

首先必須要說的是, 提籃橋這個地名的來歷可能和下海廟有關:

下海廟始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 隨著歷年增建, 跨下海浦的這座橋也建了起來。

據說, 下海廟在下海浦的東面;於是, 住在河西的人到位於河東的下海廟敬香, 就會提著裝有鮮花香燭、供品的竹籃, 從橋上走過。 於是, 這座橋就被叫做了“提籃橋”。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說法:

也有人說, 老百姓敬香時提的籃子都是比較高檔的“提籃”, 這種提籃有格子、帶蓋, 柄是方形的。 而這座橋的形狀, 神似提籃的柄, 因而得名“提籃橋”。

2012年, 經過重修的下海廟重新對外開放, 如今已經成為虹口區一個知名旅遊景點。

地址:昆明路73號

提籃橋監獄曾有“遠東第一監獄”之稱。 在不同歷史時期, 提籃橋監獄收押過眾多知名人物。

1945年-1948年間, 這裡是關押、審判、處決日本戰犯的場所, 上百名日本戰犯關押于此。

其占地約4公頃, 以10餘幢樓房組成建築群。 1994年公佈為市優秀歷史建築, 1997年公佈為市抗日紀念地點, 2013年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長陽路147號

前身是摩西會堂, 始建於1907年, 1927年遷至現址。 由俄羅斯猶太人修建, 也是猶太人在上海歷史的重要見證。

2004年公佈為虹口區文物保護單位, 2005年公佈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2014年公佈為第八批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長陽路62號

二戰期間, 猶太難民救濟組織承租房屋設立收容所,

安排難民入住, 對他們的生活、安全予以庇護。 這裡有成片的巴羅克風格建築群, 步行於此, 頗有點身在歐洲的感覺。

地址:舟山路

這是一家來提籃橋地區必刷的復古咖啡館, 外觀就很洋氣, 一整幢的獨立建築, 進到裡面就能聞到咖啡濃厚的香味。 一樓基本坐滿,除了提供多種咖啡,還有西式簡餐可供選擇。

說它復古是因為館內外有著典型的維也納風格,複建後保留的老門窗、扶梯、吧台、椅子、壁爐等,展現了其70年前原貌。

這裡的咖啡做的也是相當濃純、極具水準,品著咖啡,看著窗外的風景,來這裡放空自己是最好的選擇了。

地址:長陽路67號

霍山公園初稱斯塔德公園,占地3687平方米。1917年,由租界當局建造,也稱舟山公園,1918年正式對外開放,1931年始對華人開放,1944年6月改名霍山公園。

二戰期間,居住在虹口的猶太難民常來此休息、聚會。為了紀念猶太難民在上海這段特殊的歷史,1994年4月,虹口區人民政府在園內立“二戰期間猶太難民居住區”說明牌。2004年,霍山公園公佈為區歷史遺址紀念地。

地址:霍山路118號

今天周到君要說的這家館子是一家素菜館,而且還是一個鼎鼎大名的人開的,如果你是一個80後,那沒理由不知道這個人,郭大王!

■圖片來源網路

郭大王,原名郭恒均,1980年,年過30的他因為把溜溜球玩轉得出神入化,於是索性把郭大王註冊成商標品牌。相信很多人都沒有忘記十年前的溜溜球熱潮吧:“螞蟻上樹”、“遛狗”、“五角星”……這股熱潮席捲了大半個中國。

2016年4月郭大王去世,這家郭大王淨素坊就是他生前在提籃橋的下海廟附近開的。

門面很老舊,入到裡面也沒什麼特別之處,但裡面位子基本都坐滿了,來吃的顧客也是絡繹不絕。

周到君點了他家最有特色的食物:郭大王自製菩提砂鍋,單人份18元,這種天氣吃點熱的是必須的。

大概也就等了5分鐘的樣子,菩提砂鍋上桌了。說是砂鍋,但如果你點的是單人份的,會用一個大碗盛上來給你,看著東西倒是很豐富:蔬菜、枸杞、素香腸、素貢丸……

不得不說這家做的素香腸和素貢丸味道已經超過用豬肉做的香腸和貢丸了,怪不得旁邊一桌一個中年阿姨問了店家:“你們的香腸和貢丸真的是素的嗎?”隨後便會引來顧客們的一致側目……

菩提砂鍋的調味極其精秒,湯色呈奶黃色,味道有點像奶油蘑菇湯,但又沒那麼膩,入口很順滑,周到君猜想裡面應該是有豆漿噠~當然店裡的孜香素串也值得一試哦~在外面那層孜然的包裹下,味道甚至比孜然羊肉串更贊!

不論情懷只論味道,來提籃橋也應該來這家郭大王淨素坊嘗嘗味道!

地址:海門路157號

而開在郭大王淨素坊隔壁的就是一家提籃橋當地的老牌麵館,據說已經開了35年了。老闆娘是上海人,自己的兒子也在店裡幫忙打下手,來吃的以附近的街坊鄰里居多,當然也有大老遠特地開車過來吃的食客。

面都是用不銹鋼大碗裝的,看起來很大一碗,價格超便宜,面很筋道、很耐嚼,一碗辣醬拌面+荷包蛋,9塊錢,澆頭燒的都是上海老味道,辣椒的搭配比例和味道都屬上乘,荷包蛋看似很老,實則當中是流心的,這個品質、這個價格,上海哪裡還能找的到?

地址:海門路151號

這家是整個提籃橋地區,周到君最為推薦的一家點心店,做的雖然都是上海點心,但每一樣都不會踩雷,樣樣好味道!不但周邊居民來,也有不少食客開著車過來吃。

前城酒家,是一家國營的上海老字型大小小吃店,而這家店進去後,也有著濃厚的老字型大小小吃店感覺。收銀的上海老阿姨對價目表上每一樣單品的價格早已滾瓜爛熟,態度麼,你懂的。

周到君點了一份店裡招牌的小籠、一碗濃湯、一塊炸豬排,總共21元,拿好牌子直接給店員坐著等就行。

過一會,店員阿姨會拿著食物一個個叫:“誰的小籠啊?”,應一聲就送到桌上了,大概也就10分鐘不到,就上齊了。

先嘗一個小籠:皮很薄,裡面的湯汁不少,但還是有別于湯包的那種湯汁,這個更為濃稠鮮甜,肉很緊實,一口一個下去很充實。

濃湯絕對是最為驚豔的,超級濃稠,料也很豐富:捲心菜、大紅腸、洋山芋都燒的很爛,完全就是小時候媽媽做的羅宋湯的味道!

最後來的炸豬排看似普通,一口咬下去瞬間爆炸,外面裹著的麵包糠薄厚恰好,每一口咀嚼都伴隨著卡茲卡茲的聲音,偶有肉汁迸出,再配上黃牌辣醬油,享受!

地址:唐山路567號

這家周到君本來是不想再多介紹的,因為名聲在外,中午飯點人實在太多太多了,但作為一家麵館,他家的澆頭燒的實在很嗲,所以不得不介紹!

這裡的標價方式,不知道是不是上海獨有的,三澆22元,四澆26元,也就是說當天有的澆頭裡任選3樣就是22元,哪怕你選三個大葷,也是22元,就是這麼霸氣!!!

據周到君觀察,每天中午這裡都是將近15種左右的葷素菜可以選擇,而且店家還會在每一天推出一款特色,如果不知道吃什麼,也可參考牆上的澆頭排行榜。吃面一定要荷包蛋的周到君,在選了大腸、鱔絲和青椒肉絲之後,多要了一隻荷包蛋,店家多收了我4塊。沒錯,因為多了一個澆頭,所以是用四澆的方式來計算的!

面應該是特製的,足夠q彈、麵湯也是很符合上海人喜甜的口感,每一樣澆頭都是濃油赤醬、燒得入味,而且這裡的面和澆頭是可以添加的,而且免!費!

來吃的基本都是三五成群,因為在這裡不但能吃飽還能吃好。

地址:昆明路288號

這是一家老字型大小的蔥油餅店,夫妻倆一賣就賣了25年,所以好吃那是必須的~

他家蔥油餅用的是最傳統的方式:先煎後烘,連工具用的也是最老式的——煤爐灶。

一塊蔥油餅的製作流程:

■先加秘制油酥

■再放入一大塊豬油

■最後均勻地撒上蔥花

隨後老闆把麵團揉成一團,放入鍋上煎。一面煎得差不多,翻面,第二面煎得差不多了,準備放入下層烘。因為老式的鍋爐較大,如果放滿一整盤,可以一次煎40多個蔥油餅,平均一鍋10多分鐘。

老闆告訴周到君,一天要用掉80多斤蔥,可想而知他們家的生意怎麼樣......

這家的蔥油餅個頭蠻大的,外表金黃,皮稍稍有點硬,咬開後卻是翻天覆地的脆嫩,蔥香四溢,豬油和麵粉早已融為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當然你也可以試試在蔥油餅里加個蛋,老闆告訴周到君每天要用掉600個草雞蛋。

每天下午三點左右,排隊的人就開始多了起來,而且據說老闆的油酥經過揚州老師傅的秘方,重新改良過了,口味比以前更佳。要去的趕緊哦,這裡小年夜就關門不做了,要到年初五才開門。

地址:昆明路297號

這家也是經朋友推薦的,否則還真不好找,店的位置是和一家賣生面的店合用的,老闆娘是上海老阿姨,已經開了20年了。

總有食客會拿他家和提籃橋老灘頭的蔥油餅做對比,周到君也問了同樣的問題,阿姨用很堅定的目光笑著對我說:“吃吃看,儂就曉得了”。

這家做蔥油餅的爐子更小,用的方法和之前那家無異,只是豬油和蔥的量都會比之前那家少一些。周到君還加了一個蛋,和別家把蛋蹋在餅的外層不同的是,這裡的蛋煎熟之後,是夾在蔥油餅當中的!

味道相比之前那家,這裡的更為清淡,不過整個餅的脆度也是遠遠超過之前那家的,可以說兩家的蔥油餅是各有優勢吧。

地址:舟山路唐山路交叉口

壓軸不能不提這家奶茶鋪,這也是上海血糯米奶茶的開創者。

說起阿姨奶茶這4個字,在魔都真的是鼎鼎大名啊,想必每個區都有好多家吧?它家的血糯米奶茶也一直是周到君的心頭好~但上海第一家阿姨奶茶你喝過嗎?

一直在店門口坐著的那位阿姨名為卞阿姨,血糯米奶茶就是由她首創。周到君問起阿姨:“外頭噶多阿姨奶茶和儂有啥關係伐?”“噶多‘阿姨’我才伐認得。”阿姨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道。

卞阿姨在霍山路一賣奶茶就賣了快30年,最早只是一個小攤頭,後來逐步擴大到盤下來一整間賣奶茶。

■圖片來源網路

成品就是醬紫滴,有研究表明血糯米具有養肝、養顏、澤膚等功效噢~當然不止是營養豐富,味道也是一流的:奶味很重、很香甜,基本喝不出茶味,用吸管一吸,血糯米伴隨著香甜的奶茶一起進入嘴中,那種幸福感真的滿滿的~

地址:霍山路68號

無論是街邊的一處建築、還是一家小吃點,“提籃橋”都是極具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地方,所以,承載著無數人的記憶的“提籃橋”,應該不會被人遺忘!

一樓基本坐滿,除了提供多種咖啡,還有西式簡餐可供選擇。

說它復古是因為館內外有著典型的維也納風格,複建後保留的老門窗、扶梯、吧台、椅子、壁爐等,展現了其70年前原貌。

這裡的咖啡做的也是相當濃純、極具水準,品著咖啡,看著窗外的風景,來這裡放空自己是最好的選擇了。

地址:長陽路67號

霍山公園初稱斯塔德公園,占地3687平方米。1917年,由租界當局建造,也稱舟山公園,1918年正式對外開放,1931年始對華人開放,1944年6月改名霍山公園。

二戰期間,居住在虹口的猶太難民常來此休息、聚會。為了紀念猶太難民在上海這段特殊的歷史,1994年4月,虹口區人民政府在園內立“二戰期間猶太難民居住區”說明牌。2004年,霍山公園公佈為區歷史遺址紀念地。

地址:霍山路118號

今天周到君要說的這家館子是一家素菜館,而且還是一個鼎鼎大名的人開的,如果你是一個80後,那沒理由不知道這個人,郭大王!

■圖片來源網路

郭大王,原名郭恒均,1980年,年過30的他因為把溜溜球玩轉得出神入化,於是索性把郭大王註冊成商標品牌。相信很多人都沒有忘記十年前的溜溜球熱潮吧:“螞蟻上樹”、“遛狗”、“五角星”……這股熱潮席捲了大半個中國。

2016年4月郭大王去世,這家郭大王淨素坊就是他生前在提籃橋的下海廟附近開的。

門面很老舊,入到裡面也沒什麼特別之處,但裡面位子基本都坐滿了,來吃的顧客也是絡繹不絕。

周到君點了他家最有特色的食物:郭大王自製菩提砂鍋,單人份18元,這種天氣吃點熱的是必須的。

大概也就等了5分鐘的樣子,菩提砂鍋上桌了。說是砂鍋,但如果你點的是單人份的,會用一個大碗盛上來給你,看著東西倒是很豐富:蔬菜、枸杞、素香腸、素貢丸……

不得不說這家做的素香腸和素貢丸味道已經超過用豬肉做的香腸和貢丸了,怪不得旁邊一桌一個中年阿姨問了店家:“你們的香腸和貢丸真的是素的嗎?”隨後便會引來顧客們的一致側目……

菩提砂鍋的調味極其精秒,湯色呈奶黃色,味道有點像奶油蘑菇湯,但又沒那麼膩,入口很順滑,周到君猜想裡面應該是有豆漿噠~當然店裡的孜香素串也值得一試哦~在外面那層孜然的包裹下,味道甚至比孜然羊肉串更贊!

不論情懷只論味道,來提籃橋也應該來這家郭大王淨素坊嘗嘗味道!

地址:海門路157號

而開在郭大王淨素坊隔壁的就是一家提籃橋當地的老牌麵館,據說已經開了35年了。老闆娘是上海人,自己的兒子也在店裡幫忙打下手,來吃的以附近的街坊鄰里居多,當然也有大老遠特地開車過來吃的食客。

面都是用不銹鋼大碗裝的,看起來很大一碗,價格超便宜,面很筋道、很耐嚼,一碗辣醬拌面+荷包蛋,9塊錢,澆頭燒的都是上海老味道,辣椒的搭配比例和味道都屬上乘,荷包蛋看似很老,實則當中是流心的,這個品質、這個價格,上海哪裡還能找的到?

地址:海門路151號

這家是整個提籃橋地區,周到君最為推薦的一家點心店,做的雖然都是上海點心,但每一樣都不會踩雷,樣樣好味道!不但周邊居民來,也有不少食客開著車過來吃。

前城酒家,是一家國營的上海老字型大小小吃店,而這家店進去後,也有著濃厚的老字型大小小吃店感覺。收銀的上海老阿姨對價目表上每一樣單品的價格早已滾瓜爛熟,態度麼,你懂的。

周到君點了一份店裡招牌的小籠、一碗濃湯、一塊炸豬排,總共21元,拿好牌子直接給店員坐著等就行。

過一會,店員阿姨會拿著食物一個個叫:“誰的小籠啊?”,應一聲就送到桌上了,大概也就10分鐘不到,就上齊了。

先嘗一個小籠:皮很薄,裡面的湯汁不少,但還是有別于湯包的那種湯汁,這個更為濃稠鮮甜,肉很緊實,一口一個下去很充實。

濃湯絕對是最為驚豔的,超級濃稠,料也很豐富:捲心菜、大紅腸、洋山芋都燒的很爛,完全就是小時候媽媽做的羅宋湯的味道!

最後來的炸豬排看似普通,一口咬下去瞬間爆炸,外面裹著的麵包糠薄厚恰好,每一口咀嚼都伴隨著卡茲卡茲的聲音,偶有肉汁迸出,再配上黃牌辣醬油,享受!

地址:唐山路567號

這家周到君本來是不想再多介紹的,因為名聲在外,中午飯點人實在太多太多了,但作為一家麵館,他家的澆頭燒的實在很嗲,所以不得不介紹!

這裡的標價方式,不知道是不是上海獨有的,三澆22元,四澆26元,也就是說當天有的澆頭裡任選3樣就是22元,哪怕你選三個大葷,也是22元,就是這麼霸氣!!!

據周到君觀察,每天中午這裡都是將近15種左右的葷素菜可以選擇,而且店家還會在每一天推出一款特色,如果不知道吃什麼,也可參考牆上的澆頭排行榜。吃面一定要荷包蛋的周到君,在選了大腸、鱔絲和青椒肉絲之後,多要了一隻荷包蛋,店家多收了我4塊。沒錯,因為多了一個澆頭,所以是用四澆的方式來計算的!

面應該是特製的,足夠q彈、麵湯也是很符合上海人喜甜的口感,每一樣澆頭都是濃油赤醬、燒得入味,而且這裡的面和澆頭是可以添加的,而且免!費!

來吃的基本都是三五成群,因為在這裡不但能吃飽還能吃好。

地址:昆明路288號

這是一家老字型大小的蔥油餅店,夫妻倆一賣就賣了25年,所以好吃那是必須的~

他家蔥油餅用的是最傳統的方式:先煎後烘,連工具用的也是最老式的——煤爐灶。

一塊蔥油餅的製作流程:

■先加秘制油酥

■再放入一大塊豬油

■最後均勻地撒上蔥花

隨後老闆把麵團揉成一團,放入鍋上煎。一面煎得差不多,翻面,第二面煎得差不多了,準備放入下層烘。因為老式的鍋爐較大,如果放滿一整盤,可以一次煎40多個蔥油餅,平均一鍋10多分鐘。

老闆告訴周到君,一天要用掉80多斤蔥,可想而知他們家的生意怎麼樣......

這家的蔥油餅個頭蠻大的,外表金黃,皮稍稍有點硬,咬開後卻是翻天覆地的脆嫩,蔥香四溢,豬油和麵粉早已融為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當然你也可以試試在蔥油餅里加個蛋,老闆告訴周到君每天要用掉600個草雞蛋。

每天下午三點左右,排隊的人就開始多了起來,而且據說老闆的油酥經過揚州老師傅的秘方,重新改良過了,口味比以前更佳。要去的趕緊哦,這裡小年夜就關門不做了,要到年初五才開門。

地址:昆明路297號

這家也是經朋友推薦的,否則還真不好找,店的位置是和一家賣生面的店合用的,老闆娘是上海老阿姨,已經開了20年了。

總有食客會拿他家和提籃橋老灘頭的蔥油餅做對比,周到君也問了同樣的問題,阿姨用很堅定的目光笑著對我說:“吃吃看,儂就曉得了”。

這家做蔥油餅的爐子更小,用的方法和之前那家無異,只是豬油和蔥的量都會比之前那家少一些。周到君還加了一個蛋,和別家把蛋蹋在餅的外層不同的是,這裡的蛋煎熟之後,是夾在蔥油餅當中的!

味道相比之前那家,這裡的更為清淡,不過整個餅的脆度也是遠遠超過之前那家的,可以說兩家的蔥油餅是各有優勢吧。

地址:舟山路唐山路交叉口

壓軸不能不提這家奶茶鋪,這也是上海血糯米奶茶的開創者。

說起阿姨奶茶這4個字,在魔都真的是鼎鼎大名啊,想必每個區都有好多家吧?它家的血糯米奶茶也一直是周到君的心頭好~但上海第一家阿姨奶茶你喝過嗎?

一直在店門口坐著的那位阿姨名為卞阿姨,血糯米奶茶就是由她首創。周到君問起阿姨:“外頭噶多阿姨奶茶和儂有啥關係伐?”“噶多‘阿姨’我才伐認得。”阿姨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道。

卞阿姨在霍山路一賣奶茶就賣了快30年,最早只是一個小攤頭,後來逐步擴大到盤下來一整間賣奶茶。

■圖片來源網路

成品就是醬紫滴,有研究表明血糯米具有養肝、養顏、澤膚等功效噢~當然不止是營養豐富,味道也是一流的:奶味很重、很香甜,基本喝不出茶味,用吸管一吸,血糯米伴隨著香甜的奶茶一起進入嘴中,那種幸福感真的滿滿的~

地址:霍山路68號

無論是街邊的一處建築、還是一家小吃點,“提籃橋”都是極具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地方,所以,承載著無數人的記憶的“提籃橋”,應該不會被人遺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