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似曾相識的即視感即源于觀念思維的產生

引言:對某一場景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這種即視感與萬物有靈的“同類感”其實原理是一樣的。 觀念的誕生, 就是人的腦部中感應資訊和存儲資訊的功能區重合未分化, 出現了記憶中(存儲資訊)與感應資訊重合的現象, 即產生出不存在的“存在”, 即抽象思維的誕生。

似曾相識的即視感與觀念思維的產生

現實中, 有人會突然對某一場景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在心理學領域, 這種現象被稱為即視感, 所謂即視感就是明明沒有發生過的現象或場景而在某一時刻卻發生了, 會有一種熟悉感。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想像力越豐富, 創新性思維越強的人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也會更加的強烈。 現代心理學家解密這種現象的發生, 是因為這是人類知覺和記憶直接產生了聯繫, 並相互作用於彼此, 產生了一種作用力。 我們的大腦皮層也是具有反射弧的, 一旦被觸動,

就會調動大腦皮層中的反射信號, 及時把這種信號傳達給我們的記憶中, 就會把相同的情景展現出來。 我的理解, 出現這種感覺, 是人類腦部中感應資訊和存儲資訊的功能區重合未分化的現象, 與人類從動物中脫穎而出, 產生觀念抽象能力應該是同樣的原理。

最早觀念的產生源自神經系統中感應和記憶兩個功能還未分化。 其實直到今天, 人的神經系統中負責感應的和負責存儲資訊的功能仍然沒有完全分開。 我認為趨勢是將會分化為不同的功能區, 就像人腦中其實包含了地球生命所有的意識功能並且還分了區。 觀念的產生源自這兩個功能還未分化為不同區, 甚至在人類早期產生感應資訊(如視覺意識)和存儲資訊(記憶意識)是亞宏觀物質的同一部分。 J.皮亞傑在研究兒童思維過程中發現, 大多數4~6歲兒童把一切事物都看成和人一樣是有生命、有意識、活的東西, 常把玩具當作活的夥伴, 與它們遊戲、交談。 美國心理學家S.霍爾則認為, 兒童在個體意識發展的過程中,

重演了人類意識發展所經歷的階段和過程。 人類早期意識發展過程中, 會出現這樣一個階段, 對可感應到的事物產生莫名的“同類感”, 也就是萬物有靈感。

所謂的對某一場景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這種即視感與上述的“同類感”其實原理是一樣的。 觀念的誕生, 就是人的腦部中感應資訊和存儲資訊的功能區重合未分化, 出現了記憶中(存儲資訊)與感應資訊重合的現象, 即產生出不存在的“存在”, 即抽象思維的誕生。 這是人類脫離其他動物的關鍵。

火的使用並不是人與動物的區別, 人與動物的區別關鍵就是抽象思維的誕生。 抽象思維的出現, 是人類腦部感應功能區和記憶功能區處於分化的臨界點的時期誕生的。 觀念的誕生、抽象思維的出現是人類後來所有意識形態的基礎, 即所有的宗教、哲學、邏輯、數學、科學等等都源自人類觀念思維的誕生。

探索貓所有文章基於如下邏輯:意識本質 —>個人意識 —>群體意識(意識形態:巫術、宗教、哲學、科學、未來某種形態)。 關於意識的本質,探索貓認為意識就是“感應”,是各種尺度下物質對微觀量子的感應,而且這種感應是雙向的,只有雙向的才叫意識。宇宙萬物都有這種能力,可以從物質尺度上分成三大類:1、微觀尺度上的感應,即量子之間的感應;2、亞宏觀尺度物質對量子的感應,這就是生命的意識;3、整個宇觀尺度對微觀量子的感應,即整個宇宙就是一個“意識主體”。

關於意識的本質,探索貓認為意識就是“感應”,是各種尺度下物質對微觀量子的感應,而且這種感應是雙向的,只有雙向的才叫意識。宇宙萬物都有這種能力,可以從物質尺度上分成三大類:1、微觀尺度上的感應,即量子之間的感應;2、亞宏觀尺度物質對量子的感應,這就是生命的意識;3、整個宇觀尺度對微觀量子的感應,即整個宇宙就是一個“意識主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