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演出活動的一番星(下)

作者:VonXXGhost/Anitama 封面來源:《偶像活動STARS!》

繼上篇對安藤尚也演出的講解, 本文將選取《偶像活動Stars!》中安藤尚也負責了分鏡的集數裡的部分段落進行以分鏡為主的解析。

角色刻畫

筆者認為安藤在偶活中表現得最出色的一點正是他的角色刻畫能力。 也許是由於長期接觸著本作以及對作品抱有著強烈的喜愛之情, 安藤對劇中角色的理解顯得深切著明, 該情景下該角色的心態如何, 特性如何, 以及由此產生的動作行為如何, 在安藤的分鏡裡經常能看出他對這些角色問題的思考。

第86集

86話中兩人登臺前的特殊鏡頭便是很好的例子。 最開始的正面中景鏡頭裡, 蘿拉在閉著眼說著鼓勵自己的話語, 在下定決心之際切為側面鏡頭, 以上篇提過的模糊處理為過渡,

蘿拉睜眼、前行的一連, 從左側到右側, 對應著舞臺概念中的下手到上手, 代表逆流而上;再與臺詞“從現在開始就是我的時間”相呼應, 爆發出的正是蘿拉在經歷過心境變化之後此時不懼困難、堅強前行的感情。 前行的動作還不止是單純的向前邁進, 配合臺詞長度和感情張馳的動作收縮變化也是此處的演出關鍵要點之一。

與上述鏡頭形成對比的艾爾莎的鏡頭, 是從側面到正面的, 因為艾爾莎的形象並不需要前進這一動作來表現, 她自身便已是位於頂峰的存在, 所以其特殊鏡頭用的是從瞳孔大特寫開始充滿氣勢地拉鏡頭到近景景別的設計, 體現的是其居高臨下、毫無畏懼的壓迫氣場。

因為在以前的集數裡是沒有在live前的這個場景用過這種複雜程度的鏡頭的, 所以這集的兩處使用就顯得特別關鍵。

第78集

在78話的這個場景裡, 小夢是作為計畫之外的外人參與進來的, 為了表現其特殊性, 在這裡借助了“眼鏡”這一特殊道具。 首先小夢出現的方法就很特別, 並非一開始就在場的, 而是在這個鏡頭出現後人從畫面外部以很卡通的形式平滑左移進入畫面的, 期間保持著途中單手持眼鏡的動作。 此後和亞裡亞交談、被艾爾莎發現的兩個階段裡再利用小夢不同的持眼鏡的姿勢來表現其不同的狀態, 直到最後快速收起眼鏡恢復為一般形態。 整一個過程中這些動作細節的變化把小夢此場景特有的“來圍觀”的娛樂心態和形象描繪得栩栩如生。

第41集

41話高潮段的真晝鏡頭。 從以眼睛反射轉場結束的特寫鏡頭開始便一直流露著真晝的感情。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同樣道理, 利用上了眼睛的演出手法往往也是直接反映著人物心境的, 上文提過的艾爾莎的鏡頭也是如此。 這個過場直接建立了從真晝到夜空的單向關聯, 暗示著真晝全心都被眼前一幕所吸引的心理感情;之後兩個鏡頭再次描寫真晝的專注, 自然而然地引出其抬手的動作, 張手、握拳, 卻可望不可及, 貼合著臺詞的“好遠啊, 姐姐”, 無處不在地流露著真晝對姐姐的情感。 而且在與前文相呼應的抬手握拳的兩個鏡頭裡, 先後使用了俯視、仰視鏡頭, 接近被仰慕方視角和仰慕方第一人稱視角兩個互相對立的角度立體地表現了這種情感的距離之遠。真晝的這種感情從同為安藤負責的14話(七夕節姐妹回)起就一直有在其演出中表現出來,其中體現的正是安藤對角色的理解與愛戴之情。

構圖

安藤在構圖上對縱深的利用意識十分強烈,這是他筆下的畫面信息量感經常比別人的要高得多的原因之一。

第78集

第62集

第41集

第25集

從上面的這些截圖就可以看出,這裡的每一卡都是由前景和後景兩個人物層組成的,換句話說,都利用了空間的縱深關係來構造兩個同步的事件層,在同一個鏡頭裡同步地描述著不同人物的行為或是狀態。當然,雖然是同步描述,但在這種鏡頭裡都有很明顯的主次關係,否則會造成資訊混亂形成反效果。前後景中只存在一個主體,另一者作為輔助添加畫面信息量並與主體形成對比,而哪個是主體哪個是輔助,從畫面的焦點、模糊處理看已經一目了然了。78話的鏡頭裡前景是正走向舞臺的艾爾莎,後景是剛與艾爾莎結束對話的艾爾莎媽媽,後景的存在更多的是延續上一卡艾爾莎媽媽被管家搭話的資訊,使其不安預感與前景自信的艾爾莎形成直接的反差對比。後幾張都是表現的同一畫面內不同狀態的兩個人,62話前景的小夢和25話後景的小春雖然都不算是畫面的主體,但卻比主體還要吸引人,反倒是清晰顯示著的人物並沒有過多的畫面資訊,只有臺詞資訊,這種利用主次關係將聲畫資訊重心分離的反差味道也是別具一格。

第51集

第25集

還有另外一種比較突出的利用縱深構建兩個事件層的用法,和第一種用法不同,上圖的兩卡的兩個事件層並不是從頭到尾都同步的,51話的是前景的亞子先發生動作,亂入成為畫面的主體,後景的其他人再起反應出現,結合廣角鏡頭顯現出非常卡通式的表現;25話則是把後景構建成了跳切的資訊存儲層,跳切後把人物以結果的形式存到後景保持待機狀態,同時與前景當前位於起始狀態的主要人物相對比結合形成一種獨特的歡快感。這個鏡頭還存在一個構成畫面平衡的過程,迴圈漸進地利用畫面關係的變化來提供新鮮感也非常有趣。

第51集

除了上面那些比較奪目的用法,還有像51話這裡這種構造過渡鏡頭的用法。前中後景分別是圖中的三人,本佔據螢幕的前景的人以背影狀態離去,留下正面的中景人物和背面的後景人物,畫面在此停留,完成了對話關聯雙方從前中景人物到中後景人物的自然切換。

第86集

第41集

殘陽、滿月、星空,這些經典意象在安藤的集數裡構成了一個又一個經典的鏡頭,而且這些鏡頭也因為這些物件和周圍環境的框架的存在形成了非常良好的縱深空間感。以畫面中心延伸出的縱深關係又與觀眾自身構成了新的連接,畫面的兩點一線實際上蘊含著包括觀眾在內的三點一線,使得這些關鍵場面總是如此令人記憶深刻。

分層運動

在安藤筆下的畫面中不同的構成元素之間總是存在著一定的獨立關係的,上文提及到的縱深分層也可以說是這點的表現之一。不過表現這點最顯著的,還是是其畫面元素的分層運動。像上文構圖部分中提到的一些鏡頭,如果畫面還附帶有推拉攝像機運動的話,那麼不同層面的物件其運動速度都是不同的,能明顯地看出細膩的焦距變化。而在一般的動畫處理中,經常只是單純的放大縮小畫面,比較難見焦距變化。

第78集

第51集

第41集

水準分層移動的情況。和縱向的情況有點不同,水準分層移動的情況顯得更加複雜,因為實際上有時候人物位置並沒有改變、機位的變化也相當微小,但畫面卻仍依據不同的層次進行了明顯不同速度的運動。這裡反映出來的便是安藤對畫面運動的執著,在一般的單層鏡頭中,安藤就經常會加上很慢速的全域PAN,使得畫面整體不會完全靜止,這點和上篇中提及的光照的運用有點像,它們的存在並不是為了提供什麼特殊的演出意味,只是讓畫面保持一種特有的狀態,保持情緒曲線的平緩也有便於特殊場面進行這方面的改變。分層移動正對應著這裡所指的一種特殊場面,把畫面運動情況特殊化從而製造與眾不同的視覺觀感,進而強調空間不同位置的存在感和場面的特殊性。

善始善終

在上篇裡已經提及過一些安藤在開場使用的演出手法,同樣的,安藤也很注重結束的過程,幾乎每集都能做到善始善終。

第87集

第78集

第62集

第51集

第41集

第25集

第14集

第5集

86話最終鏡頭在上文已經提及過;78話以數個超罕見的艾爾莎的表情過渡於星空鏡頭中結束;62話遠處的飛機和近處樹上幾隻鳥分別指代翼前輩和待在學園的後輩們;51話黃昏下小夢的特寫跑,白光對應著運動方向快速進入畫面,最終白光占滿螢幕過渡進ED當中;41話在照應本集主題的滿月之下S4的日常之中結束;25話與開始表演的鏡頭前後呼應,表明演出的落幕也代表著本集的圓滿結束,閃白進入ED與ED開頭的顏色相適應;14話將夜空所見之物,也是本集的主題關鍵,設為懸念留到最後作為結尾的一卡,背景還帶有意象為實現願望的流星劃過;5話從兩人在路上嬉鬧漸漸切為蒲公英的鏡頭,蒲公英隨風飄散,同時意味著本集的結束。筆者最早意識到安藤的演出正是因為他在前作的157話中那充滿意境的結尾,在這上面他至今每集都做得很出色,善始善終,這也是其集數在觀看完之後總能保持一個好印象的原因之一吧。

其餘的演出方面像場面調度之類的安藤都做得很出色,不過鑒於本文結構和篇幅所限這裡就不挑具體例子講了。總而言之,安藤在《偶像活動》系列中的表現總是如此地出類拔萃,筆者覺得很適合用劇中的一個詞來形容安藤在本系列中的表現——“一番星”。

本文僅供Anitama發表,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內容。

官方網站:http://www.anitama.cn

微信公眾號:Anitama0815

合作郵箱:bd@anitama.cn

原文: m.anitama.cn/article/140548f528c0095a?utm_source=toutiao

接近被仰慕方視角和仰慕方第一人稱視角兩個互相對立的角度立體地表現了這種情感的距離之遠。真晝的這種感情從同為安藤負責的14話(七夕節姐妹回)起就一直有在其演出中表現出來,其中體現的正是安藤對角色的理解與愛戴之情。

構圖

安藤在構圖上對縱深的利用意識十分強烈,這是他筆下的畫面信息量感經常比別人的要高得多的原因之一。

第78集

第62集

第41集

第25集

從上面的這些截圖就可以看出,這裡的每一卡都是由前景和後景兩個人物層組成的,換句話說,都利用了空間的縱深關係來構造兩個同步的事件層,在同一個鏡頭裡同步地描述著不同人物的行為或是狀態。當然,雖然是同步描述,但在這種鏡頭裡都有很明顯的主次關係,否則會造成資訊混亂形成反效果。前後景中只存在一個主體,另一者作為輔助添加畫面信息量並與主體形成對比,而哪個是主體哪個是輔助,從畫面的焦點、模糊處理看已經一目了然了。78話的鏡頭裡前景是正走向舞臺的艾爾莎,後景是剛與艾爾莎結束對話的艾爾莎媽媽,後景的存在更多的是延續上一卡艾爾莎媽媽被管家搭話的資訊,使其不安預感與前景自信的艾爾莎形成直接的反差對比。後幾張都是表現的同一畫面內不同狀態的兩個人,62話前景的小夢和25話後景的小春雖然都不算是畫面的主體,但卻比主體還要吸引人,反倒是清晰顯示著的人物並沒有過多的畫面資訊,只有臺詞資訊,這種利用主次關係將聲畫資訊重心分離的反差味道也是別具一格。

第51集

第25集

還有另外一種比較突出的利用縱深構建兩個事件層的用法,和第一種用法不同,上圖的兩卡的兩個事件層並不是從頭到尾都同步的,51話的是前景的亞子先發生動作,亂入成為畫面的主體,後景的其他人再起反應出現,結合廣角鏡頭顯現出非常卡通式的表現;25話則是把後景構建成了跳切的資訊存儲層,跳切後把人物以結果的形式存到後景保持待機狀態,同時與前景當前位於起始狀態的主要人物相對比結合形成一種獨特的歡快感。這個鏡頭還存在一個構成畫面平衡的過程,迴圈漸進地利用畫面關係的變化來提供新鮮感也非常有趣。

第51集

除了上面那些比較奪目的用法,還有像51話這裡這種構造過渡鏡頭的用法。前中後景分別是圖中的三人,本佔據螢幕的前景的人以背影狀態離去,留下正面的中景人物和背面的後景人物,畫面在此停留,完成了對話關聯雙方從前中景人物到中後景人物的自然切換。

第86集

第41集

殘陽、滿月、星空,這些經典意象在安藤的集數裡構成了一個又一個經典的鏡頭,而且這些鏡頭也因為這些物件和周圍環境的框架的存在形成了非常良好的縱深空間感。以畫面中心延伸出的縱深關係又與觀眾自身構成了新的連接,畫面的兩點一線實際上蘊含著包括觀眾在內的三點一線,使得這些關鍵場面總是如此令人記憶深刻。

分層運動

在安藤筆下的畫面中不同的構成元素之間總是存在著一定的獨立關係的,上文提及到的縱深分層也可以說是這點的表現之一。不過表現這點最顯著的,還是是其畫面元素的分層運動。像上文構圖部分中提到的一些鏡頭,如果畫面還附帶有推拉攝像機運動的話,那麼不同層面的物件其運動速度都是不同的,能明顯地看出細膩的焦距變化。而在一般的動畫處理中,經常只是單純的放大縮小畫面,比較難見焦距變化。

第78集

第51集

第41集

水準分層移動的情況。和縱向的情況有點不同,水準分層移動的情況顯得更加複雜,因為實際上有時候人物位置並沒有改變、機位的變化也相當微小,但畫面卻仍依據不同的層次進行了明顯不同速度的運動。這裡反映出來的便是安藤對畫面運動的執著,在一般的單層鏡頭中,安藤就經常會加上很慢速的全域PAN,使得畫面整體不會完全靜止,這點和上篇中提及的光照的運用有點像,它們的存在並不是為了提供什麼特殊的演出意味,只是讓畫面保持一種特有的狀態,保持情緒曲線的平緩也有便於特殊場面進行這方面的改變。分層移動正對應著這裡所指的一種特殊場面,把畫面運動情況特殊化從而製造與眾不同的視覺觀感,進而強調空間不同位置的存在感和場面的特殊性。

善始善終

在上篇裡已經提及過一些安藤在開場使用的演出手法,同樣的,安藤也很注重結束的過程,幾乎每集都能做到善始善終。

第87集

第78集

第62集

第51集

第41集

第25集

第14集

第5集

86話最終鏡頭在上文已經提及過;78話以數個超罕見的艾爾莎的表情過渡於星空鏡頭中結束;62話遠處的飛機和近處樹上幾隻鳥分別指代翼前輩和待在學園的後輩們;51話黃昏下小夢的特寫跑,白光對應著運動方向快速進入畫面,最終白光占滿螢幕過渡進ED當中;41話在照應本集主題的滿月之下S4的日常之中結束;25話與開始表演的鏡頭前後呼應,表明演出的落幕也代表著本集的圓滿結束,閃白進入ED與ED開頭的顏色相適應;14話將夜空所見之物,也是本集的主題關鍵,設為懸念留到最後作為結尾的一卡,背景還帶有意象為實現願望的流星劃過;5話從兩人在路上嬉鬧漸漸切為蒲公英的鏡頭,蒲公英隨風飄散,同時意味著本集的結束。筆者最早意識到安藤的演出正是因為他在前作的157話中那充滿意境的結尾,在這上面他至今每集都做得很出色,善始善終,這也是其集數在觀看完之後總能保持一個好印象的原因之一吧。

其餘的演出方面像場面調度之類的安藤都做得很出色,不過鑒於本文結構和篇幅所限這裡就不挑具體例子講了。總而言之,安藤在《偶像活動》系列中的表現總是如此地出類拔萃,筆者覺得很適合用劇中的一個詞來形容安藤在本系列中的表現——“一番星”。

本文僅供Anitama發表,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內容。

官方網站:http://www.anitama.cn

微信公眾號:Anitama0815

合作郵箱:bd@anitama.cn

原文: m.anitama.cn/article/140548f528c0095a?utm_source=toutiao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