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蔣王農業園做觀光“花園”更做增收“富礦”

原標題:做觀光“花園”更做增收“富礦”

通訊員 曹宇 張福康

記者 吳忠祥

前不久, 大雪紛飛, 氣溫驟降, 記者赴蔣王都市農業觀光園(以下簡稱“農業園”)探訪, 原以為園內沒有幾個人, 但沒想到這裡一派繁忙景象, 一撥撥市民前來賞田園雪景、采大棚冬果。 春夏秋冬, 一年四季, 農業園裡季季人頭攢動, 農民田間致富忙。

走進園區大道, 過往車輛穿梭不停, 路邊堆滿了積雪。 道路兩邊鋼架大棚一個挨著一個, 沿路大棚種植戶銷售攤位前聚集了不少人。 “雖說是冬天, 同樣有不少遊客來採摘。 ”46歲的種植大戶莫兵說。

在莫兵攤位上, 記者看到他種植的草莓個體大、顏值高、品種多。 “每畝產草莓3000斤, 除去成本, 獲利可以過萬元呢!”莫兵除了自己在農業園辦花卉公司, 去年又在園區合股投資400萬元, 新租地70畝, 已搭好大棚30畝, 種植草莓、砂糖橘、火龍果, 接下來將陸續栽種果樹。

當天, 市民洪女士、王女士帶著孩子前來採摘, 拎著滿滿兩籃子草莓。 洪女士告訴記者:“我是看著農業園‘一天一個樣’。 你看, 這裡建成了菊花四季、草莓醉人、開心農場、葡萄飄香等八大景點。 ”洪女士儼然由遊客變成了導遊。

旁邊剛付完款的王女士說, 這裡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四季有景、四季有果, 不論你何時來, 總能找到適合你的果蔬。 她扳著手指如數家珍:“冬春的草莓, 夏天的櫻桃、番茄、葡萄、水蜜桃,

秋天的黃梨、火龍果……滿足你的四季味蕾。 ”

從草莓園來到葡萄園, 記者看到了36歲的種植大戶張輝。 12年前, 張輝來到蔣王, 從種蔬菜、賣蔬菜起家, 如今承包蔣王葡萄園20畝。 每年他的葡萄總是“脫銷”。 張輝說, 每年葡萄下市, 他就用雞糞等有機肥料養地, 除雜草、松泥土、做水系, 給葡萄田搭建鋼架大棚, 防雨防風防鳥吃。 “人勤地不懶。 ”張輝種植的葡萄甜分多、口感好, 還能提前一個月上市賣個好價錢, 每年一畝葡萄純利潤超過萬元。 “我註冊的‘揚州張輝生態農莊有限公司’剛批下來, 準備大幹一場。 ”張輝開心地告訴記者。

豐富的農產品, 多業態的農業專案, 增添了遊客的採摘興致, 也讓這裡的農田一年到頭不得“閑”, 農戶忙致富不亦樂乎。

近年來, 農業園投資千萬元興建基礎設施, 對園區溝、渠、路、電、水改造一新, 讓遊客有看頭、有玩頭, 也讓這裡的農戶更有致富奔頭、小康想頭。 在農業園, 像莫兵、張輝一樣承包種植的達23戶, 由農業部認定的無公害農產品證書達27個。

記者手記

打造農旅融合發展“揚州樣本”

占地約2000畝的蔣王都市農業觀光園, 圍繞強農業、富農民、美農村的要求, 先後創成了全國及省市多項品牌。 記者認為, 這裡不僅要打造成為市民休閒觀光的“花園”, 更要打造成為農業興旺、農村美麗、農民致富的“富礦”, 這就需要大力調整產業結構, 深層次開發休閒農業和觀光農業等旅遊產品, 深挖鄉土文化、民俗文化等, 打造獨具特色的休閒項目和拳頭產品,

在充分滿足遊客對鄉村旅遊期待的同時, 充分提高當地致富帶動成效, 擴大農業園“富礦效應”, 打造農旅融合發展的“揚州樣本”。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