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看看揚州科技專家是怎樣種菜的 不打農藥用植物“朋友圈”驅蟲

冬季寒氣襲人, 而在“揚州市—揚州大學現代園藝產業技術研究院”廣陵區沙頭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內, 溫室大棚裡的草莓、番茄等蔬菜水果長勢正旺。 昨日, 記者來到位於沙頭鎮的農業示範基地現場探訪, 來看看科技專家是如何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

架式栽培+保溫

讓市民在寒冬也能吃上草莓

在一個番茄種植玻璃大棚裡, 記者看到, 所有番茄都長在“空中”, 看不到土。 研究院院長、揚州大學園藝與植保學院陳學好教授介紹, 這些番茄運用了無土栽培模式, “我們為番茄特製了基質, 這些基質通過高溫等方式消毒,

蔬菜種在裡面沒有感染病毒的危險。 通過水肥一體化技術進行種植。 ”陳學好教授告訴記者, 研究院成立一年以來, 一系列研發成果實現了轉化。

紅顏草莓, 奶油草莓……目前正是草莓大量上市的季節, 紅豔豔的草莓讓不少市民都心生喜愛, 但是你見過白色草莓嗎?在沙頭的基地內, 就有一種白色草莓, 令人嘖嘖稱奇。

“這種草莓叫做‘桃熏’, 果肉純白, 果粒伴隨著濃郁的牛奶香氣和水蜜桃味, 但種植過程中的難度要比其他品種的草莓管理難度大很多, 相比章姬、紅顏草莓來說, 屬於晚熟品種。 ”沙頭農業示範基地相關負責人張玉華介紹, 這是一種用架式栽培技術培育出來的草莓。 “架式栽培技術能實現草莓生產省工省時,

顯著降低農藥用量, 並且這種草莓理論上一畝產值能達到數十萬元!普通的土壤栽培草莓, 在土地使用三年之後, 容易產生多種病蟲災害, 農藥使用量會翻倍增長, 我們自主研發的‘草莓莖尖培養技術’已獲國家發明專利, 生產出的優質脫毒種苗除了在揚州, 還在南京、無錫、連雲港和徐州等地示範推廣應用, 並且已經輻射到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 ”

揚州大學園藝與植保學院專家高紅勝教授介紹, 在研究院的技術支撐下, 示範基地運用了進口基質、水肥一體化、熊蜂授粉等多種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使得草莓產品不僅口感獨特, 外觀也非常“吸睛”。

據瞭解, 針對我省冬季低溫寡照的特殊氣候條件, 我市還創新採用二層棚架結構和燃油暖風機增溫設備相結合的保溫模式,

滿足架式草莓冬季正常生長要求, 實現草莓在嚴寒的冬季也能順利掛果豐產。

生物防控

植物也有“朋友圈”, 能驅蟲防蟲

煙粉虱、蚜蟲等害蟲是蔬菜栽培中常見的蟲害, 大量發生時, 每平方釐米葉片蔬菜上有300-400頭煙粉虱, 為了防治這些害蟲, 以前的“治療方案”往往是——合成氮肥和化學農藥。

研究院副院長周福才教授介紹, 農藥的使用, 會引起多重危害。 “蔬菜上會有農藥殘留, 而且化學農藥的大量使用, 會引起害蟲的抗藥性的產生, 同時也殺死了害蟲的天敵。 缺少天敵的控制, 蟲害很有可能會大量暴發。 ”

那麼如何採用非化學方法來避免病蟲害呢?據瞭解, 目前揚州不少大棚內已經開始採用防蟲網等物理方法將害蟲拒之網外。

周教授介紹, 除了物理方法外, 生物防控也在説明蔬菜種植戶減少化學農藥的蔬菜使用量。 “不僅我們人類有自己的朋友圈, 植物間也有‘朋友圈’。 植物‘好朋友’種在一起, 對植物的生長有促進作用。 ”2016年他們在沙頭西江生態園內開闢了這樣的種植方式。

“我們在蔬菜大棚外栽植蓖麻, 強烈的氣味可以達到防止煙粉虱溜進大棚效果;在棚內種植芹菜, 同樣驅趕害蟲, 起到第二層驅趕的作用;最後, 我們在角落內種植茼麻, 它是煙粉虱等害蟲最喜歡吃的植物之一, 起到誘蟲作用, 吸引害蟲注意, 它是蔬菜的第三層保護圈。 ”為了能實現生態防控, 周教授表示, 他們從預防開始進行全程控制,

把握好“好朋友”——也就是蓖麻、芹菜等植物種植的最佳時間。

周教授說, 經過沙頭的實踐證明, 已經能夠不使用或少量使用化學農藥實現對煙粉虱、蚜蟲等害蟲的防控, 主要目的是從根本上減少農藥的使用量, 減輕對環境和農產品的污染, 具有顯著的生態效益。 目前這一專案以示範為主, 已經在揚州沙頭、南京郊區、溧水、六合、泗陽、江陰、泰州郊區、興化、徐州郊區、睢寧、銅山等地進行引導示範種植。

智慧農業裝備

施藥少而准, 智慧控制溫室

據瞭解, 研究院多種學科相互結合, 也促進了學科交融的研發。 揚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教授繆宏介紹, 他們的研究團隊包括了園藝學、植保學與農業機械及其自動化等多位領域的專家, 研發了一系列智慧農業裝備。

提到打農藥,很多人便會想手動農用噴霧器等常規技術。在蔬菜種植過程中,常規的施藥方式以大霧滴、雨淋式、全覆蓋的常規噴霧為主,施藥量大,霧滴粗。這種打藥方式被業內人士形象地稱之為“就像洗了個澡”,不僅費工費力,造成極大的藥液浪費,增加了防治成本,而且對空氣、河流和土壤還會造成嚴重的污染等。

而繆宏的研發團隊自主研發超低量裝備噴霧系列裝備,溫室自駕氣力噴霧車、超聲氣力噴霧平臺等。“利用超低量超聲氣力噴霧技術,搭建超聲氣動噴霧試驗平臺等,使農藥用量小,藥液附著率高,減少了環境污染。對比普通噴霧,超聲氣力噴霧的農藥利用率明顯提高。”繆宏表示,這一研發改進了施藥機具和技術卻相對落後的現狀。

此外,他們還研發了移動立體種植溫室,白天利用可收放式太陽能拓展集熱裝置吸收太陽能熱量對室內進行加溫,入夜時拓展收集裝置收起保溫並通過熱泵加熱器對溫室進行加溫。溫室內部的溫、光、濕、氣通過感測器將信號傳輸到控制裝置,再通過執行機構實現溫室內部環境的智慧化控制。

記者 邱淩 陳高君

研發了一系列智慧農業裝備。

提到打農藥,很多人便會想手動農用噴霧器等常規技術。在蔬菜種植過程中,常規的施藥方式以大霧滴、雨淋式、全覆蓋的常規噴霧為主,施藥量大,霧滴粗。這種打藥方式被業內人士形象地稱之為“就像洗了個澡”,不僅費工費力,造成極大的藥液浪費,增加了防治成本,而且對空氣、河流和土壤還會造成嚴重的污染等。

而繆宏的研發團隊自主研發超低量裝備噴霧系列裝備,溫室自駕氣力噴霧車、超聲氣力噴霧平臺等。“利用超低量超聲氣力噴霧技術,搭建超聲氣動噴霧試驗平臺等,使農藥用量小,藥液附著率高,減少了環境污染。對比普通噴霧,超聲氣力噴霧的農藥利用率明顯提高。”繆宏表示,這一研發改進了施藥機具和技術卻相對落後的現狀。

此外,他們還研發了移動立體種植溫室,白天利用可收放式太陽能拓展集熱裝置吸收太陽能熱量對室內進行加溫,入夜時拓展收集裝置收起保溫並通過熱泵加熱器對溫室進行加溫。溫室內部的溫、光、濕、氣通過感測器將信號傳輸到控制裝置,再通過執行機構實現溫室內部環境的智慧化控制。

記者 邱淩 陳高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