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小說:小鎮文化人

小鎮文化人

1

小鎮很小, 撒一泡尿, 能轉一個來回, 一家炒菜, 滿街能聞到香, 一人放屁, 全街能聽到回聲……

但在這小小的鎮上, 卻有著這麼幾位文化人。 開藥店的老陳文章寫的特別的好, 教書的小陳葉能舞弄幾下, 開商店的張立畫畫的好, 鎮政府機關的李三字寫的很瀟灑, 信用社的小胡, 也愛爬爬格子。

人們真的想不到, 在這麼小小的鎮街上能出這麼多舞文弄墨的人, 就把他們稱為:“小鎮文化人。 ”

小鎮成蛇形, 彎彎曲曲地從上邊, 依著一條簡易的路延伸下來, 鎮街頂上端是當地居民的房子, 下來是信用社,

鎮機關, 藥店, 商店, 學校。

下鎮四面環山, 兩條河從上邊不同的兩條山溝兒李延伸下來, 這鎮子便也叫:兩河鎮。

從兩條溝兒分別有兩條簡易的泥土路, 一條延伸的很遠, 翻了一個大山梁, 過去便到了外市的一個縣;從另一條簡易的路出去不遠, 翻一個山梁, 就到了本縣的另一個鎮, 有一條柏油路從這鎮通過, 再走不遠, 翻一個梁, 就到了縣城。 有一趟班車, 天天一早從鎮子出發到縣上, 下午又返回。 到外市縣的那條路, 是林業局伐木修的路, 現在已封山育林, 林業場被關閉, 公路上就少有車了。 小鎮在群山之間, 一天所見, 除了一些單位上老熟識的這幾個人, 和當地的一些居民外, 現已很少有外邊的什麼人, 使鎮子顯的有些悶,

倒是那每日一趟出去又回來的班車, 把小鎮上沉寂的人帶往充滿精彩的外邊的世界, 又把外邊對這地方好奇的人帶來;或者把這小鎮上帶一腦子希望出去, 又滿身疲憊, 滿心失望回來的人。 不管人們怎麼來來往往, 老陳, 張立, 李三, 小陳, 小胡自一開始工作就到這來, 哪兒也沒有調離過, 一直固守在這地方, 以靜制動, 從眼睛裡看著世界, 內心深處體味這世界。 小鎮雖然地處偏僻, 其實並不閉塞, 早已通了電, 可以收看一二十套節目;光纜已架到了鎮子裡, 電話到處皆是, 從電視裡, 和那根細細的電話線裡, 可以瞭解的好多外邊的世界, 以此來豐富他們的內心世界, 而在這經濟社會中, 處世不驚, 固守自己的愛好。

2

最早到小鎮上來工作的人是老陳,

老陳是在一二十歲時從衛校畢業後分配到小鎮衛生院工作, 來到小鎮的。 才來四化的老陳, 那時還是一個毛頭小夥子, 活潑而富有朝氣, 被院長和院裡的人喊為:小陳。 那時的老陳並不愛寫啥, 一天說笑, 或者去學校打籃球, 乒乓球, 風風火火的, 很快在小鎮出了名。 連他也沒有想到自己的活潑、好動, 對生活充滿朝氣有什麼錯, 倒被醫院和小鎮上的人背地裡議論為:燒的很。 也不知是院長不好動, 而喜歡沉靜還是這麼的了。 在老陳第一年見習期滿, 轉正時, 查一點被考核為不合格, 這無疑于在他年青的頭上響了個炸雷, 一遍遍地問自己:

為什麼, 這是為什麼!

也就從這以後, 老陳不再多言語, 不再好動, 人變的文弱了好多,

一天, 除了在藥店裡上班, 就悶在屋裡不出來, 起始是一找一些雜七雜八的雜誌看, 漸漸的竟也想寫些啥, 把內心深處的想法寫出來。 寫著, 寫著就寫了好多。 過後再細讀一遍, 感到有味, 抄好了, 投到地區報的副刊上, 不想就被發表了。 這讓當時的老陳興奮的不得了, 也就從這個時候, 老陳開始知道什麼叫文學, 也開始懂文學, 一天工作之餘, 不是看書, 就是在文字中構築他的海市蜃樓, 發展到最後, 在上班時間, 只要沒病人, 他就看書和寫文章。 有時候靈感來了, 無處寫, 就在處方箋上寫, 這讓醫院裡給他找處方箋都找不過來, 開始院長以為他看的病人多, 生意好, 一天見了他, 就堆一臉的笑, 但到有一天, 一個急診的病人急著來醫院讓診斷病情,
好治療, 可老陳的一篇文也寫到緊要處, 文思泉湧, 一中斷就很男再續上, 續上了, 也沒有那個味兒了, 就讓急診的人等一會兒。 可等了好久, 他那篇文章就是結不了尾, 仍筆那麼刷下去;他本想結尾, 可就結不了, 那要急診的是個小娃兒, 抱娃兒的是個婦女, 一見此怒了, 嚷道:

“你什麼醫生, 醫生的天職就是看病救人, 現在人命關天, 你見死不救, 倒寫個不停, 對一個醫生來說, 有啥比給一個急診的人看病更重要的。 ”這時院長正在不遠處的辦公室, 聽到了過來問咋回事, 這婦女就指著老陳說:

“這醫生見死不救, 到自顧自各的寫個不停, 有啥比求急診的重要的。 ”院長一把抓過老陳的處方箋, 一看上邊塗抹的一些與處方完全無關的內容, 一下明白了以前那麼多的處方箋被他幹啥用了。他看了老陳發表在地區報上的文章,與醫生的職業格格不入,倒有大發牢騷的意味,就氣不打一處來,沖他吼道:

“你想幹了幹,不幹了,馬上背了被卷滾人,不要一天不務正業的。”說畢,把老陳寫的處方箋撕了個粉碎,怒衝衝而去。這邊,老陳誠恐誠慌,慌忙向婦女道歉,急診娃兒。

娃兒急診之後,採取了急救,人倒保住了。在老陳的看護下,不幾天也好了。可老陳在上班時間不務正業的事不脛而走。院長直接不搭理他,這讓當時的老陳可嚇極了,整夜睡不著,擔心院長某一日發話趕他走。

許是為了討好院長,讓院長改變對他的看法,原諒他的這“不務正業”,不收拾他,老陳決定給院長寫篇報導,吹吹他,就怎麼的熬了一夜,把文章終於寫好了。然後送到了院長那兒讓過目,然後蓋個章以核實。院長怒目圓睜看了他一會兒,正想發作,臭駡他一頓不務正業,可看到文章的標題,就轉怒為喜,拿起文章看起來,一氣看畢,看了老陳半天,說:

“小陳呀!知錯就改,就是好同志,一天不要不務正業嗎!寫寫本醫院的事是可以的,這才像話。人還年青,好好幹,好好努力,大有前途的。”

“那要靠院長您照顧。”老陳說。

“這以前的事就當過去了,以後好好幹。”

“那多謝院長。”老陳說,走近了一步,指著報導的標題兒說,“如果屬實,請您在這蓋個章,簽個意見。”

院長二話沒說,就簽了“屬實”兩個字,蓋了章。

老陳抱著希望寄走了,文章倒也很快在地區報上登了出來,老陳出了名,被人稱為小鎮上的“筆桿子”,而院長更出了名。

就在這年年底,院長被評為本系統的優秀,也就在這年年底,院長升到了縣衛生局當副局長去了。都知道,這是當年的老陳的文章幫的忙。

老陳滿以為這已當了副局長的院長會幫他的忙,或栽培提拔他,最起碼的也是應把他調到公路邊條件好的地方。但不想這院長一走,就完全把老陳給他寫文章的事忘在了一邊,見了老陳,也全當不認識一般,挺盛氣淩人的。這下讓當時的老陳很失望了。但也從此,他就愛上了寫作這一行,尤其是寫通訊報導,那抒發感情的文字也寫一些,可又怕背上“不務正業”的帽子,所有些的東西,都在夜裡孤獨時寫。

不過,從此,老陳寫通訊報導,他總是實事求是,不誇大,不縮小地去寫,用雙手醫治病人的肉體,用文字,去反映社情民意。

多少年了,經過老陳的筆報導的人和事不計其數,有好多的人,因此而被上級發現,不是調走,就是外調,但他一直留在了小鎮,由當時的小陳,一個毛頭小夥子,到此時已步入中老年,成了老陳了。要說希望,也許在當初盼望能有人賞識,調一下,提拔一下,到此時,已心如止水,看淡了世事, 把寫看成了一種業餘愛好,甘為鋪路石,和人梯。

不過,提起老陳寫東西,老陳說寫了這麼多年,他最後悔的事是什麼,他便說:那便是給他的第一任院長寫的那篇報導。

3

張立是在老陳把院長吹到縣上去當了副局長之後來到小鎮工作的。分到鎮供銷社,是個售貨員。在學校時,張立就愛好畫畫,拿手的是素描和彩繪,在學校裡還得過獎的。工作了之後,兩河這小鎮,在呆了一頭半年,新鮮之後,寂寞的要命,那時還未通電,也沒有班車,也就談不上電視了。電話,也只有鎮機關裡那一部搖把子,要用了喊總機,人家脾氣好一點兒的給轉,不好的,一個電話半天轉不通,急死你。張立在工作之餘,就畫畫兒來打發這寂寞的時間。一兩年後,他的畫技有了很達的提高,素描畫誰象誰,讓人佩服;山水蟲鳥畫,栩栩如生,很快出了名,當地的人,就時時的上門讓給畫像,或要畫的。張立也豪不吝嗇,誰要畫了給畫一幅,看上畫好了的畫的送一幅,人家要給錢的,他也不要,說閑著反正閑著,畫一幅畫是個啥,有空了,想畫像了來,看上好畫了拿。人們看上張立的畫,就喜形於色的拿走,回去,掛在屋裡牆上視為珍寶。家裡來人了,也誇張立這畫畫的好,並說也想請張立給畫一幅的。這麼,張立的名字在兩河鎮很快就無人不知了,甚至還有外地人知道了,慕名而來畫像或要畫的。張立看到了自己的畫被人掛在家中,視為至寶,也甚感榮耀不已。

在小鎮,人們當時有新鮮的事,要寫文章了,找老陳,畫畫了,就找張立,兩人被人陳為“文化人”,是小鎮的人才。

由於畫畫的好,張立幾次差一點就被縣聯社給挖走了,聯社的主任幾次下鄉檢查工作,對張立說:

“你的畫畫的不錯,是個人才嘛!好好努力,努力,到時到縣上來,給我們畫畫,宣傳宣傳,在鄉下不是被埋沒了嗎!”

但張立總不開竅,沒去找過領導,表示表示。如果去這麼辦了,那麼他就會輕而易舉的到了縣上工作的,和領導一塊在全縣的山山水水間轉悠,不至於天天售貨,困人又勞累,而在地位上也會提升,不會發生後來許多讓他傷心的事;那時他就認為售貨員很好,輕鬆,幽閒,反正一天賣那八個小時的貨,之余,關上門就抱了手玩,工資每月準時領,啥心不操,餘下的時間,畫畫兒,多自在。這小鎮的人又實在,有閑了,去轉悠,不是被拉到屋裡喝水,就是弄菜,喝幾杯,讓他醉在了這山水間。到了縣上,在領導眼皮子底下受人管制,約束,一點兒意思也沒有。

人生一些事,當時沒有明白,一到明白就晚了。當張立明白過來時,供銷社就宣佈解散,要被人買走。張立在四十多歲,成了“下崗”的人了。系統裡給了他兩三萬塊,就一腳把他給揣了,交給了時候。上雖沒有老人,可下有小的,家有無業的妻子,一下可咋麼生活,這可讓張立傷心不傷心呢!這兩三萬塊錢,可咋麼夠後半輩子用的呢!還有兒女上學可咋辦。張立就為當初的自負後悔了,如果當初去縣上找領導通融通融,那麼他現在會在縣上,系統解散的是基礎單位,縣聯社還在的,那麼他也不至於下崗,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這時的小鎮上,已經通了電,有電視,程式控制電話業有了;班車,VCD等等一些新鮮的玩意兒就湧進了小鎮,在這表面繁榮的景象後,張立看到了是一樣東西在支撐這表面的繁榮,那就是錢。在小鎮悶了這幾十年,腦子也就和這山水一樣,被這山山水水的沉寂給悶住了,現在看出了這一點,讓張立承受不了,回想這幾十年來,畫給小鎮的人的畫是不少,可沒有弄到一分錢;畫畫,本也就可以讓他謀求到更好的地位,可他沒有謀求,以至於現在被下崗。那些當和他一塊兒,甚至晚進來的工作的人,後來謀進了縣裡,現在依舊在縣上工作。張裡就感到不平衡,他挺後悔的。人生路已經走到這一步了,再後悔也是沒有用的,因為人生就沒有回頭路,也沒有後悔藥。他知道他喊,他叫,都不會有人同情,反而會被人嘲笑。張立感到世情日淡了,金錢的作用越來越大了。走過了就走過了,人家把自己揣了,自己總得想辦法活著。

這麼想以後,張立想到了,那兩三萬塊錢一花完,一家人的吃飯就沒有著落了,不如自己先幹起來。就在小鎮上開了家商店,小店的招牌上也寫上了:兼營畫畫幾個字。不想商店的生意,在他和妻子的笑臉相迎下,出奇的好,比他當時給供銷社賣貨時還好,一天掙的錢,比那時的工資高,讓他嘗到了甜頭,感到了勁頭。而畫畫的生意也好的出奇,往往一天畫的不夠賣,要等到第二加班給畫。人們都爽快地掏錢,還一臉的笑,感謝他給畫的畫。

夜裡,兩口子數著一天的收入,心裡比吃了蜜還甜。這美好的生意,沖淡了剛下崗時,心中的迷茫和對生活的暗淡。反而感到了生活新的希望。

只是,在小鎮上,喊他去吃飯的和喝水的人少了,除非大量另外幾個小鎮上的“文化人”那去。張立開始感到有一些悲涼,畢竟白給他們畫了這麼多年的畫呀!可後來也想通了,自己現在不白給人家畫了,人家不欠他的人情,這麼做很正常。這就是社會,時代進步,人心也應該進步,管他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只要弄到了錢,他們請不請自己都無所謂了。有了錢了什麼幹不成呢!

4

李三到了小鎮來時,小鎮上現代化的東西已有了,電通了,電視有了,有了程式控制電話,班車也有了,他比老陳和張立遲來了幾十年。當屬小鎮小子輩的文化人,是小鎮的第三位文化人吧!

李三被人稱為小鎮文化人,全憑他那手字。不寫不知道,一經寫出手,就讓全鎮所有單位的人咋舌,這小夥子看起來其貌不揚,個字矮矮的,人瘦瘦的,但卻能寫出這樣龍飛鳳舞的字來。

李三的字被人知道,是緣於一次寫宣傳標語,他一手提著漆桶,一手拿著大刷子,那紅紅的字,在牆上剛落下幾個,就已圍滿了人觀看,紛紛低聲議論,說這字寫的好;有認識他的對他刮目相看,不認識他的,就打聽他是誰。歎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自古英雄出少年呀!

這是李三在鎮機關工作了一月之後的事。

現時的大中專生多了,分配鬥分配不完,分一個中專生到鄉上來工作,是最正常不過的了,也沒有人注意多少事,甚至連鎮書記,鎮長也僅知道分來了一個人,叫李三的,別的就不會在意這麼一個人的。這下,李三的字一寫出手,不但鎮書記,鎮長對他刮目相看,李三也出了名,來求他寫字的人絡繹不絕,有寫店鋪牌子的,有寫結婚請柬的,有寫宣傳標語的……來的人手上提了煙、酒。李三在小鎮上是比鎮書記、鎮長還“火”的人了。

為了表示對人才的關愛,鎮書記、鎮長商量不再讓李三下鄉,讓他到辦公室當了秘書,這下,經李三的手寫出的上報下發的材料,卻不論材料的內容如何,僅那字就得到了好評。

過年時,李三更是忙的不可開交,求他寫對聯的人,直把桌子圍的水泄不通。李三就那麼一幅一幅地從早上寫到晚上,還寫不完。墨汁用了幾碗,手都寫的酸的抬不起來了。

開始,李三是義務為大家寫字,可寫的實在太多,李三又累的不可開交,人們也看不過去,就一幅二元三元的給,李三推讓不要,人們說:“拿著吧!這麼累,買包煙吧!”把錢扔給了李三就走了,李三雖然不抽煙,可錢人家扔下了,就只有收下。漸漸的,後來李三給寫對聯,人們都習慣性地給錢了。這樣,一個年過下來,加上平時的收入,寫字的收入,比他一年的工資還多。

在這時,縣上注意到李三了,準備來小鎮上挖李三走。李三在這節骨眼上卻出了事,而沒有走成。小鎮上不知誰,在得知李三將被縣上挖走,一知狀子把李三告到了縣上,說李三身為國家幹部,卻沒有當幹部的思想作風,不思為民謀利益,一心只為自己,給群眾寫幾個字,卻大肆收錢。

上邊來人調查,這信裡反映的事情是屬實的,李三給人寫字,雖沒有大肆收錢,但也收了錢,缺少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如果調到縣上,知名度會更高,架子再一大,寫字都收錢,那到了縣上還不當神敬著了。情況調查以後,縣上領導就不敢要李三了。怕他仗才傲物,上去了使不動,倒過來頂撞他們,會壞了工作的,破壞不穩定和團結。這麼,李三就失去了到縣上工作的機會,雖寫的一手好字,卻不得不蟄居在兩河這小鎮機關裡,給領導寫寫報告,給當地人寫寫字。不過,沒去成縣上的李三,弄明白了自己沒有去成縣上的原因後,內心裡從此很是窩火,除了工作上非寫不可的字,他很少動筆給小鎮人寫一個字。人從此變的很沉默少言,工作之外,一人落落寡合,或背手在小鎮從上街走到小街,從下街又轉回政府大院的住處。但更多的時候,他是把自己悶在屋裡,波墨揮毫,用筆在紙上寫出龍飛鳳舞,或四平八穩的字,來寄託自己一心的情感。偶爾,要去了,就去張立或另幾位筆桿子那兒轉轉,聊一聊。因此,小鎮人對李三又有了另外的評價,李三傲的很,架子大。為此,求李三寫字的人少了,李三也很少到人群中去,獨來獨往的。鎮機關領導聽到人們反映,就把李三安排到一個更空閒的位子上去,讓他當辦公室幹事,專門抄抄寫寫,而不直接與群眾接觸,辦一些具體的事,這讓李三感到閑的慌,越發把心撲到寫字上了,以練字來寄託性情。

5

小胡到小鎮是兩年前的事,信用社招人,他被招了進去。當時想擠進信用社的人很多,小胡在眾多的人裡邊,以考他是遠遠考不過別人的,他的文科還行,那數學可能要考的一塌糊塗,加上他又畢業一兩年,對一些知識忘的已很多了。小胡能進信用社工作,全靠的是他發表在省內外的一些報刊上的詩歌和散文。在準備進信用社之前,當小胡把他發表在報刊上的詩歌和散文呈現給社主任看時,社主任看了一會兒,沖他說:

“我們這行業裡正缺少這人才,就你發表的這些文章,不管考試的結果如何,你被錄用了。”

“那,真謝謝主任了。”小胡興奮地說。

“不用謝我,的謝你自己有才華。”社主任說,“不過,進我們這行業後,分的地方,也許不太好,你得做思想準備,去那兒鍛煉鍛煉;不過,去那兒後,好好抓業務,把工作幹好的同時,多寫些東西,不光是詩歌散文,而是多寫些宣傳我們這行業裡的文章來。”

“是,是。”小胡說。

這麼,小胡就以他寫就的文章,而跨進了金融系統的大門。不過,那時的金融系統政府干涉過多,在待遇,工資方面並不高,加上工作是催款收款,得罪人多,跋山涉水的,並不吃香。但誰又能料到,在小胡到兩河鎮報到,上了一年班之後,這行業裡不再受政府的干涉,以企業的方式,獨立經營,自負盈虧。小胡呆的兩河鎮,地方雖偏僻,但經濟條件卻好,社裡是盈餘單位,工資,待遇成倍地翻,讓人眼紅。小胡物質生活上得到了改善,在工作之餘,從不忘記對寫作的不懈追求,寫散文,詩歌,也更寫寫行業裡的人或事。這,是進這行業之前領導的囑託。

小胡的父母是農民,他想,只有聽領導的話,勤奮工作,才能過好。

6

小陳,是在小胡來到兩河鎮半年後的秋天,帶著兩床被子和一些生活上的用品,乘班車到小鎮小學報到的。

剛出校門,心懷一腔的豪情,要報效家鄉,為家鄉做貢獻。可真正工作了才知道,身為孩子王的自己,一天除了給娃兒上幾節課,服從領導,妥妥帖貼的地幹自己的工作,別的什麼事也沒有,在這個工作上是幹不成他所想的大事的。小陳也明白,自己不過是一個工作著,然後領取工資,如小鎮上所有的人一樣地平凡生存著的人。

小鎮雖現代人類文明有的也都有了,小鎮畢竟太小,太偏僻,呆了半年後,就讓小陳感到寂寞了,這地方,比起山溝外的城鎮來說,太落後了。

在這寂寞中,小陳認識到了小鎮上的老陳,小胡,就產生了寫作的衝動,他在學校曾經做過文學夢。在校報上發表過文章,曾想過要當一名作家。而小鎮上這寂寞的環境,教書之外太多的空閒的時間,正好是小陳產生寫作衝動,去實現作家夢的好時機。於是,業餘時間,小陳一頭紮進了寫作中,發奮的寫小說,他要一鳴驚人,寫出長篇小說,在外邊發表,打響,讓他成為作家,讓小鎮的人都另眼看他。而他,也可以因此到小鎮以為的好地方去工作,去各處觀光,作講演。

小陳做著他的夢,也在他的圈子裡生存著,努力著。

7

其實,在小鎮的文化人當中,小陳最看不起的是老陳了,寫那些玩意兒,有啥意思,吹來吹去,出名的都是別人,升官發財的是別人,自己只落個虛名,說起來發表的東西一大堆,但今天發表出去,到了明天,那東西也就沒有用了,成了昨天的黃花。所以,小陳倒不怎麼多到老陳那去玩,見了面了,象徵性地點點頭幾個頭,算打個招呼。小陳比較愛去玩的是小胡那兒,緣由是見了小胡發表在一些報刊上的詩歌和散文,那些詩歌,在質樸中很有一些味道,小陳不懂詩歌,但卻感到小胡那詩歌味美,很有意境,能讀懂,比起時下一些報刊上的詩歌讀的人牙巴骨疼強。散文,小胡寫的質樸,深沉,這讓小陳自愧不如,心裡挺佩服,羡慕小胡的。儘管他連同事都不多交往,卻願一次次到小胡那兒去,找小胡的發表的或未發表的詩文看,伴著一杯茶,與小胡聊文學。

不過,小陳見到小胡發表在報上的寫他們主管領導先進事例的報導,讀後,雖文章內容大體真實,但仍不免有吹噓之意,心裡就感到疙裡疙瘩,象吃了一口飯,飯裡有一隻蒼蠅樣,讓小陳感到老不舒服,想不到小胡的詩文寫的那麼清純,人卻這麼世俗,也與老陳一樣寫那玩意兒,說透了,就是拍人家的一些馬屁,可自己落個啥呢?大不了讓提拔一下,那又有啥意思,倒不如自己努力,有朝一日,文章打出去,在全國響了,自然而然就會飛出這偏僻的小鎮,連縣上都不呆,而在全國跑。

小陳是向來不寫這樣的文字的,一是怕寫壞了自己的筆,二是感到沒意思,世俗,吹別人,自己落個啥。前些日子,校長在見到小陳發表在一家報紙上的小小說後,找到小陳,大大的表揚了一番,說小陳寫的好,想不到單位裡還有這樣的人才,以後,可要多寫些單位裡的好事。小陳沒讓校長坐,他卻那麼定定的坐著。校長說畢遠去了,他又沉在自己小說的情節中了。

近些日子,校長更是到小陳那去的勤了,把學校的一些先進事例,尤其是他本人的找了出來,遞給小陳,讓看看,能不能發現些新鮮事,寫一篇寄到報社去發表。

可小陳一直把那遝材料放在那兒,一眼也沒有看,他厭惡,他就不想寫這些東西,他不想以此來巴結人,討好人,吹捧人。

8

在發現小胡寫了那樣吹捧的文章之後,小陳如發現飯裡有蒼蠅般,怎麼也吃不下,去小胡那兒,儘管去一些,但一想到小胡純真、真誠的詩文下掩藏的世俗的心,便也沒有了興味。這樣,兩河鎮的街上就多了兩道風景,一個是李三,一個是小陳,在工作之餘,空閒的時間裡,要麼悶在屋裡不出來,一個在練字,以字寄託情懷;一個在寫文章,在文章裡構築內心的世界,和寄託對未來的追求。在練畢字,和在紙上抒發了心情後,兩人共同的特點是在小鎮上從上街走到下街。李三是背著手走的,小陳是把手插在褲兜兒裡的。共同點是都把頭昂的老高,目光藐視一切,以局外人般的眼光,冷眼來觀察這世界,以顯示自己的不同。

人們想不到,年齡不同,一個近中年,一個如初出的太陽,正年青的小陳,與李三,為啥就如此的相仿。

這是傲,孤傲。

李三是在未被提拔到縣上去,不再給人寫字,就落下了這麼個議論;而小陳,在小鎮上工作時間也不過一年多,便也就落下這麼個議論,不但他單位上這麼議論,小鎮上的人也這麼議論,人家李三傲,傲的是一手字,他小陳憑什麼傲,要資格,初出茅廬,有什麼傲的。比他有資格、工齡比他年齡大的教師多的是,他傲什麼。學校同事,有對文化有點興趣的知道小陳喜歡文學,發表了一些小說,在寫長篇小說呢!小鎮上的有文化的人不多,就有了文化,識幾個字的,也不愛文學,有的也不知道在這社會中,文學是個啥東西。象老陳寫的是身邊的事,人們一看一聽就熟悉,就知道了老陳是寫家子,寫的行;而小陳寫的是與他們無關的事,編出的故事,很遙遠,與他們無關,便也就不關係,不打聽。這正是這社會人們最普遍的心理。所以人們歎道:

“小陳,你年紀青青的,傲啥呢?”

9

小胡與老陳之間走動頗多。每次去,老陳都以笑臉相迎,不論多麼的忙,也總抽出時間和小胡泡一杯清茶,談半天;小胡也常邀請老陳到他那聊一聊。小胡酒量比較好,上下班時間比較固定,業務又不是十分的繁忙,在下午了,有了空餘時間,就弄幾個菜,和老陳敘幾杯。老陳也能喝幾杯,幾杯酒下了肚,心裡熱乎乎的,話也隨之多了起來。老陳就向小胡說了他還是小陳的時候,由於“不務正業”,被領導發現,差點被開除,後來給領導寫了報導,吹了上去,才被留了下來工作的事。邊說老陳邊歎:其實呀!給院長寫的那篇報導,是我的一生的恥辱,很後悔的事,裡邊事實很少,吹的成分多。但年青人才出社會,沒有資力,想生存下去,必須要幹些你不想幹的事情。年青人,不能太傲氣,自負,這要吃虧的。年青人,要謙虛,服從領導,多以領導意志辦些事,對前途才有好處。不過,我這話是說給你聽的,你還年青,不象我們,已經老了,是用筆讓不少人升遷了,可自己由於性迂,改不了了,就留來了,一留就留了這麼些年。現在已把升官,名利看的很淡,哪也不想去,只想留在這,在業餘了,用筆寫些真事,一是為了社會做些貢獻,二是一種業餘愛好吧!

小胡一直就那麼極認真地聽著老陳的訴說。邊聽,邊若有所思。兩人邊敘,總要邊喝幾杯的,每在這時,小胡就要再敬老陳幾杯酒。一直達到酣暢淋漓的境界才畢。

日裡,小胡在寫詩歌,散文的同時,也儘量地用電話等各種方式採訪本行業裡的一些事。畢了,寫成報導,送去讓老 陳給修改。老陳不管多忙,也接承下來,還在改畢後,謄抄的整整齊齊地給小胡。小胡的報導經老陳的手一修改謄抄之後,寄到報社去,發表率大為提高。上邊領導來社裡檢查工作,專門表揚了小胡,說小胡是山溝裡的金鳳凰,身處艱苦的地方,能奮鬥不止,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要小胡再努力,將來前途無量。

小胡明白一切都是與老陳的幫助分不開,當即在領導走後,又請了老陳來敘了幾杯,以示感激。小陳好久不曾來過,便也去學校喊了小陳來。

去時,小陳正關門,悶在屋裡寫小說。是在一遝很厚的紙上動筆的,是個大部頭。

老實說,小胡鍾愛文學,勝過一切,在學校裡十,為了寫作,沒紙,他常省下幾毛錢一頓的飯,買紙。寫畢了,沒錢買郵票寄稿子,就騎自行車,行四五裡路,把稿子送到當時文化館主辦的一張文學小報上。後來,一首小詩被登出來了,給了五角錢,他打了二兩酒慶賀了一頓。在回家當農民的日子,白天幹活,夜裡為了寫一首詩,或一篇散文,得熬到深夜;父親說浪費了煤油,不讓他寫,小胡氣極了,一斧子劈了一張桌子,征服了父親,獲得了寫作的時間和權力。就是在鄉上當合同制幹部,到現在進了信用社,他夜都未放棄文學夢。他想這一生能成為詩人,或作家,出版自己的書,可多好啊!但現在工作環境好了,待遇高了,他不能僅僅光顧寫作,畢竟他沒有忘進這行業之前,當領導的面說過的話,幹好業務的同時要多寫一些行業裡的報導,這不由得不分他的心,使他沒有過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弄文學,而不得不去幹他也不想幹,可是為了吃飯,可又不得不幹的事。小胡明白,如果不去幹這些事,領導也許會不滿他,就會辭退他,沒有工作,沒有物質的保證,那還寫什麼呢!從老陳的身上,從老陳的故事裡,讓小胡更明白了這一點,得先幹好工作,有了物質條件,再講夢想與追求,否則,對於他來說一切都成空。所以,對能以全身心和精力投入到文學中,創作上的小陳,小胡是很佩服和羡慕的。從小陳身上,能讓他在累了時,汲取力量,在工作之餘,能提起筆創作。小胡從小陳在看了他寫給上邊領導的報導以後,與自己來往的少了,就明白了小陳看不起自己。但是,小陳身上卻有小胡汲取不盡的力量,這便是儘管知道小陳看不起自己,但卻想與他交往下去的原因。

10

三個寫家聚到了一塊,這許是小鎮上的首次。

小陳和老陳,還有小胡三人在桌邊坐定後,就拉開了宴席的序幕。三人一連氣拿了四杯,小胡就開了官。小陳也能喝幾杯酒的。

邊喝,酒興也就上來,小胡拉著老陳的手說:

“陳老師,真的感謝你,在你的修改下,我寫的那些報導登了不少,領導來還表揚了呢!”

“那還是你自己寫的好。”老陳說。

“聽說小鎮外有一家人,小女孩得了白血病,急需治療,可沒有錢;是您寫了報導,得到社會各界的救助,現在那小女孩治療後,病情有了好轉,有救了,可是您用筆救了那小女孩的命呀!”小胡說。

“用筆能為鄉親們做點事,是應該的,也算是我的業餘追求吧!”老陳說。見兩人一直聊著,不免讓一旁的小陳有些受冷落,就沖小陳道:

“陳老師這些日子寫的咋樣了,到時出來了,可讓我們先拜讀呀!”老陳聽一些到處看病的學校老師說起過小陳在些小說的。就是日有些孤傲。畢竟都是寫文章的,所以也就記住了。不過小陳一直沒有到他處來過,他也就沒去小陳處聊過,人到是在街上經常碰到,由於沒聊過,也就沒有打過招呼。

小陳,也熟悉老陳的,知道他專寫的是報導,也看了一些,但這些是不上小陳的眼的,寫報導,在他的眼裡,只不過是吹別人,自己落個虛名罷了,是最沒有用的寫家子罷了。他其實也經常見到老陳,知道是專寫啥的,與他的鴻圖大志不一樣,就在心裡小看老陳,認為那是寫了一輩子,還不那個樣,還不呆在這麼個地方。每在別人說老陳怎麼怎麼能寫時,小陳就發一兩聲乾笑,默默走開,心裡越發看不起老陳,認為老陳只不過是沽名吊譽罷了。

今天不想在這遇上老陳,象徵性地打過招呼後,小陳一直未正眼看老陳,與老陳說什麼話,在老陳這麼把話問了自己以後,小陳就說:“小說嘛,這段日子,正寫到關鍵的地方,是個中篇小說,到時寫畢後,定讓陳大夫指教,指教的。”

“指教不敢,拜讀,拜讀。”老陳謙虛地說,“那得白血病的女孩子,聽說還是您班上的一個學生,若陳老師再專為那小女孩寫篇大一些的報導,救助的人會更多,小女孩獲救的希望會更大。”

“我只寫小說,搞純文學,不寫什麼報導,沒啥意思,光吹吹別人,落好處的是別人,自己只落個虛名。”

此話一出,老陳的臉色立刻就變了,煞白的,不知是氣的,還是對小陳的憤怒,先前只聽人說過這小子傲,想不到這小子這麼的傲。在他的眼裡,寫報導的肉雞一點用也沒有,一文錢也不值。

“吃菜,吃菜。”小胡見此,忙拿起筷子勸菜,這才打破了兩人間的尷尬。其實,小陳的心思小胡早瞭解的,畢竟都深深鍾情于繆斯,小陳的話,也是出自于小胡的預料的,只是小胡感到小陳太年青,涉世太淺,說話太過於直了。在小胡的心裡,他並不傲的,出於沉於自己小說的虛幻意境中,外表的冷漠,讓人感到傲,人這並不傲,而是出於對文學的執著。但是,這太坦直的話一出口,就讓人感到他傲,甚至狂。

後邊,老陳也許會在酒至半酣,與以往若干次一樣,給小胡講他人生中那由於自負而倒楣的經歷,到腳踏實地,淡泊名利,寫些實在的東西的經過,但由於小陳的話,太傷了他的自尊,他一生為之努力奉獻的事,被一個初出茅廬的娃兒說的一文不值,心裡就十分的窩火,酒也不再喝,強作歡顏,到飯吃畢,匆匆告辭。其實,小胡想給小陳說,可又怕小陳不理解,自己也才出社會不久,與小陳一樣年青,沒資格在小陳面前說東道西;說了又怕小陳不喜歡。而小陳此時的狂熱和執著勁,是讓自己感到慚愧,而不配去說人家什麼的,自己已墜入了現實,也俗了,而小陳還很聖潔地在他的夢中,只不過自己在現實中,開始考慮自己的退路,而小陳已不再考慮什麼,把一切的夢想,交給了文學,他沒有錯什麼。

於是,小胡面對小陳,什麼都不想說,想說的就是以文學為話題聊文學,文學之外的事,由各自在人生路上去體味,去感受,到了一定的年齡,有了一定的閱歷,自然而然也明白了,無須人說什麼了。

在老陳走後,小陳與小胡以文學聊到了深夜,兩人好久沒有在一塊兒這麼聊過。畢了,小胡送小陳到單位門口。小陳告辭小胡,感到這夜這樣的富有神韻,讓人生髮情思,他想他回去,伴著這夜韻,又能寫出下邊更美的情節。

這是夏天的夜,涼涼爽爽的,真好。

11

張立下崗,因禍得福。而過中年的他,事業上似又有了第二次青春。商店生意興隆,兼營的畫室,生意也一樣的紅火,來畫像的,買畫的人不斷。張立在多年下來,現在不但小有名氣,而且在小鎮上是大有錢財之人。在小鎮子又弄了地皮,那二層洋樓現在已修好,一樓開的是商店,由他老婆經營,二樓是畫室。家立啥高檔電器都有,人穿的也都是名牌。有錢了,舒心了,吃的也好,人漸漸的發胖了,腆著個肚子,整個人顯出中年後的光彩。這是他當時在供銷社時,守著那點死工資過緊巴日子,想也不敢想的生活。

張立在給別人畫像,買畫的同時,也邊鑽研些畫畫上的知識,和繪畫藝術,畫了畫,寄到報社,雜誌上去,現在已在省級的報刊上發表了些畫,被市美協吸收成了會員。

張立夢想著在繪畫上有更長足的發展,家立的日子,已安排妥當了,可是錢還不夠,他想到有了一定的錢了,就去美院深造,深造。然後,就天南地北地轉,采采風,畫畫畫,雖沒有工作,可寄情於山水和繪畫間,讓他找到了事業和人生的追求,他因此而感到無拘無束,自由和快樂。

12

李三沒到縣上去成,後來得知到縣上去的反而是一個沒什麼才能的平庸之輩。而他在鎮上,又被領導另行安排工作處理。李三想到,這一切也許都是自己那一手好字所導致的。李三想,在一定的時候,當沒有遇到知音,不被人發現和重用,有才華不一定是好事。而自己倒因這才華,被安置到這賦閑的工作。細想,一個人就是你有天大的本事,可人家不用你,讓你得個閒職,吃飯,又不管事,一切還不都是枉然的。

明白了自己僅有的是這寫字的才華,沒有錢,沒有編制那人際關係網和過硬的勢力,李三便也看淡了往上爬的事。當把一切性情致力於練字上,也發現了這淡泊一切,生活在田園間的美來。寫的字,也試著往報刊上寄,也被發表了一些。他在不到三十歲,就被市書法家協會吸收成了會員。面對這成績,讓李三感到欣喜,欣喜之餘,才發現這只是虛名,帶給不了他什麼,他有家小,媳婦沒工作,呆在家裡。娃兒在上學,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他那點死工資,生活的相當的拮据,在練字時,用紙,筆都沒錢買,只有靠舊報紙和辦公室裡用剩的墨。到專門寫字,準備往報刊上寄時,才去買些好紙。生活的拮据,使裡三不敢有大的夢想,只想在寫字工作之餘,能讓家裡的日子平安過。為此,李三變的越發沉默,小鎮上的人就議論,怎麼才出社會的小陳與幾十歲的李三一樣的沉默,陰鬱;而初工作的小胡,怎麼又和老陳關係和的那麼好。

一天,李三練畢字後,就那麼陰鬱地隨街又昂著頭轉,不想轉到了張立的二層小洋樓前,張立喊李三到屋裡坐。張裡知道李三在報刊上發表了許多字,已入了市書協,李三也知道張立發表了不少畫,加入了市美協。人家喊了,就是給了自己面子,就到了屋,都是對藝術有一定追求的人,在一塊兒想有許多的話吧!

進去後,張立讓媳婦進食堂裡要了幾個菜,不一會兒,菜就端了來,兩人在二樓後邊的一間屋子裡敘談起來。酒至半酣,兩人就談起了各自對藝術追求的事。張立就向李三說了以後的打算和設想,李三聽畢,歎道:

“張大哥呀!你真的是有鴻圖大志,我可是自愧不如呀!”

“咋不如,快莫要那麼說,你不是在報刊上發表了那麼多的字,加入了市書協,以你的字,遠比我的畫有前途呀!”張李說。

“我哪敢這麼想呀!你二層洋樓有了,開商店,又有了畫室,而我有啥,就一個破工作,那麼點兒死工資,一家人生活,日子過的緊緊巴巴,哪敢想那麼多。”李三說,“以前都羡慕工作,老實說,這工作是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兒。吃不飽,餓不死人,真還羡慕你自創門道。有了錢了,想幹啥了幹啥。”

“來,喝一杯。”張立沒接話,舉起杯子,邀李三對了一杯,這七八十塊一瓶的酒,味濃,清香,喝下去,感覺很好。一杯喝下,張立滿起了後,才沖李三說:

“其實呀!李兄,不是我說你,我也沒有資格說,講才華,你在我之上,只是在有些事上,你過於固於一地了,你何必把自己套牢在那工作上,只為那一點點工資而工作著。如果工作能給你大大的希望,是值得這麼做的,可從你身上發生的好多事,縣上沒去成,又被閒置在鎮機關,是不被重用了。你是一塊好才,可是這樣豈不是浪費。天生我才必有用,不被人重用,自己得去創造,實現自己的價值。現在這社會,什麼是價值,弄到錢了就有價值。以你的字,在這鎮上開個字畫店,或匾牌店,生意定相當不錯。不但小鎮內,小鎮外的人也會慕名而來的。這一切,讓你妻子看管,你在下班時間,盡可以搞,為工作不能,人總得為自己想一點兒吧!現在是經濟社會,啥事不想開些不行。”頓了一會兒,張立沖李三一笑說:“其實,我先前在工作時,也與你此時一樣,守著工作過日子,這些,都是離開了工作,自己給自己幹,得出的,說給你,不知對不對,你可以想想看,只望你莫笑我這主意,或因此多心。”

“哪裡,哪裡。”張立說,“多謝張大哥指點,回去後,細想過後,再定奪,開張了一定請你過去,給畫幅畫兒,掛在室內,招徠顧客,再喊是老陳,小胡,還有小陳他們幾位筆桿子,也來給報導,報導。或寫詩文助興助興。”

“正是,正是哩。那到時我一定會好好去慶賀慶賀,只盼早些開業吧!”

13

小鎮上,伴著現代文明VCD、IC卡電話等新鮮事物,不斷出現的同時,這李三書畫店的牌子便也掛上了。開業這天,張立特地起來慶賀,李三特地去請了老陳,小胡,小陳;來的人挺多,李三特地把老陳,小胡,小陳,張立,還有自己安排了一桌。

席間,李三不盡的是開業了,以後要大家多關懷的話語。並向另幾位說了開這“李三書畫店”可多虧張立開導,要不是,還真想不出這點子。張立說都同是對藝術追求的人,應該互相關心,關心。在二人的感謝與推辭間,大家紛紛舉杯,連舉了四下,李三請大家吃菜。酒席便也拉開了序幕。

李三率先打了官,四杯走。杯子挺大的,一圈轉畢,已有酒意上來,李三就沖大夥說:

“我說我們五位呀!可都算小鎮上的文化人了,各人有各人的追求,和愛好,今天有幸在這一聚,我真是高興。張立大哥已為我們立了榜樣,藝術生活兩不誤,錢有了,自身的追求也有了發展,有了錢了,以後可以去深造,獲得更大的發展。現在,這社會呀!光有才不行,有才了不一定有人用了。沒人用咋辦,自己得想主意,不但發展自己的才華,還可以掙了錢,去深造獲得更大發展。光悶在這山溝兒的小鎮上,是不可能有大的發展的,想發展就得在以後出外邊去深造,見世面。那靠啥出去呢!得弄錢……張立大哥成了我們的榜樣,我這算是在他的指點下開了竅,也準備弄錢。”李三還準備往下說,被小陳接過了話去:

“我說我的李前輩呀!別一口一個錢字的,俗不俗呀!弄藝術,搞文學,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追求,如果為了錢而搞意思,不如不搞,專門去掙大錢;帶著掙錢的想法,搞藝術,也不可能有大的成就,藝術是高雅的,莫讓銅臭薰染了,失去了神聖。”

小陳一番話一出來,讓四座皆驚,都木了臉,讓席間的空氣凝固了,老陳本來對小陳有氣,這小子狂傲、自負,在今幾個來這喝酒,一直到入席坐下,都未與小陳說話,見小陳在這,他都想走,可礙于李三的面子,坐下了,可現在,使陳對小陳說的這話,又感到佩服,認為小陳說的對,不禁多看了小陳幾眼。

李三準備還要說下去,讓老陳也開個什麼店,小陳小胡都開個什麼店,不但發展特長,展示才華,還賺錢,可一見自己的話讓席間的空氣凝固了,又被小陳這麼一頂,一下也十分的尷尬,小胡間此,忙解了交,掩去了李三的難堪,轉換了話題:

“是的,是的,搞藝術不光為錢,來,來,來……我來打個官。”而把話接了過去,其實,小胡的心裡,也對裡三的話感到疙瘩的很,小陳的話說的很過癮,讓他心裡舒服,但卻又在心裡怨小陳太坦然了,太顯鋒芒了。

張三臉上的僵 ,也因此漸舒展開了,他本想頂一下小陳,可見席上氣氛已如此僵了,也沒有頂,就笑了笑,啥也沒有說,他心裡明白李三是好心,也是為了他們三人好。但表達的方式太過於的顯露了,反讓三人誤會,再一個,文人本就清高,好面子,傷了他們的自尊。

由於李三的話,無形中把一席的人分成了兩派,一邊是三個藝術不同的寫家子,一邊是準備亦文亦商準備邊發財邊去發展特長的張三和李三。

一桌本熱熱鬧鬧的酒席,最終卻在最後的沉默和各懷心思中結束了。

14

李三的書畫店開張後,生意果真相當的好,來求寫匾的,或求寫字的,李三業餘寫了,由妻子一裝裱,買的人特別的多,一天有不少的現金收入,遠超過了工資,使家的生活有了改觀。而李三,練字的紙墨也不愁了,條件改變了,他練字的熱情空前的高漲了。

一有空了,就去張立那坐坐,也接了張立下來坐坐。李三的人漸漸變的隨和起來和活潑起來,臉上的笑多了,人也似乎年青了,處處給人一種春風得意之感。

面對張立和李三的興旺,老陳、小陳、小胡似乎病不關心,不聞不問,老陳依舊苦心經營藥店,之餘四處寫報導;小陳悶在屋裡寫他的小說;小胡在好好工作的同時,寫詩文,也寫他們行業的報導。

日子,就這麼一天天的去了,一晃,到了來年的春天。春天,百花盛開,草木吐綠,是一番充滿生機的景象,一年的希望,從這裡出發,一年的日子,從這裡起步。在這樣的季節裡,小鎮上的五位文化人竟有了變化,小胡,被縣聯社主任看中,要了去,在辦公室當了主任的秘書。小陳呢!則從鎮子上的中心學校,調到一個更為偏僻,不通公路,也不通電的山村學校去了。李三被下派到一個村駐村去了。開張不久,生意本很興隆的書畫店,便也就關了門。只有老陳,依舊在鎮醫院買買藥,看看病,業餘寫寫報導;張立的畫店,商店生意依舊很好,他吃自己的飯,自己給自己當老闆,沒人能管住他。

小鎮的文化人,便在這一年開始的時候,才能感小鎮出發,走上了不同的人生路,這些路,許是自己先前所作所為的註定吧!

一下明白了以前那麼多的處方箋被他幹啥用了。他看了老陳發表在地區報上的文章,與醫生的職業格格不入,倒有大發牢騷的意味,就氣不打一處來,沖他吼道:

“你想幹了幹,不幹了,馬上背了被卷滾人,不要一天不務正業的。”說畢,把老陳寫的處方箋撕了個粉碎,怒衝衝而去。這邊,老陳誠恐誠慌,慌忙向婦女道歉,急診娃兒。

娃兒急診之後,採取了急救,人倒保住了。在老陳的看護下,不幾天也好了。可老陳在上班時間不務正業的事不脛而走。院長直接不搭理他,這讓當時的老陳可嚇極了,整夜睡不著,擔心院長某一日發話趕他走。

許是為了討好院長,讓院長改變對他的看法,原諒他的這“不務正業”,不收拾他,老陳決定給院長寫篇報導,吹吹他,就怎麼的熬了一夜,把文章終於寫好了。然後送到了院長那兒讓過目,然後蓋個章以核實。院長怒目圓睜看了他一會兒,正想發作,臭駡他一頓不務正業,可看到文章的標題,就轉怒為喜,拿起文章看起來,一氣看畢,看了老陳半天,說:

“小陳呀!知錯就改,就是好同志,一天不要不務正業嗎!寫寫本醫院的事是可以的,這才像話。人還年青,好好幹,好好努力,大有前途的。”

“那要靠院長您照顧。”老陳說。

“這以前的事就當過去了,以後好好幹。”

“那多謝院長。”老陳說,走近了一步,指著報導的標題兒說,“如果屬實,請您在這蓋個章,簽個意見。”

院長二話沒說,就簽了“屬實”兩個字,蓋了章。

老陳抱著希望寄走了,文章倒也很快在地區報上登了出來,老陳出了名,被人稱為小鎮上的“筆桿子”,而院長更出了名。

就在這年年底,院長被評為本系統的優秀,也就在這年年底,院長升到了縣衛生局當副局長去了。都知道,這是當年的老陳的文章幫的忙。

老陳滿以為這已當了副局長的院長會幫他的忙,或栽培提拔他,最起碼的也是應把他調到公路邊條件好的地方。但不想這院長一走,就完全把老陳給他寫文章的事忘在了一邊,見了老陳,也全當不認識一般,挺盛氣淩人的。這下讓當時的老陳很失望了。但也從此,他就愛上了寫作這一行,尤其是寫通訊報導,那抒發感情的文字也寫一些,可又怕背上“不務正業”的帽子,所有些的東西,都在夜裡孤獨時寫。

不過,從此,老陳寫通訊報導,他總是實事求是,不誇大,不縮小地去寫,用雙手醫治病人的肉體,用文字,去反映社情民意。

多少年了,經過老陳的筆報導的人和事不計其數,有好多的人,因此而被上級發現,不是調走,就是外調,但他一直留在了小鎮,由當時的小陳,一個毛頭小夥子,到此時已步入中老年,成了老陳了。要說希望,也許在當初盼望能有人賞識,調一下,提拔一下,到此時,已心如止水,看淡了世事, 把寫看成了一種業餘愛好,甘為鋪路石,和人梯。

不過,提起老陳寫東西,老陳說寫了這麼多年,他最後悔的事是什麼,他便說:那便是給他的第一任院長寫的那篇報導。

3

張立是在老陳把院長吹到縣上去當了副局長之後來到小鎮工作的。分到鎮供銷社,是個售貨員。在學校時,張立就愛好畫畫,拿手的是素描和彩繪,在學校裡還得過獎的。工作了之後,兩河這小鎮,在呆了一頭半年,新鮮之後,寂寞的要命,那時還未通電,也沒有班車,也就談不上電視了。電話,也只有鎮機關裡那一部搖把子,要用了喊總機,人家脾氣好一點兒的給轉,不好的,一個電話半天轉不通,急死你。張立在工作之餘,就畫畫兒來打發這寂寞的時間。一兩年後,他的畫技有了很達的提高,素描畫誰象誰,讓人佩服;山水蟲鳥畫,栩栩如生,很快出了名,當地的人,就時時的上門讓給畫像,或要畫的。張立也豪不吝嗇,誰要畫了給畫一幅,看上畫好了的畫的送一幅,人家要給錢的,他也不要,說閑著反正閑著,畫一幅畫是個啥,有空了,想畫像了來,看上好畫了拿。人們看上張立的畫,就喜形於色的拿走,回去,掛在屋裡牆上視為珍寶。家裡來人了,也誇張立這畫畫的好,並說也想請張立給畫一幅的。這麼,張立的名字在兩河鎮很快就無人不知了,甚至還有外地人知道了,慕名而來畫像或要畫的。張立看到了自己的畫被人掛在家中,視為至寶,也甚感榮耀不已。

在小鎮,人們當時有新鮮的事,要寫文章了,找老陳,畫畫了,就找張立,兩人被人陳為“文化人”,是小鎮的人才。

由於畫畫的好,張立幾次差一點就被縣聯社給挖走了,聯社的主任幾次下鄉檢查工作,對張立說:

“你的畫畫的不錯,是個人才嘛!好好努力,努力,到時到縣上來,給我們畫畫,宣傳宣傳,在鄉下不是被埋沒了嗎!”

但張立總不開竅,沒去找過領導,表示表示。如果去這麼辦了,那麼他就會輕而易舉的到了縣上工作的,和領導一塊在全縣的山山水水間轉悠,不至於天天售貨,困人又勞累,而在地位上也會提升,不會發生後來許多讓他傷心的事;那時他就認為售貨員很好,輕鬆,幽閒,反正一天賣那八個小時的貨,之余,關上門就抱了手玩,工資每月準時領,啥心不操,餘下的時間,畫畫兒,多自在。這小鎮的人又實在,有閑了,去轉悠,不是被拉到屋裡喝水,就是弄菜,喝幾杯,讓他醉在了這山水間。到了縣上,在領導眼皮子底下受人管制,約束,一點兒意思也沒有。

人生一些事,當時沒有明白,一到明白就晚了。當張立明白過來時,供銷社就宣佈解散,要被人買走。張立在四十多歲,成了“下崗”的人了。系統裡給了他兩三萬塊,就一腳把他給揣了,交給了時候。上雖沒有老人,可下有小的,家有無業的妻子,一下可咋麼生活,這可讓張立傷心不傷心呢!這兩三萬塊錢,可咋麼夠後半輩子用的呢!還有兒女上學可咋辦。張立就為當初的自負後悔了,如果當初去縣上找領導通融通融,那麼他現在會在縣上,系統解散的是基礎單位,縣聯社還在的,那麼他也不至於下崗,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這時的小鎮上,已經通了電,有電視,程式控制電話業有了;班車,VCD等等一些新鮮的玩意兒就湧進了小鎮,在這表面繁榮的景象後,張立看到了是一樣東西在支撐這表面的繁榮,那就是錢。在小鎮悶了這幾十年,腦子也就和這山水一樣,被這山山水水的沉寂給悶住了,現在看出了這一點,讓張立承受不了,回想這幾十年來,畫給小鎮的人的畫是不少,可沒有弄到一分錢;畫畫,本也就可以讓他謀求到更好的地位,可他沒有謀求,以至於現在被下崗。那些當和他一塊兒,甚至晚進來的工作的人,後來謀進了縣裡,現在依舊在縣上工作。張裡就感到不平衡,他挺後悔的。人生路已經走到這一步了,再後悔也是沒有用的,因為人生就沒有回頭路,也沒有後悔藥。他知道他喊,他叫,都不會有人同情,反而會被人嘲笑。張立感到世情日淡了,金錢的作用越來越大了。走過了就走過了,人家把自己揣了,自己總得想辦法活著。

這麼想以後,張立想到了,那兩三萬塊錢一花完,一家人的吃飯就沒有著落了,不如自己先幹起來。就在小鎮上開了家商店,小店的招牌上也寫上了:兼營畫畫幾個字。不想商店的生意,在他和妻子的笑臉相迎下,出奇的好,比他當時給供銷社賣貨時還好,一天掙的錢,比那時的工資高,讓他嘗到了甜頭,感到了勁頭。而畫畫的生意也好的出奇,往往一天畫的不夠賣,要等到第二加班給畫。人們都爽快地掏錢,還一臉的笑,感謝他給畫的畫。

夜裡,兩口子數著一天的收入,心裡比吃了蜜還甜。這美好的生意,沖淡了剛下崗時,心中的迷茫和對生活的暗淡。反而感到了生活新的希望。

只是,在小鎮上,喊他去吃飯的和喝水的人少了,除非大量另外幾個小鎮上的“文化人”那去。張立開始感到有一些悲涼,畢竟白給他們畫了這麼多年的畫呀!可後來也想通了,自己現在不白給人家畫了,人家不欠他的人情,這麼做很正常。這就是社會,時代進步,人心也應該進步,管他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只要弄到了錢,他們請不請自己都無所謂了。有了錢了什麼幹不成呢!

4

李三到了小鎮來時,小鎮上現代化的東西已有了,電通了,電視有了,有了程式控制電話,班車也有了,他比老陳和張立遲來了幾十年。當屬小鎮小子輩的文化人,是小鎮的第三位文化人吧!

李三被人稱為小鎮文化人,全憑他那手字。不寫不知道,一經寫出手,就讓全鎮所有單位的人咋舌,這小夥子看起來其貌不揚,個字矮矮的,人瘦瘦的,但卻能寫出這樣龍飛鳳舞的字來。

李三的字被人知道,是緣於一次寫宣傳標語,他一手提著漆桶,一手拿著大刷子,那紅紅的字,在牆上剛落下幾個,就已圍滿了人觀看,紛紛低聲議論,說這字寫的好;有認識他的對他刮目相看,不認識他的,就打聽他是誰。歎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自古英雄出少年呀!

這是李三在鎮機關工作了一月之後的事。

現時的大中專生多了,分配鬥分配不完,分一個中專生到鄉上來工作,是最正常不過的了,也沒有人注意多少事,甚至連鎮書記,鎮長也僅知道分來了一個人,叫李三的,別的就不會在意這麼一個人的。這下,李三的字一寫出手,不但鎮書記,鎮長對他刮目相看,李三也出了名,來求他寫字的人絡繹不絕,有寫店鋪牌子的,有寫結婚請柬的,有寫宣傳標語的……來的人手上提了煙、酒。李三在小鎮上是比鎮書記、鎮長還“火”的人了。

為了表示對人才的關愛,鎮書記、鎮長商量不再讓李三下鄉,讓他到辦公室當了秘書,這下,經李三的手寫出的上報下發的材料,卻不論材料的內容如何,僅那字就得到了好評。

過年時,李三更是忙的不可開交,求他寫對聯的人,直把桌子圍的水泄不通。李三就那麼一幅一幅地從早上寫到晚上,還寫不完。墨汁用了幾碗,手都寫的酸的抬不起來了。

開始,李三是義務為大家寫字,可寫的實在太多,李三又累的不可開交,人們也看不過去,就一幅二元三元的給,李三推讓不要,人們說:“拿著吧!這麼累,買包煙吧!”把錢扔給了李三就走了,李三雖然不抽煙,可錢人家扔下了,就只有收下。漸漸的,後來李三給寫對聯,人們都習慣性地給錢了。這樣,一個年過下來,加上平時的收入,寫字的收入,比他一年的工資還多。

在這時,縣上注意到李三了,準備來小鎮上挖李三走。李三在這節骨眼上卻出了事,而沒有走成。小鎮上不知誰,在得知李三將被縣上挖走,一知狀子把李三告到了縣上,說李三身為國家幹部,卻沒有當幹部的思想作風,不思為民謀利益,一心只為自己,給群眾寫幾個字,卻大肆收錢。

上邊來人調查,這信裡反映的事情是屬實的,李三給人寫字,雖沒有大肆收錢,但也收了錢,缺少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如果調到縣上,知名度會更高,架子再一大,寫字都收錢,那到了縣上還不當神敬著了。情況調查以後,縣上領導就不敢要李三了。怕他仗才傲物,上去了使不動,倒過來頂撞他們,會壞了工作的,破壞不穩定和團結。這麼,李三就失去了到縣上工作的機會,雖寫的一手好字,卻不得不蟄居在兩河這小鎮機關裡,給領導寫寫報告,給當地人寫寫字。不過,沒去成縣上的李三,弄明白了自己沒有去成縣上的原因後,內心裡從此很是窩火,除了工作上非寫不可的字,他很少動筆給小鎮人寫一個字。人從此變的很沉默少言,工作之外,一人落落寡合,或背手在小鎮從上街走到小街,從下街又轉回政府大院的住處。但更多的時候,他是把自己悶在屋裡,波墨揮毫,用筆在紙上寫出龍飛鳳舞,或四平八穩的字,來寄託自己一心的情感。偶爾,要去了,就去張立或另幾位筆桿子那兒轉轉,聊一聊。因此,小鎮人對李三又有了另外的評價,李三傲的很,架子大。為此,求李三寫字的人少了,李三也很少到人群中去,獨來獨往的。鎮機關領導聽到人們反映,就把李三安排到一個更空閒的位子上去,讓他當辦公室幹事,專門抄抄寫寫,而不直接與群眾接觸,辦一些具體的事,這讓李三感到閑的慌,越發把心撲到寫字上了,以練字來寄託性情。

5

小胡到小鎮是兩年前的事,信用社招人,他被招了進去。當時想擠進信用社的人很多,小胡在眾多的人裡邊,以考他是遠遠考不過別人的,他的文科還行,那數學可能要考的一塌糊塗,加上他又畢業一兩年,對一些知識忘的已很多了。小胡能進信用社工作,全靠的是他發表在省內外的一些報刊上的詩歌和散文。在準備進信用社之前,當小胡把他發表在報刊上的詩歌和散文呈現給社主任看時,社主任看了一會兒,沖他說:

“我們這行業裡正缺少這人才,就你發表的這些文章,不管考試的結果如何,你被錄用了。”

“那,真謝謝主任了。”小胡興奮地說。

“不用謝我,的謝你自己有才華。”社主任說,“不過,進我們這行業後,分的地方,也許不太好,你得做思想準備,去那兒鍛煉鍛煉;不過,去那兒後,好好抓業務,把工作幹好的同時,多寫些東西,不光是詩歌散文,而是多寫些宣傳我們這行業裡的文章來。”

“是,是。”小胡說。

這麼,小胡就以他寫就的文章,而跨進了金融系統的大門。不過,那時的金融系統政府干涉過多,在待遇,工資方面並不高,加上工作是催款收款,得罪人多,跋山涉水的,並不吃香。但誰又能料到,在小胡到兩河鎮報到,上了一年班之後,這行業裡不再受政府的干涉,以企業的方式,獨立經營,自負盈虧。小胡呆的兩河鎮,地方雖偏僻,但經濟條件卻好,社裡是盈餘單位,工資,待遇成倍地翻,讓人眼紅。小胡物質生活上得到了改善,在工作之餘,從不忘記對寫作的不懈追求,寫散文,詩歌,也更寫寫行業裡的人或事。這,是進這行業之前領導的囑託。

小胡的父母是農民,他想,只有聽領導的話,勤奮工作,才能過好。

6

小陳,是在小胡來到兩河鎮半年後的秋天,帶著兩床被子和一些生活上的用品,乘班車到小鎮小學報到的。

剛出校門,心懷一腔的豪情,要報效家鄉,為家鄉做貢獻。可真正工作了才知道,身為孩子王的自己,一天除了給娃兒上幾節課,服從領導,妥妥帖貼的地幹自己的工作,別的什麼事也沒有,在這個工作上是幹不成他所想的大事的。小陳也明白,自己不過是一個工作著,然後領取工資,如小鎮上所有的人一樣地平凡生存著的人。

小鎮雖現代人類文明有的也都有了,小鎮畢竟太小,太偏僻,呆了半年後,就讓小陳感到寂寞了,這地方,比起山溝外的城鎮來說,太落後了。

在這寂寞中,小陳認識到了小鎮上的老陳,小胡,就產生了寫作的衝動,他在學校曾經做過文學夢。在校報上發表過文章,曾想過要當一名作家。而小鎮上這寂寞的環境,教書之外太多的空閒的時間,正好是小陳產生寫作衝動,去實現作家夢的好時機。於是,業餘時間,小陳一頭紮進了寫作中,發奮的寫小說,他要一鳴驚人,寫出長篇小說,在外邊發表,打響,讓他成為作家,讓小鎮的人都另眼看他。而他,也可以因此到小鎮以為的好地方去工作,去各處觀光,作講演。

小陳做著他的夢,也在他的圈子裡生存著,努力著。

7

其實,在小鎮的文化人當中,小陳最看不起的是老陳了,寫那些玩意兒,有啥意思,吹來吹去,出名的都是別人,升官發財的是別人,自己只落個虛名,說起來發表的東西一大堆,但今天發表出去,到了明天,那東西也就沒有用了,成了昨天的黃花。所以,小陳倒不怎麼多到老陳那去玩,見了面了,象徵性地點點頭幾個頭,算打個招呼。小陳比較愛去玩的是小胡那兒,緣由是見了小胡發表在一些報刊上的詩歌和散文,那些詩歌,在質樸中很有一些味道,小陳不懂詩歌,但卻感到小胡那詩歌味美,很有意境,能讀懂,比起時下一些報刊上的詩歌讀的人牙巴骨疼強。散文,小胡寫的質樸,深沉,這讓小陳自愧不如,心裡挺佩服,羡慕小胡的。儘管他連同事都不多交往,卻願一次次到小胡那兒去,找小胡的發表的或未發表的詩文看,伴著一杯茶,與小胡聊文學。

不過,小陳見到小胡發表在報上的寫他們主管領導先進事例的報導,讀後,雖文章內容大體真實,但仍不免有吹噓之意,心裡就感到疙裡疙瘩,象吃了一口飯,飯裡有一隻蒼蠅樣,讓小陳感到老不舒服,想不到小胡的詩文寫的那麼清純,人卻這麼世俗,也與老陳一樣寫那玩意兒,說透了,就是拍人家的一些馬屁,可自己落個啥呢?大不了讓提拔一下,那又有啥意思,倒不如自己努力,有朝一日,文章打出去,在全國響了,自然而然就會飛出這偏僻的小鎮,連縣上都不呆,而在全國跑。

小陳是向來不寫這樣的文字的,一是怕寫壞了自己的筆,二是感到沒意思,世俗,吹別人,自己落個啥。前些日子,校長在見到小陳發表在一家報紙上的小小說後,找到小陳,大大的表揚了一番,說小陳寫的好,想不到單位裡還有這樣的人才,以後,可要多寫些單位裡的好事。小陳沒讓校長坐,他卻那麼定定的坐著。校長說畢遠去了,他又沉在自己小說的情節中了。

近些日子,校長更是到小陳那去的勤了,把學校的一些先進事例,尤其是他本人的找了出來,遞給小陳,讓看看,能不能發現些新鮮事,寫一篇寄到報社去發表。

可小陳一直把那遝材料放在那兒,一眼也沒有看,他厭惡,他就不想寫這些東西,他不想以此來巴結人,討好人,吹捧人。

8

在發現小胡寫了那樣吹捧的文章之後,小陳如發現飯裡有蒼蠅般,怎麼也吃不下,去小胡那兒,儘管去一些,但一想到小胡純真、真誠的詩文下掩藏的世俗的心,便也沒有了興味。這樣,兩河鎮的街上就多了兩道風景,一個是李三,一個是小陳,在工作之餘,空閒的時間裡,要麼悶在屋裡不出來,一個在練字,以字寄託情懷;一個在寫文章,在文章裡構築內心的世界,和寄託對未來的追求。在練畢字,和在紙上抒發了心情後,兩人共同的特點是在小鎮上從上街走到下街。李三是背著手走的,小陳是把手插在褲兜兒裡的。共同點是都把頭昂的老高,目光藐視一切,以局外人般的眼光,冷眼來觀察這世界,以顯示自己的不同。

人們想不到,年齡不同,一個近中年,一個如初出的太陽,正年青的小陳,與李三,為啥就如此的相仿。

這是傲,孤傲。

李三是在未被提拔到縣上去,不再給人寫字,就落下了這麼個議論;而小陳,在小鎮上工作時間也不過一年多,便也就落下這麼個議論,不但他單位上這麼議論,小鎮上的人也這麼議論,人家李三傲,傲的是一手字,他小陳憑什麼傲,要資格,初出茅廬,有什麼傲的。比他有資格、工齡比他年齡大的教師多的是,他傲什麼。學校同事,有對文化有點興趣的知道小陳喜歡文學,發表了一些小說,在寫長篇小說呢!小鎮上的有文化的人不多,就有了文化,識幾個字的,也不愛文學,有的也不知道在這社會中,文學是個啥東西。象老陳寫的是身邊的事,人們一看一聽就熟悉,就知道了老陳是寫家子,寫的行;而小陳寫的是與他們無關的事,編出的故事,很遙遠,與他們無關,便也就不關係,不打聽。這正是這社會人們最普遍的心理。所以人們歎道:

“小陳,你年紀青青的,傲啥呢?”

9

小胡與老陳之間走動頗多。每次去,老陳都以笑臉相迎,不論多麼的忙,也總抽出時間和小胡泡一杯清茶,談半天;小胡也常邀請老陳到他那聊一聊。小胡酒量比較好,上下班時間比較固定,業務又不是十分的繁忙,在下午了,有了空餘時間,就弄幾個菜,和老陳敘幾杯。老陳也能喝幾杯,幾杯酒下了肚,心裡熱乎乎的,話也隨之多了起來。老陳就向小胡說了他還是小陳的時候,由於“不務正業”,被領導發現,差點被開除,後來給領導寫了報導,吹了上去,才被留了下來工作的事。邊說老陳邊歎:其實呀!給院長寫的那篇報導,是我的一生的恥辱,很後悔的事,裡邊事實很少,吹的成分多。但年青人才出社會,沒有資力,想生存下去,必須要幹些你不想幹的事情。年青人,不能太傲氣,自負,這要吃虧的。年青人,要謙虛,服從領導,多以領導意志辦些事,對前途才有好處。不過,我這話是說給你聽的,你還年青,不象我們,已經老了,是用筆讓不少人升遷了,可自己由於性迂,改不了了,就留來了,一留就留了這麼些年。現在已把升官,名利看的很淡,哪也不想去,只想留在這,在業餘了,用筆寫些真事,一是為了社會做些貢獻,二是一種業餘愛好吧!

小胡一直就那麼極認真地聽著老陳的訴說。邊聽,邊若有所思。兩人邊敘,總要邊喝幾杯的,每在這時,小胡就要再敬老陳幾杯酒。一直達到酣暢淋漓的境界才畢。

日裡,小胡在寫詩歌,散文的同時,也儘量地用電話等各種方式採訪本行業裡的一些事。畢了,寫成報導,送去讓老 陳給修改。老陳不管多忙,也接承下來,還在改畢後,謄抄的整整齊齊地給小胡。小胡的報導經老陳的手一修改謄抄之後,寄到報社去,發表率大為提高。上邊領導來社裡檢查工作,專門表揚了小胡,說小胡是山溝裡的金鳳凰,身處艱苦的地方,能奮鬥不止,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要小胡再努力,將來前途無量。

小胡明白一切都是與老陳的幫助分不開,當即在領導走後,又請了老陳來敘了幾杯,以示感激。小陳好久不曾來過,便也去學校喊了小陳來。

去時,小陳正關門,悶在屋裡寫小說。是在一遝很厚的紙上動筆的,是個大部頭。

老實說,小胡鍾愛文學,勝過一切,在學校裡十,為了寫作,沒紙,他常省下幾毛錢一頓的飯,買紙。寫畢了,沒錢買郵票寄稿子,就騎自行車,行四五裡路,把稿子送到當時文化館主辦的一張文學小報上。後來,一首小詩被登出來了,給了五角錢,他打了二兩酒慶賀了一頓。在回家當農民的日子,白天幹活,夜裡為了寫一首詩,或一篇散文,得熬到深夜;父親說浪費了煤油,不讓他寫,小胡氣極了,一斧子劈了一張桌子,征服了父親,獲得了寫作的時間和權力。就是在鄉上當合同制幹部,到現在進了信用社,他夜都未放棄文學夢。他想這一生能成為詩人,或作家,出版自己的書,可多好啊!但現在工作環境好了,待遇高了,他不能僅僅光顧寫作,畢竟他沒有忘進這行業之前,當領導的面說過的話,幹好業務的同時要多寫一些行業裡的報導,這不由得不分他的心,使他沒有過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弄文學,而不得不去幹他也不想幹,可是為了吃飯,可又不得不幹的事。小胡明白,如果不去幹這些事,領導也許會不滿他,就會辭退他,沒有工作,沒有物質的保證,那還寫什麼呢!從老陳的身上,從老陳的故事裡,讓小胡更明白了這一點,得先幹好工作,有了物質條件,再講夢想與追求,否則,對於他來說一切都成空。所以,對能以全身心和精力投入到文學中,創作上的小陳,小胡是很佩服和羡慕的。從小陳身上,能讓他在累了時,汲取力量,在工作之餘,能提起筆創作。小胡從小陳在看了他寫給上邊領導的報導以後,與自己來往的少了,就明白了小陳看不起自己。但是,小陳身上卻有小胡汲取不盡的力量,這便是儘管知道小陳看不起自己,但卻想與他交往下去的原因。

10

三個寫家聚到了一塊,這許是小鎮上的首次。

小陳和老陳,還有小胡三人在桌邊坐定後,就拉開了宴席的序幕。三人一連氣拿了四杯,小胡就開了官。小陳也能喝幾杯酒的。

邊喝,酒興也就上來,小胡拉著老陳的手說:

“陳老師,真的感謝你,在你的修改下,我寫的那些報導登了不少,領導來還表揚了呢!”

“那還是你自己寫的好。”老陳說。

“聽說小鎮外有一家人,小女孩得了白血病,急需治療,可沒有錢;是您寫了報導,得到社會各界的救助,現在那小女孩治療後,病情有了好轉,有救了,可是您用筆救了那小女孩的命呀!”小胡說。

“用筆能為鄉親們做點事,是應該的,也算是我的業餘追求吧!”老陳說。見兩人一直聊著,不免讓一旁的小陳有些受冷落,就沖小陳道:

“陳老師這些日子寫的咋樣了,到時出來了,可讓我們先拜讀呀!”老陳聽一些到處看病的學校老師說起過小陳在些小說的。就是日有些孤傲。畢竟都是寫文章的,所以也就記住了。不過小陳一直沒有到他處來過,他也就沒去小陳處聊過,人到是在街上經常碰到,由於沒聊過,也就沒有打過招呼。

小陳,也熟悉老陳的,知道他專寫的是報導,也看了一些,但這些是不上小陳的眼的,寫報導,在他的眼裡,只不過是吹別人,自己落個虛名罷了,是最沒有用的寫家子罷了。他其實也經常見到老陳,知道是專寫啥的,與他的鴻圖大志不一樣,就在心裡小看老陳,認為那是寫了一輩子,還不那個樣,還不呆在這麼個地方。每在別人說老陳怎麼怎麼能寫時,小陳就發一兩聲乾笑,默默走開,心裡越發看不起老陳,認為老陳只不過是沽名吊譽罷了。

今天不想在這遇上老陳,象徵性地打過招呼後,小陳一直未正眼看老陳,與老陳說什麼話,在老陳這麼把話問了自己以後,小陳就說:“小說嘛,這段日子,正寫到關鍵的地方,是個中篇小說,到時寫畢後,定讓陳大夫指教,指教的。”

“指教不敢,拜讀,拜讀。”老陳謙虛地說,“那得白血病的女孩子,聽說還是您班上的一個學生,若陳老師再專為那小女孩寫篇大一些的報導,救助的人會更多,小女孩獲救的希望會更大。”

“我只寫小說,搞純文學,不寫什麼報導,沒啥意思,光吹吹別人,落好處的是別人,自己只落個虛名。”

此話一出,老陳的臉色立刻就變了,煞白的,不知是氣的,還是對小陳的憤怒,先前只聽人說過這小子傲,想不到這小子這麼的傲。在他的眼裡,寫報導的肉雞一點用也沒有,一文錢也不值。

“吃菜,吃菜。”小胡見此,忙拿起筷子勸菜,這才打破了兩人間的尷尬。其實,小陳的心思小胡早瞭解的,畢竟都深深鍾情于繆斯,小陳的話,也是出自于小胡的預料的,只是小胡感到小陳太年青,涉世太淺,說話太過於直了。在小胡的心裡,他並不傲的,出於沉於自己小說的虛幻意境中,外表的冷漠,讓人感到傲,人這並不傲,而是出於對文學的執著。但是,這太坦直的話一出口,就讓人感到他傲,甚至狂。

後邊,老陳也許會在酒至半酣,與以往若干次一樣,給小胡講他人生中那由於自負而倒楣的經歷,到腳踏實地,淡泊名利,寫些實在的東西的經過,但由於小陳的話,太傷了他的自尊,他一生為之努力奉獻的事,被一個初出茅廬的娃兒說的一文不值,心裡就十分的窩火,酒也不再喝,強作歡顏,到飯吃畢,匆匆告辭。其實,小胡想給小陳說,可又怕小陳不理解,自己也才出社會不久,與小陳一樣年青,沒資格在小陳面前說東道西;說了又怕小陳不喜歡。而小陳此時的狂熱和執著勁,是讓自己感到慚愧,而不配去說人家什麼的,自己已墜入了現實,也俗了,而小陳還很聖潔地在他的夢中,只不過自己在現實中,開始考慮自己的退路,而小陳已不再考慮什麼,把一切的夢想,交給了文學,他沒有錯什麼。

於是,小胡面對小陳,什麼都不想說,想說的就是以文學為話題聊文學,文學之外的事,由各自在人生路上去體味,去感受,到了一定的年齡,有了一定的閱歷,自然而然也明白了,無須人說什麼了。

在老陳走後,小陳與小胡以文學聊到了深夜,兩人好久沒有在一塊兒這麼聊過。畢了,小胡送小陳到單位門口。小陳告辭小胡,感到這夜這樣的富有神韻,讓人生髮情思,他想他回去,伴著這夜韻,又能寫出下邊更美的情節。

這是夏天的夜,涼涼爽爽的,真好。

11

張立下崗,因禍得福。而過中年的他,事業上似又有了第二次青春。商店生意興隆,兼營的畫室,生意也一樣的紅火,來畫像的,買畫的人不斷。張立在多年下來,現在不但小有名氣,而且在小鎮上是大有錢財之人。在小鎮子又弄了地皮,那二層洋樓現在已修好,一樓開的是商店,由他老婆經營,二樓是畫室。家立啥高檔電器都有,人穿的也都是名牌。有錢了,舒心了,吃的也好,人漸漸的發胖了,腆著個肚子,整個人顯出中年後的光彩。這是他當時在供銷社時,守著那點死工資過緊巴日子,想也不敢想的生活。

張立在給別人畫像,買畫的同時,也邊鑽研些畫畫上的知識,和繪畫藝術,畫了畫,寄到報社,雜誌上去,現在已在省級的報刊上發表了些畫,被市美協吸收成了會員。

張立夢想著在繪畫上有更長足的發展,家立的日子,已安排妥當了,可是錢還不夠,他想到有了一定的錢了,就去美院深造,深造。然後,就天南地北地轉,采采風,畫畫畫,雖沒有工作,可寄情於山水和繪畫間,讓他找到了事業和人生的追求,他因此而感到無拘無束,自由和快樂。

12

李三沒到縣上去成,後來得知到縣上去的反而是一個沒什麼才能的平庸之輩。而他在鎮上,又被領導另行安排工作處理。李三想到,這一切也許都是自己那一手好字所導致的。李三想,在一定的時候,當沒有遇到知音,不被人發現和重用,有才華不一定是好事。而自己倒因這才華,被安置到這賦閑的工作。細想,一個人就是你有天大的本事,可人家不用你,讓你得個閒職,吃飯,又不管事,一切還不都是枉然的。

明白了自己僅有的是這寫字的才華,沒有錢,沒有編制那人際關係網和過硬的勢力,李三便也看淡了往上爬的事。當把一切性情致力於練字上,也發現了這淡泊一切,生活在田園間的美來。寫的字,也試著往報刊上寄,也被發表了一些。他在不到三十歲,就被市書法家協會吸收成了會員。面對這成績,讓李三感到欣喜,欣喜之餘,才發現這只是虛名,帶給不了他什麼,他有家小,媳婦沒工作,呆在家裡。娃兒在上學,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他那點死工資,生活的相當的拮据,在練字時,用紙,筆都沒錢買,只有靠舊報紙和辦公室裡用剩的墨。到專門寫字,準備往報刊上寄時,才去買些好紙。生活的拮据,使裡三不敢有大的夢想,只想在寫字工作之餘,能讓家裡的日子平安過。為此,李三變的越發沉默,小鎮上的人就議論,怎麼才出社會的小陳與幾十歲的李三一樣的沉默,陰鬱;而初工作的小胡,怎麼又和老陳關係和的那麼好。

一天,李三練畢字後,就那麼陰鬱地隨街又昂著頭轉,不想轉到了張立的二層小洋樓前,張立喊李三到屋裡坐。張裡知道李三在報刊上發表了許多字,已入了市書協,李三也知道張立發表了不少畫,加入了市美協。人家喊了,就是給了自己面子,就到了屋,都是對藝術有一定追求的人,在一塊兒想有許多的話吧!

進去後,張立讓媳婦進食堂裡要了幾個菜,不一會兒,菜就端了來,兩人在二樓後邊的一間屋子裡敘談起來。酒至半酣,兩人就談起了各自對藝術追求的事。張立就向李三說了以後的打算和設想,李三聽畢,歎道:

“張大哥呀!你真的是有鴻圖大志,我可是自愧不如呀!”

“咋不如,快莫要那麼說,你不是在報刊上發表了那麼多的字,加入了市書協,以你的字,遠比我的畫有前途呀!”張李說。

“我哪敢這麼想呀!你二層洋樓有了,開商店,又有了畫室,而我有啥,就一個破工作,那麼點兒死工資,一家人生活,日子過的緊緊巴巴,哪敢想那麼多。”李三說,“以前都羡慕工作,老實說,這工作是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兒。吃不飽,餓不死人,真還羡慕你自創門道。有了錢了,想幹啥了幹啥。”

“來,喝一杯。”張立沒接話,舉起杯子,邀李三對了一杯,這七八十塊一瓶的酒,味濃,清香,喝下去,感覺很好。一杯喝下,張立滿起了後,才沖李三說:

“其實呀!李兄,不是我說你,我也沒有資格說,講才華,你在我之上,只是在有些事上,你過於固於一地了,你何必把自己套牢在那工作上,只為那一點點工資而工作著。如果工作能給你大大的希望,是值得這麼做的,可從你身上發生的好多事,縣上沒去成,又被閒置在鎮機關,是不被重用了。你是一塊好才,可是這樣豈不是浪費。天生我才必有用,不被人重用,自己得去創造,實現自己的價值。現在這社會,什麼是價值,弄到錢了就有價值。以你的字,在這鎮上開個字畫店,或匾牌店,生意定相當不錯。不但小鎮內,小鎮外的人也會慕名而來的。這一切,讓你妻子看管,你在下班時間,盡可以搞,為工作不能,人總得為自己想一點兒吧!現在是經濟社會,啥事不想開些不行。”頓了一會兒,張立沖李三一笑說:“其實,我先前在工作時,也與你此時一樣,守著工作過日子,這些,都是離開了工作,自己給自己幹,得出的,說給你,不知對不對,你可以想想看,只望你莫笑我這主意,或因此多心。”

“哪裡,哪裡。”張立說,“多謝張大哥指點,回去後,細想過後,再定奪,開張了一定請你過去,給畫幅畫兒,掛在室內,招徠顧客,再喊是老陳,小胡,還有小陳他們幾位筆桿子,也來給報導,報導。或寫詩文助興助興。”

“正是,正是哩。那到時我一定會好好去慶賀慶賀,只盼早些開業吧!”

13

小鎮上,伴著現代文明VCD、IC卡電話等新鮮事物,不斷出現的同時,這李三書畫店的牌子便也掛上了。開業這天,張立特地起來慶賀,李三特地去請了老陳,小胡,小陳;來的人挺多,李三特地把老陳,小胡,小陳,張立,還有自己安排了一桌。

席間,李三不盡的是開業了,以後要大家多關懷的話語。並向另幾位說了開這“李三書畫店”可多虧張立開導,要不是,還真想不出這點子。張立說都同是對藝術追求的人,應該互相關心,關心。在二人的感謝與推辭間,大家紛紛舉杯,連舉了四下,李三請大家吃菜。酒席便也拉開了序幕。

李三率先打了官,四杯走。杯子挺大的,一圈轉畢,已有酒意上來,李三就沖大夥說:

“我說我們五位呀!可都算小鎮上的文化人了,各人有各人的追求,和愛好,今天有幸在這一聚,我真是高興。張立大哥已為我們立了榜樣,藝術生活兩不誤,錢有了,自身的追求也有了發展,有了錢了,以後可以去深造,獲得更大的發展。現在,這社會呀!光有才不行,有才了不一定有人用了。沒人用咋辦,自己得想主意,不但發展自己的才華,還可以掙了錢,去深造獲得更大發展。光悶在這山溝兒的小鎮上,是不可能有大的發展的,想發展就得在以後出外邊去深造,見世面。那靠啥出去呢!得弄錢……張立大哥成了我們的榜樣,我這算是在他的指點下開了竅,也準備弄錢。”李三還準備往下說,被小陳接過了話去:

“我說我的李前輩呀!別一口一個錢字的,俗不俗呀!弄藝術,搞文學,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追求,如果為了錢而搞意思,不如不搞,專門去掙大錢;帶著掙錢的想法,搞藝術,也不可能有大的成就,藝術是高雅的,莫讓銅臭薰染了,失去了神聖。”

小陳一番話一出來,讓四座皆驚,都木了臉,讓席間的空氣凝固了,老陳本來對小陳有氣,這小子狂傲、自負,在今幾個來這喝酒,一直到入席坐下,都未與小陳說話,見小陳在這,他都想走,可礙于李三的面子,坐下了,可現在,使陳對小陳說的這話,又感到佩服,認為小陳說的對,不禁多看了小陳幾眼。

李三準備還要說下去,讓老陳也開個什麼店,小陳小胡都開個什麼店,不但發展特長,展示才華,還賺錢,可一見自己的話讓席間的空氣凝固了,又被小陳這麼一頂,一下也十分的尷尬,小胡間此,忙解了交,掩去了李三的難堪,轉換了話題:

“是的,是的,搞藝術不光為錢,來,來,來……我來打個官。”而把話接了過去,其實,小胡的心裡,也對裡三的話感到疙瘩的很,小陳的話說的很過癮,讓他心裡舒服,但卻又在心裡怨小陳太坦然了,太顯鋒芒了。

張三臉上的僵 ,也因此漸舒展開了,他本想頂一下小陳,可見席上氣氛已如此僵了,也沒有頂,就笑了笑,啥也沒有說,他心裡明白李三是好心,也是為了他們三人好。但表達的方式太過於的顯露了,反讓三人誤會,再一個,文人本就清高,好面子,傷了他們的自尊。

由於李三的話,無形中把一席的人分成了兩派,一邊是三個藝術不同的寫家子,一邊是準備亦文亦商準備邊發財邊去發展特長的張三和李三。

一桌本熱熱鬧鬧的酒席,最終卻在最後的沉默和各懷心思中結束了。

14

李三的書畫店開張後,生意果真相當的好,來求寫匾的,或求寫字的,李三業餘寫了,由妻子一裝裱,買的人特別的多,一天有不少的現金收入,遠超過了工資,使家的生活有了改觀。而李三,練字的紙墨也不愁了,條件改變了,他練字的熱情空前的高漲了。

一有空了,就去張立那坐坐,也接了張立下來坐坐。李三的人漸漸變的隨和起來和活潑起來,臉上的笑多了,人也似乎年青了,處處給人一種春風得意之感。

面對張立和李三的興旺,老陳、小陳、小胡似乎病不關心,不聞不問,老陳依舊苦心經營藥店,之餘四處寫報導;小陳悶在屋裡寫他的小說;小胡在好好工作的同時,寫詩文,也寫他們行業的報導。

日子,就這麼一天天的去了,一晃,到了來年的春天。春天,百花盛開,草木吐綠,是一番充滿生機的景象,一年的希望,從這裡出發,一年的日子,從這裡起步。在這樣的季節裡,小鎮上的五位文化人竟有了變化,小胡,被縣聯社主任看中,要了去,在辦公室當了主任的秘書。小陳呢!則從鎮子上的中心學校,調到一個更為偏僻,不通公路,也不通電的山村學校去了。李三被下派到一個村駐村去了。開張不久,生意本很興隆的書畫店,便也就關了門。只有老陳,依舊在鎮醫院買買藥,看看病,業餘寫寫報導;張立的畫店,商店生意依舊很好,他吃自己的飯,自己給自己當老闆,沒人能管住他。

小鎮的文化人,便在這一年開始的時候,才能感小鎮出發,走上了不同的人生路,這些路,許是自己先前所作所為的註定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