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謹防“形式主義慣性”

前不久, 記者下鄉採訪, 一個社區台賬的封皮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台帳本來已經有封面, 但社區為形式上統一、看起來體面, 又給每本台賬裝了牛皮盒子。 據稱, 光裝這個牛皮盒子, 社區工作人員加班加點一個通宵, 只是為了“看起來清爽一點”。

這一細節耐人尋味。 說起形式主義, 很多人深惡痛絕, 但落到自己頭上, 有時候往往身陷其中而不自覺。 就拿裝台賬盒子來說, 此舉本無必要, 可如果不是局外人指出來, 相關人員還不覺得這是形式主義。 又如, 很多人抱怨“文山會海”牽扯太多時間精力, 可自己轉頭開展起工作來,

開會依然是首選, 似乎別人開會是“以會議落實會議”, 而自己開會則是實打實的落實。 再如, 制度上牆本來有利於推進政務公開, 但有的地方片面地加以理解, 純粹為上牆而上牆, 不考慮實際效果。 凡此種種, 都屬於“形式主義慣性”——本質上是形式主義, 做的人卻完全沒有察覺。

內容總是存在於一定的形式之中。 如果只注重形式而忽視內容, 只看重外在的表現而不顧實際的效果, 這就成了形式主義。 形式主義被放在“四風”之首, 群眾對它深惡痛絕。 早在延安時期, 毛澤東同志就曾批評, 形式主義“是一種幼稚的、低級的、庸俗的、不用腦子的東西”。 近年來, 中央大力反對“四風”, 一些地方公然搞形式主義的現象越來越少了,

過去那些顯性的形式主義少了, 然而“形式主義慣性”依然或多或少存在, 有的是因為“久入鮑肆, 不聞其臭”, 被形式主義浸染久了、毒害深了, 形成了慣性, 對形式主義缺乏辨別力, 自覺不自覺就搞上了老一套;有的形式主義出現“新變種”, 甚至還罩著“創新之舉”的光環, 當局者迷, 直到被問責才醒悟過來。 對此, 一些人可能還會感到委屈:明明是為了工作, 怎麼還被戴上“形式主義”的帽子?

不管是“不自覺的形式主義”, 還是“自覺的形式主義”, 不管是傳統的形式主義, 還是形式主義的“新變種”, 其本質都是只關注形式而不關注內容、只重視表面而不重視內在, 只追求看的過程而不追求做的結果。 說到底, 仍是幹工作缺乏效果意識、工作作風不夠扎實的表現。

有人也許會覺得, 有些“形式主義慣性”在主觀上不是故意的, 對此不妨多加寬容, 但實際上, 這種形式主義主觀上雖未必故意, 但造成的後果同樣會損害工作的實際效果, 損害群眾對政府有關部門的評價。 其次, 有關單位和人員身陷形式主義還不自知, 說明形式主義已經“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到令其失去鑒別和抵抗能力的地步, 豈不更應引起警惕?

防止“形式主義慣性”, 首先要提升對形式主義的辨別力, 自覺打破習慣依賴, 深刻洞悉形式主義的表現形式和種種危害, 才能防止中招。 其次, 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 不少人陷入形式主義而“不自覺”, 就是因為急於出政績而又不想下苦功。 不管是哪種形式主義,

根源都在於脫離群眾, 只有將身子真正“沉下去”, 努力貼近群眾, 多搞調查研究, 好辦法才可能真正冒出來。 需要注意的是, 糾正“形式主義慣性”決非朝夕之功, 必須持之以恆, 時時、事事、處處保持清醒, 加以警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