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比不知看啥電視劇更焦慮的,是不知怎麼選購電視

【PConline 技巧】春節馬上就快到了, 很多朋友都忙著給家裡添置新的家電, 其中電視機就是大多數人想要置換的產品。 在各種小屏當道的移動互聯網時代, 大屏的定位越來越明確, 也越來越不可或缺。 雖不得不承認, 你在家看電視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但是大屏電視給你帶來的震撼試聽享受也越來越深刻了。

因為看電視的時間少了, 人們投資電視的預算也大大減少。 再加上互聯網企業對整個彩電行業的衝擊、面板廠商的投產擴張, 電視的成本也在降低。 價格的敏感性在選購電視這件事上愈來愈烈。

良莠不齊或者說定位不同的產品、海量繁雜的品牌, 還有來自小屏時代商家對消費者教育的觀看距離與電視尺寸的關係, 讓如今的消費者選購電視十分迷茫。 時常有朋友拋出一句“5千塊預算買什麼電視靠譜?”的問題, 我也很難立刻回答。 有沒有拋棄掉專業的參數之後,

比較簡單粗暴, 並且適合多數人的選購技巧呢?

選更大螢幕, 一定沒錯

消費者對於電視的需求開始變得多元化, 比如年輕人對電視的畫質、使用場景、屬性、智慧應用的理解多樣。 在使用場景上, 書房、客廳、臥室, 大家都有不同的需求。 但有一個趨勢是多元化中統一化的一點, 那就是電視機的螢幕正在變得越來越大。 大尺寸電視成為消費者更新換代的首選, 76%的被訪人員會選擇55英寸及以上尺寸的電視。

同時還有上下游的產業鏈聯動, 使大尺寸電視迎來了大爆發。 從產業上游看, LG、京東方、群創、華星光電分別投資了10-11代面板線, 皆面向60-85英寸大屏市場。 從製造端看, 不僅國產傳統整機企業, 而且外資企業以及互聯網電視企業也紛紛瞄準大屏市場, 大屏電視已經是蓄勢待發了。

人們坐在家中看電視與在電影院看電影這兩種場景, 畫面與距離的關係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也就是說完全不用擔心家裡的電視太大這個問題。 雖然影視內容的清晰度遠不及螢幕硬體的解析度, 但是大畫面的衝擊, 一定是小尺寸電視不可及的。

談畫質, 一定要有對比

很多人喜歡談畫質, 但是卻不一定能看出畫質的差異, 就如同玄學音質一樣。 普通消費者在沒有對比的情況下是很難準確分辨一款電視畫質效果的好壞。

當然如果你看多了足夠優秀的螢幕, 聽多了足夠優秀的耳機、音響, 自然心中有一份評判, 一眼就能看它們之間的差異, 直觀感覺就是“不對味”。

第一、空間解析度。 它包含清晰度、銳利度。 解析度可以簡單理解為清晰度, 而通過一些影像處理手法將畫面表現得更細緻就可以理解為銳利度。 銳利度高,細節刻畫就會越明顯。同時擁有清晰度和細膩度當然是最好不過的,但首要選擇還是清晰度。清晰度和銳利度都高的情況下,哪怕是2K的電視,視頻內容內容原本的圖像細節都會很清楚。

第二、灰度解析度。它包含灰度、色彩深度。灰度代表了由最暗到最亮之間不同亮度的層次級別。灰度越高,螢幕所能顯示的亮度層次越多。當然光有亮度層次,而缺少對應的色彩資訊也是不行的。所以色彩深度所承載的色彩總和,與灰度承載的亮度層次,構成了畫面豐富的層次空間。

第三、時間解析度。它包含刷新率、回應時間。刷新率即螢幕每秒刷新的次數,對應視頻的幀率,每秒出現的畫面格數,自然是越大越流暢連貫。智慧插幀的方案需要MEMC動態補償控制晶片去計算,這對於彌補信號源幀率不足還是很有作用的,特別是在看運動畫面時,如球賽、動作電影,會讓觀感特別流暢。回應時間,簡單來說就是螢幕的反應速度,液晶分子從接受信號到完成變化所需要的時間。

第四、色域範圍。簡單說是顯示或列印設備能顯示出來自然界所有色彩的區域範圍。普通消費者很容易把色彩深度和色域概念混淆。打個簡單的比喻,一把3m的尺子,長度是固定的,你把它刻度分得再細,它也不能一次量4m長的東西,色深就是尺子的精度(刻度劃分的等級),色域是尺子的長度(量程)。 色域廣也不代表色彩就好。如果兩台顯示器的色深相同,色域越廣,色彩就會越準確。但是如果色域廣而色深小,顏色就會顯得濃郁但是層次不豐富。

第五、亮度動態範圍。它包含亮度、灰度。亮度動態範圍可以通俗的理解和畫面亮度的寬容度,如果灰度層級之間的變化值是固定的,那麼最高與最低亮度之間的範圍越大,那麼亮度動態範圍就越大。高亮度動態範圍帶來的畫質革命,最直觀的表現就是高亮部分的畫質不會一片慘白,暗部畫面也不會一片死黑。既有高亮度,同時也有非常豐富的亮度層次。

什麼樣的畫質是好畫質,多對比心中自然會形成一個標準。當然畫質的體現都是這些要素之間相互協作的綜合結果,如果要簡練出一個最核心的要素,那就是越真實越好。

大屏容易碎,如何檢查?

螢幕越來越大,碎屏的風險就越來越高。哪怕是在快遞運輸過程中,也有可能出現碎屏的情況。所以一般建議網購電視都要求商家打好木架。新電視買回來之後不建議自行開箱,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售後服務電話,讓專業的人上門開箱安裝。

並不是安裝電視多麼複雜,這麼做主要是規避運輸過程中造成的碎屏風險。總有一些商家把“廠家可上門提供售後安裝調試服務”硬生生的改成“開箱必須由廠家售後進行”,自行開箱出發現有問題就規避責任,把一切產品的責任都推卸到消費者和廠商。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還是請售後上門安裝比較放心一點。

快遞送到,如果想自行拆開包裝驗貨,這裡介紹一個在不通電的情況下甄別液晶電視內屏是否受損的方法,用手電筒(手機閃光燈也行)對電視螢幕進行地毯式掃射,如果內屏有裂紋一眼就能看出一條黑線。一般情況下一旦內屏有裂紋,就會是很長一條,試著換幾個視角,一定可以發現。

售後方面如果你的電視還在保修期內,就千萬不要自行拆機,電視機背後都有顆帖了易碎貼的螺絲,易碎貼被損意味著這台電視失去了保修(不過某寶上似乎可以找到這種易碎貼,大家自行搜索)。保修期內最好還是通過售後來解決問題。

對於已經過保的電視,如果是螢幕以外的問題,都還值得修一下,如果是螢幕受損就直接放棄吧,可能換屏的價格夠你再買一台新電視了。如果你的電視過保了,又只是出了點小問題,其實可以嘗試在找找周邊的家電維修店鋪,如果離得不遠他們是願意上門幫你維修的。另外還有一些O2O家電維修服務,也是不錯的管道。

銳利度高,細節刻畫就會越明顯。同時擁有清晰度和細膩度當然是最好不過的,但首要選擇還是清晰度。清晰度和銳利度都高的情況下,哪怕是2K的電視,視頻內容內容原本的圖像細節都會很清楚。

第二、灰度解析度。它包含灰度、色彩深度。灰度代表了由最暗到最亮之間不同亮度的層次級別。灰度越高,螢幕所能顯示的亮度層次越多。當然光有亮度層次,而缺少對應的色彩資訊也是不行的。所以色彩深度所承載的色彩總和,與灰度承載的亮度層次,構成了畫面豐富的層次空間。

第三、時間解析度。它包含刷新率、回應時間。刷新率即螢幕每秒刷新的次數,對應視頻的幀率,每秒出現的畫面格數,自然是越大越流暢連貫。智慧插幀的方案需要MEMC動態補償控制晶片去計算,這對於彌補信號源幀率不足還是很有作用的,特別是在看運動畫面時,如球賽、動作電影,會讓觀感特別流暢。回應時間,簡單來說就是螢幕的反應速度,液晶分子從接受信號到完成變化所需要的時間。

第四、色域範圍。簡單說是顯示或列印設備能顯示出來自然界所有色彩的區域範圍。普通消費者很容易把色彩深度和色域概念混淆。打個簡單的比喻,一把3m的尺子,長度是固定的,你把它刻度分得再細,它也不能一次量4m長的東西,色深就是尺子的精度(刻度劃分的等級),色域是尺子的長度(量程)。 色域廣也不代表色彩就好。如果兩台顯示器的色深相同,色域越廣,色彩就會越準確。但是如果色域廣而色深小,顏色就會顯得濃郁但是層次不豐富。

第五、亮度動態範圍。它包含亮度、灰度。亮度動態範圍可以通俗的理解和畫面亮度的寬容度,如果灰度層級之間的變化值是固定的,那麼最高與最低亮度之間的範圍越大,那麼亮度動態範圍就越大。高亮度動態範圍帶來的畫質革命,最直觀的表現就是高亮部分的畫質不會一片慘白,暗部畫面也不會一片死黑。既有高亮度,同時也有非常豐富的亮度層次。

什麼樣的畫質是好畫質,多對比心中自然會形成一個標準。當然畫質的體現都是這些要素之間相互協作的綜合結果,如果要簡練出一個最核心的要素,那就是越真實越好。

大屏容易碎,如何檢查?

螢幕越來越大,碎屏的風險就越來越高。哪怕是在快遞運輸過程中,也有可能出現碎屏的情況。所以一般建議網購電視都要求商家打好木架。新電視買回來之後不建議自行開箱,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售後服務電話,讓專業的人上門開箱安裝。

並不是安裝電視多麼複雜,這麼做主要是規避運輸過程中造成的碎屏風險。總有一些商家把“廠家可上門提供售後安裝調試服務”硬生生的改成“開箱必須由廠家售後進行”,自行開箱出發現有問題就規避責任,把一切產品的責任都推卸到消費者和廠商。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還是請售後上門安裝比較放心一點。

快遞送到,如果想自行拆開包裝驗貨,這裡介紹一個在不通電的情況下甄別液晶電視內屏是否受損的方法,用手電筒(手機閃光燈也行)對電視螢幕進行地毯式掃射,如果內屏有裂紋一眼就能看出一條黑線。一般情況下一旦內屏有裂紋,就會是很長一條,試著換幾個視角,一定可以發現。

售後方面如果你的電視還在保修期內,就千萬不要自行拆機,電視機背後都有顆帖了易碎貼的螺絲,易碎貼被損意味著這台電視失去了保修(不過某寶上似乎可以找到這種易碎貼,大家自行搜索)。保修期內最好還是通過售後來解決問題。

對於已經過保的電視,如果是螢幕以外的問題,都還值得修一下,如果是螢幕受損就直接放棄吧,可能換屏的價格夠你再買一台新電視了。如果你的電視過保了,又只是出了點小問題,其實可以嘗試在找找周邊的家電維修店鋪,如果離得不遠他們是願意上門幫你維修的。另外還有一些O2O家電維修服務,也是不錯的管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