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西懷遠的剪影時光(上篇)

責編:陳園元

楔子

師弟阿逸, 讀研期間為寫論文, 搜集了山西各縣方志。

我不勞而獲拿來, 因工作所需, 閱讀了道光版《太原縣誌》、光緒版《續太原縣誌》, 史料並不像我們期待的詳細, 僅能對我們嚮往的古代文明作一簡單勾勒而已。

縣誌最遺憾的一點, 是對轄內的村莊幾無描述。

極少數村莊會編纂自己的村志, 曾經涉獵的攔車古村就有一本優秀的村志, 我通過裡面的文字一點點來還原消失的形象。

每個村莊都不是世外桃源, 歷史事件傳達到中國的最基層, 餘威尚存, 也能激起波浪。

就像魯迅先生筆下的《風波》描述的那樣。

反言之, 對大變革時代的記憶, 總能在老人們的口述中摘取下片段來。

我今天論及的村莊, 很普通, 雖然有個詩意的名字, 但好像沒有哪個作家給她寫過文字。

西懷遠。

位於清徐縣徐溝鎮的南端, 臨太谷、祁縣, 可謂“雞鳴聞三縣”。

懷遠之名不知何來,

也許在此方言驟變之地, 途徑旅人會“望鄉程杳杳, 懷遠思戚戚”吧。

徐溝縣在撤之前, 是山西省唯一的無山縣。 西懷遠在它的遠端, 四望皆田。 那天短暫一訪, 回去時天色已晚, 看田畝廣闊, 殘禾列列, 晚霞映紅了半個天, 油然而生了懷遠之意。

西懷遠又是特別的村。 我總結之, 有四個關鍵字:鄉居、鄉俗、鄉人、鄉客。

鄉居更新大半, 仍遺古宅, 曰陳家大院。

鄉俗枯木逢春, 蔚為奇觀, 曰抬娘娘。

鄉人守土耕讀, 時有傑輩, 曰忠烈知縣陳心鏡, 形意拳師陳際德。

鄉客來去匆匆, 徒留傳說, 曰徐向前元帥客居地。

1、鄉居篇之陳家院

來之前我做了些工作, 根據文物三普資料, 西懷遠村陳家宅院, “現存6座院子, 均坐北朝南。 除5號院外, 均為二進院佈局。 3、4、6號院正房為二層建築。 總占地面積3215.7平方米。 ……”

根據陳氏族譜, 陳家祖從四川遷來, 原居太谷縣正五甲登豐裡, 住落母村。 明太祖時, “平定江山而民不均”, 故將其家族遷至徐溝縣清德里正七甲, 住西懷遠村。

陳氏安心在此繁衍生息, 六百年裡人才輩出,

一支經商, 將生意做到山東濟南、內蒙等地。 有商鋪26間, 經營瓷器醋酒茶葉布匹等。

到清末光緒間, 家裕人豐, 這組宅院即建於當時。

一地興某業則蜂擁而至, 晉商的巨大成功, 使晉地經商風氣興盛。

康熙曰:“今朕行曆吳越州郡, 察其市肆貿遷多系晉省之人, 而土著者蓋寡。 ”

雍正曰:“山右大約商賈居首, 其次者猶肯力農, 再次者謀入營伍, 最下者方令讀書。 ”

近年走入人們視野的“萬里茶路”, 經過學者的梳理, 晉商波瀾壯闊的歷史呈現在世人面前。

在很多村志的記載中皆不吝言辭地表達了先人作為晉商身份的自豪。

悠揚的駝鈴載來的銀錠, 皆化作女兒牆的每個磚垛、照壁上的每個線腳。

西懷遠陳氏商人開設的商號, 名“興泰泉”, 主營瓷器布匹茶葉醋和酒。

雪還未消的下午我到了這裡,陽光溫暖,將雪映得更白,帶路的村人依次推開院門,吱呀作響,我跟在後面,走進去走出來,看著磚牆在光影下一半明黃一半灰黃。

我自忖度,這些建築立面的審美趣味,完全符合“端莊典雅”的評價。它們與我童年中所見的如此吻合,初見如同重逢。

6號院人稱“夢樓”,一樓五間,青磚仿木,淺雕垂花;二樓三間,卷棚硬山,步步錦窗。

桐花發舊枝,一樓煙雨夢。

主人做過什麼夢,訪客釋了什麼意。

我也做了一個夢,穿越到繁華似錦的年代,看女兒紅妝霞帔,走出夢樓。

雪還未消的下午我到了這裡,陽光溫暖,將雪映得更白,帶路的村人依次推開院門,吱呀作響,我跟在後面,走進去走出來,看著磚牆在光影下一半明黃一半灰黃。

我自忖度,這些建築立面的審美趣味,完全符合“端莊典雅”的評價。它們與我童年中所見的如此吻合,初見如同重逢。

6號院人稱“夢樓”,一樓五間,青磚仿木,淺雕垂花;二樓三間,卷棚硬山,步步錦窗。

桐花發舊枝,一樓煙雨夢。

主人做過什麼夢,訪客釋了什麼意。

我也做了一個夢,穿越到繁華似錦的年代,看女兒紅妝霞帔,走出夢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