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央視新聞解讀丨美國要降低核武使用門檻,意味著什麼?

美國國防部當地時間2日發佈新版《核態勢評估》報告, 希望加大更新核武器投入, 研發新型核武器, 提高核威懾力, 同時放寬核武使用限制, 並降低核武使用門檻。

報告作出多項重大調整

報告提出要在近期改進部分潛射彈道導彈, 使其可以搭載低當量核武器, 遠期將發展一種可攜帶核彈頭的艦載巡航導彈。 同時, 報告還稱將在未來逐漸更換陸基、海基、空基核彈頭和設施。

美國防部在報告中希望每年為更新核武器撥款加倍。 報告稱, 美國保持現有核力量需要花費每年國防預算的3%左右, “我們需要在未來10年內每年增加3%至4%來替換現在已經老化的系統”。

報告還暗示, 美國將擴大核武器使用條件, 不排除在未受到核打擊時率先使用核武器。 不過報告中並未明確具體何種條件符合美軍率先使用核武器的標準。

美國已經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核武庫,

但特朗普上臺之後頻頻表示美國要建立更加強大的核武庫, 如今又要降低核武使用條件。 這份報告出臺之後引發各界關切, 其中俄羅斯方面稱, 這份報告充滿對抗論調和反俄傾向, 使俄方深感失望。 俄方還認為, 美方動用核武器降低門檻, 有可能導致地區安全局勢惡化。 而對於這份報告中的涉華內容, 國防部發言人任國強表示, 報告妄加揣測中國發展意圖, 渲染中國核力量威脅, 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

美國在這個時候出臺這樣一份有關核武的報告, 到底針對誰?對當前全球局勢有何影響?

央視評論

為什麼說美《核態勢評估》報告是一份逆世界潮流的報告?

從報告要點來看, 這完全是冷戰思維下一份逆世界潮流的報告, 其對世界和平與穩定以及核裁軍、核禁試的衝擊不可低估。

《核態勢評估》報告是由美國國防部負責研究起草並遞交總統及國會的專項報告,目的在於規劃美國今後5年到10年的核政策、核力量發展與運用、核軍備控制的目標和實施步驟,尤其是核武器在美國安全戰略中的作用,被視為集中反映美國核戰略的重要檔。

美國首份《核態勢評估》報告由克林頓政府於1994年制定,之後小布希和奧巴馬也都在執政的第二年制定了自己版本的《核態勢評估》報告。這次特朗普版本的《核態勢評估》同樣是醞釀了一年多並在自己上臺執政的第二年公佈。

歷史總是讓人錯愕。2009年4月5日,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了醞釀已久的歷史性倡議:走向無核武器世界,美國首先帶頭。奧巴馬也因此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然而,八年多之後,特朗普將奧巴馬的“無核武器世界論”徹底顛覆,美國連口頭上的“帶頭”也放棄了。

△美國國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樓資料圖

特朗普版本評估報告的核心要點有兩個:

一是要求美國政府研發新型核武器,提高核威懾力,對海陸空三類核武器進行全面現代化升級。

二是擴大了允許美國使用核武器的範圍。報告稱,如果美國基礎設施,比如國家電網或通信網路,遭受非核武器造成的嚴重襲擊,或者美國遭遇嚴重的網路攻擊,美方也會使用核武器進行反擊。

如果再聯想到特朗普不久前在國情咨文演講中說的,“美方希望永不使用核武器,但要讓核武庫足夠強大,以嚇阻侵略行為”,就不難看出這不正是特朗普在核武領域“美國優先”的主張嗎?

作為世界上擁有最大核武庫的國家,美國這樣的做法讓整個世界擔心不已。核態勢評估,首先要正確看待時代大勢。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是不可逆轉的潮流,美國應當摒棄冷戰思維,主動順應這一潮流,切實承擔自身核裁軍特殊、優先的責任。

如果世界第一核大國降低“核門檻”,無疑不僅有可能引發有核國家的核競賽,使核裁軍成果出現倒退,甚至提高爆發核衝突的風險,而且也會使一些國家產生擁核衝動,衝擊國際社會全面禁止核子試驗的努力。

有意思的是,美國的這份《核態勢評估》報告裡還談到了中國,妄加揣測中國發展意圖,渲染中國核力量威脅。

既然美國說到中國,中方自然有話要說,不僅對美方指責表示堅決反對,而且告訴美方什麼才是正確的“核態勢評估”。中國國防部發表聲明說,中國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始終恪守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明確承諾無條件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中國在核武器發展方面始終採取極為克制的態度,始終把自身核力量維持在國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準。

作為核武第一大國,美國本該順應世界潮流,而進行這樣的核戰略調整很不負責任,如果該戰略得以實施,顯然將增加爆發核衝突的可能。這反過來不僅會危害美國國家安全,而且或將引發新一輪對立和核競賽,進而影響世界和平穩定。壯大核武庫,看似為了自身安全,結果可能恰恰相反。

文丨央視評論特約撰稿 洪琳

其對世界和平與穩定以及核裁軍、核禁試的衝擊不可低估。

《核態勢評估》報告是由美國國防部負責研究起草並遞交總統及國會的專項報告,目的在於規劃美國今後5年到10年的核政策、核力量發展與運用、核軍備控制的目標和實施步驟,尤其是核武器在美國安全戰略中的作用,被視為集中反映美國核戰略的重要檔。

美國首份《核態勢評估》報告由克林頓政府於1994年制定,之後小布希和奧巴馬也都在執政的第二年制定了自己版本的《核態勢評估》報告。這次特朗普版本的《核態勢評估》同樣是醞釀了一年多並在自己上臺執政的第二年公佈。

歷史總是讓人錯愕。2009年4月5日,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了醞釀已久的歷史性倡議:走向無核武器世界,美國首先帶頭。奧巴馬也因此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然而,八年多之後,特朗普將奧巴馬的“無核武器世界論”徹底顛覆,美國連口頭上的“帶頭”也放棄了。

△美國國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樓資料圖

特朗普版本評估報告的核心要點有兩個:

一是要求美國政府研發新型核武器,提高核威懾力,對海陸空三類核武器進行全面現代化升級。

二是擴大了允許美國使用核武器的範圍。報告稱,如果美國基礎設施,比如國家電網或通信網路,遭受非核武器造成的嚴重襲擊,或者美國遭遇嚴重的網路攻擊,美方也會使用核武器進行反擊。

如果再聯想到特朗普不久前在國情咨文演講中說的,“美方希望永不使用核武器,但要讓核武庫足夠強大,以嚇阻侵略行為”,就不難看出這不正是特朗普在核武領域“美國優先”的主張嗎?

作為世界上擁有最大核武庫的國家,美國這樣的做法讓整個世界擔心不已。核態勢評估,首先要正確看待時代大勢。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是不可逆轉的潮流,美國應當摒棄冷戰思維,主動順應這一潮流,切實承擔自身核裁軍特殊、優先的責任。

如果世界第一核大國降低“核門檻”,無疑不僅有可能引發有核國家的核競賽,使核裁軍成果出現倒退,甚至提高爆發核衝突的風險,而且也會使一些國家產生擁核衝動,衝擊國際社會全面禁止核子試驗的努力。

有意思的是,美國的這份《核態勢評估》報告裡還談到了中國,妄加揣測中國發展意圖,渲染中國核力量威脅。

既然美國說到中國,中方自然有話要說,不僅對美方指責表示堅決反對,而且告訴美方什麼才是正確的“核態勢評估”。中國國防部發表聲明說,中國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始終恪守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明確承諾無條件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中國在核武器發展方面始終採取極為克制的態度,始終把自身核力量維持在國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準。

作為核武第一大國,美國本該順應世界潮流,而進行這樣的核戰略調整很不負責任,如果該戰略得以實施,顯然將增加爆發核衝突的可能。這反過來不僅會危害美國國家安全,而且或將引發新一輪對立和核競賽,進而影響世界和平穩定。壯大核武庫,看似為了自身安全,結果可能恰恰相反。

文丨央視評論特約撰稿 洪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