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京滬穗前三,漢蓉鄭墊底!國家中心城市排名背後有何深意?

摘要:一場決定城市未來的杠杆遊戲

本文為杠杆遊戲原創,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 請獲取授權。 另, 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注明出處和作者,

謝謝!

撰文|張銀銀

國家中心城市的綜合實力排名有了權威的答案。

近日, 教育部《中國都市化進程年度報告》課題組、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日前聯合發佈了《2017國家中心城市發展報告》。 報告對目前已有的8個國家中心城市給出了綜合評估排名, 北京、上海、廣州居前三位, 之後依次為重慶、天津、武漢、成都和鄭州。

所謂國家中心城市, 也就是處於我國城鎮體系的最高層級, 是綜合實力強、輻射能力大的城市, 是全國性或區域性的經濟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教中心和對外交往中心, 是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城市。

這麼多高大上的詞語堆砌, 帥死了。 所以, “國家中心城市”這個頭銜如此吃香, 這麼多城市都想要坐上這個位置。

很有意思, 張銀銀最早聽說“國家中心城市”, 不是在中央級媒體, 也不是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深圳的媒體上, 而是在武漢。 7年多以前, 我還在武漢工作。 彼時武漢的市委機關報《長江日報》開闢了特殊的國內新聞版“A城”, 專門刊發北上廣津渝等幾座城市的新聞, 我不記得涵蓋深圳沒有, 很可能包括。

也就是在那一年, 阮成發先生從武漢市長任上進階市委書記, 加快步伐實施他對這座城市定下的宏偉計畫。 而在那一年頭一年的武漢市兩會上, 我曾參加一個有阮先生出席的議政會議, 親耳聽過他對武漢要抓住機遇“滿城挖”的真誠發言。

從那個時候開始, 武漢就在方方面面對標幾座國務院明確賦予了全國性城市職能定位的城市。 我記憶最深刻的是工業倍增計畫, 通過幾年的拼搏, 2014年武漢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破萬億元。 這個數字雖然和上海、天津、廣州、重慶、北京的工業產值還有不小差距, 但進步是很明顯的。

為了實現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

武漢真的很拼。 在以上6座提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城市中, 武漢可以說是起得最早、叫得最響亮的。 這樣一看, 在國家中心城市的省會城市中, 武漢排名靠前倒不是很意外。 年底的2017年GDP排行榜中, 成都的總量要高於武漢, 可為何又會落後武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近兩年來, 杭州的發展突飛猛進, “北上杭深”取代“北上廣深”的叫法也甚囂塵上。 與此同時, 2017年, 深圳的GDP首次超過廣州, 而上海一躍成為我國第一座GDP達到3萬億元的城市, 在這份榜單中, 叫囂超越廣州的深圳、杭州沒了蹤影, 上海也落後北京。 這又是什麼情況?

要搞清楚這些, 首先我們得知道, 為何是排名中的這8座城市以及訂立的標準。

國家中心城市的產生主要有兩種方式:

第一, 2010年2月,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佈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建設五大(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國家中心城市的規劃。

第二, 2016年至2017年, 國家發展改革委先後在相關區域規劃中把成都、武漢和鄭州納入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序列。

從這兩種產生方式看, 就註定了國家中心城市的核心職能和設立標準並不是單純的GDP, 而是承載在國家的戰略使命和戰略意圖。 也是要力圖調整建國以來, 以直轄市和省會成為城市建制體系“塔尖”的城鎮化現狀, 重構新的城市建制體系。

在這份座次排名中, 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以國家中心城市理論研究為基礎, 結合我國區域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戰略佈局的需要, 自主研發了包括3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和32個三級指標的《國家中心城市綜合評估指標框架體系》,同時自主建設了《國家中心城市綜合評估資料庫》,依據2015年8個國家中心城市的基本資料情況,得出我國國家中心城市的國家中心城市的總體發展現狀與趨勢。

這8座中心城市的先後設立,是“全國城鎮體系”一次新的提拔和排隊。它不僅在觀念上改變了我國城市的範疇體系和分類框架,也在深層次上重構著我國新型城鎮化的基本思路和發展道路。

說直白點,“國家中心城市”定位之爭,就是一場決定城市未來的杠杆遊戲。

而對於城市政府來說,房地產業肯定受益,房價大大利好,賣地更嗨。經濟發展了,財政也就更寬裕,簡單說更容易做超有錢的城市。有了錢,可以幹的事也就更多,一旦走上了康莊大道,或許越走越好了。

做國家中心城市的領導,也更有面兒,更有吹噓的資本和權力、話語影響力。本地居民最起碼也感覺生活更幸福、更自信,或許房產價格也確實相對高一些,保值一些……

當然,這些東西也都挺扯的。中國各大城市的行政級別和重要性是有明顯梯度的。其實誰是中心,誰不是中心,清醒的人都懂。

同時,也並不是說,城市行政上的級別越高,排名越靠前,戰略或者經濟地位越突出,即意味著這個城市發展得就更好。反之,城市體量較小,產業體系不夠大而全,就一定發展得不好嗎?居民安居樂業、環境還能好點,才是最重要的。

只是沒辦法,城市和人一樣,都追求高大上。誰都想做“中心”。

自主研發了包括3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和32個三級指標的《國家中心城市綜合評估指標框架體系》,同時自主建設了《國家中心城市綜合評估資料庫》,依據2015年8個國家中心城市的基本資料情況,得出我國國家中心城市的國家中心城市的總體發展現狀與趨勢。

這8座中心城市的先後設立,是“全國城鎮體系”一次新的提拔和排隊。它不僅在觀念上改變了我國城市的範疇體系和分類框架,也在深層次上重構著我國新型城鎮化的基本思路和發展道路。

說直白點,“國家中心城市”定位之爭,就是一場決定城市未來的杠杆遊戲。

而對於城市政府來說,房地產業肯定受益,房價大大利好,賣地更嗨。經濟發展了,財政也就更寬裕,簡單說更容易做超有錢的城市。有了錢,可以幹的事也就更多,一旦走上了康莊大道,或許越走越好了。

做國家中心城市的領導,也更有面兒,更有吹噓的資本和權力、話語影響力。本地居民最起碼也感覺生活更幸福、更自信,或許房產價格也確實相對高一些,保值一些……

當然,這些東西也都挺扯的。中國各大城市的行政級別和重要性是有明顯梯度的。其實誰是中心,誰不是中心,清醒的人都懂。

同時,也並不是說,城市行政上的級別越高,排名越靠前,戰略或者經濟地位越突出,即意味著這個城市發展得就更好。反之,城市體量較小,產業體系不夠大而全,就一定發展得不好嗎?居民安居樂業、環境還能好點,才是最重要的。

只是沒辦法,城市和人一樣,都追求高大上。誰都想做“中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