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互聯網醫療——醫療大資料如何採集?

一份調查顯示, 當前已有70%以上的醫院實現了醫療資訊化, 但僅有不到3%的醫院實現了資料互通, 醫療大資料比較分散, 資訊孤島待破。 有時候同樣一份病歷, 兩個不同的醫生都會有不同的解讀, 而醫院之間的資訊並不能打通, 對患者來說是很大的損失。 資訊孤島同樣給需要運用資料和資訊的醫生和醫院管理者帶來極大不便。 您認為, 該如何進行醫療系統的電子資訊化建設, 打破各個互聯網醫院之間的資訊壁壘?

專家說互聯網醫療

鄧朝華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醫藥衛生管理學院副教授

資訊孤島是我國衛生資訊化建設過程中留下的歷史問題, 由於國家層面還未出臺相關標準, 各家醫院在建設資訊系統過程中缺乏標準指導, 沒有頂層設計, 條塊分割, 這些都導致了資訊孤島的產生。 對於破除資訊孤島, 實現互聯網醫院之間的資訊壁壘, 實現互聯互通, 我認為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1.落實衛生資訊標準, 實現醫療資訊的規範化。 國家相繼頒發了《電子病歷共用文件規範》《電子病歷與醫院資訊平臺標準符合性測試規範》《電子健康檔案與區域衛生資訊平臺標準符合性測試規範》(總共包含57項衛生行業標準)等一系列衛生資訊標準, 各級醫療機構和企業在設計開發和採購醫療資訊系統時均應嚴格執行上述標準。

資訊標準是實現資料互通、資訊共用的基礎, 也應該被視為醫療資訊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2.轉變觀念, 開放共用衛生健康資訊。 建立衛生資訊共用服務平臺, 促進衛生資訊資源的有效整合, 實現各種資訊資源的無縫對接, 促進醫療衛生資訊的共用, 實現各級醫療機構的資料互通。

陳肖鳴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 教授

資訊孤島是因為醫院的資訊化本身是複雜的。 隨著醫療資訊技術的發展進程, 造成一家醫院的資訊系統有不同時期的產品, 多達幾十個不同的供應商提供, 導致一家醫院內部不同系統之間的資料相容和資訊交換都成為問題, 內部無法互通。

同時由於缺乏統一規劃和受制經濟條件,

國內醫療資訊化發展落後於其他行業, 各家醫院水準參差不齊, 使得醫院不能適應未來醫療事業資訊化發展的需求。 打破醫院資訊孤島, 最大的障礙還是醫院資訊系統的標準不一致, 互聯網醫療的技術要求更高。

打破各個互聯網醫院之間的資訊壁壘, 一是要靠政府主導, 通過行政手段推動資訊共用;二是提升或突破醫療的互聯網技術水準, 或採用新的技術;三是醫院對資訊互通需求的內在動力。 今後更多的患者需求、社會的需要、政府監管的加強, 互聯網、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技術等發展, 以及醫療健康產業發展, 沒有互聯網無法生存。 未來技術的發展, 促進醫院聯網的需求, 政府、醫院、企業要有共用和共贏思維,

把互聯網醫療做大, 真正拆除醫院間的“壁壘”。

互聯網醫療發展的關鍵在醫療大資料

雖然互聯網醫療逐步回歸理性、反思期, 但毫無疑問, 互聯網醫療的發展依舊停留于領域應用層面, 沒有醫療資料為前提的互聯網問診終究“重”不起來, 難以在短時期內實現飛躍式發展, 無法從根本上推動中國醫療發展。 互聯網醫療如何能像滴滴打車顛覆性解決人們打車問題, 讓人們能便捷享受精准優質的醫療服務?

隨著大資料時代來臨, 醫療大資料成為醫療發展必爭的核心資產, 如果能從醫療頂層設計入手, 實現醫療大資料獲取融合, 醫生隨時隨地即時瞭解病人各種醫療資料, 進而開展諮詢、檢查、診斷、治療、用藥等醫療服務行為,

實現“輕問診”向“重問診”蛻變, 讓患者享受到便捷精准的互聯網醫療服務, 一種就醫新體驗與發展模式也將由此誕生。

當然, 各互聯網醫療巨頭早意識到醫療大資料的重要性, 並開始利用自身資源與能力盡可能多的收集或採集醫療臨床資料。 如以互聯網醫院為代表的服務模式, 通過與政府合作, 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 試圖由“輕問診”向以醫療資料為基礎的“重問診”過渡。

如何實現醫療大資料的採集應用?

在中國, 醫療大資料主要集中於各醫院。 雖然醫院都在為醫療資訊化做努力, 但介於歷史原因, 我國的醫療資訊化建設並不具備頂層設計的優勢, 沒有統一的標準化醫療資料統計規範, 每個醫院用的軟體系統多達數十個, 而國內的醫療資訊化軟體廠家更是數以千計,各廠家、軟體系統之間的資料不能互聯互通,醫療資料孤島和資訊煙囪的無處不在。

加之不斷有新系統、新資料的產生,找各軟體系統廠商配合開發資料介面並不容易,有協調不暢、人員缺位元等問題,也需要極大的時間和資金的投入,而碰上廠家消失或轉行等原因,根本無法保證醫療資料最大化的採集。

有沒有這樣一種方法:在保證資料安全的前提下,不需要通過廠家配合、無需介面對接,短時間就能實現醫療資料跨系統、跨平臺集成採集,最重要能輸出結構化的滿足應用的醫療資料。

博為101異構資料獲取技術

博為101醫療資料集成平臺應運而生,其獨有的異構資料融合技術,無需軟體廠家參與,獨立抓取醫院各軟體系統(HIS、EMR、PACS、LIS等)中的臨床資料,自動建立資料關聯,輸出結構化資料庫,不僅簡化了協調、縮短了工期、提高了安全,資料集成共用實施效率提高近百倍。

同時,精准醫療大資料應用,集中促進但又不限於互聯網醫療發展,以醫療大資料為基礎的精細化、產業化發展,個性化定制採集輸出不同大資料模型,吸引商保公司、互聯網、醫院、器械、藥品、生物等醫療生態鏈的成員,最終形成以健康醫療大資料產業生態體系,創造出不可估量的商業價值與財富機遇。

而國內的醫療資訊化軟體廠家更是數以千計,各廠家、軟體系統之間的資料不能互聯互通,醫療資料孤島和資訊煙囪的無處不在。

加之不斷有新系統、新資料的產生,找各軟體系統廠商配合開發資料介面並不容易,有協調不暢、人員缺位元等問題,也需要極大的時間和資金的投入,而碰上廠家消失或轉行等原因,根本無法保證醫療資料最大化的採集。

有沒有這樣一種方法:在保證資料安全的前提下,不需要通過廠家配合、無需介面對接,短時間就能實現醫療資料跨系統、跨平臺集成採集,最重要能輸出結構化的滿足應用的醫療資料。

博為101異構資料獲取技術

博為101醫療資料集成平臺應運而生,其獨有的異構資料融合技術,無需軟體廠家參與,獨立抓取醫院各軟體系統(HIS、EMR、PACS、LIS等)中的臨床資料,自動建立資料關聯,輸出結構化資料庫,不僅簡化了協調、縮短了工期、提高了安全,資料集成共用實施效率提高近百倍。

同時,精准醫療大資料應用,集中促進但又不限於互聯網醫療發展,以醫療大資料為基礎的精細化、產業化發展,個性化定制採集輸出不同大資料模型,吸引商保公司、互聯網、醫院、器械、藥品、生物等醫療生態鏈的成員,最終形成以健康醫療大資料產業生態體系,創造出不可估量的商業價值與財富機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