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千年前,日本人不養青蛙,養幼☆禁☆女

你無心上班。

當代生活是垃圾, 老闆是傻逼, 你坐在辦公室裡抖腿, 每隔兩秒看一次手機。

螢幕上是一款叫《旅行青蛙》的遊戲, 你在裡頭養了一隻蛙。

©️《旅行青蛙》遊戲頁面

日本人真有意思。

將近30年前, 他們開了養成遊戲的先河, 在《美少女夢工廠》裡養少女。 30年後, 又開始養蛙。

一招鮮, 吃遍天。

就像蔣大為老師一登臺就唱“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或者“路在何方”。

“怪了。 ”你看著手機說, “這遊戲, 不開燈不上床, 不賭也不黃, 就是上癮。 ”

©️光吃飯就吃一個小時

它讓你忘記當代生活是垃圾, 文字和電影是2D的垃圾, 人類是他媽3D的垃圾。

同時你也忘了, 這養蛙遊戲的誕生, 還真就因為這些垃圾。

光源氏計畫

一千年前, 日本人不養青蛙, 養幼女。

紫式部的《源氏物語》裡, 有個叫“光源氏”的男人, 可以說是養蛙遊戲的鼻祖。

他18歲那年, 身患瘧疾, 到寺廟裡求醫問藥, 撞見一9歲女童。

長得眉清目秀, 可以想見她長大後的姿色。 濃密的烏髮像一把打開的摺扇, 隨著跳躍的身體擺動著。

電影[千年之戀之源氏物語]裡, 就有這位女童。

©️[千年之戀之源氏物語], 9歲女童

只瞥了一眼, 這個光源氏就喜歡得不得了, 一心想收養。

但寺廟不讓, 他就給偷偷抱走了。 這要擱現在, 跟拐賣兒童一個屬性。

之後, 就開始了他的“光源氏計畫”。

指男人把小女孩撫養長大, 將其培養成自己理想中的女人, 以期能成為自己未來的結婚對象。

©️[千年之戀之源氏物語], 光源氏和女童

這個名詞雖出自《源氏物語》, 卻是通過動漫《城市獵人》才為人所知。

在這部動漫裡, 男主從戰場上撿到一個蘿莉, 就帶回家調教。

倆人還一起睡覺, 一起洗澡。

©️《城市獵人》, 和蘿莉睡覺

光源氏也睡了那個女童, 並以理想中的完美女性細心調教。 養成之後, 二人喜結連理。

後來, 又衍生出一個“逆光源氏計畫”。

指由女性為主導培養小男孩, 並在將來結為伴侶的計畫。

最著名的例子, 要數2016年大火的日劇《賢者之愛》了。

改編自穀崎潤一郎的《癡人之愛》, 講一個女人親手將閨蜜的兒子培養成美男, 並使之深深愛上自己。

©️《賢者之愛》,逆光源氏計畫

我不知道蘇軾聽沒聽說這些故事。

但就是這麼巧,紫式部寫完《源氏物語》時,正是中國的北宋時期,蘇軾開展了他的光源氏計畫。

他把一個12歲的歌妓,叫王朝雲的,帶進家裡做婢女,教她念書識字,養到16歲時納其做妾。

當真是人生淫家。

©️蘇軾與王朝雲

除了蘇軾,也有人把孫中山和宋慶齡看作是光源氏計畫。

其實真不算。

©️-我是慶齡。-長這麼大啦。

怎麼講,孫第一次見宋時,宋1歲,孫27歲。但此後二人再相遇,直到最終結婚,中間20年沒任何交集。

而“光源氏計畫”一詞的重點,不在於年齡,而是“養成”的過程。

比如[自殺小隊]。

小丑女作為小丑的玩具,被控制、虐待、重塑,甚至跳進化工池,最終養成,然後兩人相愛。

©️[自殺小隊],小丑女養成前後對比

1991年,日本開始發售養成遊戲《美少女工廠》。

玩家在遊戲中收養少女,養到18歲,期間可通過學習、打工改變少女的能力值,決定少女的將來。

但就像[自殺小隊]和《賢者之愛》,從養成到結合,才是光源氏計畫的目的。

所以,《美少女工廠》所發售的9部,大部分都有「嫁父」結局。

©️《美少女工廠》頁面

之後,從《皇后成長計畫》到《期待你長大》,從《貓咪後院》到《旅行青蛙》。

養人變成了養動物,學習和打工變成了收割三葉草,給蛙兒子買乾糧和護身符,以及小背包。

換湯不換藥,用腳趾頭都能聞出光源氏計畫的味道。

皮格馬利翁

五百年前,日本人不養青蛙,養男童。

那會兒,武士階層常年征戰沙場,缺乏女性,放眼望去,身邊兒都是侍童(男)。

比如橫掃日本、統一亂世的織田信長,就養了50多個侍童。

其中最有名的,叫森蘭丸,據說天生麗質。

古代日本,男子成年必須束髮。信長就下令,說森蘭丸不用束髮,照常披髮,因有天人之姿。

©️森蘭丸

這森蘭丸頗有才華,14歲開始處理政事,養到16歲,就全權負責信長的日常起居和公文往來了。

信長對森蘭丸的寵愛也是與日俱增,還經常愛撫他的頭髮。

©️織田信長

可見,不管幼女養成還是男童養成,反正養了誰,就會愛上誰。

真巧了,就跟一洗車就下雨似的,但這就上升到玄學層面了,跟養成計畫不是同一門兒手藝。

因為不是巧合,而是有心理原因。

1964年,赫本拍了部電影,叫[窈窕淑女]。

她在裡頭演一個賣花女,口音和舉手投足都非常粗俗,卻被一語言學教授花了半年時間馴養成名媛。

©️[窈窕淑女],粗俗的賣花女

整個馴養過程,包括買衣服首飾、糾正走姿儀態和口音。

這跟當代養蛙遊戲有什麼區別?就差沒讓賣花女學成之後寄明信片跟土特產了。

後來,名媛養成了,跟教授也相愛了。

©️[窈窕淑女],名媛養成,依偎在教授身旁

這部電影改編自蕭伯納的戲劇《皮格馬利翁》。

說有個叫皮格馬利翁的國王,用象牙雕了個滿足他擇偶標準的女子,並對其產生愛慕之情。

然後,雕像就活了。國王大為驚喜,為其取名伽拉忒亞,並娶來為妻。

人們把這種對自己一手打造出的物件產生愛意的現象,稱作是“皮格馬利翁效應”。

這就是為什麼你會愛上自己的蛙。

就如[這個殺手不太冷],殺手萊昂將瑪蒂爾達培養成小殺手,瀕死之時說,我愛你。

©️殺手養成

再如[戀戀書中人],作家愛上自己筆下的女人,並精心打造,使之成為自己的完美愛人。

©️戀人養成

以及[吾棲之膚],男主飼養著一個男人,並活生生把他整成了女人樣,愛得不得了。

©️男人變性養成

當然,你要非說《我的前半生》,我也沒異議。

這部劇確實是男主的養成遊戲。由養成到產生皮格馬利翁效應,說到底,還是人類本身的自戀情緒。

好色文化

甭管多少年前,多少年後,日本人都嗜幼。

紫式部的《源氏物語》不止一個女童;東野圭吾老在小說裡寫戀童癖;三島由紀夫寫起這方面來也是沒完:

十三歲的清顯實在太美了。

雙頰白裡透紅,眉宇間蕩漾著一抹秀氣。同別的侍童相比,即使不偏心眼,清顯的美也是超群出眾的。

©️電影[春雪]裡的侍童清顯

武士階級的性壓抑,催生出侍童之好。戰後日本家庭被破壞,有了「養成」習氣。

這一時期,經濟高速發展,終身雇傭制保證了鐵飯碗。

飽暖思淫欲,歌舞伎町成了男人最愛去的場所。而因戰爭流離失所的幼童,多半在歌舞伎町。

©️戰後歌舞伎町的少女們

日本人有個長處,就是什麼東西到了他們手裡,都會發展到極致。

我們喝個茶,人家有茶道。我們插個花,人家有花道。我們好個色,人家有色道。

戰後的「養成」便是色道的極致之一,並在90年代達到高潮:

養成遊戲發售,日劇《高中教師》登場。

二者都有幼女養成後的亂倫情節,社會反響熱烈,稱突破了禁忌,帶著刺激感和成就感。

©️《美少女夢工廠》,世界首款養成遊戲

自古遊戲與電影相伴相生。

於是,日本電影[神秘馬戲團]裡,女兒和父親上演了一出不倫之事。

©️幼女養成,近親相奸

韓國電影[弓]裡,年過花甲的老人打魚時撿到一個少女,養在身邊,等著少女滿17歲時,與之結婚。

©️老人將少女養成

華語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裡,日本妹夫把一位交際花畜養在地下室裡:

吃完就是操,操完還要吃,日復一日。

©️日本人畜養、調教交際花

看到這裡你想把手機摔了,不相信養蛙遊戲會和這些東西有關。

心說瞎幾把扯淡,當代生活真垃圾。

但終究沒捨得摔手機,畢竟還要等蛙兒子回家,給他買最好的道具,最貴的護身符,最漂亮的包袱皮。

©️《賢者之愛》,逆光源氏計畫

我不知道蘇軾聽沒聽說這些故事。

但就是這麼巧,紫式部寫完《源氏物語》時,正是中國的北宋時期,蘇軾開展了他的光源氏計畫。

他把一個12歲的歌妓,叫王朝雲的,帶進家裡做婢女,教她念書識字,養到16歲時納其做妾。

當真是人生淫家。

©️蘇軾與王朝雲

除了蘇軾,也有人把孫中山和宋慶齡看作是光源氏計畫。

其實真不算。

©️-我是慶齡。-長這麼大啦。

怎麼講,孫第一次見宋時,宋1歲,孫27歲。但此後二人再相遇,直到最終結婚,中間20年沒任何交集。

而“光源氏計畫”一詞的重點,不在於年齡,而是“養成”的過程。

比如[自殺小隊]。

小丑女作為小丑的玩具,被控制、虐待、重塑,甚至跳進化工池,最終養成,然後兩人相愛。

©️[自殺小隊],小丑女養成前後對比

1991年,日本開始發售養成遊戲《美少女工廠》。

玩家在遊戲中收養少女,養到18歲,期間可通過學習、打工改變少女的能力值,決定少女的將來。

但就像[自殺小隊]和《賢者之愛》,從養成到結合,才是光源氏計畫的目的。

所以,《美少女工廠》所發售的9部,大部分都有「嫁父」結局。

©️《美少女工廠》頁面

之後,從《皇后成長計畫》到《期待你長大》,從《貓咪後院》到《旅行青蛙》。

養人變成了養動物,學習和打工變成了收割三葉草,給蛙兒子買乾糧和護身符,以及小背包。

換湯不換藥,用腳趾頭都能聞出光源氏計畫的味道。

皮格馬利翁

五百年前,日本人不養青蛙,養男童。

那會兒,武士階層常年征戰沙場,缺乏女性,放眼望去,身邊兒都是侍童(男)。

比如橫掃日本、統一亂世的織田信長,就養了50多個侍童。

其中最有名的,叫森蘭丸,據說天生麗質。

古代日本,男子成年必須束髮。信長就下令,說森蘭丸不用束髮,照常披髮,因有天人之姿。

©️森蘭丸

這森蘭丸頗有才華,14歲開始處理政事,養到16歲,就全權負責信長的日常起居和公文往來了。

信長對森蘭丸的寵愛也是與日俱增,還經常愛撫他的頭髮。

©️織田信長

可見,不管幼女養成還是男童養成,反正養了誰,就會愛上誰。

真巧了,就跟一洗車就下雨似的,但這就上升到玄學層面了,跟養成計畫不是同一門兒手藝。

因為不是巧合,而是有心理原因。

1964年,赫本拍了部電影,叫[窈窕淑女]。

她在裡頭演一個賣花女,口音和舉手投足都非常粗俗,卻被一語言學教授花了半年時間馴養成名媛。

©️[窈窕淑女],粗俗的賣花女

整個馴養過程,包括買衣服首飾、糾正走姿儀態和口音。

這跟當代養蛙遊戲有什麼區別?就差沒讓賣花女學成之後寄明信片跟土特產了。

後來,名媛養成了,跟教授也相愛了。

©️[窈窕淑女],名媛養成,依偎在教授身旁

這部電影改編自蕭伯納的戲劇《皮格馬利翁》。

說有個叫皮格馬利翁的國王,用象牙雕了個滿足他擇偶標準的女子,並對其產生愛慕之情。

然後,雕像就活了。國王大為驚喜,為其取名伽拉忒亞,並娶來為妻。

人們把這種對自己一手打造出的物件產生愛意的現象,稱作是“皮格馬利翁效應”。

這就是為什麼你會愛上自己的蛙。

就如[這個殺手不太冷],殺手萊昂將瑪蒂爾達培養成小殺手,瀕死之時說,我愛你。

©️殺手養成

再如[戀戀書中人],作家愛上自己筆下的女人,並精心打造,使之成為自己的完美愛人。

©️戀人養成

以及[吾棲之膚],男主飼養著一個男人,並活生生把他整成了女人樣,愛得不得了。

©️男人變性養成

當然,你要非說《我的前半生》,我也沒異議。

這部劇確實是男主的養成遊戲。由養成到產生皮格馬利翁效應,說到底,還是人類本身的自戀情緒。

好色文化

甭管多少年前,多少年後,日本人都嗜幼。

紫式部的《源氏物語》不止一個女童;東野圭吾老在小說裡寫戀童癖;三島由紀夫寫起這方面來也是沒完:

十三歲的清顯實在太美了。

雙頰白裡透紅,眉宇間蕩漾著一抹秀氣。同別的侍童相比,即使不偏心眼,清顯的美也是超群出眾的。

©️電影[春雪]裡的侍童清顯

武士階級的性壓抑,催生出侍童之好。戰後日本家庭被破壞,有了「養成」習氣。

這一時期,經濟高速發展,終身雇傭制保證了鐵飯碗。

飽暖思淫欲,歌舞伎町成了男人最愛去的場所。而因戰爭流離失所的幼童,多半在歌舞伎町。

©️戰後歌舞伎町的少女們

日本人有個長處,就是什麼東西到了他們手裡,都會發展到極致。

我們喝個茶,人家有茶道。我們插個花,人家有花道。我們好個色,人家有色道。

戰後的「養成」便是色道的極致之一,並在90年代達到高潮:

養成遊戲發售,日劇《高中教師》登場。

二者都有幼女養成後的亂倫情節,社會反響熱烈,稱突破了禁忌,帶著刺激感和成就感。

©️《美少女夢工廠》,世界首款養成遊戲

自古遊戲與電影相伴相生。

於是,日本電影[神秘馬戲團]裡,女兒和父親上演了一出不倫之事。

©️幼女養成,近親相奸

韓國電影[弓]裡,年過花甲的老人打魚時撿到一個少女,養在身邊,等著少女滿17歲時,與之結婚。

©️老人將少女養成

華語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裡,日本妹夫把一位交際花畜養在地下室裡:

吃完就是操,操完還要吃,日復一日。

©️日本人畜養、調教交際花

看到這裡你想把手機摔了,不相信養蛙遊戲會和這些東西有關。

心說瞎幾把扯淡,當代生活真垃圾。

但終究沒捨得摔手機,畢竟還要等蛙兒子回家,給他買最好的道具,最貴的護身符,最漂亮的包袱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