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如果用《旅行青蛙》的套路來育兒,會發生什麼……

最近一款日本放置小遊戲《旅かえる》(旅行青蛙)擊敗了各種手游, 成為了刷屏最多的遊戲。 從還沒戀愛的小女生, 到娃都能打醬油了的寶媽,

甚至連朋友圈的微商都玩了起來。

剛開始知道這個遊戲的時候, 我是拒絕玩的。 一個放置遊戲, 沒有益智、刺激、消遣這些特點, 能有什麼魅力?然而真的玩起來, 我就體會到了個中奧妙, 甚至控制不住自己喜歡的心情養了兩隻蛙……

我的大蛙

據說這款遊戲推出是為了提高日本女性的婚育率,

提前用萌系遊戲感受一下“老母親”的美好心情, 刺激大家的愛心和母性光輝。 它確實做到了這一點, 我和朋友的日常對話已經變成了如下:

“我蛙兒子給我帶了好多土產回來!都裝滿了!現在累得在吃飯。 ”

“你的崽好爭氣啊, 我的出去兩天沒回來了, 不會離家出走了吧…”

“你在桌上放點好吃的會不會回來快一點呢?安心, 肯定會回來的~”

每天為蛙兒子準備行李已經成了習慣, 半天看不到蛙兒子就會陷入焦慮和恐慌, 寄回了照片或者土產都開心得好像親閨女數學考了一百分。 平時不在家就認真的收三葉草, 招待鄰居和等蛙回家……

(我的大蛙和他的蝴蝶小夥伴)

每個人似乎都能在這款遊戲裡找到自己的一種狀態。

常年在外奮鬥的人會更瞭解自己父母的心, 平常接到爸媽的電話會多點耐心, 也會多主動聯繫父母, 發發微信和近照。

內向敏感的人在遊戲裡看到了自己或自己理想的生活, “一個人吃飯旅行到處走走停停”, 回到家能夠不受打擾的專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讀書、手工、寫字……

也有人會認真看攻略, 提高蛙蛙和其他小動物的相遇幾率, 把自己帶入其中體會廣交好友的樂趣。

還有一些平時生活壓力很大的上班族, 通過這個遊戲來治癒自己。 每天為蛙兒子打包行李、看著他吃飯看書成為了自己的治癒時間。 蛙兒子寄來了明信片就想像旅遊的地方有多麼好玩, 來逃離平時的“灰暗”。

當然對於已經有了娃的各位家長來說, 這種體驗是生活中很少能體會的“休閒養娃”模式。

真正養了娃的家長都知道, 當“老母親”的心情並沒有這麼美好。 我們除了日常照顧孩子的起居飲食, 還要操心他們的學習和未來, 時不時家裡還會因為育兒觀念不和發生口角, 完全不像遊戲裡這樣悠閒治癒。

身為遊戲的重度粉絲, 我在想真實的育兒狀態能不能像養蛙兒子一樣。 可以操心, 但不過多參與, 把自己放置在孩子的生活之外, 會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中國家長大多喜歡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孩子的身上, 把孩子的未來看成自己的未來,因此總是不能從孩子的生活裡退出。孩子還小,害怕他玩樂的時候有磕碰,時時刻刻護在身邊;長大了能自己出去玩了,也不放心的一直跟在身邊;在學校裡受欺負了恨不得馬上就去找班主任理論;成年以後也會規劃孩子的生活軌跡,最好是學什麼專業、找什麼工作、和什麼樣的人結婚……

我們不能像遊戲裡那樣,只給蛙兒子打包行李、收收三葉草、招待一下鄰居,然後靜靜等著他自己回來。生活中孩子似乎承包了我們的不安定因素和牽掛,層出不窮的虐童、兒童拐賣等等負面新聞讓我們每天都提心吊膽。都說父母的愛要懂得如何得體的退出,作為家長要懂得為孩子的生活留有空隙,讓孩子可以自由呼吸,但其實能做到的家長真的很少。

而這個遊戲的設定似乎就是用來安撫這些焦慮的家長的,作為一個“放置遊戲”,重點在於放置。你被蛙兒子放置在家,只能等待他自己回來或者寄些照片;而蛙兒子也被你放置在各地獨自遊玩,隨自己的心意,不受你的影響。你的想法不會影響到他的任何生活計畫,頂多是用食物和裝備提高一些出去玩和交朋友的幾率;而你再操心也不能參與到他的旅行和日常活動中。提前感受一下孩子長大以後的心情,等孩子真的長大,就能很快的適應這種“分離焦慮”了。

都說這是一個“佛系遊戲”,大家能在遊戲裡“修身養性”,變得不再容易焦慮和急躁,看著蛙寫寫刻刻看看書,慢慢的感受時間的流逝。養蛙人可以說是真正的“佛系媽媽”了,做了自己所有能做的以後,剩下的都一切隨緣,蛙兒子去哪兒帶回來什麼都不過多糾結。

同樣的“佛系媽媽”我還在一本繪本裡看到過,故事叫《媽媽的熊寶寶》。名字聽上去是一個溺愛有加的故事,然而裡面的熊媽媽卻真正的對熊寶寶進行了“放置式教育”。

一個天朗氣清的春日,熊寶寶們和媽媽一起來到河邊抓魚。抓著抓著,熊寶寶們便起了玩心,跑出河邊去探險了……

他們走過了草叢,掀開了大石頭,鑽進了山洞,甚至爬上了樹……

這些地方都有什麼呢?有可愛的小動物也有可怕的貓頭鷹,貓頭鷹嚇得小熊們倉皇爬下樹,大叫著要找媽媽,可是森林裡小河邊太遠了,媽媽能過來嗎?

當然可以,因為熊媽媽一直在寶寶們的身後遠遠的看著啊。聽到寶寶們的呼喚才走出來的熊媽媽溫柔的圈過寶寶們,緊緊地抱住,熊寶寶們也緊緊地抱著媽媽。

故事特別簡單,卻有著難得的溫情。主角一直是三個淘氣的熊寶寶,然而每一頁都能看到藏在深處的熊媽媽。她沒有制止孩子們的探險活動,只是默默在身後守護著,當孩子們害怕時再跑上前去安慰。

家長總認為自己是孩子的戰士和英雄,需要站在孩子身前為他們遮風擋雨、披荊斬棘。但其實真正的親情是做孩子的後盾,在他們受傷、難過、害怕時成為他們的溫暖港灣。很多事情需要孩子親自體會才能真正成長,我知道那是痛,但如果他們不去痛一次,怎麼知道那是痛呢?痛過以後大不了來找我療傷,等傷好了還是要自己出去闖蕩。

《旅行青蛙》的日文《旅かえる》還有一個意思是“旅行歸來”,無論青蛙走多遠,他一定還會回到這個家。就像,無論孩子走得有多遠,只要家裡永遠溫暖,他們也一定會回來。

所以不如適當放下不安和焦慮,放手讓孩子去“旅行”,期待著他們帶給你的驚喜……

把孩子的未來看成自己的未來,因此總是不能從孩子的生活裡退出。孩子還小,害怕他玩樂的時候有磕碰,時時刻刻護在身邊;長大了能自己出去玩了,也不放心的一直跟在身邊;在學校裡受欺負了恨不得馬上就去找班主任理論;成年以後也會規劃孩子的生活軌跡,最好是學什麼專業、找什麼工作、和什麼樣的人結婚……

我們不能像遊戲裡那樣,只給蛙兒子打包行李、收收三葉草、招待一下鄰居,然後靜靜等著他自己回來。生活中孩子似乎承包了我們的不安定因素和牽掛,層出不窮的虐童、兒童拐賣等等負面新聞讓我們每天都提心吊膽。都說父母的愛要懂得如何得體的退出,作為家長要懂得為孩子的生活留有空隙,讓孩子可以自由呼吸,但其實能做到的家長真的很少。

而這個遊戲的設定似乎就是用來安撫這些焦慮的家長的,作為一個“放置遊戲”,重點在於放置。你被蛙兒子放置在家,只能等待他自己回來或者寄些照片;而蛙兒子也被你放置在各地獨自遊玩,隨自己的心意,不受你的影響。你的想法不會影響到他的任何生活計畫,頂多是用食物和裝備提高一些出去玩和交朋友的幾率;而你再操心也不能參與到他的旅行和日常活動中。提前感受一下孩子長大以後的心情,等孩子真的長大,就能很快的適應這種“分離焦慮”了。

都說這是一個“佛系遊戲”,大家能在遊戲裡“修身養性”,變得不再容易焦慮和急躁,看著蛙寫寫刻刻看看書,慢慢的感受時間的流逝。養蛙人可以說是真正的“佛系媽媽”了,做了自己所有能做的以後,剩下的都一切隨緣,蛙兒子去哪兒帶回來什麼都不過多糾結。

同樣的“佛系媽媽”我還在一本繪本裡看到過,故事叫《媽媽的熊寶寶》。名字聽上去是一個溺愛有加的故事,然而裡面的熊媽媽卻真正的對熊寶寶進行了“放置式教育”。

一個天朗氣清的春日,熊寶寶們和媽媽一起來到河邊抓魚。抓著抓著,熊寶寶們便起了玩心,跑出河邊去探險了……

他們走過了草叢,掀開了大石頭,鑽進了山洞,甚至爬上了樹……

這些地方都有什麼呢?有可愛的小動物也有可怕的貓頭鷹,貓頭鷹嚇得小熊們倉皇爬下樹,大叫著要找媽媽,可是森林裡小河邊太遠了,媽媽能過來嗎?

當然可以,因為熊媽媽一直在寶寶們的身後遠遠的看著啊。聽到寶寶們的呼喚才走出來的熊媽媽溫柔的圈過寶寶們,緊緊地抱住,熊寶寶們也緊緊地抱著媽媽。

故事特別簡單,卻有著難得的溫情。主角一直是三個淘氣的熊寶寶,然而每一頁都能看到藏在深處的熊媽媽。她沒有制止孩子們的探險活動,只是默默在身後守護著,當孩子們害怕時再跑上前去安慰。

家長總認為自己是孩子的戰士和英雄,需要站在孩子身前為他們遮風擋雨、披荊斬棘。但其實真正的親情是做孩子的後盾,在他們受傷、難過、害怕時成為他們的溫暖港灣。很多事情需要孩子親自體會才能真正成長,我知道那是痛,但如果他們不去痛一次,怎麼知道那是痛呢?痛過以後大不了來找我療傷,等傷好了還是要自己出去闖蕩。

《旅行青蛙》的日文《旅かえる》還有一個意思是“旅行歸來”,無論青蛙走多遠,他一定還會回到這個家。就像,無論孩子走得有多遠,只要家裡永遠溫暖,他們也一定會回來。

所以不如適當放下不安和焦慮,放手讓孩子去“旅行”,期待著他們帶給你的驚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