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業中草藥:薄荷的種植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

薄荷, 土名叫“銀丹草”, 為唇形科植物, 即同屬其他乾燥全草。 多生於山野濕地河旁, 根莖橫生地下, 多生於2100米海拔高度, 但也可在3500米海拔上生長, 是一種有特種經濟價值的芳香作物。

下面智慧農業網為大家總結了薄荷的種植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

種植管理

一、勻苗去雜

薄荷苗高15~20釐米時, 根據形態特徵, 先把田間野雜植株連根挖掉, 再勻密補稀、查苗補栽。 薄荷苗的頭刀密度一般為4~5萬株/畝, 株距10~15釐米左右為宜。 肥地可適當稀一些, 瘦地可稍密一些。

二、灌溉排水

薄荷的地下根莖和鬚根入土較淺, 喜濕潤怕積水和乾旱, 耐旱性和抗遊性均較弱, 在生長初期應適時進行灌溉。 封行後、開花前遇乾旱缺水會引起植株脫葉, 應酌情及時灌水。 收割前20~30天應停止灌水, 防止收割前植株貪青, 影響產量、品質。 每次收割後要及時灌水, 促進恢復生長。 地內長久積水,

也會影響生長, 故雨後仍需注意排水。

三、中耕除草

種植薄荷每年進行4~5次, 第一次在齊苗後苗高約10釐米時(3~4月), 宜淺鋤, 以免傷根。 第二次在生長盛期(5?6月), 封行前進行, 也宜淺鋤。 第三次在頭刀收割後(7月)進行中耕, 鏟去老樁和遺留的地上莖, 促使地下幼莖萌發成健壯新苗。 鏟根的深度要適當, 深了會傷及地下莖, 原則上以鏟去老樁和松破表土為宜。 9月進行第四次, 只拔草不中耕。 10月第二次收割後, 再進行一次中耕除草。

薄荷是多年生植物, 栽種後可連續收割1~2年。 但第三年後, 病蟲害較多, 土壤肥力下降, 生長不良, 應換地另栽。 每年最後一次收割後中耕一次, 鋤掉老樁和部分過密的根莖, 此次中耕可深些, 耕深7~10釐米, 將地下根莖鏟斷,

並將 根莖生長土層鏟松。 但不能將根莖翻到土面, 以免受凍死亡。 鋤後將畦面整平, 土壤整細。 上述處理後第三年出苗過多, 于苗高10~15釐米時結合中耕除草剷除 過多的苗, 每隔7~10釐米留苗1株為宜。 如有缺株同時補植。

四、摘芯

薄荷是否摘心應因地制宜。 摘心是指摘去頂端,

以促進新芽萌發生長。 一般密度大的單種薄荷田不宜摘心, 而密度稀時或套種薄荷長勢較弱時需摘心, 以促進側枝生長, 增加密度。 摘心以摘掉頂端兩對幼芽為宜, 宜在5月中旬, 應選晴天中午進行, 以利傷口癒合。 去頂後應追施一次速效性肥料(化肥或腐熟糞水), 以加速萌發新芽。

五、鋤殘莖

二刀生長期一般較短, 頭刀收割後, 應抓緊時間掃淨地面落葉用於提取精油, 把地面上的殘留莖稈、雜草和匍匐莖鋤掉。 一般說來, 紫莖紫脈品種的根系分佈較淺, 應比根系入土較深的青莖圓葉品種鋤得淺些, 通常為1~2釐米。 “鋤殘莖”後應立即進行灌水、施肥, 促進早出苗。 從頭刀收割後至“鋤殘莖”, 灌水的間隔時間不宜太長。

病害防治

一、薄荷銹病

薄荷銹病為為擔子菌病害。 多發生於6~7月, 連續陰雨時易發生。 早春葉背和莖上出現黃褐色斑點(孢子器), 以後葉背上產生黃白色小斑, 嚴重時斑點密佈, 葉片萎黃反卷, 以致枯死。

防治方法:

1、及時排除田間積水, 降低濕度。

2、病殘體清除燒毀。

3、在發病初期噴25%粉鏽寧10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97%敵鏽鈉300倍液,每7~10天1次,連續2~3次。

二、薄荷灰斑病

薄荷灰斑病主要危害葉片,在葉面上初生小黑點斑,後擴展成圓形至不規則形邊緣黑色、中央灰白色較大病斑,輪紋不大清晰。子實體生於葉兩面,灰黑色黴層狀。後期病斑融合,致葉片乾枯脫落,在田間下部葉片易發病。

薄荷灰斑病的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成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廣東、雲南8、9、10、11月份發生,發生普遍,為害嚴重。

防治方法:

1、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機肥。

2、在入冬前認真清園,集中把病殘體燒毀。

3、在發病初期及時噴施50%多·黴威(多黴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40%混殺硫膠懸劑500~600倍液、60%防黴寶超微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每667m2噴對好的藥液50升,隔10天左右1次,連續防治2~3次。採收前7天停止用藥。

三、薄荷白星病

薄荷白星病又名薄荷斑枯病,一種半知菌病害。初期葉面呈暗綠色小病斑,逐漸擴大呈暗褐色,後期病斑中部褪色呈灰白色,呈白星狀,上生黑色小點(分生孢子器),可致葉片枯萎,脫落。

防治方法:

1、秋後收集殘莖、枯葉燒毀。

2、發現病葉及時摘除處理。

3、合理密植,注意通風透光。

4、在發病初期噴50%多菌靈1000倍液或與1:1:160波爾多液交替噴治,收割前20天應停止噴藥。

蟲害防治

一、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為鱗翅目夜蛾科昆蟲,在春季幼蟲咬食根壟或幼苗,導致缺苗。

防治方法:

1、早晨人工捕殺。

2、每畝用90%晶體敵百蟲100克與炒香麥麩5千克拌成毒餌,撒於田間誘殺。

二、 銀紋夜蛾和斜紋夜蛾

銀紋夜蛾和斜紋夜蛾以幼蟲咬食葉子,吸取汁液,咬成孔洞或缺刻,導致葉片發黃。

防治方法:人工捕殺或用90%晶體敵百蟲或40%樂果1000~1500倍液噴殺。

三、跳甲

跳甲鞘翅目葉甲科昆蟲。夏秋季多發生,成蟲咬食葉片背面,咬後成蜂窩狀。

防治方法: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噴殺。

文章來源【中國智慧農業官網】

3、在發病初期噴25%粉鏽寧10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97%敵鏽鈉300倍液,每7~10天1次,連續2~3次。

二、薄荷灰斑病

薄荷灰斑病主要危害葉片,在葉面上初生小黑點斑,後擴展成圓形至不規則形邊緣黑色、中央灰白色較大病斑,輪紋不大清晰。子實體生於葉兩面,灰黑色黴層狀。後期病斑融合,致葉片乾枯脫落,在田間下部葉片易發病。

薄荷灰斑病的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成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廣東、雲南8、9、10、11月份發生,發生普遍,為害嚴重。

防治方法:

1、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機肥。

2、在入冬前認真清園,集中把病殘體燒毀。

3、在發病初期及時噴施50%多·黴威(多黴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40%混殺硫膠懸劑500~600倍液、60%防黴寶超微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每667m2噴對好的藥液50升,隔10天左右1次,連續防治2~3次。採收前7天停止用藥。

三、薄荷白星病

薄荷白星病又名薄荷斑枯病,一種半知菌病害。初期葉面呈暗綠色小病斑,逐漸擴大呈暗褐色,後期病斑中部褪色呈灰白色,呈白星狀,上生黑色小點(分生孢子器),可致葉片枯萎,脫落。

防治方法:

1、秋後收集殘莖、枯葉燒毀。

2、發現病葉及時摘除處理。

3、合理密植,注意通風透光。

4、在發病初期噴50%多菌靈1000倍液或與1:1:160波爾多液交替噴治,收割前20天應停止噴藥。

蟲害防治

一、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為鱗翅目夜蛾科昆蟲,在春季幼蟲咬食根壟或幼苗,導致缺苗。

防治方法:

1、早晨人工捕殺。

2、每畝用90%晶體敵百蟲100克與炒香麥麩5千克拌成毒餌,撒於田間誘殺。

二、 銀紋夜蛾和斜紋夜蛾

銀紋夜蛾和斜紋夜蛾以幼蟲咬食葉子,吸取汁液,咬成孔洞或缺刻,導致葉片發黃。

防治方法:人工捕殺或用90%晶體敵百蟲或40%樂果1000~1500倍液噴殺。

三、跳甲

跳甲鞘翅目葉甲科昆蟲。夏秋季多發生,成蟲咬食葉片背面,咬後成蜂窩狀。

防治方法: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噴殺。

文章來源【中國智慧農業官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