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初天麟:「醫門傳薪」治崩漏首重脾胃

崩漏為婦科常見病, 也是疑難重病。 崩漏為經血非時暴下不止或淋漓不盡, 崩為暴下不止, 漏為淋漓不斷, 二者表現不一, 病因病機大致相同,

互為影響, 輕重有別。 古人有“漏為崩之漸, 崩為漏之甚”之說。 陝西省中醫醫院辛智科教授從健脾益氣, 調節臟腑與平衡陰陽氣血入手, 以脾胃為中心治療崩漏, 取得較好的療效。 現將辛智科治崩漏的經驗總結如下。

對發病機理的認識

中醫認為, 崩漏的發病是“腎—天癸—沖任—胞宮”生殖軸嚴重失調造成的, 其主要病機為沖任不固, 不能制約經血, 使子宮藏瀉功能失常而致。

《素問·陰陽別論》有“陰虛陽博謂之崩”之說, 《金匱要略》有婦人“漏下”之載。 《景嶽全書·婦人規》對其發病機理認為是“先損脾胃, 次及沖任”及“五臟之傷, 窮必及腎”。 《婦人大全良方》雲:“婦人崩中因臟腑傷損, 沖任氣血俱虛致也。 ”《婦人秘方》雲:“婦人崩中之病皆因中氣虛不能收斂其血。

”中氣統攝無力, 血海不固, 產生崩中漏下。 《婦科玉尺》更明確指出:“思慮傷脾, 不能攝血, 致令妄行。 ”故崩漏的治療宜調理沖任, 脾胃為先, 兼顧於腎。 《婦科玉尺》將崩漏病因概括為:“究其源有六大端, 一由火熱, 二由虛寒, 三由勞傷, 四由氣陷, 五由血瘀, 六由虛弱。 ”從臨證所見, 病因諸多, 以虛損占其多, 血熱、血瘀次之。

辛智科認為, 崩漏之病, 病機複雜, 互相交織轉化, 交替發作, 耗損氣血。 從中醫辨證而言, 崩漏之證, 多為虛損, 兼及他證。 脾腎虛損、沖任失調為本質, 火熱血瘀多為發病過程中兼夾之證。 脾不統血, 血不歸經。 久病及腎, 腎陰不足, 水火不濟, 陰陽氣血失調, 可致血熱妄行, 即使火熱作祟, 亦多為虛火, 非實火也。 瘀血阻滯胞宮,

致血外溢而下。 以虛損為主, 虛實相間, 此乃崩漏病機關鍵之所在。

辨證施治的特點

首重脾胃, 補氣益血

辛智科治崩漏, 緊緊抓住其病機特點, 從調理脾胃入手, 因為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 脾具益氣、生血、統血、運化之功能。 若脾胃受傷, 中氣虛損下陷, 統血失司, 血不歸經, 漏下自成。 治當補氣健脾、升陽舉陷、攝血補血並重, 以達氣旺血止。 脾氣旺盛, 水穀精微化而為血, 氣盛固攝有力, 崩漏自然康愈。 因此, 調治脾胃是崩漏病整體治療中的中心環節, 應予重視。 對面色無華, 氣短懶言, 乏困無力, 小腹下墜, 出血不止, 舌淡邊有齒痕, 脈沉細弱者, 辛智科常用補中益氣湯為基礎加減, 有形之血不能速生, 無形之氣所當急固, 重用生黃芪40~50克,

以補氣生血, 少用甚至不用行氣走散之品, 如川芎“久服則走散真氣”。

久病補腎, 兼理氣血

辛智科認為脾胃虛弱是氣血不足的根源, 久崩久漏, 氣血不足, 身體虧虛, 必然累及於腎, 而致腎陰不足, 甚至陰損及陽, 腎中陰陽失衡。 腎主精, 精血互化;腎為先天之本, 脾為後天之本, 福禍相依。 崩漏所致腰膝酸軟、畏寒怕冷、手足心熱為常見之症。 所以, 補腎滋陰、益氣養血在崩漏治療中期及血止後, 應予以及時應用。 健脾益氣、補氣止血、補腎滋陰, 先後有別, 輕重不一, 相機而施, 但不可偏廢。 補腎常用熟地、桑寄生、續斷等滋而不膩、補而不燥之品。

詳辨虛實, 分清主次

崩漏為病, 病程長, 易反復, 往往氣血同病, 多髒受累, 人體各異, 表現不一。

中醫治療, 需詳辨虛實, 分清主次。 簡言之, 虛則脾腎多見, 實則以血瘀、火熱而現。 本質為虛, 實亦多, 為虛中夾實。 中老年以虛為主, 青年以虛中夾實為多, 單純實證者少之。 所以治療過程, 當以補為主, 兼及他法。 氣虛當以補中益氣湯、固氣湯、當歸補血湯為首選, 若兼陰虛火旺, 合用二至丸;若瘀血作祟, 用逐瘀止血東加減。 《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雲:“若去血過多, 則熱隨血去, 當以補為主。 ”《傅青主女科》雲:“必須于補陰之中, 行止崩之法。 ”《傅青主女科》又雲:“然單補氣則血又不易生, 單補血而不補火, 則血又必凝滯, 而不能隨氣而速生。 ”以上條文所言其間的用藥辨證關係及哲理, 值得臨證深思和效法。

補澀相兼, 尋因求本

崩漏為病, 淋漓不盡, 耗氣傷血,當務之急,當固氣止血,以存正氣。止澀之品,雖取效一時,不失為應急之舉,心中應有數。辛智科臨證應用健脾益氣止血之劑,常用補中益氣東加減,止血常用生地炭、地榆炭、仙鶴草等,亦選用血肉有情之品如阿膠等,以達補氣健脾、澀血固攝之功效。《傅青主女科》論補氣固氣之品時言:“其最妙者,不去止血,而止血之味,含於補氣之中也。”用藥時應細心體會。

辛智科認為,大凡崩漏之病,致病因素多,當有虛實之分,血熱血瘀之別,標本緩急之殊。趙養葵《邯鄲遺稿》認為“崩漏有血虛、有驚憂、有怒氣、有熱搏、有勞傷”之分,臨證應詳辨細審,尋因求本。當今臨證治療,應借助現代醫學診斷技術,明確診斷,區分病變性質,注意排除器質性和惡性病變,以便判斷疾病輕重、緩急和預後,取長補短,為中醫施治提供借鑒和幫助。著眼弄清病因,求之於本,綜合施治。急則補氣健脾止血為先,血止則補腎固本為主。

清熱化瘀,用藥精巧

辛智科認為,崩漏病人,多因出血較多,熱隨血泄,氣隨血耗,雖見有熱,多為虛熱,切勿妄用清熱涼血之品。臨床常選用桑葉、生地炭等,既能滋腎之陰,又有收斂之妙。《本草經疏》雲:“桑葉甘寒,甘所以益血,寒所以涼血。”正如《邯鄲遺稿》所言:“凡治崩漏宜大補氣血與養脾胃,微加鎮逐心火之藥以治之,補陰瀉陽其患自愈矣。”勿犯“虛虛實實”之戒。

若血瘀引起崩漏,多時間長,瘀阻胞宮,血不歸經,淋漓不斷,並伴有血塊、腹痛,舌紫暗。選用止血又能化瘀的藥物,如大小薊、蒲黃炭、三七等,但不宜用時太長,中病即止。止血尚易,消瘀甚難,化瘀宜緩。著名婦科專家朱小南善用少量熟地炭治崩漏,以達清熱涼血、化瘀導滯之功,推陳出新,引血歸經,能行能止,極有卓見,應予繼承。

病案舉例

白某,女,52歲,2015年1月10日初診。

患者月經來潮,淋漓不盡20餘天,頭暈目眩,腰膝酸軟,面色黯黃,疲乏無力,經水淡紅,偶有小血塊,舌淡苔白,脈細弱。證屬氣血虧虛、肝腎不足,治宜補益氣血、止血補腎。處方:生黃芪50克,當歸12克,白芍15克,熟地18克,仙鶴草20克,側柏炭15克,棕櫚炭15克,白茅根30克,升麻6克,益母草15克,香附12克,桃仁12克,5劑,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

二診(2015年2月1日):患者服上藥後出血止,諸症減輕,未再服藥。但仍有腰酸疲乏,恐其經來後再發作,前來就診要求服藥鞏固,在原方基礎上加杜仲15克,續斷15克,繼服12劑,早晚各1次。服藥後月經來潮,量少,4天淨。後隨訪,以後月經來潮未再發病,唯其又量少,因年齡正處絕經期,未再就診用藥。

*文中方藥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耗氣傷血,當務之急,當固氣止血,以存正氣。止澀之品,雖取效一時,不失為應急之舉,心中應有數。辛智科臨證應用健脾益氣止血之劑,常用補中益氣東加減,止血常用生地炭、地榆炭、仙鶴草等,亦選用血肉有情之品如阿膠等,以達補氣健脾、澀血固攝之功效。《傅青主女科》論補氣固氣之品時言:“其最妙者,不去止血,而止血之味,含於補氣之中也。”用藥時應細心體會。

辛智科認為,大凡崩漏之病,致病因素多,當有虛實之分,血熱血瘀之別,標本緩急之殊。趙養葵《邯鄲遺稿》認為“崩漏有血虛、有驚憂、有怒氣、有熱搏、有勞傷”之分,臨證應詳辨細審,尋因求本。當今臨證治療,應借助現代醫學診斷技術,明確診斷,區分病變性質,注意排除器質性和惡性病變,以便判斷疾病輕重、緩急和預後,取長補短,為中醫施治提供借鑒和幫助。著眼弄清病因,求之於本,綜合施治。急則補氣健脾止血為先,血止則補腎固本為主。

清熱化瘀,用藥精巧

辛智科認為,崩漏病人,多因出血較多,熱隨血泄,氣隨血耗,雖見有熱,多為虛熱,切勿妄用清熱涼血之品。臨床常選用桑葉、生地炭等,既能滋腎之陰,又有收斂之妙。《本草經疏》雲:“桑葉甘寒,甘所以益血,寒所以涼血。”正如《邯鄲遺稿》所言:“凡治崩漏宜大補氣血與養脾胃,微加鎮逐心火之藥以治之,補陰瀉陽其患自愈矣。”勿犯“虛虛實實”之戒。

若血瘀引起崩漏,多時間長,瘀阻胞宮,血不歸經,淋漓不斷,並伴有血塊、腹痛,舌紫暗。選用止血又能化瘀的藥物,如大小薊、蒲黃炭、三七等,但不宜用時太長,中病即止。止血尚易,消瘀甚難,化瘀宜緩。著名婦科專家朱小南善用少量熟地炭治崩漏,以達清熱涼血、化瘀導滯之功,推陳出新,引血歸經,能行能止,極有卓見,應予繼承。

病案舉例

白某,女,52歲,2015年1月10日初診。

患者月經來潮,淋漓不盡20餘天,頭暈目眩,腰膝酸軟,面色黯黃,疲乏無力,經水淡紅,偶有小血塊,舌淡苔白,脈細弱。證屬氣血虧虛、肝腎不足,治宜補益氣血、止血補腎。處方:生黃芪50克,當歸12克,白芍15克,熟地18克,仙鶴草20克,側柏炭15克,棕櫚炭15克,白茅根30克,升麻6克,益母草15克,香附12克,桃仁12克,5劑,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

二診(2015年2月1日):患者服上藥後出血止,諸症減輕,未再服藥。但仍有腰酸疲乏,恐其經來後再發作,前來就診要求服藥鞏固,在原方基礎上加杜仲15克,續斷15克,繼服12劑,早晚各1次。服藥後月經來潮,量少,4天淨。後隨訪,以後月經來潮未再發病,唯其又量少,因年齡正處絕經期,未再就診用藥。

*文中方藥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