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殷商都城裡的婦好女將軍——殷墟記行之一

殷商都城裡的婦好女將軍----殷墟記行之一

去河南旅遊, 人們通常首選是洛陽龍門石窟, 其次是嵩山少林寺。

當我來到河南安陽殷墟商朝都城遺址時, 那種強烈的震撼與視覺衝擊, 絲毫不亞於站在盧舍那石佛前的那一刻。

這是我的第三次河南之行。 跟眾多旅遊者一樣, 前兩次河南之行, 我遊遍了洛陽, 開封及少林寺。 本次河南之行為何選擇安陽, 是因為那裡有個標誌為5A級景點的殷墟遺址。

殷墟商朝都城遺址公園大門

從鄭州新鄭機場下來後, 可以搭乘高鐵前往安陽, 為時二小時。 便捷的高鐵交通讓這座位于冀豫二省交界的邊遠小城, 變得不再遙遠。 在高鐵的車廂裡, 有不少安陽當地乘客, 當他們得知我們是旅遊者時, 便推薦我們去桃花谷欣賞自然風光, 或去林縣觀看“紅旗渠”人工奇跡。 我說是去殷墟, 他們頗為意外, 認為安陽那麼多風景名勝,

殷墟只是個古跡, 怎麼會作為首選?

安陽高鐵站的管理不錯, 出了高鐵站廣場, 沒有看到類似其他地方那樣的黑車或旅店隨便拉客現象。 計程車站在廣場一側, 車輛標誌統一, 司機彬彬有禮, 使我對這座中國第一古都徒然增添了好感。

安陽高鐵站

計程車司機姓龐, 他說參觀殷墟遺址首選是宮殿宗廟遺址。 第二個值得去的地方是殷墟王陵遺址。 他又建議我們參觀完殷墟的遺址後, 應當再去參觀中國文字博物館。 途中龐師傅還告訴我們, 安陽人傑地靈, 誕生了民族英雄岳飛, 還有民國總統袁世凱。

來到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時, 已經接近響午時分。 太陽光有些強烈, 遺址公園正前方的紅色木質柵門及公園內的

“殷墟”及“甲骨文發現地”兩塊石碑在陽光的照射下鮮豔奪目。 此時, 參觀者不多, 遺址公園顯得有些廖落。 但你踏在這片殷商古地, 望著藍天白雲, 遙想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故土上, 農耕女織, 狩獵捕魚, 雕石琢玉, 持貝買賣, 占僕祭天, 這些活生生的場面而且被文字書寫下來,

仿佛就在眼前, 不覺地激動起來。 不要小看殷墟, 它已被公認為世界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殷墟”石碑在陽光的照射下鮮豔奪目。

殷商都城暢想圖

“看這條小河, 可是當年宮殿的護城河”, 講解員的聲音讓我從暢想中回過神來。 講解員指著密草樹叢外的小河, 告訴我們這條河叫洹河。 不要小看這條河此時波瀾不驚, 它馱伏著遠古的文明, 流淌了三千五百年, 涓涓而來。

密草樹叢外的小河叫洹河

環顧四周,整個宮殿遺址,感覺這裡就像一座秀麗的大花園,滿眼綠蔭,鳥語花香。在沒有建立遺址公園前,這裡是一片農舍,農田及荒地。成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尤其2006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後,這裡就被嚴格地保護起來。

秀麗的大花園,滿眼綠蔭,鳥語花香

如果不是看到“殷墟博物館”這幾個大字,我們沒法想到這個展示世界最古老文明的博物館幾乎淹沒在地下。講解員解釋說,這樣的設計最大限度地保護那些古老的文物,同時盡可能地與整個殷墟遺址景觀相協調。

殷墟博物館

博物館入口下坡處的牆壁上有個甲骨文的“子”字,這是甲骨文中最先辨認出來的象形文字,也是商朝望族的姓氏。這個“子”已經成為博物館的館標。

殷墟博物館入口處的甲骨文“子”

在下坡道旁邊,鋪設著一條青石板的時間長廊,銘刻著從清朝到商朝的西元紀年。每塊青石板長度不一,象徵著各個朝代的存亡長短。我們一步步地往下走,感覺每步都跨過一個百年。當跨過“西周”的青石板盡頭,進入佈置著篝火黃土茅屋裝潢的展廳內室,我們穿越到了遠古的殷商年代。在不同的展廳,我們被一系列令人目眩的文物所震動且被感悟,雖然它們此刻安詳地躺在恒溫陳列玻璃箱裡。

從精緻的盛酒觚爵,我們聞到了商朝夜宴酒香;

完美的陶三通水管,撐起了商王宮殿完善的地下供水系統;

各類動物骨骼加工製作的飾品,洋溢著商代女人的美麗心情;

透過那些實用的石刀石鐮,看到了商農們在耕田勞作;

冰冷的青銅刃戈,聽到戰場的陣陣廝殺;

一枚枚貝殼,喧嘩於市;一片片龜甲,驚動天下;

還有銅甗中煮熟的祭祀人頭;凸顯出文明夾縫中的野蠻。

完美的陶三通水管

精緻的盛酒觚爵

銅甗中煮熟的祭祀人頭

直觀那些珍貴的出土文物,三千五百年前商人的一段段生活場景,化成一幅幅逼真油畫巨挈,歷歷在目,恍如夢寐。

展廳裡那座最矚目的就是司母戊鼎,這座由商王武丁之子獻給其母親的大鼎,鼎身鼎足鼎耳均刻有各類怪獸浮雕,精美絕倫。伴隨怪獸的紋飾猙獰怪異,充滿了神秘的色彩。這些紋飾震懾力很強,象徵著商朝王室至高無上的權力。該鼎重達832.84公斤,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青銅禮器,也是鎮國之寶。

司母戊鼎原件存放在北京的國家博物館。據說在申遺時,該寶物特意從北京借調,榮歸故里,頃刻間讓殷墟遺址大放異彩,也贏得了在場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審專家老司機們讚歎。

鎮國之寶

在博物館裡,目睹這些精美的陶器玉器青銅器,無人不驚訝感歎中國史前王宮裡的奢華排場,殷商時代的高超鑄造繪畫雕刻技藝以及從遠古時期的傳承而來的工匠精神。

從器物中可見遠古傳承而來的工匠精神

離開博物館,我們快速經過了“乙七基址”殉葬場。講解員指著塗紅色的木樁,告訴我們這些都是祭祀坑的標注。在商代,貴族遇到類似建造房子這樣的重大活動,都會活埋一個小孩作為祭品。我們看到許多破裂變形的殉葬屍骨,可以推測陪葬活人死前的掙扎,場景震撼。講解員說,商代六個奴隸可以交換一頭健康的耕牛。而這些奴隸通常是敵方的戰俘或從敵國俘獲而來的平民百姓。雖然我們不堪忍睹那些殉葬坑,但也明白這樣道理,從石器時代走向奴隸社會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無法抗拒。

紅色標注木樁下面都是祭祀坑

殉葬坑

令人深刻的還有兵馬坑裡那些龐大的戰車。根據這些戰車的輪廓推測,殷商都城的街道已經分成快車與慢車道,一個完整的城市規劃佈局完整地呈現在我們的腦際。

兵馬坑裡那些龐大的戰車

經過甲骨文長廊,就是婦好墓遺址。

甲骨文長廊

西元前14世紀,第20代商王盤庚遷都到殷,就是今天安陽市洹河南岸的小屯村一帶,在此建立了都城,延綿二百七十多年。盤庚侄子武丁掌權後,殷商達到鼎盛。這段歷史,被史太公記載在他的【史記】裡:“殷道復興。諸侯來朝,以其遵成湯之德也”。武丁時期的商殷疆土遼闊,源于商王對北方羌國一次征服。此次戰爭是甲骨文記載殷商時代規模最大的戰爭,出動軍隊一萬三千人。統帥這支軍隊的將領正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婦好。婦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將軍,還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她協助丈夫多次主持國家祭祀等重大政治活動,文武雙全,極受商王的寵愛。婦好去世後,商王悲哀不已,將她的墓地直接安排在自己辦公的宮殿旁邊,日夜相思相伴。殷墟帝皇王公墓穴幾乎被後世的盜墓者洗劫一空,唯有婦好墓保存完好,因為無人會猜到皇帝宮殿旁居然會有皇后墓室。

愛情的力量挽救了婦好墓。

甲骨文“婦好”

第20代商王盤庚遷都到殷創意圖

1976年的婦好墓考古工作者,一定會覺得這是他們一生中最溫馨浪漫的考古發掘。從墓裡出土的上萬件物器以及銘刻其上的銘文可以辨別出了墓主人的身份。那些青銅器玉器骨器,見證了婦好與商王武丁之間瑰麗宏偉的愛情故事。

在婦好墓室看到的殉人,很少掙扎或被刀砍的跡象。後人猜測,婦好身前待人和藹,她去世後,她的近臣侍衛或僕人,不堪主人孤獨長眠于地下,甘願陪殉伴隨女將軍婦好而去。

婦好墓裡出土的青銅器

走出婦好墓來到廣場前,我們看到了婦好的雕像。女將軍婦好手持兵器,威風凜凜,英姿颯爽。婦好將軍手持的兵器,造型獨特,正是從婦好墓裡發掘“大銅鉞”,重達9公斤。

女將軍婦好以及伴隨她長眠的那些物器,給殷墟增添了濃墨的色彩和無窮的傳奇。

婦好將軍雕像

結束一天的游程,準備告別安陽了。在安陽高鐵站排隊候車時,聽到幾個當地乘客在用安陽話聊天。熟悉這種口音,源於殷墟博物館裡的一段視頻。在視頻裡,根據殷商出土遺骸複製的古人“子商”微笑地向參觀者自我介紹,他正是使用了純正的安陽口音。我猜想到,博物館是否是用這樣方式告訴大家,雖然安陽是河南的一個邊遠小城,但這裡誕生了中國首位巾幗英雄,在中國古都排名,它是老大!

殷商古都內的仿古道

(完)

*作者自注:薩堡兒,杭州人。工科大學畢業,從事製造業,愛好閱讀及旅行。業餘主持“薩爾茨堡”頭條號。

密草樹叢外的小河叫洹河

環顧四周,整個宮殿遺址,感覺這裡就像一座秀麗的大花園,滿眼綠蔭,鳥語花香。在沒有建立遺址公園前,這裡是一片農舍,農田及荒地。成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尤其2006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後,這裡就被嚴格地保護起來。

秀麗的大花園,滿眼綠蔭,鳥語花香

如果不是看到“殷墟博物館”這幾個大字,我們沒法想到這個展示世界最古老文明的博物館幾乎淹沒在地下。講解員解釋說,這樣的設計最大限度地保護那些古老的文物,同時盡可能地與整個殷墟遺址景觀相協調。

殷墟博物館

博物館入口下坡處的牆壁上有個甲骨文的“子”字,這是甲骨文中最先辨認出來的象形文字,也是商朝望族的姓氏。這個“子”已經成為博物館的館標。

殷墟博物館入口處的甲骨文“子”

在下坡道旁邊,鋪設著一條青石板的時間長廊,銘刻著從清朝到商朝的西元紀年。每塊青石板長度不一,象徵著各個朝代的存亡長短。我們一步步地往下走,感覺每步都跨過一個百年。當跨過“西周”的青石板盡頭,進入佈置著篝火黃土茅屋裝潢的展廳內室,我們穿越到了遠古的殷商年代。在不同的展廳,我們被一系列令人目眩的文物所震動且被感悟,雖然它們此刻安詳地躺在恒溫陳列玻璃箱裡。

從精緻的盛酒觚爵,我們聞到了商朝夜宴酒香;

完美的陶三通水管,撐起了商王宮殿完善的地下供水系統;

各類動物骨骼加工製作的飾品,洋溢著商代女人的美麗心情;

透過那些實用的石刀石鐮,看到了商農們在耕田勞作;

冰冷的青銅刃戈,聽到戰場的陣陣廝殺;

一枚枚貝殼,喧嘩於市;一片片龜甲,驚動天下;

還有銅甗中煮熟的祭祀人頭;凸顯出文明夾縫中的野蠻。

完美的陶三通水管

精緻的盛酒觚爵

銅甗中煮熟的祭祀人頭

直觀那些珍貴的出土文物,三千五百年前商人的一段段生活場景,化成一幅幅逼真油畫巨挈,歷歷在目,恍如夢寐。

展廳裡那座最矚目的就是司母戊鼎,這座由商王武丁之子獻給其母親的大鼎,鼎身鼎足鼎耳均刻有各類怪獸浮雕,精美絕倫。伴隨怪獸的紋飾猙獰怪異,充滿了神秘的色彩。這些紋飾震懾力很強,象徵著商朝王室至高無上的權力。該鼎重達832.84公斤,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青銅禮器,也是鎮國之寶。

司母戊鼎原件存放在北京的國家博物館。據說在申遺時,該寶物特意從北京借調,榮歸故里,頃刻間讓殷墟遺址大放異彩,也贏得了在場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審專家老司機們讚歎。

鎮國之寶

在博物館裡,目睹這些精美的陶器玉器青銅器,無人不驚訝感歎中國史前王宮裡的奢華排場,殷商時代的高超鑄造繪畫雕刻技藝以及從遠古時期的傳承而來的工匠精神。

從器物中可見遠古傳承而來的工匠精神

離開博物館,我們快速經過了“乙七基址”殉葬場。講解員指著塗紅色的木樁,告訴我們這些都是祭祀坑的標注。在商代,貴族遇到類似建造房子這樣的重大活動,都會活埋一個小孩作為祭品。我們看到許多破裂變形的殉葬屍骨,可以推測陪葬活人死前的掙扎,場景震撼。講解員說,商代六個奴隸可以交換一頭健康的耕牛。而這些奴隸通常是敵方的戰俘或從敵國俘獲而來的平民百姓。雖然我們不堪忍睹那些殉葬坑,但也明白這樣道理,從石器時代走向奴隸社會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無法抗拒。

紅色標注木樁下面都是祭祀坑

殉葬坑

令人深刻的還有兵馬坑裡那些龐大的戰車。根據這些戰車的輪廓推測,殷商都城的街道已經分成快車與慢車道,一個完整的城市規劃佈局完整地呈現在我們的腦際。

兵馬坑裡那些龐大的戰車

經過甲骨文長廊,就是婦好墓遺址。

甲骨文長廊

西元前14世紀,第20代商王盤庚遷都到殷,就是今天安陽市洹河南岸的小屯村一帶,在此建立了都城,延綿二百七十多年。盤庚侄子武丁掌權後,殷商達到鼎盛。這段歷史,被史太公記載在他的【史記】裡:“殷道復興。諸侯來朝,以其遵成湯之德也”。武丁時期的商殷疆土遼闊,源于商王對北方羌國一次征服。此次戰爭是甲骨文記載殷商時代規模最大的戰爭,出動軍隊一萬三千人。統帥這支軍隊的將領正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婦好。婦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將軍,還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她協助丈夫多次主持國家祭祀等重大政治活動,文武雙全,極受商王的寵愛。婦好去世後,商王悲哀不已,將她的墓地直接安排在自己辦公的宮殿旁邊,日夜相思相伴。殷墟帝皇王公墓穴幾乎被後世的盜墓者洗劫一空,唯有婦好墓保存完好,因為無人會猜到皇帝宮殿旁居然會有皇后墓室。

愛情的力量挽救了婦好墓。

甲骨文“婦好”

第20代商王盤庚遷都到殷創意圖

1976年的婦好墓考古工作者,一定會覺得這是他們一生中最溫馨浪漫的考古發掘。從墓裡出土的上萬件物器以及銘刻其上的銘文可以辨別出了墓主人的身份。那些青銅器玉器骨器,見證了婦好與商王武丁之間瑰麗宏偉的愛情故事。

在婦好墓室看到的殉人,很少掙扎或被刀砍的跡象。後人猜測,婦好身前待人和藹,她去世後,她的近臣侍衛或僕人,不堪主人孤獨長眠于地下,甘願陪殉伴隨女將軍婦好而去。

婦好墓裡出土的青銅器

走出婦好墓來到廣場前,我們看到了婦好的雕像。女將軍婦好手持兵器,威風凜凜,英姿颯爽。婦好將軍手持的兵器,造型獨特,正是從婦好墓裡發掘“大銅鉞”,重達9公斤。

女將軍婦好以及伴隨她長眠的那些物器,給殷墟增添了濃墨的色彩和無窮的傳奇。

婦好將軍雕像

結束一天的游程,準備告別安陽了。在安陽高鐵站排隊候車時,聽到幾個當地乘客在用安陽話聊天。熟悉這種口音,源於殷墟博物館裡的一段視頻。在視頻裡,根據殷商出土遺骸複製的古人“子商”微笑地向參觀者自我介紹,他正是使用了純正的安陽口音。我猜想到,博物館是否是用這樣方式告訴大家,雖然安陽是河南的一個邊遠小城,但這裡誕生了中國首位巾幗英雄,在中國古都排名,它是老大!

殷商古都內的仿古道

(完)

*作者自注:薩堡兒,杭州人。工科大學畢業,從事製造業,愛好閱讀及旅行。業餘主持“薩爾茨堡”頭條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