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重磅!農業部發佈冬大麥技術指導意見

我國冬大麥主要分佈在黃淮和長江流域、華南地區及西南高原地區。

(一)黃淮冬大麥區

主要包括陝西、山西、河北、河南、山東全境和江蘇、安徽的北部地方。

1.適期澆水, 合理施肥。 澆好返青拔節水, 施好孕穗起身肥。 從孕穗拔節到抽穗開花是大麥一生發育最快、器官建成最多和肥水需要量最大的時期, 要適時澆水與合理施肥, 促進冬大麥幼穗發育, 減少無效分蘖, 保證穗數和增加粒數, 達到高產穩產。 對冬前灌溉不足、土壤墒情較差的麥田(地表0-25釐米土壤含水量低於最大持水量75%)要及時澆灌返青拔節水, 土質差、基肥少、播種遲、苗情差的地塊, 結合澆灌返青拔節水, 按畝施純N7.5公斤, 酌情追施孕穗起身肥。 對肥力高、基肥足、播種早、長勢旺的地塊, 要少施或不施氮肥, 以防後期倒伏和貪青晚熟, 可畝追施P2O53.0公斤、K2O2.5公斤, 以壯稈防倒、促熟提質。

澆好抽穗開花水, 施好授粉保粒肥。

冬大麥拔節之後, 當旗葉生長至1/2大小, 幼穗處於旗葉1/3葉鞘時, 正是小穗和雌雄蕊發育盛期, 應根據麥田土壤墒情及時澆水, 並根據群體生長發育情況進行追肥, 以保證小花正常生長發育、開花授粉和結實。 一般追肥量掌握在總施肥量1/10左右, 單株生長弱、群體發育小應適當多追肥。 但對啤酒大麥, 此期追施氮肥極易造成籽粒蛋白質含量超標, 最好不再追肥。

澆好灌漿水, 保證大穗大粒。 開花授粉後10-15天是籽粒灌漿和籽粒形成的關鍵時期, 此時乾旱會造成結實率降低和產量下降, 應根據麥田墒情及時灌溉澆水, 防止乾旱發生。 澆水時要防止大水漫灌, 並避開大風天氣, 以免發生倒伏。

2.加強調控, 防止倒伏。 倒伏是引起大麥減產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通過苗期鎮壓和拔節抽穗期控制肥水, 進行群體調控之外, 也可採取噴施化學調控劑, 在大麥分蘖盛期或挑旗時進行化控防倒。

3.科學用藥, 防治病蟲。 該區主要病害有白粉病、條紋病、網斑病和散黑穗病等真菌性病害及黃矮病, 主要蟲害有蚜蟲和金針蟲等。 2016年冬季溫度較高, 病蟲害有提早發生和爆發的可能, 應定期查看病情、蟲情, 在發生初期選用有針對性的高效低毒農藥及時防控。 對真菌性病害, 在大麥拔節後, 選用合適藥劑配合磷酸二氫鉀, 混合兌水噴霧, 間隔10天再噴1次, 可有效防治白粉病等, 還能加快籽粒灌漿速度, 提高穗粒重;大麥條紋病和黑穗病通常採取播前藥劑拌種解決,

當春季拔節期條紋病初發時, 選擇合適藥劑進行葉面噴施防治。 對病毒性病害, 如大麥黃矮病是由蚜蟲傳播的病毒性病害, 除加強肥水管理、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外, 可以通過殺滅蚜蟲, 消除傳播媒介的方法加以防治。 對蟲害, 大麥蚜蟲可選用合適殺蟲劑進行噴施防治;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可畝用5%辛硫磷顆粒劑撒于麥田土表或開溝施入土中, 或選擇合適藥劑灌根防治。

4.及時收儲, 防黴防蟲。 發芽率高低是啤酒大麥最為重要的品質性狀之一, 收穫過早或過晚都會對發芽造成影響, 一般在蠟熟期收穫最為適宜。 飼料和食用大麥可在完熟期或稍後收穫。 收前應避免或減少雨淋, 收後要儘快脫粒、晾曬、清選。 當籽粒含水量低於12%時,

及時包裝入庫, 並依照生產用途、按品種分類存放, 避免受潮和發生蟲蛀和黴變, 保證商品品質。

(二)南方冬大麥區

包括江蘇與安徽南部、雲南與四川大部和湖北、浙江、江西、福建、重慶、貴州全境。

1.溝渠配套, 防旱排澇。 進入春季後南方地區降雨增多, 長江中下游及華南等南方低海拔地區應首先修復整理好冬季損毀的田間排灌溝渠, 及時排水防澇, 防止發生水漬, 造成死苗減產。 西南高原地區需根據降雨和田間土壤墒情進行灌溉, 防止乾旱減產。

2.合理施肥, 促穗保粒。 南方地區冬大麥絕大部分是晚稻茬, 且2016年由於晚稻收後連續降雨大麥播種期普遍推遲, 要針對土質差、基肥少, 特別是因播種遲造成群體過小的地塊, 按畝施純N7.5公斤酌情追施孕穗起身肥。對基肥足、播種早、長勢旺的地塊,要少施或不施氮肥,以防引起後期倒伏和貪青晚熟,但可畝追施P2O53.0公斤,K2O2.5公斤,壯稈防倒、促熟提質。旗葉生長至1/2大小,幼穗處於旗葉1/3葉鞘時,為保證小花和籽粒發育,應根據群體發育情況進行追肥。一般施肥量掌握在總施肥量1/10左右,單株生長弱、群體發育小要適當多施。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南方地區大麥的蛋白質含量一般較低,但對於啤酒大麥來說,拔節期追施氮肥易引起籽粒蛋白質含量超標,因此最好少施。

3.強化調控,防止倒伏。對生長過旺或植株較高的地塊,可在拔節前或挑旗時噴施合適的化學調控劑,防控倒伏。

4.合理用藥,防治病害。該區冬大麥病害較多,主要有赤黴病、白粉病、條紋病、銹病、網斑病和散黑穗病等真菌性病害,以及黃花葉病等病毒性病害。特別是由於2016年暖冬和降雨較多,應提早加強赤黴病和白粉病防治。可在拔節後,選擇合適藥劑配合磷酸二氫鉀,混合兌水噴霧,間隔10天噴1次,進行有效防治。條紋病一般採取播種前藥劑拌種防治,當春季條紋病初發時,可選用合適藥劑葉面噴施防治。大麥黃花葉病屬於土傳病毒性病害,只能通過種植抗病品種和春季加強田間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進行預防。

5.及時收儲,防黴防蟲。與黃淮冬大麥區相同。

按畝施純N7.5公斤酌情追施孕穗起身肥。對基肥足、播種早、長勢旺的地塊,要少施或不施氮肥,以防引起後期倒伏和貪青晚熟,但可畝追施P2O53.0公斤,K2O2.5公斤,壯稈防倒、促熟提質。旗葉生長至1/2大小,幼穗處於旗葉1/3葉鞘時,為保證小花和籽粒發育,應根據群體發育情況進行追肥。一般施肥量掌握在總施肥量1/10左右,單株生長弱、群體發育小要適當多施。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南方地區大麥的蛋白質含量一般較低,但對於啤酒大麥來說,拔節期追施氮肥易引起籽粒蛋白質含量超標,因此最好少施。

3.強化調控,防止倒伏。對生長過旺或植株較高的地塊,可在拔節前或挑旗時噴施合適的化學調控劑,防控倒伏。

4.合理用藥,防治病害。該區冬大麥病害較多,主要有赤黴病、白粉病、條紋病、銹病、網斑病和散黑穗病等真菌性病害,以及黃花葉病等病毒性病害。特別是由於2016年暖冬和降雨較多,應提早加強赤黴病和白粉病防治。可在拔節後,選擇合適藥劑配合磷酸二氫鉀,混合兌水噴霧,間隔10天噴1次,進行有效防治。條紋病一般採取播種前藥劑拌種防治,當春季條紋病初發時,可選用合適藥劑葉面噴施防治。大麥黃花葉病屬於土傳病毒性病害,只能通過種植抗病品種和春季加強田間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進行預防。

5.及時收儲,防黴防蟲。與黃淮冬大麥區相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