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益陽萬源雙語學校:雪中登浮邱山一路雪景一路歌

本網訊(通訊員 曹國軍)“這裡的山路十八灣,這裡的水路九連環。一路雪景一路歌,在這竹林山間留下我們的歌聲,留下的是團隊的歡欣與快樂。”言樂教師崔如意行進中欣喜地告訴筆者。

2月3日下午,益陽萬源雙語學校初中部組織全體教師,開展冬日雪中登桃江縣浮邱山活動,初中部德育主任鐘靜、教務幹事李建軍前面帶路,初中部主任張團芳後面組織,讓大放鬆心情,只為登上浮邱山,觀賞山中雪景。

“一片銀裝美景,美翻了浮邱山。浮邱山有48面峰,常年雲遮霧繞,遠望若浮,近看似邱,故稱之為浮邱山。另一種說法是南北朝時潘子良,在此煉丹修仙,他自號浮邱子,浮邱山便因浮邱子而得名。”全體教師行走在登山的大路上,美女教師王娟邊走邊說,介紹起了浮邱山的來歷。

走到大路拐彎處,山路開始變陡,加上有雪有冰,登山之路變得特別難行,大家拄著拐杖,在言樂教師崔如意的組織下,大家唱起了中華民歌,相互鼓勵,相互幫助,終於在16時42分登上山頂“浮邱寺”。“成功了,我終於登上山頂,我是登上英雄。”大家歡呼雀躍,祝賀自已的成功,更感恩團隊的精心組織。

寺裡的主持接待了大家,詳細介紹了浮邱山的來龍去脈。浮邱山在桃江縣城西南12公里處,主峰海拔752米,方圓約48平方公里,區內山嶺起伏,峰巒突起。古為楚南名山,人稱“小南嶽”,今為益陽市的佛教聖地,是桃江縣著名的風景區。

大家參觀了浮邱古寺。古寺有三進四宅,前宅為玉皇殿,為僧人誦經打座之處。第二宅為福壽殿,為清道光年間,兵部尚書陶澍二夫人賀氏捐資修建。第三宅為祖師殿,原供道教玄武祖師之塑像。最後一宅為觀音殿,室內壁上嵌有一塊花崗石板,上刻“印心石屋”四個大字,是清道光皇帝賜給陶澍的御筆。

下山路上,大家有說有笑,雪中登浮邱山,一路雪景一路歌,由於氣溫較低,山頂樹枝上還出現冰淩現象,樹枝凝結“凍”出一道風景,如同水晶宮一般,留下了大家美好的回憶。

本網訊(通訊員 曹國軍)“這裡的山路十八灣,這裡的水路九連環。一路雪景一路歌,在這竹林山間留下我們的歌聲,留下的是團隊的歡欣與快樂。”言樂教師崔如意行進中欣喜地告訴筆者。

2月3日下午,益陽萬源雙語學校初中部組織全體教師,開展冬日雪中登桃江縣浮邱山活動,初中部德育主任鐘靜、教務幹事李建軍前面帶路,初中部主任張團芳後面組織,讓大放鬆心情,只為登上浮邱山,觀賞山中雪景。

“一片銀裝美景,美翻了浮邱山。浮邱山有48面峰,常年雲遮霧繞,遠望若浮,近看似邱,故稱之為浮邱山。另一種說法是南北朝時潘子良,在此煉丹修仙,他自號浮邱子,浮邱山便因浮邱子而得名。”全體教師行走在登山的大路上,美女教師王娟邊走邊說,介紹起了浮邱山的來歷。

走到大路拐彎處,山路開始變陡,加上有雪有冰,登山之路變得特別難行,大家拄著拐杖,在言樂教師崔如意的組織下,大家唱起了中華民歌,相互鼓勵,相互幫助,終於在16時42分登上山頂“浮邱寺”。“成功了,我終於登上山頂,我是登上英雄。”大家歡呼雀躍,祝賀自已的成功,更感恩團隊的精心組織。

寺裡的主持接待了大家,詳細介紹了浮邱山的來龍去脈。浮邱山在桃江縣城西南12公里處,主峰海拔752米,方圓約48平方公里,區內山嶺起伏,峰巒突起。古為楚南名山,人稱“小南嶽”,今為益陽市的佛教聖地,是桃江縣著名的風景區。

大家參觀了浮邱古寺。古寺有三進四宅,前宅為玉皇殿,為僧人誦經打座之處。第二宅為福壽殿,為清道光年間,兵部尚書陶澍二夫人賀氏捐資修建。第三宅為祖師殿,原供道教玄武祖師之塑像。最後一宅為觀音殿,室內壁上嵌有一塊花崗石板,上刻“印心石屋”四個大字,是清道光皇帝賜給陶澍的御筆。

下山路上,大家有說有笑,雪中登浮邱山,一路雪景一路歌,由於氣溫較低,山頂樹枝上還出現冰淩現象,樹枝凝結“凍”出一道風景,如同水晶宮一般,留下了大家美好的回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