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點贊」為全國造衣裳,這樣的豪情只有金山才能hold住!

今日立春, 所謂春寒料峭,

金山的氣溫低至零下4-6度,

一定要注意保暖。

說到保暖,

小編今天就來說說金山的“穿”。

全國人民的最愛“的確良”和金山的故事

1972年, 全國最大的石油化工企業在金山開工建設, 這就是後來的上海石化總廠。 上海石化總廠的開工建設, 拉開了中國化纖工業蓬勃發展的序幕。 隨著上海石化總廠的投產, 中國化纖工業逐漸發展起來。

李先念視察上海金山石化總廠(史雲攝)

1

被全國人民搶購的“的確良”

說到合成纖維, 大家都會想起承載了幾代中國人情感記憶的“的確良”! 上世紀50年代, 國際上開始流行一種新的合成面料, 那就是“的確良”。 “的確良”的大名叫做“滌綸”, 是一種從石油、煤炭中提煉合成的材料。 “的確良”對中國人來說, 是舊穿衣時代的終結, 是新穿衣時代的開始。

上世紀60年代初, 上海開始了“的確良”的研製工作。 最初中國人還沒有從石油到化纖的生產能力, 用作開發面料的進口滌綸纖維是用外匯買進來的。 曾經的上海第二合成纖維廠是我國首家專門生產滌綸短纖維, 也就是生產“的確良”原料的工廠。 但年產量對當時老百姓的需求來說, 實在是杯水車薪。 “的確良”不僅上海人喜歡,

當時全國各地到上海來的人也都把搶購“的確良”作為他們的重要任務。

2

全國最大的石油化工企業在金山開工建設

為了解決老百姓的穿衣難問題, 中國政府決定大手筆地向發達工業國家引進石油化工裝備, 來發展化纖、打通化纖工業的全產業鏈。 不久, 全國最大的石油化工企業在金山全面開工建設, 一期建成後每年為國家提供原料15萬噸, 相當於為當時全國8億人每人做一套衣服, 它的建成投產從根本上解決了中國人穿衣難的問題。

與上海石化同時被批准建設的還有遼陽石油化纖總廠、天津石油化纖廠和四川維尼綸廠。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從1972年上海石化建設到1983年廢除布票,2003年起,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一的化纖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以“的確良”為代表的化纖工業的迅速發展,讓中國人都能穿得暖、穿得體面。

金山紡織產業的輝煌史

事實上,金山的紡織產業

已經繁榮了千百年。

從古至今,金山人一直胸懷

為中國造衣裳的豪情。

1

早期種麻、養蠶已相當發達

從金山亭林古文化遺址出土的陶紡輪可見,早在4000年以前呢,金山地區已種麻、養蠶、紡織衣物。

金山出土的陶紡輪(金山區博物館展品)

宋代《雲間志》就記載到:“白苧城,高一丈,周圍一萬步。舊經雲:地生野苧,因以為名,今俗雲白苧匯。在亭林、金山工業區交界的白苧城就生長著很多麻,是麻布的重要產地。那些年,漕涇卡登麻毛紡織有限公司則利用當地種植麻的資源,出口外銷。

陶紡輪的使用,是金山先民走向文明的標誌之一(來自金山區博物館)

上海絲綢公司資料記載:“民國29年,金山縣蠶桑產量500擔,是蠶桑生產較發達地區之一。”清末民國,英國人在廊下橫泖頭開過多家蠶桑收購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朱行因蠶桑發達成為“上海絲綢之鄉”。

2

金山的繁榮興盛和棉花有關

宋末元初,棉花栽培逐漸由福建、兩廣傳到了長江下游地區。明代宣德年間(1426~1435年),當時的朝廷實行了“以布折稅”的政策,用布代替上繳糧米,鼓勵了老百姓由種稻子轉向種棉花。金山地區處在沿海和高地,更是“種者居八九”,金山地區棉紡織業迅速崛起!

金山農民以紡紗、織布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農婦們“朝拾園中花,暮作機上紗。婦織不停手,姑紡不停車。” 不僅農村的人織布、鎮上的人也織布,男女老少都加入了進來。

朱涇、楓涇等鎮上逐漸出現了許多布坊、踹坊、染坊、漂坊等手工作坊,使農村人口大量流入城鎮。至今,在朱涇、山陽、錢圩、後崗和阮巷等地還有染坊店遺址,見證了棉布產業的輝煌。

踹匠在踹“元寶石”,為漂染布做準備

當時,標布盛行,朱涇鎮標布行林立。標布“上潤光細”,被稱為布中精品。從正德年間(1506~1521年)開始,標布被列為皇家貢品。朱涇是標布的貿易中心,鎮上從事標布的貿易商行、布商不知其數。朱涇地區還生產細布、中機布、小布、闊布等。明清時期,數以萬計的棉紗、布匹通過水路大量運到貿易中心朱涇、楓涇後,各地棉商、布商從全國各地湧到這裡收購,遠銷到海內外。此外,明清金山衛還有一種稀布,這種“布闊而松,有單穿、雙扣之別”,遠近聞名,時稱“稀布”,或稱“衛稀”。

呂巷土布技藝(2015年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棉紡織業貿易帶來了朱涇等鎮空前繁榮。明末清初,朱涇鎮人口劇增,店鋪林立,大有都市氣象。陸寶有詩:“春潮覆草半江青,長水分塗客未經,少理蠶絲多織布,百家煙火傍朱涇。”程超寫朱涇興盛的紡織業:“鱗比人家紡織勤,木棉花熟白於銀。鄰家買得尤家錠,繅出絲絲勝綺紋”。清初趙慎徽讚美朱涇:“萬家煙火似都城,元室曾經置大盈,估客往來多滿載,至今人號小臨清。”

清代朱涇鎮區圖

清代鴉片戰爭後,洋布大量湧入中國市場,棉紡織業受到衝擊,金山地區棉紡織業開始衰落,但在民國期間,因為戰亂等原因,又經歷過幾度盛衰。棉布,在世代的沿襲與演變中,承載了金山的鄉愁、文化印記與集體記憶!現在,棉布以復古和時尚的特點,再次成為一些人的寵愛,而金山棉布背後的歷史和價值,值得我們記憶、挖掘和傳承。

金山棉布包包

遊客參觀廊下土布文化展(來源中國服裝輔料網)

3

金山的紡織業怎麼樣?看看金山人的著裝就知道!

據說,在宋元之前大部分人穿麻布,元代到近代大部分人穿棉布。

元代金山張堰人楊竹西穿的服裝(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楊竹西小像》)

到了清代,金山男子頭頂瓜皮帽,身穿長袍,罩馬褂為禮服;農村人穿短衫褲,富人穿綢緞尼龍,窮人多棉布,冬天束藍布大圍裙,腳蹬布鞋,也穿蒲鞋和草鞋;女子著大襟上衣,大腰褲、繡花鞋。

民國期間,部分男子穿中山裝和西裝,戴禮帽;女學生穿淺色襯衫,深色齊膝短裙,一般婦女穿旗袍;農村裡仍保持大襟上衣,包頭布為藍底白花印布,西部多為印花毛巾。

戴“頂頭手巾”穿棉布衣,曾是金山人普遍的穿著攝于朱涇東林文化園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金山人的服裝

這些知名紡織類品牌竟然都出自金山

金山是個名副其實的紡織之鄉,

如今,去國內外各大服裝店走走看看,

如果你仔細看,

令人眼花繚亂的國際一二線品牌的服裝上,

或許都會有金山製造的元素……

中國羊絨頂尖品牌Sand river東京秀

國際市場嶄露頭角的高端羊絨品牌Sandriver,來自上海金山山陽鎮的上海偉航電腦針織有限公司。

金山區非遺代表性項目

楓涇金山絲毯廠生產的絲毯《年年有餘》(陸慶平攝)

走進千家萬戶的“南方寢室”

國內最早從事家用紡織品設計製造的企業之一,旗下擁有香港南方寢飾用品有限公司、南方寢飾科技有限公司、溫州南方寢飾用品有限公司、上海睡特實業有限公司,就落戶於金山。產品遠銷美國、德國、加拿大等10幾個國家和地區。

勁霸男裝

知名商務休閒男裝,38年不斷改進茄克,而這個品牌生產公司就在金山楓涇鎮。

上海市著名紡織商標“幸福”

不僅充滿懷舊氣息,而且躋身國內品牌行列,公司就在金山呂巷鎮。

紡織神器“富山”

上海名牌、上海著名商標“富山”縫紉機。被稱為縫紉機中的經典。這家公司竟然就在金山朱涇鎮。

·END·

編輯 | 陳薇婷

與上海石化同時被批准建設的還有遼陽石油化纖總廠、天津石油化纖廠和四川維尼綸廠。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從1972年上海石化建設到1983年廢除布票,2003年起,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一的化纖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以“的確良”為代表的化纖工業的迅速發展,讓中國人都能穿得暖、穿得體面。

金山紡織產業的輝煌史

事實上,金山的紡織產業

已經繁榮了千百年。

從古至今,金山人一直胸懷

為中國造衣裳的豪情。

1

早期種麻、養蠶已相當發達

從金山亭林古文化遺址出土的陶紡輪可見,早在4000年以前呢,金山地區已種麻、養蠶、紡織衣物。

金山出土的陶紡輪(金山區博物館展品)

宋代《雲間志》就記載到:“白苧城,高一丈,周圍一萬步。舊經雲:地生野苧,因以為名,今俗雲白苧匯。在亭林、金山工業區交界的白苧城就生長著很多麻,是麻布的重要產地。那些年,漕涇卡登麻毛紡織有限公司則利用當地種植麻的資源,出口外銷。

陶紡輪的使用,是金山先民走向文明的標誌之一(來自金山區博物館)

上海絲綢公司資料記載:“民國29年,金山縣蠶桑產量500擔,是蠶桑生產較發達地區之一。”清末民國,英國人在廊下橫泖頭開過多家蠶桑收購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朱行因蠶桑發達成為“上海絲綢之鄉”。

2

金山的繁榮興盛和棉花有關

宋末元初,棉花栽培逐漸由福建、兩廣傳到了長江下游地區。明代宣德年間(1426~1435年),當時的朝廷實行了“以布折稅”的政策,用布代替上繳糧米,鼓勵了老百姓由種稻子轉向種棉花。金山地區處在沿海和高地,更是“種者居八九”,金山地區棉紡織業迅速崛起!

金山農民以紡紗、織布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農婦們“朝拾園中花,暮作機上紗。婦織不停手,姑紡不停車。” 不僅農村的人織布、鎮上的人也織布,男女老少都加入了進來。

朱涇、楓涇等鎮上逐漸出現了許多布坊、踹坊、染坊、漂坊等手工作坊,使農村人口大量流入城鎮。至今,在朱涇、山陽、錢圩、後崗和阮巷等地還有染坊店遺址,見證了棉布產業的輝煌。

踹匠在踹“元寶石”,為漂染布做準備

當時,標布盛行,朱涇鎮標布行林立。標布“上潤光細”,被稱為布中精品。從正德年間(1506~1521年)開始,標布被列為皇家貢品。朱涇是標布的貿易中心,鎮上從事標布的貿易商行、布商不知其數。朱涇地區還生產細布、中機布、小布、闊布等。明清時期,數以萬計的棉紗、布匹通過水路大量運到貿易中心朱涇、楓涇後,各地棉商、布商從全國各地湧到這裡收購,遠銷到海內外。此外,明清金山衛還有一種稀布,這種“布闊而松,有單穿、雙扣之別”,遠近聞名,時稱“稀布”,或稱“衛稀”。

呂巷土布技藝(2015年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棉紡織業貿易帶來了朱涇等鎮空前繁榮。明末清初,朱涇鎮人口劇增,店鋪林立,大有都市氣象。陸寶有詩:“春潮覆草半江青,長水分塗客未經,少理蠶絲多織布,百家煙火傍朱涇。”程超寫朱涇興盛的紡織業:“鱗比人家紡織勤,木棉花熟白於銀。鄰家買得尤家錠,繅出絲絲勝綺紋”。清初趙慎徽讚美朱涇:“萬家煙火似都城,元室曾經置大盈,估客往來多滿載,至今人號小臨清。”

清代朱涇鎮區圖

清代鴉片戰爭後,洋布大量湧入中國市場,棉紡織業受到衝擊,金山地區棉紡織業開始衰落,但在民國期間,因為戰亂等原因,又經歷過幾度盛衰。棉布,在世代的沿襲與演變中,承載了金山的鄉愁、文化印記與集體記憶!現在,棉布以復古和時尚的特點,再次成為一些人的寵愛,而金山棉布背後的歷史和價值,值得我們記憶、挖掘和傳承。

金山棉布包包

遊客參觀廊下土布文化展(來源中國服裝輔料網)

3

金山的紡織業怎麼樣?看看金山人的著裝就知道!

據說,在宋元之前大部分人穿麻布,元代到近代大部分人穿棉布。

元代金山張堰人楊竹西穿的服裝(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楊竹西小像》)

到了清代,金山男子頭頂瓜皮帽,身穿長袍,罩馬褂為禮服;農村人穿短衫褲,富人穿綢緞尼龍,窮人多棉布,冬天束藍布大圍裙,腳蹬布鞋,也穿蒲鞋和草鞋;女子著大襟上衣,大腰褲、繡花鞋。

民國期間,部分男子穿中山裝和西裝,戴禮帽;女學生穿淺色襯衫,深色齊膝短裙,一般婦女穿旗袍;農村裡仍保持大襟上衣,包頭布為藍底白花印布,西部多為印花毛巾。

戴“頂頭手巾”穿棉布衣,曾是金山人普遍的穿著攝于朱涇東林文化園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金山人的服裝

這些知名紡織類品牌竟然都出自金山

金山是個名副其實的紡織之鄉,

如今,去國內外各大服裝店走走看看,

如果你仔細看,

令人眼花繚亂的國際一二線品牌的服裝上,

或許都會有金山製造的元素……

中國羊絨頂尖品牌Sand river東京秀

國際市場嶄露頭角的高端羊絨品牌Sandriver,來自上海金山山陽鎮的上海偉航電腦針織有限公司。

金山區非遺代表性項目

楓涇金山絲毯廠生產的絲毯《年年有餘》(陸慶平攝)

走進千家萬戶的“南方寢室”

國內最早從事家用紡織品設計製造的企業之一,旗下擁有香港南方寢飾用品有限公司、南方寢飾科技有限公司、溫州南方寢飾用品有限公司、上海睡特實業有限公司,就落戶於金山。產品遠銷美國、德國、加拿大等10幾個國家和地區。

勁霸男裝

知名商務休閒男裝,38年不斷改進茄克,而這個品牌生產公司就在金山楓涇鎮。

上海市著名紡織商標“幸福”

不僅充滿懷舊氣息,而且躋身國內品牌行列,公司就在金山呂巷鎮。

紡織神器“富山”

上海名牌、上海著名商標“富山”縫紉機。被稱為縫紉機中的經典。這家公司竟然就在金山朱涇鎮。

·END·

編輯 | 陳薇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