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知識乾貨」2018臨床執業醫師實踐技能備考點

血尿的病史

1.近期有無呼吸道感染史:呼吸道感染1周內出現血尿者, 常考慮慢性腎炎急性發作;數小時至3天內發病者, 應想到IgA腎病;感染後l0~14天血尿者, 應多考慮急性鏈球菌感染後腎炎。

2.有無引起血尿的全身疾病史:

(1)血液病史: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血友病等, 均可出現血尿。

(2)感染性疾病史:感染性心內膜炎、敗血症、流行性出血熱、猩紅熱、鉤端螺旋體病、絲蟲病等, 亦可有血尿。

(3)風濕病史:系統性紅斑狼瘡、結節性多動脈炎等結締組織病可有血尿。

(4)心血管病史:高血壓腎、慢性心力衰竭(淤血腎)等亦可有血尿。

(5)內分泌代謝疾病:痛風腎病和糖尿病腎病有時可出現血尿。

3.有無尿路鄰近器官疾病史:如前列腺炎或腫瘤、急性闌尾炎、盆腔炎、輸卵管炎、直腸癌、結腸癌、宮頸癌等病變累及泌尿系統時, 可有血尿。

4.有無應用可致血尿的藥物史:磺胺類、甘露醇、抗凝劑、環磷醯胺等藥物可導致血尿。

5.有無腎區外傷史:腎挫傷、擠壓傷或尿道損傷可有血尿。

6.有無泌尿系統結石、結核和腫瘤等:泌尿外科疾病這是引起血尿的常見原因。

7.血尿是否與劇烈運動有關:運動後血尿稱“特發性血尿”。

8.伴隨症狀:

(1)伴腎絞痛者, 常為泌尿系結石, 血尿常發生於腎絞痛發作後。

(2)伴排尿時痛、尿流突然中斷或排尿困難者, 常提示膀胱或尿道結石。

(3)伴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者, 提示尿路感染, 如腎盂腎炎或膀胱炎、尿道炎等泌尿生殖系結核為特異性尿路感染, 亦常見血尿。

(4)伴寒戰、高熱及腰痛者, 可能為腎盂腎炎。

(5)伴高血壓、水腫者, 多見於腎炎。

(6)伴腎腫塊者, 應想到腎腫瘤、多囊腎;腎腫瘤者, 常為無痛血尿, 且常有貧血。

(7)伴皮膚黏膜出血, 見於血液病、傳染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

(8)伴乳糜尿者, 應先考慮絲蟲病。

淋巴水腫分期

Ⅰ期淋巴水腫的特徵

腫脹經過夜間臥床休息後可消退, 極少發生急性細菌感染或少有難聞的氣味。

Ⅱ期淋巴水腫的特徵

腫脹經過夜間臥床休息後不能消退, 偶然有急性細菌感染、皮膚破損或有輕度臭味。

Ⅲ期淋巴水腫的特徵

腫脹經過夜間臥床休息後不能消退,

腫脹的皮膚上有一個或多個皮膚皺褶, 偶然有急性細菌感染, 常有皮膚破損和明顯的臭味。

Ⅳ期淋巴水腫的特徵

皮膚組織極度纖維化伴表皮角化及棘狀物生成, 肢體異常增粗, 腫脹經過夜間臥床休息後不能消退, 並伴有瘤狀突出物。 腫脹的皮膚上有凹凸不平的硬結或瘤狀結節, 部分病人偶然有急性細菌感染, 常有皮膚破損和臭味。

Ⅴ期淋巴水腫的特徵

腫脹經過夜間臥床休息後不能消退, 並伴有皮膚深皺褶。 偶然或經常發生急性細菌感染, 大多數病人在腳趾或皮膚深皺褶間有皮膚破損和臭味。 腫脹可擴展到膝以上。

Ⅵ期淋巴水腫的特徵

腫脹經過夜間臥床休息後不能消退, 並伴有苔蘚樣足。 在足(特別是腳趾)有許多很小、集聚成片的長形或圓形結節,

形成苔蘚樣表現, 稱為苔蘚樣足。 有急性細菌感染, 幾乎所有的病人在腳趾間有皮膚破損和臭味, 常伴有皮膚裂口。

Ⅶ期淋巴水腫的特徵

腫脹經過夜間臥床休息後不能消退, 並伴隨病人生活自理障礙, 經常有急性細菌感染, 巨大的下肢或上肢皮膚深皺褶, 在深皺褶內和腳趾間有持續的皮膚破損和明顯臭味。 大多數病人的腫脹可擴展到膝以上。 此期的病人不能獨立進行日常活動。

尿路梗阻的臨床表現

1.腎結石

男性多見, 多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腰痛, 如結石較大, 則表現為腰部酸脹不適, 鈍痛或隱痛。 小結石移動度大, 可突然造成梗阻導致腎絞痛。 腎絞痛為突發性嚴重疼痛,

先從腰部或脅部開始, 沿輸尿管向下放射到膀胱甚至睾丸, 腹痛多為陣發性, 伴血尿(多數為鏡下血尿), 可伴噁心嘔吐, 查體腎區叩痛。

2.輸尿管結石

男性多見, 典型的臨床表現是輸尿管絞痛和血尿, 絞痛沿輸尿管向外陰部和股內側放射。 查體:沿輸尿管走行區的深在壓痛。

3.膀胱結石

下腹部疼痛、排尿困難和血尿。

4.尿道結石

會陰部劇烈疼痛後出現急性排尿困難, 甚至急性尿瀦留。 病人常能指明排尿受阻的部位。

消瘦的病因

1.內分泌代謝疾病甲亢、糖尿病、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

2.消化與吸收障礙性疾病。

3.慢性消耗性疾病。

4.藥物因素。

5.嚴重創傷與燒傷所致的消瘦。

黃疸伴隨症狀

1、黃疸伴發熱見於感染或肝細胞壞死, 也可在急性溶血時出現。

2、黃疸伴有右上腹劇痛或絞痛者需考慮膽道結石、膽道蛔蟲病、肝膿腫及重症肝炎病人。急性全腹劇痛見於膽囊穿孔、肝膿腫破裂或原發性肝癌潰破。鈍痛者的鑒別診斷面很廣,除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外,亦可見於肝膿腫、硬化性膽管炎、原發性肝癌、肝臟淤血等。無痛性深度黃疸見於膽道癌、壺腹癌、胰頭癌或膽總管嵌頓性結石。晚期胰腺癌則常伴有腰背或中上腹疼痛。

3、黃疸伴肝臟輕至中度腫大,質軟偏中,可見於多種原因的肝炎或肝外梗阻性膽汁淤積。肝臟縮小提示為重症肝炎或肝硬化。近期肝臟明顯腫大,但質中而表現光滑,多見於肝膿腫或淤血。肝臟明顯腫大,質地堅硬,表現有大小不等的結節者,多見於原發性肝癌,但有時還需與壞死性肝硬化相鑒別。

4、黃疸伴脾大者可見於感染性脾腫大(病毒性肝炎、瘧疾、鉤端螺旋體病、敗血症、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等)、充血性脾腫大(門脈性肝硬化、膽汁性肝硬化、脾靜脈為轉移性腫瘤所壓迫或阻塞)、增生性脾腫大(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病)等。

5、膽囊腫大黃疸時如可觸及腫大的膽囊,表面光滑或呈囊樣感,可移動而無明顯壓痛,提示肝外梗阻,常見於胰頭癌、膽總管癌。膽囊腫大,質堅硬而有結節感者,應考慮膽囊痛。

6、黃疸伴腹水者見於急性、亞急性肝壞死或晚期肝硬化。如腹水為血性或滲出性,除硬化合併感染外,往往為癌轉化。

胃鏡的內窺鏡

金屬硬管式結腸鏡又稱乙狀結腸鏡,常用於乙狀結腸和直腸病變的檢查,或采標本送病理或病原體檢查。檢查前病人需行清潔灌腸,在膝肘位進行檢查。纖維結腸鏡外形與纖維胃鏡相同,有長、中、短3種規格。呼吸系統所用的內窺鏡包括支氣管鏡、胸腔鏡和縱隔鏡。金屬硬管式氣管鏡只用于小兒氣管異物的取除。廣泛應用的纖維支氣管鏡外形與纖維胃鏡相似,但鏡身細短。除嚴重的心肺功能不全者外,大部分人均可做此項檢查,是用於支氣管、肺、胸膜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較簡便安全的方法。對肺癌診斷的陽性率較高。

對肺結核尤其是支氣管內膜結核診斷的陽性率更高。也可用于搶救危重病人。胸腔鏡用來診斷胸腔和肺部疾患。將內窺鏡置入泌尿系統(膀胱、輸尿管、腎盂),可對泌尿系統疾病進行診斷和治療。宮腔鏡為金屬硬管式,受檢者排空膀胱後取截石位,不需麻醉,精神緊張者可於術前肌注鎮靜藥。腹腔鏡多為金屬硬管式,必須在無菌條件下使用,以免引起腹腔感染。眼底鏡又稱檢眼鏡,除直接觀察視神經、視網膜等病變外,還可通過眼底血管的變化判定高血壓、動脈硬化的程度,以及根據視神經乳頭水腫情況判斷腦水腫狀況。

激素依賴性皮炎

①同一部位外用高效皮質類固醇激素3周以上,皮膚出現紅斑、丘疹、乾燥脫屑、萎縮、萎縮紋、毛細血管擴張、紫癜、痤瘡、色素沉著異常、酒渣鼻樣皮炎、口周皮炎、光過敏、多毛、不易辯認的癬,魚鱗病樣變化等繼發症狀等。

②應用激素藥物後,原發病病情雖可得到迅速改善,一旦停藥,1-2日內,用藥部位皮膚又會發生顯著紅斑、丘疹、皸裂、脫屑、小膿瘡、瘙癢和觸痛等症狀。當再用該藥,上述症狀和體征會很快減退,如再停用,皮炎症狀又迅速再次發作,而且逐漸加重,對激素的依賴性較為明顯,尤其以面部、外陰部多見。

③局部有明顯自覺瘙癢或灼熱感。

脾臟觸診

①平臥位觸診:被檢查者仰臥,兩腿屈曲。檢查者站在被檢查者的右側,左手繞過腹前方,手掌置於左腰部第7~10肋處,試將其脾從後向前托起,右手掌平放于左上腹部,與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配合呼吸,以手指彎曲的力量下壓腹壁,直至觸及脾緣(5分)。如脾臟中度以上腫大時,亦可以右手單手觸診。

②側臥位觸診:當平臥位觸診不到脾臟時,囑被檢查者取右側臥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此時用雙手觸診法(5分)。

導尿術注意事項

1.用物必須嚴格消毒滅菌,並按無菌技術操作原則進行,防止尿路感染。導尿管選擇大小應適當。

2.導尿過程中,囑病人勿移動肢體,以保持原有的體位,避免污染無菌區。

3.女病人導尿時,操作者要仔細辨認尿道外口的位置。導尿管一旦誤人陰道,應立即更換導尿管後再重新插入。

4.男性尿道較長,有三個狹窄兩個彎曲,因此,插管時動作要輕、穩、准。如在插管過程中受阻,稍停片刻,囑病人做深呼吸,減輕尿道括約肌的緊張,再緩緩插入導尿管,切忌用力過猛過快而損傷尿道黏膜。

5.若膀胱高度膨脹,第一次放尿不應超過1000ml,以免導致虛脫和血尿。

6.留置導尿術常選擇雙腔氣囊導尿管,根據氣囊尿管的特殊結構,一般將尿管插入膀胱見尿後需再插入6cm以上,注入無菌生理鹽水5~10ml,並下拉尿管至有輕微阻力感即可,避免對尿道的損傷。留置導尿如超過3~4周以上,為保持膀胱容量,應採用間斷引流的方法,可將引流橡皮管夾住,每3~4h 開放1次。

7.留置導尿管時,應每天消毒尿道外口,引流袋每天更換1次,導尿管5~7天更換1次,留置導尿應接沖洗裝置,以免置留過久而有尿鹽沉積堵塞或發生感染。

惡性淋巴瘤的體征

由於病變部位及範圍的不同,淋巴瘤的體征表現變化多端。原發病變可見於淋巴結也可見於淋巴結以外的器官,如扁桃體、鼻咽部、胃腸部、脾臟、骨骼及皮膚等處,結外病變尤多發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疾病傳播方式有從原發部位向鄰近淋巴結依次傳播者如霍奇金病,也有越過鄰近而向遠處淋巴結傳播者,常見於非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政治家可以多中心發源,所以疾病早期常已全身播散。淋巴瘤可以僅有單組淋巴結腫大而不伴有全身症狀,也可無淺表淋巴結腫大而有全身浸潤,並伴有相應症狀和體征。霍奇金病常以淺表淋巴結腫大為首見體征,原發在淋鄧結以外組織器官者僅9%,而非霍奇金淋巴瘤原發在淋巴結以外者較多見,轉化為白血病也不少。

復發性腹膜後腫瘤早期症狀

1.腹部腫塊:首次術後再次出現腹部腫塊。腫瘤位置與原發性腹膜後腫瘤相同或相近。取膝肘臥位雙手觸診腫瘤不向前垂並腹前壁有叩鼓,但腫瘤大者腹前壁叩診亦呈濁音。腹膜後腫瘤處叩診常為正常腸曲的叩響。少數患者有腹水,往往不易叩出。聽診腸蠕動音正常或稍亢進。

2.腹脹隨瘤體的增大:病人逐漸出現腹脹感,由於胃腸被推移位,常在腫瘤的上方或一側叩診呈鼓響,腸蠕動音正常或稍亢進。

3.腹痛隨病程發展:腹部出現墜脹感、沉重感、隱痛或脹痛。惡性瘤侵蝕鄰近器官或神經時可劇烈疼痛。腫瘤侵犯腹後壁可有背痛,侵犯腰股神經後,可出現一側或兩側下肢痛或麻木。

4.鄰近器官受累表現:如噁心嘔吐、腹瀉、便秘;內痔、臍周靜脈曲張;黃疸;尿頻、尿急、排尿困難;下肢水腫、精索靜脈曲張等。

哮證診斷

1.多與先天顫賦有關,家族中可有哮病史。常由氣候變化、飲食不當、情志失調,勞累等誘發。

2.呈反復發作性。

3.發時常多突然,可見鼻癢、噴嚏、咳嗽、胸悶等先兆。發時喉中哮鳴有聲,呼吸困難,甚則面色蒼白,唇甲青紫,約數分鐘、數小時後緩解。

4.平時可一如常人,或稍感疲勞,納差,但病程日久,反復發作,導致正氣虧虛,可常有輕度的哮鳴,甚至在大發作時持續難平,出現“喘脫”。

消化道穿孔鑒別診斷

1.急性胰腺炎:

發病也較突然,但不如潰瘍穿孔者急劇,腹痛多位於上腹部中部或偏左,腹肌緊張程度也較輕,血、尿澱粉酶多顯著升高,CT檢查多可明確。

2.急性膽囊炎:

表現為右上腹絞痛,持續性痛,陣發性加劇,伴畏寒發熱。右上腹壓痛、反跳痛,可觸及腫大的膽囊,Murphy征陽性。B超多可明確。

3. 急性闌尾炎:

表現為轉移性右下腹痛,而不以上腹症狀為主,McBurney點壓痛,結合B超、CT多可明確。

便秘

(一)現病史

1.起病及病程。

2.是否有病因或誘因可尋,如是否有精神緊張,工作壓力,飲食及生活習慣改變等。便秘為持續性抑或間歇發作,是否與腹瀉交替出現。大便的頻度,排便量,大便的性狀,排便是否費力。

3.伴隨症狀:如是否有腹痛,腹脹,噁心,嘔吐,是否有腹部腫塊,便血,貧血等。

4.診療過程,是否行結腸鏡檢查,是否長期服用瀉劑,藥物名稱,劑量,時間,效果如何。

5.一般情況。

(二)其他病史

1.既往史:有無代謝病,內分泌系統疾病等,有無服用鎮痛劑,麻醉劑,抗抑鬱劑,抗膽鹼能藥物及鈣通道阻滯劑等使用情況。有無藥物過敏史。

2.個人史。

3.月經婚育史。

4.家族史。

也可在急性溶血時出現。

2、黃疸伴有右上腹劇痛或絞痛者需考慮膽道結石、膽道蛔蟲病、肝膿腫及重症肝炎病人。急性全腹劇痛見於膽囊穿孔、肝膿腫破裂或原發性肝癌潰破。鈍痛者的鑒別診斷面很廣,除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外,亦可見於肝膿腫、硬化性膽管炎、原發性肝癌、肝臟淤血等。無痛性深度黃疸見於膽道癌、壺腹癌、胰頭癌或膽總管嵌頓性結石。晚期胰腺癌則常伴有腰背或中上腹疼痛。

3、黃疸伴肝臟輕至中度腫大,質軟偏中,可見於多種原因的肝炎或肝外梗阻性膽汁淤積。肝臟縮小提示為重症肝炎或肝硬化。近期肝臟明顯腫大,但質中而表現光滑,多見於肝膿腫或淤血。肝臟明顯腫大,質地堅硬,表現有大小不等的結節者,多見於原發性肝癌,但有時還需與壞死性肝硬化相鑒別。

4、黃疸伴脾大者可見於感染性脾腫大(病毒性肝炎、瘧疾、鉤端螺旋體病、敗血症、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等)、充血性脾腫大(門脈性肝硬化、膽汁性肝硬化、脾靜脈為轉移性腫瘤所壓迫或阻塞)、增生性脾腫大(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病)等。

5、膽囊腫大黃疸時如可觸及腫大的膽囊,表面光滑或呈囊樣感,可移動而無明顯壓痛,提示肝外梗阻,常見於胰頭癌、膽總管癌。膽囊腫大,質堅硬而有結節感者,應考慮膽囊痛。

6、黃疸伴腹水者見於急性、亞急性肝壞死或晚期肝硬化。如腹水為血性或滲出性,除硬化合併感染外,往往為癌轉化。

胃鏡的內窺鏡

金屬硬管式結腸鏡又稱乙狀結腸鏡,常用於乙狀結腸和直腸病變的檢查,或采標本送病理或病原體檢查。檢查前病人需行清潔灌腸,在膝肘位進行檢查。纖維結腸鏡外形與纖維胃鏡相同,有長、中、短3種規格。呼吸系統所用的內窺鏡包括支氣管鏡、胸腔鏡和縱隔鏡。金屬硬管式氣管鏡只用于小兒氣管異物的取除。廣泛應用的纖維支氣管鏡外形與纖維胃鏡相似,但鏡身細短。除嚴重的心肺功能不全者外,大部分人均可做此項檢查,是用於支氣管、肺、胸膜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較簡便安全的方法。對肺癌診斷的陽性率較高。

對肺結核尤其是支氣管內膜結核診斷的陽性率更高。也可用于搶救危重病人。胸腔鏡用來診斷胸腔和肺部疾患。將內窺鏡置入泌尿系統(膀胱、輸尿管、腎盂),可對泌尿系統疾病進行診斷和治療。宮腔鏡為金屬硬管式,受檢者排空膀胱後取截石位,不需麻醉,精神緊張者可於術前肌注鎮靜藥。腹腔鏡多為金屬硬管式,必須在無菌條件下使用,以免引起腹腔感染。眼底鏡又稱檢眼鏡,除直接觀察視神經、視網膜等病變外,還可通過眼底血管的變化判定高血壓、動脈硬化的程度,以及根據視神經乳頭水腫情況判斷腦水腫狀況。

激素依賴性皮炎

①同一部位外用高效皮質類固醇激素3周以上,皮膚出現紅斑、丘疹、乾燥脫屑、萎縮、萎縮紋、毛細血管擴張、紫癜、痤瘡、色素沉著異常、酒渣鼻樣皮炎、口周皮炎、光過敏、多毛、不易辯認的癬,魚鱗病樣變化等繼發症狀等。

②應用激素藥物後,原發病病情雖可得到迅速改善,一旦停藥,1-2日內,用藥部位皮膚又會發生顯著紅斑、丘疹、皸裂、脫屑、小膿瘡、瘙癢和觸痛等症狀。當再用該藥,上述症狀和體征會很快減退,如再停用,皮炎症狀又迅速再次發作,而且逐漸加重,對激素的依賴性較為明顯,尤其以面部、外陰部多見。

③局部有明顯自覺瘙癢或灼熱感。

脾臟觸診

①平臥位觸診:被檢查者仰臥,兩腿屈曲。檢查者站在被檢查者的右側,左手繞過腹前方,手掌置於左腰部第7~10肋處,試將其脾從後向前托起,右手掌平放于左上腹部,與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配合呼吸,以手指彎曲的力量下壓腹壁,直至觸及脾緣(5分)。如脾臟中度以上腫大時,亦可以右手單手觸診。

②側臥位觸診:當平臥位觸診不到脾臟時,囑被檢查者取右側臥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此時用雙手觸診法(5分)。

導尿術注意事項

1.用物必須嚴格消毒滅菌,並按無菌技術操作原則進行,防止尿路感染。導尿管選擇大小應適當。

2.導尿過程中,囑病人勿移動肢體,以保持原有的體位,避免污染無菌區。

3.女病人導尿時,操作者要仔細辨認尿道外口的位置。導尿管一旦誤人陰道,應立即更換導尿管後再重新插入。

4.男性尿道較長,有三個狹窄兩個彎曲,因此,插管時動作要輕、穩、准。如在插管過程中受阻,稍停片刻,囑病人做深呼吸,減輕尿道括約肌的緊張,再緩緩插入導尿管,切忌用力過猛過快而損傷尿道黏膜。

5.若膀胱高度膨脹,第一次放尿不應超過1000ml,以免導致虛脫和血尿。

6.留置導尿術常選擇雙腔氣囊導尿管,根據氣囊尿管的特殊結構,一般將尿管插入膀胱見尿後需再插入6cm以上,注入無菌生理鹽水5~10ml,並下拉尿管至有輕微阻力感即可,避免對尿道的損傷。留置導尿如超過3~4周以上,為保持膀胱容量,應採用間斷引流的方法,可將引流橡皮管夾住,每3~4h 開放1次。

7.留置導尿管時,應每天消毒尿道外口,引流袋每天更換1次,導尿管5~7天更換1次,留置導尿應接沖洗裝置,以免置留過久而有尿鹽沉積堵塞或發生感染。

惡性淋巴瘤的體征

由於病變部位及範圍的不同,淋巴瘤的體征表現變化多端。原發病變可見於淋巴結也可見於淋巴結以外的器官,如扁桃體、鼻咽部、胃腸部、脾臟、骨骼及皮膚等處,結外病變尤多發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疾病傳播方式有從原發部位向鄰近淋巴結依次傳播者如霍奇金病,也有越過鄰近而向遠處淋巴結傳播者,常見於非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政治家可以多中心發源,所以疾病早期常已全身播散。淋巴瘤可以僅有單組淋巴結腫大而不伴有全身症狀,也可無淺表淋巴結腫大而有全身浸潤,並伴有相應症狀和體征。霍奇金病常以淺表淋巴結腫大為首見體征,原發在淋鄧結以外組織器官者僅9%,而非霍奇金淋巴瘤原發在淋巴結以外者較多見,轉化為白血病也不少。

復發性腹膜後腫瘤早期症狀

1.腹部腫塊:首次術後再次出現腹部腫塊。腫瘤位置與原發性腹膜後腫瘤相同或相近。取膝肘臥位雙手觸診腫瘤不向前垂並腹前壁有叩鼓,但腫瘤大者腹前壁叩診亦呈濁音。腹膜後腫瘤處叩診常為正常腸曲的叩響。少數患者有腹水,往往不易叩出。聽診腸蠕動音正常或稍亢進。

2.腹脹隨瘤體的增大:病人逐漸出現腹脹感,由於胃腸被推移位,常在腫瘤的上方或一側叩診呈鼓響,腸蠕動音正常或稍亢進。

3.腹痛隨病程發展:腹部出現墜脹感、沉重感、隱痛或脹痛。惡性瘤侵蝕鄰近器官或神經時可劇烈疼痛。腫瘤侵犯腹後壁可有背痛,侵犯腰股神經後,可出現一側或兩側下肢痛或麻木。

4.鄰近器官受累表現:如噁心嘔吐、腹瀉、便秘;內痔、臍周靜脈曲張;黃疸;尿頻、尿急、排尿困難;下肢水腫、精索靜脈曲張等。

哮證診斷

1.多與先天顫賦有關,家族中可有哮病史。常由氣候變化、飲食不當、情志失調,勞累等誘發。

2.呈反復發作性。

3.發時常多突然,可見鼻癢、噴嚏、咳嗽、胸悶等先兆。發時喉中哮鳴有聲,呼吸困難,甚則面色蒼白,唇甲青紫,約數分鐘、數小時後緩解。

4.平時可一如常人,或稍感疲勞,納差,但病程日久,反復發作,導致正氣虧虛,可常有輕度的哮鳴,甚至在大發作時持續難平,出現“喘脫”。

消化道穿孔鑒別診斷

1.急性胰腺炎:

發病也較突然,但不如潰瘍穿孔者急劇,腹痛多位於上腹部中部或偏左,腹肌緊張程度也較輕,血、尿澱粉酶多顯著升高,CT檢查多可明確。

2.急性膽囊炎:

表現為右上腹絞痛,持續性痛,陣發性加劇,伴畏寒發熱。右上腹壓痛、反跳痛,可觸及腫大的膽囊,Murphy征陽性。B超多可明確。

3. 急性闌尾炎:

表現為轉移性右下腹痛,而不以上腹症狀為主,McBurney點壓痛,結合B超、CT多可明確。

便秘

(一)現病史

1.起病及病程。

2.是否有病因或誘因可尋,如是否有精神緊張,工作壓力,飲食及生活習慣改變等。便秘為持續性抑或間歇發作,是否與腹瀉交替出現。大便的頻度,排便量,大便的性狀,排便是否費力。

3.伴隨症狀:如是否有腹痛,腹脹,噁心,嘔吐,是否有腹部腫塊,便血,貧血等。

4.診療過程,是否行結腸鏡檢查,是否長期服用瀉劑,藥物名稱,劑量,時間,效果如何。

5.一般情況。

(二)其他病史

1.既往史:有無代謝病,內分泌系統疾病等,有無服用鎮痛劑,麻醉劑,抗抑鬱劑,抗膽鹼能藥物及鈣通道阻滯劑等使用情況。有無藥物過敏史。

2.個人史。

3.月經婚育史。

4.家族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