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都市年輕人,請對大腸癌SAY NO

2月4日正值世界癌症日, 人們在新聞中時常聽說年輕人得癌症的例子。 癌症真的越來越年輕化了嗎?年輕人如何才能預防癌症發生?我們邀請了兩位專家, 為年輕人指點迷津。

都市青年人, 請對大腸癌say no

各國的統計資料均顯示, 大腸癌(尤其是結腸癌)發病率正在迅速上升, 而年輕患者一直佔有一定的比例。 尤其在大中城市, 45歲左右的中青年患者比較多見。 大腸癌發病已呈現出城市化傾向。 越是富裕的地區, 發病率就越高。 大腸癌的發生與勞累、長時間大便乾燥、便秘有直接關係, 與不良情緒等精神因素、腸胃功能紊亂等內因也有關。 生活節奏加快、沒有時間運動和不定時排便, 是導致青年人罹患大腸癌的主要原因。

青年人患大腸癌有四大特點

青年人患大腸癌的特點, 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少、高、多、差。

少:即早期發現少。 由於直腸指診等檢查沒有被列入常規體檢選項中,

再加上青年人對疾病缺乏警惕, 女青年羞于檢查等原因, 被確診的患者中有60%已經屬於中晚期。

高:即惡性程度高。 在確診的青年人大腸癌患者中, 超過6成患者的癌症已經發生轉移擴散。

多:即漏診多。 臨床統計發現, 35歲以下大腸癌患者從感到不適到就診、最終確診, 平均花的時間為5個月~15個月。 有70%的患者被誤診為痔瘡、腸炎和腸蟲症等。

差:即治療效果差。 多數患者確診時已屬中晚期, 腫瘤已轉移或侵犯周圍組織器官, 術後5年生存率不足30%。

針對上述特點, 我們提醒大家, 從年輕時就要養成定期體檢的習慣。 另外, 要改變不良飲食習慣, 多吃粗糧, 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大腸癌與這些生活習慣有關

一般認為,

高脂肪食譜和纖維素不足是大腸癌主要的發病原因。 研究顯示, 富含飽和脂肪酸的飲食可增加結腸中膽汁酸與中性固醇的濃度, 並改變大腸菌群的組成。 膽汁酸經細菌作用可生成致癌物質, 固醇環也可經細菌作用被芳香化而形成致癌物質。 從飲食中攝入的動物脂肪越多, 溶解和吸收致癌物質的危險性就越大。 因此, 如果你有以下生活習慣, 就需要特別注意了。

1.高脂飲食

高脂肪飲食可增加腸道內膽汁酸的分泌, 對腸道黏膜有潛在的刺激和損害。 如果長期處在這種刺激和損害中, 就可能誘發腫瘤細胞的產生, 導致大腸癌。

2.飲食中缺乏纖維素

人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 吃的東西也越來越精了。 其實糧食在精加工的過程中,

丟失了很多有用的東西,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纖維素。 缺乏稀釋致癌物的纖維素, 容易造成代謝後致癌物濃度增高。

食物纖維包括纖維素、果膠、半纖維素、木質素等, 它們可吸收水分, 增加糞便量, 稀釋腸內殘留物濃度, 縮短糞便通過大腸的時間, 減少致癌物質與腸黏膜接觸的時間。 如果纖維素吃得很少, 腸道裡糞便通過的時間縮短, 糞便體積縮小, 就會增加致癌物對腸道的刺激。 糞便在體內停留的時間越長, 致癌物與腸道接觸的時間就越長, 腸道受到的傷害也就會越大。

3.常吃油炸食品

油炸、煎烤食品以及醃製品中含有致癌物, 一些微量元素缺乏, 也會增加大腸癌的發病率。 油膩飲食能夠增加結腸中膽汁酸與中性固醇的濃度,

改變大腸菌群的組成, 逐漸在腸道內形成致癌物質。

4.壓力大、運動少

長期過量飲酒、吸煙以及生活不規律、精神緊張、壓力過大、運動量過少, 都直接導致大腸癌在年輕人中的高發。 而這些因素的重要性都要大於遺傳、種族因素的影響。

年輕朋友們, 看到以上的知識, 你不覺得為了預防大腸癌, 應該立即改變生活方式嗎?還有, 如果發現有早期症狀, 如便血、大便次數增加、大便形狀異常、腹痛等, 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做到早確診、早治療。 這是保證大腸癌得到有效治療的關鍵。

出現這些症狀須警惕大腸癌

與許多腫瘤一樣, 大腸癌早期階段沒有什麼症狀。 當腫瘤發展到一定階段, 特別是已經引起梗阻時, 才會引發一系列症狀。常見的症狀有:

1.無特殊誘因的大便習慣改變,出現持續性腹瀉或便秘。

2.無痢疾、腸炎、痔瘡、瘺等病史,出現便頻、糞便伴膿血、黏液、血便。

3.近期出現持續性腹痛、脹氣、腹部不適,經一般治療無效者。

4.有腸梗阻症狀逐漸加劇者。

5.原因不明的貧血、消瘦或體重減輕者。

6.腹部出現包塊,左或右下腹部尤為多見。

7.連續出現黑色或柏油樣糞便,潛血試驗陽性,鏡檢出現紅細胞、白細胞者,均應做進一步檢查。

文: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醫師 趙建軍

編輯:張士國

校對:閔青

圖片:網路

才會引發一系列症狀。常見的症狀有:

1.無特殊誘因的大便習慣改變,出現持續性腹瀉或便秘。

2.無痢疾、腸炎、痔瘡、瘺等病史,出現便頻、糞便伴膿血、黏液、血便。

3.近期出現持續性腹痛、脹氣、腹部不適,經一般治療無效者。

4.有腸梗阻症狀逐漸加劇者。

5.原因不明的貧血、消瘦或體重減輕者。

6.腹部出現包塊,左或右下腹部尤為多見。

7.連續出現黑色或柏油樣糞便,潛血試驗陽性,鏡檢出現紅細胞、白細胞者,均應做進一步檢查。

文: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醫師 趙建軍

編輯:張士國

校對:閔青

圖片: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