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一次佛像前的談判,導致三萬人被殺

彼得雷烏斯

“三百年老店, 是如何煉成的——撥開迷霧讀大唐”

第一篇 創始團隊之(47)

我們這裡說的‘撫’, 其實是主要軍事行動完成後的戰爭結束行動,

或者按美軍的叫法:‘反暴亂行動’。 美國人搞這一套很有心得, 或者也可以說很有教訓。 《戰地手冊》編了一本又一本, 有個叫彼得雷烏斯的將軍就因為《反暴亂手冊》寫得好, 升任駐伊拉克最高指揮官。 不過他大概遊擊戰研究多了, 後來搞起婚外戀, 在中情局長的位置上倒了台。 這裡且不去說他, 我們只關心:美國人的經驗究竟是什麼?其實核心就一句話:不要指望僅僅依賴軍力打贏一場戰爭。 面對遊擊戰, 必須軍政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作戰、情報、談判、福利, 甚至賄賂, 各種手段都要上, 而且是個長期的過程。 這就需要各方面資源、很多的資源。 對風雨飄搖的隋帝國, 這顯然是個無法完成的任務。

那麼, 條件不具備是不是就撫不了了呢?對王世充這樣聰明的腦袋來說,

沒有什麼絕對辦不了的事, 關鍵看他想不想辦。 在分析可能的方案之前, 我們還是先來看看他最終採取的實際行動。

王世充先是把俘虜召集起來訓話。 他訓話的方式和別人不太一樣, 有點象懇談會。 會議地點:某個叫‘通玄寺’的寺廟;會議內容:雙方起誓, 叛軍保證從此遵紀守法、不再作亂, 王世充保證, 凡投降者一律從寬, 絕不殺頭;會議主持:寺內佛像。

有佛主作證明人, 那些卷起鋪蓋、正準備跑路的變民又開始觀望。 原本計畫逃到海上去, 現在看來不用那麼麻煩, 又有機會做個順民了。 十天半個月的功夫, 幾乎全都回來登記自首。

算算人差不多齊了, 王世充收起他那付虔誠的面孔,

露出內心的猙獰。 他把人集中到蘇州市郊黃山的一個山澗中, 全體坑殺。

死了多少人呢?有說八千的, 有說二十萬的。 《資治通鑒》取了個中間值, 說是三萬人。

王世充為什麼這麼幹?‘殺降’歷來為人所不齒, 也是種不祥的行為。 這裡面, 就牽涉到‘撫’、或者‘反暴亂行動’的一個核心問題。

雙方原本你死我活, 現在忽然說不打了, 要怎麼樣才能建立起信任?這正是‘撫’的核心。

王世充的辦法是‘瑞像前焚香為誓’, 美國人的辦法, 我們可以引用下彼得雷烏斯的話:“它必須是一個可持續的承諾。 ”

信守承諾, 不說是這個世界上最珍貴, 起碼也是最珍貴的東西之一。 從王世充的行為看, 他顯然視承諾如糞土。

對政治家來說, 事事信守諾言也不現實。

劉邦和項羽簽訂盟約, 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 辦完簽字手續, 劉邦正打算班師, 張良他們趕緊止住:“什麼條約不條約, 馬上進攻!”於是有了垓下之圍。

不過, 也沒見誰拿這個來說事。 政治鬥爭嘛, 有點機變可以理解。 但凡事都有個度, 王世充這麼個搞法, 就有點過了。 前面吐萬緒也抓了三萬俘虜, 只不過押回揚州, 該罰的罰、該關的關。 現在你把人家騙來, 說好不殺的。 人已經在你手裡了嘛, 說服教育也可、體罰勞改也可, 皇上只要求打勝仗, 具體怎麼弄他哪管那麼多。

王世充是個很精細的人, 他不惜背負殘忍好殺、背信棄義的名聲, 舉起屠刀, 只說明一個問題:天性。 當時就有人說:“世充貪而無信, 利在子女資財。 ”子女資財, 就是叛軍的妻兒奴婢、家中資產,

還是個抄家的意思。 重利而不重名聲, 好殺而不惜人命, 這就決定了王世充的格局。 在高手的對決中, 這註定他難以走到最後。

王世充對叛軍來這麼一手, 是不是徹底解決掉問題呢?恰恰相反, 剩下的人誓死為弟兄們報仇血恨:‘由是餘黨複相聚為盜, 官軍不能討, 以至隋亡。 ’小民造反, 問題出在沒有活路, 你還能把人都殺光嗎?由此, 也可以看出王世充的短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