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洗頭洗澡,多久最科學?每個人的適宜頻率都不同,快看你是多少?

冬天多久洗一次頭髮、洗一次澡?想必會有很多答案, 可是究竟多久洗一次最好, 怎麼洗更健康?

1

洗對頭髮, 少脫不掉精神好

總有人說“天天洗頭傷頭皮,

一週一次最健康”, 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未必。

多久洗一次頭:看發質

洗頭髮主要是為了洗掉頭皮和頭髮上的髒東西, 從而讓頭皮更好的呼吸。 但“變髒”和個人膚質、環境等因素有關, 不能一概而論。

幹性發質

幹性發質, 油脂分泌不足, 冬季氣候乾冷, 尤其是北方, 更易乾燥、打結, 甚至引起頭屑。

因此, 幹性發質不宜洗的太勤, 一般隔兩三天洗一次就可以了;也不宜使用鹼性過強的洗髮水, 以免破壞皮脂膜, 不僅會加重乾燥程度, 還會降低頭皮本身的保護作用。

油性發質

油性發質, 往往是油脂分泌過於旺盛造成的, 頭髮易油, 也易沾上灰塵等髒物。 如果不及時清潔, 發根油垢過多, 可造成毛囊堵塞, 頭屑增多, 頭皮發癢, 嚴重時也會引起脫髮。

因此, 油性發質需要洗的稍微勤快些, 可以每天洗一次;且洗頭髮時, 水溫不宜過高, 以免刺激頭部皮膚分泌更多的油脂。

而且, 相對來說, 發質細的人, 毛囊更多, 分泌的油脂也會增加, 所以油性發質的可能性更高。

去頭屑:選對洗髮水

一到冬天, 很多人都會被頭屑困擾, 但用了去屑洗髮水後, 頭屑反而越洗越多, 究竟是什麼原因?

頭屑可分為乾燥性頭屑和油脂性頭屑。 也就是說頭皮過於乾燥或過於油膩, 都可能產生頭屑。

市面上的一些“去屑洗髮水”多為控油, 清潔度較強, 對於油性發質確實適用, 可抑制皮脂分泌, 控制細菌繁殖。 但對於乾燥發質來說, 會加重乾燥程度, 從而加劇頭屑的產生。

注意:如果頭屑增多, 勤洗頭也不管用, 又出現頭皮發癢、長紅斑等症, 可能是脂溢性皮炎, 建議及時就醫。

洗頭, 早上好還是晚上好

早上剛起床不宜洗頭。 人體各器官都處於蘇醒階段, 血液迴圈也沒有完全恢復, 而頭部皮膚比較敏感。 此時洗頭, 水會刺激血液迴圈突然加速, 血管可能會受到超大負荷, 有一定的危險性, 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睡前不宜洗頭。 如果頭髮沒有完全吹幹, 睡覺時緊貼枕頭,對枕頭來說會增加細菌的繁殖,而殘留的水分可依靠體溫蒸發,易引起頭部不適。

22-2點是毛母細胞新陳代謝最旺盛的階段,可以促進頭髮的新生和生長。因此如果晚上洗頭,21點左右會比較適宜。

2

洗對澡,不幹不癢少煩惱

冬季是皮膚最容易出現問題,反應更為強烈的季節,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在睡前會出現全身瘙癢,且越抓越癢,伴有皮屑掉落的症狀,很可能是過度清潔造成的。

▲ 女子天天洗澡,皮膚變“魚鱗”

勤洗澡,會損傷皮膚?

冬季瘙癢,最主要的誘發因素就是皮膚乾燥。

皮脂腺分泌的油脂會在皮膚表面形成“皮脂膜”,可以鎖住皮膚水分,也能起到一個屏障保護作用,緩衝外界的刺激。

如果洗澡過於勤快,沐浴露尤其是肥皂的清潔作用過強,就會破壞“皮脂膜”,皮膚會像缺水的稻田,變得乾燥,尤其是腿部像有一層層的小魚鱗,一撓就有白道子。

有些人尤其是北方人特別喜歡搓澡泥,其實澡泥是皮膚最表面的角質層,過度搓澡,反而造成皮膚更加敏感,誘發瘙癢、皮炎等症。

相對來說,老年人更易瘙癢,且症狀較重,主要是因為隨著人體的衰老,皮脂腺也會逐漸萎縮,油脂分泌不充足,皮膚更易乾燥。

因此,冬季洗澡不宜過勤,一般老人5-7天洗一次,年輕人3-5天一次即可。

皮膚發癢,不要有熱刺激

一些皮膚乾燥的老年人可能都體會到過:被窩越暖,皮膚越癢。平時熱能解癢,但為什麼行不通了呢?

熱對皮膚有一定的刺激,會形成新的條件反射,使瘙癢加重。

因此,不論是暖氣過熱,還是洗熱水澡或是用熱毛巾,都會造成“越熱越癢”的症狀。

做好保濕,改善皮膚瘙癢

既然乾燥是引起皮膚瘙癢的主要原因,就得做好保濕工作,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出發。

“三個不要”

冬季洗澡,記住“三個不要”。不要洗得太勤,不要洗得太久,水溫不要太熱。

洗澡時間過長,易引起心臟及大腦的缺血、缺氧,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一般淋浴時間10分鐘以內為宜,泡澡不要超過20分鐘。

水溫太熱、太冷,都會給心臟增加負擔,40℃左右為宜。

用對清潔產品

首先,沐浴露比肥皂更溫和,不會過度刺激皮膚,但儘量選擇沒有香味、功能簡單的沐浴露;

其次,沐浴露也不宜使用過多,每次一元硬幣大小就可以了。如果皮膚比較乾燥,也可以用清水直接清洗。

做好保濕

健康群體,每次洗澡後可以塗抹些身體乳,以保持皮膚的水分。對於老年人或是幹性膚質群體,不論洗不洗澡,都建議每天晚上塗抹身體乳,可以降低皮炎、濕疹等皮膚疾病風險。

在泡腳時,可以在一桶溫水中加入50g澱粉,也可以緩解皮膚乾燥。

除此之外,很多人在洗完澡後都會覺得口乾舌燥,建議在洗澡前、後10分鐘左右喝點溫開水。

及時為身體補充水分,以防體溫隨著水溫上升後出汗過多,導致脫水,出現頭暈等症。

校對:張軍

睡覺時緊貼枕頭,對枕頭來說會增加細菌的繁殖,而殘留的水分可依靠體溫蒸發,易引起頭部不適。

22-2點是毛母細胞新陳代謝最旺盛的階段,可以促進頭髮的新生和生長。因此如果晚上洗頭,21點左右會比較適宜。

2

洗對澡,不幹不癢少煩惱

冬季是皮膚最容易出現問題,反應更為強烈的季節,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在睡前會出現全身瘙癢,且越抓越癢,伴有皮屑掉落的症狀,很可能是過度清潔造成的。

▲ 女子天天洗澡,皮膚變“魚鱗”

勤洗澡,會損傷皮膚?

冬季瘙癢,最主要的誘發因素就是皮膚乾燥。

皮脂腺分泌的油脂會在皮膚表面形成“皮脂膜”,可以鎖住皮膚水分,也能起到一個屏障保護作用,緩衝外界的刺激。

如果洗澡過於勤快,沐浴露尤其是肥皂的清潔作用過強,就會破壞“皮脂膜”,皮膚會像缺水的稻田,變得乾燥,尤其是腿部像有一層層的小魚鱗,一撓就有白道子。

有些人尤其是北方人特別喜歡搓澡泥,其實澡泥是皮膚最表面的角質層,過度搓澡,反而造成皮膚更加敏感,誘發瘙癢、皮炎等症。

相對來說,老年人更易瘙癢,且症狀較重,主要是因為隨著人體的衰老,皮脂腺也會逐漸萎縮,油脂分泌不充足,皮膚更易乾燥。

因此,冬季洗澡不宜過勤,一般老人5-7天洗一次,年輕人3-5天一次即可。

皮膚發癢,不要有熱刺激

一些皮膚乾燥的老年人可能都體會到過:被窩越暖,皮膚越癢。平時熱能解癢,但為什麼行不通了呢?

熱對皮膚有一定的刺激,會形成新的條件反射,使瘙癢加重。

因此,不論是暖氣過熱,還是洗熱水澡或是用熱毛巾,都會造成“越熱越癢”的症狀。

做好保濕,改善皮膚瘙癢

既然乾燥是引起皮膚瘙癢的主要原因,就得做好保濕工作,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出發。

“三個不要”

冬季洗澡,記住“三個不要”。不要洗得太勤,不要洗得太久,水溫不要太熱。

洗澡時間過長,易引起心臟及大腦的缺血、缺氧,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一般淋浴時間10分鐘以內為宜,泡澡不要超過20分鐘。

水溫太熱、太冷,都會給心臟增加負擔,40℃左右為宜。

用對清潔產品

首先,沐浴露比肥皂更溫和,不會過度刺激皮膚,但儘量選擇沒有香味、功能簡單的沐浴露;

其次,沐浴露也不宜使用過多,每次一元硬幣大小就可以了。如果皮膚比較乾燥,也可以用清水直接清洗。

做好保濕

健康群體,每次洗澡後可以塗抹些身體乳,以保持皮膚的水分。對於老年人或是幹性膚質群體,不論洗不洗澡,都建議每天晚上塗抹身體乳,可以降低皮炎、濕疹等皮膚疾病風險。

在泡腳時,可以在一桶溫水中加入50g澱粉,也可以緩解皮膚乾燥。

除此之外,很多人在洗完澡後都會覺得口乾舌燥,建議在洗澡前、後10分鐘左右喝點溫開水。

及時為身體補充水分,以防體溫隨著水溫上升後出汗過多,導致脫水,出現頭暈等症。

校對:張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