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節氣家書|立春:聚散有時窮,來年桃李,依舊笑東風

《節氣家書》是博雅小學堂與春日山房創始人沈家智先生合作的節氣音訊節目, 致力於通過節令讓孩子們感知自然變化與美好。

音訊選自《節氣家書》第25集。 進入播呀APP搜索“節氣家書”, 收聽完整專輯

文 | 沈家智

桐桐:

見字如面!

這個月, 我一直呆在海拔六百米的山上給孩子們上課, 雪很大, 孩子們在山谷裡奔跑, 雪沒過了膝蓋。 第一期孩子課滿下山, 我留在山上, 給他們寫了一段話:

“孩子們都走了, 雪依舊在下。 雪泥鴻爪, 他們的腳印留在了雪地裡, 也留在了我的心中, 深深淺淺走了好遠好遠。 我依舊守在他們抵達的地方,

他們離去的地方, 他們玩雪吃雞建房子的地方, 才一小會兒, 就想他們了。

我對自己說, 還有來時路, 而且肯定會開滿春花, 鶯飛蝶舞。 那時候會很暖, 他們也不會被雪水凍著了。

在下次重逢之前, 希望還有他們的消息, 讓我知道他們是開心的、幸福的, 一點一點成長。 ”

在送孩子走後, 我填了一闋詞, 詞牌是《一叢花令》, 有懷念, 有期盼, 算是對那幾天的紀念, 送給孩子們:

梨花飛落雪溶溶, 江南小重逢。 數十稚子歸來日, 有夜雪, 冰綃重重。 童顏映火, 折竹如夢, 嬉鬧有郎蹤。

今日小兒歸去也, 聚散有時窮。 蠟梅竹影斯干在, 依舊是, 斜月簾櫳。 家智猶盼, 來年桃李、依舊笑東風。

孩子們看了, 就知道我在春天等著他們。

孩子們不在的那兩天,

我去村裡散步, 陽光很好, 家家戶戶都在灑掃庭除、洗曬衣裳, 他們大約是在準備過年了。 村頭的老漢正在處理伐下山的松木, 粗大的木頭被鏟去樹皮, 曬兩個太陽就要架到屋樑上, 等待陰乾, 做他和老伴的壽材;小一些的鋸成小段, 劈開後碼成齊整的柴垛子, 是未來一整年的薪火。

路邊堆著舊雪, 路面卻是乾淨的, 在蕭條的田野裡蜿蜒起伏, 一直延伸到村口。 人們一邊幹活, 一邊注意著從村口走近的行人, 逼近年關了, 各家的孩子也到了歸鄉的時候。

也有不回來的, 托老鄉帶回了年貨和包裹。 桐桐, 在鄉下, 僅僅把錢郵回來是不夠的, 總要給老人孩子扯幾件新衣裳, 帶幾盒外地的香煙和糕點, 對老人而言, 錢只能自己存著,

香煙和糕點卻可以在鄉鄰間分發, 他們爭的是臉面, 佛爭一炷香。

這仿佛是中國鄉土社會幾千年不變的樣子。 在以前, 中國有一個很特殊的職業, 叫信客, 他們做的就是連接遊子與鄉村。 捎一封書信, 帶兩件衣裳, 或者外鄉人想吃家裡的臘肉了, 都可以送到信客那, 由他周轉。 後來城裡不僅有了郵政, 還有了快遞, 信客慢慢也就沒落了, 但並沒有消亡。

桐桐, 我常在大山裡走, 中國有太多的地方根本沒有快遞, 郵政也只是送到鄉鎮, 一月送一回。 除了電話, 老人與兒女的連接還是依賴信客的兩地往來。 現在的信客已經不是專門的職業, 一般都由貨運或者客運司機兼著。 他們四海為家, 帶回了全國各地的消息, 又把家裡的叮嚀帶出去, 城市與鄉村, 都在他們的兩腳之間踩著。

山村空了一年, 總算要慢慢熱鬧起來。 孩子與老人也都有了期盼, 他們焦灼、歡笑, 終於可以掰著指頭數日子了。

而日子, 一直在流走。 大寒終於過去了, 今天又開始了新的輪回。 桐桐, 立春了!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

一元複始, 萬象更新, 是肇始的日子。 今年立春真早, 都趕在年前了, 丁酉年正月一次立春, 臘月一次立春, 是兩頭春, 民間傳聞這是吉兆, “之子於歸, 宜其室家”, 是婚配的好年頭。 也有另一種截然相反的說法, 說兩頭春是孤鸞年, 不宜嫁娶。 時過境遷, 鄉人也漸漸脫離了愚昧, 不再信奉這些鬼話了。

在我老家彭澤, 春天便是從立春開始的。 《群芳譜》說, 立, 始建也。 春氣始而建立, 雖然春風料峭, 但畢竟有了暖意, 萬物也要準備復蘇了。 自秦代以來, 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 自官方到民間都極為重視, 立春之日迎春也有三千多年歷史。

桐桐, 立春是有鐘點的, 今天早晨5點28分是打春的時刻。 在鄉村閭裡, 陋室茅庵, 百姓迎春要放一通炮仗,所謂“爆竹送寒歸舊歲,春風吹暖入新年”,是家家戶戶都忘不了的事情。一家炮起,百戶聲隨,此起彼伏的頗有聲勢,山谷外邊的爆竹聲都能傳到屋裡來。

而在朝廷,天子要提前沐浴齋戒,到了立春日,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以祈求國安民順,五穀豐登,迎的神是春神句芒和青帝太皞。

太皞是東方青帝,神話中的五帝之一,據說原型就是三皇中的伏羲——炎黃二帝的共同祖先。春神句芒是他的佐臣,居於東方的扶桑樹下,主管萬物生長,有功德於蒼生,故而後王于春祀之。在《山海經》裡,句芒的形象很奇特,鳥身人面,乘兩龍,他管理的範圍也大,自竭石山,過朝鮮,貫穿華夏,青土樹木之野,凡有日照處,所司者萬二千里,算得上是澤被蒼生。

後經歷代演化,在祭祀儀式和年畫中見到的句芒變成了春天騎牛的牧童,頭上紮雙髻,手執柳鞭,亦稱芒童。桐桐,形象雖變了,文化的意境不會改變,我們現在看見版畫,一頭青牛上坐著橫笛而吹的牧童,遠處楊柳幾許,便也知道是春天了。

迎春歸來,臣子要進獻帖子詞。帖子詞不是詞而是詩,形式是五言或七言,辭藻華麗,是頌聖應制之作,作者也大多是翰林院學士出身,蘇東坡、周麟之、晏殊都寫過帖子詞,我讀過一些,皆是“臘雪未消宮樹碧,早鶯聲在萬年枝”或“東風報花信,先拂萬年枝”之類的,少有可拍案處。故宮博物院裡藏了一幅清代錢陳群的《春帖子詞》,是乾隆三十八年進獻給乾隆的,卷首繪有《松鶴鹿鳴》圖,字也不錯,可惜依舊是應制詩的樣子,寫來寫去都是“帝治長如春日麗,閏年春日更遲遲”這樣的奉承話。

獻過了帖子詞,天子就該賞賜春盤春酒了。春盤就是春天的吃食,官民同慶,吃的都差不多。在《歲時廣記》裡,有這樣一句話:“在春日,食春餅,生菜,號春盤”,說的就是標準的春盤制式。一個陶瓷小盤,裡面盛著春餅和生菜,有的還會放幾根小的水紅蘿蔔,有辛甜之味,說是能解春困。立春這一天,杭州的很多菜市場都可以買到春餅,一張面皮,卷著雪菜筍丁,入油鍋現炸,咬起來嘎嘣脆,很好吃。還有薺菜餡的,是時鮮,有咬春的味道,可惜店家嫌麻煩,不肯多做,常買不到。

中國人實在,春天來了,怎麼迎接呢?吃一頓!清明到了,還是吃一頓,大約沒有節日是不能吃的,包括鬼節。

而草木也迎春,它們不吃,只會開出花來裝點這個世界,還取了個名字,叫迎春花。

迎春花

迎春花是立春一候的信花,早春花事裡,它是最耀眼的,花期也長,到了驚蟄還能見到它開在櫻花樹下。

我素日裡見的都是野迎春,也叫雲南黃韾,四季常綠,花期要比迎春花遲。細想來,這幾年見迎春花的次數實在是少,一隻手能數得過來。最好看的一次應該是在杭州的青芝塢,那是踏雪尋梅的地方。宋代僧人釋永頤寫有一首《過青枝村觀晦梅》,其中有“梅花樹下春風靜,苔荒薺老圍春井”的句子,青枝村就是青枝塢。

《淳祐臨安志》雲:“青枝塢在九裡松石板巷玉泉後山。”《西湖遊覽志》認為此地有五色土,曾產青芝,緣此得名。現在,這裡已經撤村建居,只有村後石虎山的茶園竹林還保有世外桃源的一脈遺風。

經石虎山向前,一戶老宅的牆角開著一叢迎春花,明晃晃的,是這個季節少有的燦爛。風有信,花不誤,它如約而至,按時迎春,讓我高興。

這種木犀科素馨屬的植物在百花中開花最早,花後即是姹紫嫣紅的春天,故因此而名。白居易有句詩這樣寫道,“未有花時且看來”,說的便是它開花早,沒花的時候姑且來看。立春時節又是冬春之交,多有雨雪,因此迎春花與梅花、水仙、山茶統稱為“雪中四友”,都是淩寒而開,有不屈之志,君子所喜。

迎春花是冬季落葉灌木,枝條細長纖嫩,常垂成一個拱門。它是先花後葉,開花時枝條上光禿禿的,只有一串金黃,古人給它取了個別名叫金腰帶。花像小喇叭,喇叭口是張開六個小單瓣,像銅器裡的蓮瓣形收口,很雅致。花後好像不容易結實,最起碼我沒見過,問過許多人,也都連連否認,做驚訝狀。迎春花也不需要種子繁殖,花後剪一枝插在沙土裡,能生出根來。壓條也能活。

周瘦鵑喜歡迎春花,他種有幾株老幹迎春,在一次寒流中都斷送了,只餘下一株懸崖式的迎春花盆景,種在深盆裡,嫋嫋有姿。他說,“如魯靈光之巍然獨存”,雖遺憾卻又頗有自得,讓我豔羨。

桐桐,春來了,雖會乍暖還寒,但花總會一朵一朵的次第開去,生活也會一點一點的越來越好。快過年了,祝你吉祥。

家智

丁酉立春

百姓迎春要放一通炮仗,所謂“爆竹送寒歸舊歲,春風吹暖入新年”,是家家戶戶都忘不了的事情。一家炮起,百戶聲隨,此起彼伏的頗有聲勢,山谷外邊的爆竹聲都能傳到屋裡來。

而在朝廷,天子要提前沐浴齋戒,到了立春日,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以祈求國安民順,五穀豐登,迎的神是春神句芒和青帝太皞。

太皞是東方青帝,神話中的五帝之一,據說原型就是三皇中的伏羲——炎黃二帝的共同祖先。春神句芒是他的佐臣,居於東方的扶桑樹下,主管萬物生長,有功德於蒼生,故而後王于春祀之。在《山海經》裡,句芒的形象很奇特,鳥身人面,乘兩龍,他管理的範圍也大,自竭石山,過朝鮮,貫穿華夏,青土樹木之野,凡有日照處,所司者萬二千里,算得上是澤被蒼生。

後經歷代演化,在祭祀儀式和年畫中見到的句芒變成了春天騎牛的牧童,頭上紮雙髻,手執柳鞭,亦稱芒童。桐桐,形象雖變了,文化的意境不會改變,我們現在看見版畫,一頭青牛上坐著橫笛而吹的牧童,遠處楊柳幾許,便也知道是春天了。

迎春歸來,臣子要進獻帖子詞。帖子詞不是詞而是詩,形式是五言或七言,辭藻華麗,是頌聖應制之作,作者也大多是翰林院學士出身,蘇東坡、周麟之、晏殊都寫過帖子詞,我讀過一些,皆是“臘雪未消宮樹碧,早鶯聲在萬年枝”或“東風報花信,先拂萬年枝”之類的,少有可拍案處。故宮博物院裡藏了一幅清代錢陳群的《春帖子詞》,是乾隆三十八年進獻給乾隆的,卷首繪有《松鶴鹿鳴》圖,字也不錯,可惜依舊是應制詩的樣子,寫來寫去都是“帝治長如春日麗,閏年春日更遲遲”這樣的奉承話。

獻過了帖子詞,天子就該賞賜春盤春酒了。春盤就是春天的吃食,官民同慶,吃的都差不多。在《歲時廣記》裡,有這樣一句話:“在春日,食春餅,生菜,號春盤”,說的就是標準的春盤制式。一個陶瓷小盤,裡面盛著春餅和生菜,有的還會放幾根小的水紅蘿蔔,有辛甜之味,說是能解春困。立春這一天,杭州的很多菜市場都可以買到春餅,一張面皮,卷著雪菜筍丁,入油鍋現炸,咬起來嘎嘣脆,很好吃。還有薺菜餡的,是時鮮,有咬春的味道,可惜店家嫌麻煩,不肯多做,常買不到。

中國人實在,春天來了,怎麼迎接呢?吃一頓!清明到了,還是吃一頓,大約沒有節日是不能吃的,包括鬼節。

而草木也迎春,它們不吃,只會開出花來裝點這個世界,還取了個名字,叫迎春花。

迎春花

迎春花是立春一候的信花,早春花事裡,它是最耀眼的,花期也長,到了驚蟄還能見到它開在櫻花樹下。

我素日裡見的都是野迎春,也叫雲南黃韾,四季常綠,花期要比迎春花遲。細想來,這幾年見迎春花的次數實在是少,一隻手能數得過來。最好看的一次應該是在杭州的青芝塢,那是踏雪尋梅的地方。宋代僧人釋永頤寫有一首《過青枝村觀晦梅》,其中有“梅花樹下春風靜,苔荒薺老圍春井”的句子,青枝村就是青枝塢。

《淳祐臨安志》雲:“青枝塢在九裡松石板巷玉泉後山。”《西湖遊覽志》認為此地有五色土,曾產青芝,緣此得名。現在,這裡已經撤村建居,只有村後石虎山的茶園竹林還保有世外桃源的一脈遺風。

經石虎山向前,一戶老宅的牆角開著一叢迎春花,明晃晃的,是這個季節少有的燦爛。風有信,花不誤,它如約而至,按時迎春,讓我高興。

這種木犀科素馨屬的植物在百花中開花最早,花後即是姹紫嫣紅的春天,故因此而名。白居易有句詩這樣寫道,“未有花時且看來”,說的便是它開花早,沒花的時候姑且來看。立春時節又是冬春之交,多有雨雪,因此迎春花與梅花、水仙、山茶統稱為“雪中四友”,都是淩寒而開,有不屈之志,君子所喜。

迎春花是冬季落葉灌木,枝條細長纖嫩,常垂成一個拱門。它是先花後葉,開花時枝條上光禿禿的,只有一串金黃,古人給它取了個別名叫金腰帶。花像小喇叭,喇叭口是張開六個小單瓣,像銅器裡的蓮瓣形收口,很雅致。花後好像不容易結實,最起碼我沒見過,問過許多人,也都連連否認,做驚訝狀。迎春花也不需要種子繁殖,花後剪一枝插在沙土裡,能生出根來。壓條也能活。

周瘦鵑喜歡迎春花,他種有幾株老幹迎春,在一次寒流中都斷送了,只餘下一株懸崖式的迎春花盆景,種在深盆裡,嫋嫋有姿。他說,“如魯靈光之巍然獨存”,雖遺憾卻又頗有自得,讓我豔羨。

桐桐,春來了,雖會乍暖還寒,但花總會一朵一朵的次第開去,生活也會一點一點的越來越好。快過年了,祝你吉祥。

家智

丁酉立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