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科學的助聽器驗配流程

一、聽力評估

1、接診、建檔

接診後為耳聾患者建檔, 內容包括一般資料和專科資料。

一般資料中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職業、聯繫方式等。

專科資料中包括病史的採集、耳科一般檢查。

病史中應詳細記載患者本人及家族聽力損失的情況, 如聽力損失的時間, 是否呈穩定性、漸進性或者波動性, 有無伴隨症狀, 既往治療和/或干預的效果, 言語表達能力等。

原則上聽障者經過專科醫生診斷後, 再行助聽器驗配。

2、聽力學測試

3歲以內小兒的聽力學測試內容包括行為測聽(行為觀察反應測聽、視覺強化測聽或遊戲測聽)、聽性腦幹反應、多頻穩態反應、耳聲發射、聲導抗。

3歲以上聽障者聽力學測試的內容包括純音聽閾測試、不適閾測試、言語測聽、聲導抗、耳聲發射、精神-智力評價等。

二、預選

1、選擇助聽器

對雙耳聽障者, 一般進行雙耳驗配, 受條件限制也可以單耳驗配, 但應指出單耳驗配的缺點。

所選用的助聽器應符合國家或者行業的標準。

助聽器按形狀分為盒式、耳背式和耳內式(定制式), 按技術原理分為模擬助聽器和可程式設計助聽器。

選擇助聽器時, 應根據聽力水準和助聽器所能達到的性能, 結合其經濟條件、工作和生活環境以及個人喜好等情況, 推薦兩款以上的助聽器供聽障者試戴。

2、定制耳模或耳內機(定制機)外殼

耳背機或者盒式機定制耳模時,

先檢查外耳道和鼓膜, 再取耳印模, 填寫定制單。

選擇定制機時將獲取的耳樣連同填寫好的定制單寄往製造廠商, 定制單應儘量給製造者提供完整的資訊。

耳模分為軟耳模、半軟耳模和硬耳模三種。

對於兒童往往選擇前二種耳模, 成人則選擇硬耳模。

硬耳模的形狀與聽力損失程度有關, 一般情況下, 極重度和重度聽力損失, 選擇密封性較好的殼式耳模;重度和中重度聽力損失, 選擇框架式耳模;中重度和中度聽力損失, 選擇耳道式耳模。

根據聽力圖和患者的主觀反應決定通氣孔的取捨、大小和形狀以及是否加用不同規格的阻尼子。

三、調試

調試助聽器的電聲參數主要包括真耳增益頻響曲線和真耳最大聲輸出的頻響曲線。

這些參數可由POGO、NAL、DSL等處方公式算得。

驗配類比助聽器時, 根據聽覺動態範圍選擇壓縮線路, 如:削峰(PC)、自動增益控制(AGC), 寬動態範圍壓縮(WDRC)等。

驗配可程式設計助聽器時, 要調節好不同頻段的增益、壓縮比等, 並設定多套程式, 以適應不同類型的聽力損失者, 在不同聲學環境條件下使用助聽器。

驗配時, 還可參考助聽器驗配軟體的提示進行選擇。

兒童助聽器的選擇應考慮各種聽覺輔助器件的配接。

四、驗證

助聽器驗證包括了兩個部分:一是對電聲學參數和指標的客觀驗證;二是對言語可懂度的客觀驗證。

首先對助聽器的主要聲學參數, 如增益、輸出、頻響曲線等進行核對總和核實, 一般在助聽器驗配前或驗配過程中進行,

有三種不同的方法:

1、2cc耦合腔電聲學驗證

使用2cc耦合腔, 操作時參照相關標準。

驗證的目的是證明助聽器廠家提供的電聲學參數和指標與實際助聽器的檢測結果一致, 並可以按選定的配方法作出相應的調整, 滿足患者目標指標的要求。

2、真耳測試驗證

使用真耳測試方法對助聽器電聲學參數和指標進行驗證和調節。

由於患者個體差異, 有許多變數是2cc耦合腔電聲學驗證無法做到的, 如耳道長度和體積不同、耳道的聲學性能不一致、通氣孔要求不同等, 我們需要知道當患者戴上助聽器後, 該助聽器是否仍然能滿足既定的標準和患者的需求。

同時, 還可獲取一系列與真耳測試有關,

直接影響助聽器效果的資料。

3、聲場測試驗證

與前兩種方法比較, 它需要在隔聲室內進行並且依靠患者的配合。 主要檢測和對比患者佩戴助聽器前後的聽閾, 包括功能增益、動態範圍補償等。

其次是核實患者戴上助聽器後的言語可懂度能力。

驗證的時間是戴上助聽器以後在患者的回訪時進行。 驗證方法是在戴或不戴助聽器時, 使用包括單聲、單詞、句子等各種言語材料, 進行言語測試。

可根據情況加用有雜訊的言語測試材料評估, 以判定實際生活中雜訊環境下理解言語的能力。

五、助聽後評估

1、助聽器效果評估

採用行為觀察、功能評估、Ling氏六音、數位評估、言語測試、真耳分析、問卷調查等方法評價助聽器的配戴效果, 並注意不同給聲強度、不同性質的給聲信號、不同的聆聽環境對助聽器放大效果的影響。

助聽器效果評估包括患者對助聽器期望值評估和滿意度的評估。

2、跟蹤評估

助聽器在使用過程中,其工作狀態可能會發生變化;使用者的聽力狀況也可能會加重或減輕;使用者還可能有新的個性化需求等。

因此,定期隨訪用戶並對助聽器佩戴效果做出新的評價非常重要。

跟蹤時間一般為,配戴的第一年每1個月複查一次,以後每半年複查一次,如果使用者有特殊情況則不受此時間的限制,可隨時就診。

跟蹤評估除採用助聽器效果評估的方法外,還要對聽障者的耳部和聽力進行檢查。

兒童使用者至少一年複查一次聽力,並定時更換耳模。

六、指導

指導是指對助聽器使用者進行使用方法的指導,幫助其進行適應性訓練。

在驗配助聽器後,要向聽障者或其監護人說明助聽器的使用方法,

包括機身上各開關旋鈕的功能,電池的使用壽命和更換方法,助聽器或耳模的摘戴方法,防潮、防摔、去除耵聹等日常維護方法,如何使用乾燥盒及判斷乾燥劑的有效性,

講解保修卡的作用,說明隨訪日期,教授簡單的助聽器故障判斷和排除方法等。

助聽器佩戴有一個適應過程,一般為1-2個月,所以適應性訓練必不可少。

剛佩戴時,只在家中使用;音量從小聲開始;試著發現一些原來在家中聽不到的聲音;

聽自己說話的聲音,熟悉自己的聲音,調整說話音量;開始時,每天只戴3-4小時,然後逐漸增加佩戴時間,直至非睡眠狀態都戴著;收聽環境從安靜到嘈雜;交流物件從1人到多人;收聽距離由近及遠。

並注意不同給聲強度、不同性質的給聲信號、不同的聆聽環境對助聽器放大效果的影響。

助聽器效果評估包括患者對助聽器期望值評估和滿意度的評估。

2、跟蹤評估

助聽器在使用過程中,其工作狀態可能會發生變化;使用者的聽力狀況也可能會加重或減輕;使用者還可能有新的個性化需求等。

因此,定期隨訪用戶並對助聽器佩戴效果做出新的評價非常重要。

跟蹤時間一般為,配戴的第一年每1個月複查一次,以後每半年複查一次,如果使用者有特殊情況則不受此時間的限制,可隨時就診。

跟蹤評估除採用助聽器效果評估的方法外,還要對聽障者的耳部和聽力進行檢查。

兒童使用者至少一年複查一次聽力,並定時更換耳模。

六、指導

指導是指對助聽器使用者進行使用方法的指導,幫助其進行適應性訓練。

在驗配助聽器後,要向聽障者或其監護人說明助聽器的使用方法,

包括機身上各開關旋鈕的功能,電池的使用壽命和更換方法,助聽器或耳模的摘戴方法,防潮、防摔、去除耵聹等日常維護方法,如何使用乾燥盒及判斷乾燥劑的有效性,

講解保修卡的作用,說明隨訪日期,教授簡單的助聽器故障判斷和排除方法等。

助聽器佩戴有一個適應過程,一般為1-2個月,所以適應性訓練必不可少。

剛佩戴時,只在家中使用;音量從小聲開始;試著發現一些原來在家中聽不到的聲音;

聽自己說話的聲音,熟悉自己的聲音,調整說話音量;開始時,每天只戴3-4小時,然後逐漸增加佩戴時間,直至非睡眠狀態都戴著;收聽環境從安靜到嘈雜;交流物件從1人到多人;收聽距離由近及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